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6: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时间:2015年9月22日

地点:五年级办公室

参与教师: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肖厚琼 记录人:王春文

课题:古诗《游园不值》 教材解析: 肖厚琼:

老师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集体备课,我选择的内容是古诗两首,因为我们教学古诗时总是老师讲解较多,总觉得教学起来索然无味。

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把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王春文: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被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1 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钟黎: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给人以亲切感。使诗人游兴大增,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肖厚琼: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 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

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教学环节设计:

肖厚琼: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 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王春文:在“‘咬文嚼字’、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 由于古诗文体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无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则将无法透视其深层意蕴,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读读下方提供的注释,争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

2 的情形。”老师只提供一个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这一过程中,我没有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让个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时,方可寻求帮助,自学一段后提示“同学们如果哪一处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共同探讨。”教师允许课堂上“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但前提是个体必须在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之后。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共同探究是难能可贵的,但对于个体善思品质的形成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亦不容忽视。

钟黎:

但对学生对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义上,如何让学生入境呢?学生在理解“春色满园关不往,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将其简单地解释为“主人园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有一枝红杏伸出墙来。”我便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枝红杏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窜出墙来”“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悄悄的跑出墙来。”“探出墙来,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谁最美。”“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学生的想象随处闪烁着灵动的光辉。再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学生的表述一定会生动许多。而且在这一番再造想象之后,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我再进一步的驱遣想象,“小院中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学习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

3 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读:“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4、反馈:齐读

1、2句,练写“屐、扉”两字。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应”“怜”的含义。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4 师: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读。(读后问:跟我们今天学的哪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四、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导读《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配乐朗读。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5年9月29日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灰雀》 活动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人

:朱伟 记录人

:蒋国英 活动过程:

一、朱伟; 学校对本次活动做了一下要求:要求每个年级组、备课组长指定某个单元某节课,有上课的老师出本节课的教案,全体教研组的成员把自己的备课的情况说一说,然后集中,每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备课情况。下面由各个老师把自己的备课情况说说:

二、蒋国英发言:我们集体备课要先备自己的学生,确定目标,本科的目标是:会说、写一些生字词;会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列宁循循诱导、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保护。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先由导入开始接着备教学重、难点,再通过对话描写体会内心,接着备教学设计。我认为上课要写详案,从每个环节去理解学生,然后定好教案,最后实施。

肖唐孝发言:我认为备课的老师要写详案。集体备课为备好课提供了平台、本组备课写出来的教案是很不错的。本次备课由备课老师处教案,本小组对教案进行修改,我觉得这样很好,对老师的发展很有帮助,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要经常开展。我们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都是各自备课,自己写教案,但是结果没有详细的教案,备出的教案没重、难点,对如何上好一节课缺乏指导性、科学性。我的困惑:如何通过对话、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但是我觉得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上课的老师也没对这次的教案有所领会。

蒋国英: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对这次活动了解得不够。集体备课各自发言没有重、难点,集体的意见上课老师不能好好的采纳。备课老师各自发言,无法统一意见,集体备课如何发挥集体的作用有待研究。

朱伟:对于集体备课我有好多疑问,由于我准备得不够充分,对备课的要求、方法不是很理解。备课各小组有各小组的意见,不能整合几个小组的教案。我在思考:集体备课的目标是什么?备课存在什么弊端、不足,有什么启发?教师如何上课缺乏指导,这次集体备课没备出详案,用集体备课的教案能上好每一节课吗?备课不能细化到细节,备课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来自各方的教研员不是很了解这个学校的学生真实水平,这样很难做到完美、很难到达集体备课的目的。

肖唐孝:原先定的集体备课目标、确定重、难点、教学过程,但是因为有不同的意见‘结果上课的老师不能很好的领悟。在乡村进行集体备课是很难开展的,集体备课如何考虑到每个学生,同一个年级是否也能一样上呢、还是一个问题!

蒋国英:备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如何进行呢?我觉得不好进行,因为学生不同,想法也不同。备课是集思广益,我通过学习,知道了备课的方法、目的、过程。我觉得集体备课是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好的教案、方法我们都要采纳。先由集体教研员备课,然后在由指定老师上课,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对于这次集体备课,各个教研员都发了言,但是没有具 6 体的方法。

朱伟:这次活动是先由上课老师说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最后定方案上课,这是很好的。但是我觉得这次的备课准备不够充足,没有确定好目标。

蒋国英:这次活动是先由上课老师说她的上课过程,让我们熟悉教材,然后定好重、难点。再由全体老师进行备课。我觉得集体备课要先备好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下面说说本次备课的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

2、提出自学要求;

3、师生互动,深入研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扩展练习;

6、扩展延伸。

三、本次活动的总结:各个老师都对本次教研发了言,我觉得很好,我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不少,但大部分的老师都不是很清楚集体备课怎样的操作。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我认为集体备课就是要:集思广益。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七备、六统一:1.定时间 2.定地点 3.定内容 4.确定中心发言人。七备:1.备进度 2.备目标 3.备教学重点 4.备教学难点 5.备共性内容 6.备作业 7.备测验。每一位老师都要先备课,每一次活动都要先定好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对本次活动做整改意见。集体备课要有个人反思,这个反思很重要,课上得好不好,主要看个人的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集体备课可备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定好方法、模式、活动过程。上课时可以灵活运用教材。

5、灰雀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生字卡,挂图。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都知道许多伟人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伟大的故事一列宁。

出示目标(生齐读)

①我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②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l、学生自由读

现在开始读,3分钟后比赛谁读的正确(生字可借助工具书)

2、分段读。

3、生纠错,并更正。

zhā

xiōng pú

wǎn

Yǎng

jiāo

面包渣

婉转(形容声音很好听 仰 望(抬头向上看)

郊 外

4、检测:(胸脯、或者、散步、郊外)

出示字卡、注音、选字填空,提写生字、词

(

)

(

) 仰

(口头说意思)

5、生改正,师生共评。

三、二读课文,读流利

上个环节大家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再比一比谁的课文读得最流利,3分钟后进行比赛。

1、生自由读。

2、男、女声赛读。

3、分小组读。 四.写字:

1.指导易错字(步、低、或)

2.练写易错字。

五作业:

词语表中词语2遍。

第2课时

一、揭题示标:

导语: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灰雀”。

出示目标(生读)

1、我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我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钟后回答。

2、指学生回答。

3、生纠正、补充。

三、二读课文,理解课文。

出示指导:

1、从文中哪些部分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2、

当小男孩说“一定会飞回来!”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3、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现在开始,我们看谁能最快又准的在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l、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

3、

生补充、纠正、师板书。

(每次

都停下

仰望

经常)

(我一定要把灰雀送回来)

(对小男孩尊重、爱护。)

四、品读课文。

现在大家也都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了吧?谁敢来试读读他们的话。(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指名读 2.分组读

3.小结:应读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 五作业:

做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列宁

自言自语

微笑

尊重爱护

小男孩

肯定

低着头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记录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