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关注农民、农业、农村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经过半个世 纪的发展历程表明,农业丰收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宁, “三农” 问题始终关系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解决“三 农”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越来 越有利与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气氛。 为响应共青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的号召, 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充实自己, 我们青之队一行就 “三农” 问题做了如下调查,调查地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 马岭岗镇简介:马岭岗镇历史文化丰厚,春秋战国癸丘盟台——青邱崮堆遗址、龙王庙、八 亩台、黄巢庙遗址具有神奇的传说,现有万亩黄金梨、1.3万亩杂果、4万亩无公害蔬菜, 为马岭岗镇提供了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 马岭岗镇以乡村旅游为起点, 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为依托,努力打造省级科技示范园、青邱崮堆、解马路绿色长廊的“三点一线” 的旅游项目, 利用万亩黄金梨举办梨花节, 把农村生态游抓出特色、形成亮点。 把马岭岗真正建设成为 “鲁 西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和“菏泽城的后花园”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马岭岗镇人民 随时欢迎四方游客观光旅游。

一、当前马岭岗镇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一)2007 年农业农村的发展势头良好 2007 年的农业农村形势承接了前几年的上升的好势头,继续保持着向好的发展的态势。在 自然灾害频发、上年基数较高仍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1.粮食生产稳步上升。2005 年马岭岗粮食总产量 8000 万斤,2006 年粮食总产量 8300 万斤 比上一你增产 300 万斤;粮食增产 300 万斤是创历史新高,而 2007 年的粮食生产,在自然 灾害严重的情况下,预计总产量将达到 8500 万斤,实现了三年连续增长的目标。 2.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5 年马岭岗镇农民人均收入 1940 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 120 元,2006 年农民人均收入 2120 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180 元。现在政府正在完善补贴制度现在 农民得到的实惠都有小麦补贴我镇按地的多少来分每亩地 15 块多块钱、还有化肥补贴、和 柴油补贴,现在的惠农政策正在进行中。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6 年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农村义务教 育免除学杂费,马岭岗约有 6000 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小学生享受了免除学杂费。农村新 型合作医疗还在推广中, 而且还建

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前马岭岗镇已有 500 人纳 入了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300 人纳入了“五保”供养,150 人纳入了农村特困户定期 定量救济。 4 .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突破。预计马岭岗镇 2007 年底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将降低为 0 人,底收入的贫困人口将比上一年减少约 400 人。 5 .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工在用工合同、工作标准、改善劳动环境以及 在解决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障都取的了一定的新进展。 6 .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农民群众总体上心情比较舒畅,农村党群和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群 众性事件、恶性案件继续减少,农村社会总体稳定。 7 .农村旅游业的启动 2007 年 9 月 17 日,马岭岗镇穆李村新建的农民广场上锣鼓喧天, 彩旗飘扬,人声鼎沸,热闹非凡,12 门礼炮响过,牡丹区暨马岭岗镇穆李村乡村旅游启动 仪式正式启动市政府副市长李法洪、市人大副主任彭靖华、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淑风、市旅游 局局长王殿常、牡丹区政府区长丁志刚、副区长杭新杰等有关领导和马岭岗镇主要领导参加 了启动意识,仪式由副区长杭新杰主持,马岭岗镇党委书记陈效存致开幕词,市旅游局局长 张政致贺词,丁志刚区长、李法洪副市长分别做了重要讲话。1近年来,穆李村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四四一”工程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瞄准乡村旅游市场,突出优势,发挥特色,精心规 划,狠抓落实,经济发展迅速,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木瓜、柿饼、面塑”号称穆李村的三 大宝;月亮湾鱼塘、农民广场、村文化大院、牌坊是穆李村的四大标志性建筑。户户通上了 自来水,环村路、果园路、村内各胡同全部硬化,四通八达。村内街道整洁,两侧上果下花, 果树与绿化树木相间,呈现出一派“春有花,秋有果,花果环抱,四季常青”的美丽景象。 现有 200 亩的无公害蔬菜供游客品尝,有 400 亩的观光采摘园供游人随意采摘、购买,有 100 余亩的鱼塘供游人静心垂钓。风味独特的农家饭更让人回味无穷。穆李村天蓝地绿、花 果飘香、民风纯朴、民俗众多、热情好客, 发展乡村生态民俗旅游具有独特资源和先天优势。 穆李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鲁西南梅花拳、查拳的发源地,一直保留着梅花拳表演 艺术团。曾哺育过原南华县宣传部长、革命烈士穆德谦;获“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的 面塑名家李俊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 号的面塑艺术大师李芳清。有“面塑第一村

”的美誉,面塑艺术享誉海外。 穆李村乡村旅 游包括:游客果园采摘活动;垂钓爱好者组织的鱼塘垂钓活动;全区各类名优农产品集中展 示会、鲁锦、骨雕、彩蛋、剪纸、皮毛玩具等各类手工艺品展示会;组织穆李村面塑艺人表 演面塑制作艺术,展现面塑艺术村的风采;组织梅花拳、洪拳、太极拳等多拳种、流派及武 术器械表演; 组织多剧种参加的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地方戏曲表演; 品尝乡村美食的农家 风味餐品尝。 在穆李村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中, 下一步还要建设生态园, 计划两年内把 1000 亩旧村 , 庄改造成全市第一个集旅游、采摘、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千亩生态农业观光园。 (转 摘: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网站)

(二)农村农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马岭岗镇农业尚有诸多层次的矛盾还未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物质技术装备落后,农民 扩大就业的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等基本情况尚未改变。 1.生产条件日渐严峻。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这 是马岭岗镇发展的导向,这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首先耕地急剧减少、淡水资源的短缺将是 障碍农村发展的绊脚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马岭岗镇农村小学教 育质量低、农民缺医少药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目前,马岭岗镇农村还有 20 多个行政村没 有通公路,越 4 万农民饮用水不安全,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大学生只能占到 4%,高中生还 不到 15%,文盲还占到 6%。医疗设备比较差技术含量比较低。目前还有镇所有的行政村没 有文化站,实现了“村村通”的地区也只能看到三四套电视节目。但是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很 是垃圾, 作为电视台应该传播文明, 点名批评菏泽电视台、他们播出的节目都是卖保健品的、严重影响的地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这样的电视台应该取缔。 3.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在 2005 年暴雨袭击了菏泽地区马岭岗镇也没有幸免 5 个小时降雨 达 200 毫米,导致河水暴涨,在低洼的村庄四周都是水积水达 300 毫米深,庄稼长期在水中 浸泡,导致大面积死亡颗粒无收;在 2006 年雨下的比上一年少了一点;2007 是三年来灾情 最为严重的一年,8 月 13 号下午 2 到 5 点暴风雨袭击了马岭岗镇,降水达 200 毫米,期间 还夹杂着冰雹,雨后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树木被连跟拔起,大面积倾倒,倾倒树木答 8000 与棵,玉米倾倒面积达 20 多公顷,玉米长期在水中浸泡导致大面积死亡,颗粒无收,经济 损失不可估量。在调查中看到最多的是农民的无奈„„„„ 二

、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任重道远 建设现代化农业是一个宏大的工程, 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2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 实行工业支持农业发展, 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 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时期的农村工作的总纲,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 本方向必须长期坚持,但又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阶段性、年度性的工作重点: 1.农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也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特别是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的背景下,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减少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既实先又快又 好的发展,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必须加快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 生产理念。 2.推进现代化农业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 现在在电视上、杂志上、政府信息网上都在强调现 代化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比较薄弱的地方,现在的发展亮点是以工业促进农业、以 城市带动乡村是现在经济发展的导向。 3.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工作任务比较重 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优化产业结构、村村通工 程还有待于完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缓慢、提高农民素质、深化改革等内容,从而有利于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来。 4.先进的管理理念 建设现代化农业,就要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来管理农业,用物质条件来装 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用现代的经营形式来管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提高农业的现代化喷灌方式、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的产出率、资源 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5.新型农业 新型农民 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努力把农民培养成较 有市场意识、有较高的生产技能、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农民。同时要大力发展养 殖业、种植业(三教堂葡萄种植基地、程楼村的苹果园林式经营)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 设农产品加工基地, 向农民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的经营理念,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 程度。 6.城镇化道路还有很多障碍 现代社会农民为了挣钱,他们不的不走出家门,走向发达的城 市,但是农民进城容易定居难的现象由为突出,农村劳动力离开户籍所在地进入了城市,但 是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民权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