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3: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大田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地势相对平坦,交通十分方便,通讯畅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520户,人口2672人,耕地1255亩。幅员面积6000亩。党员188名,9个党小组。大田村紧紧围绕县、镇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大田村成立了由廖继成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大田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272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10多间,硬化道路12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1盏,新增绿化面积60亩,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蓝田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存在问题

1、村资金缺乏,村2006年规划路、水利、集镇市场建设等投资345多万元,现村财政负责187多万元,集体经济全年收入163万多元,2007年全村支出基本建设费用108万元,除接受个人就、捐款23万元外,均为省、市、县三级财政拨款。 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群众的素质发展不平衡。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交通法律意识淡薄,去年该村有两户村民发生交通事故,几乎家庭经济进入绝境。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乱倒垃圾、乱吐痰等现象。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涵义是十分深刻的,如何学好“二十字”方针,如何把“二十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走出误区,积极配合政府,把新农村逐步建设好。

2、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 ,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蓝田新村示范村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村的财政收入。

4、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2009年大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环艺1037班

廖翠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