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7: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体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在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在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凝集原而分为A、B、AB和O型。血清中含有凝集素,且A凝集原只能与抗A凝集素结合,B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结合,血型鉴定即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抗B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抗A血清)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类型。Rh阳性和阴性通常以红细胞上是否含有D抗原来判断,含D抗原则为Rh阳性,大部分人为Rh阳性,极少数人为Rh阴性。

交叉配血实验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和受血者的血清(主侧)和红细胞(次测)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交叉配血是输血前的必需步骤,应坚持同型输血、交叉配血的原则。其目的,一是鉴定所测血型是否正确;二是观察是否还有其他不能输血的因素存在,以确保安全输血。

实验目的

掌握ABO、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对象

人(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

显微镜、离心机、采血针、双凹玻片片、滴管、1ml吸管、小试管、试管架、牙签、消毒注射器及针头;标准A、B型血清、抗D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棉球、消毒棉签。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ABO血型鉴定:

(一)玻片法

1.用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吸管吸一滴血于盛有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之城红细胞悬液;

2.取一双凹载玻片,在左上角写A字,右上角写B字,将一滴标准A型(抗B)血清滴在右侧凹内,一滴标准B型(抗A)血清滴在左侧凹内,滴管切勿混用;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载玻片两侧的血清上,注意不要使滴管尖端与血清接触,用牙签两端分别混匀;

4.10—30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根据下表鉴定结果

凝 集 现 象

标准A型(抗B)血清

标准B型(抗A)血清

被检者血型

- + A型 +- O型

玻片法鉴定ABO血型(+ 有凝聚,- 未凝聚)

(二)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1~2滴摇匀;

2.将上述二试管用1000转/分离心1min;

3.取出小试管,轻弹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呈散在烟雾状上浮进而恢复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二 Rh血型鉴定(盐水介质法)

(一)试管法

1.取小试管3支,1支注明抗D,另1支注明阳性对照,最后1支注明阴性对照; 2.将室温盐水反应活性的抗D血清各1滴加入上述试管内;

3.抗D试管中加入1滴5%待检者红细胞(盐水、血清)悬液,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阳性红细胞及阴性红细胞悬液1滴; 4.轻轻混匀,于3000r/min离心15s; 5.取出轻轻摆动观察有无凝集。 

(二)玻片法

1.取三凹玻片1块,在左侧注明抗D,中间段注明阴性对照,右侧注明阳性对照; 2.将室温盐水反应的抗D血清各1滴加入上述小格内;

3.抗D小凹内加入待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阳性对照内加入阳性对照红细胞悬液1滴,阴性对照加入阴性对照红细胞悬液1滴;

4.用干净玻棒搅拌红细胞悬液和试剂血清充分混合;

5.连续轻轻倾斜转动平板,一般在2min内观察有无凝集,或按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观察结果。

三 交叉配血:

1.以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消毒的干燥注射器抽取供血者静脉血2ml,取1滴加入盛有生理盐水1ml的小试管中,制成红细胞悬液;其余血液装入另一小试管中,待其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在试管上分别注明“供红”和“供清”。

2.同法制成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及血清,分别注明“受红”和“受清”。 3.取一双凹载玻片,在左上角写“供红受清”,右上角写“供清受红”。分别用滴管吸取“供红”、“受清”各1滴于左侧凹内,再分别用滴管吸取“供清”、“受红”各1滴于右侧凹内,用牙签两端分别混匀。

4.10—3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表示血型配合,可以输血。

注意事项

1.操作时各滴管不能混用。

2.肉眼看不清凝集现象时,应在显微镜下观察。

3.红细胞悬液不能太浓和太淡,否则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

4.必须注意区分红细胞叠连现象与凝集现象,前者经混匀或摇晃,串状的红细胞即可分开,而后者决不会因此而有所变化。

5.静脉采血必须严格按临床化验要求进行操作,如本实验室不具备条件,可免做交叉配血实验。 【思考题】

1.如果有标准A型红细胞和标准B型红细胞,但无标准血清时,能否进行血型鉴定? 2.为什么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输血仍要做交叉配血实验?

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实验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秒)而历时较长(0.12秒),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次/秒)而历时较短(0.08秒),声音较清脆,主要是由于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

二尖瓣听诊区:心尖部,即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或胸骨剑突下。

主动脉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

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又称第五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产生的杂音在此处最响亮。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它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如给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用袖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袖带内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如袖带内压力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当心脏收缩,动脉内有血流通过,舒张时则无,血液断续地通过受压血管狭窄处,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如袖带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生的音调突变或声音消失。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须的最小袖带内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也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袖带内压力(即音调突变时),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目的

⒈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⒉了解并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和药品 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心音听诊:

⒈受试者安静端坐,露出胸部。

⒉主试者戴好听诊器,听诊器的耳端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针胸部皮肤上,依次(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⒊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用手指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与此同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然后再从心音音调高低、历时长短鉴别两心音,直至准确识别为止。

⒋比较不同部位上两心音的声音强弱。

二、血压测量:

⒈受试者静坐5分钟,脱去右臂衣袖。

⒉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袖带内的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⒊将袖带裹于受试者右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松紧应适宜。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袖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⒋在肘窝找到受试者的肱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端放在上面(注意:不可用力下压,但也不能接触过松而听不到声音)。

⒌右手持打气球,向袖带打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毫米汞柱。然后扭开打气球之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再次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2~3次。

⒍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缓慢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袖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再重测一次。

⒎打开袖带与检压计的皮管接头(注意不可将袖带取下),令受试者在室外跑跳2分钟后,立即将接头接好,测定血压,观察运动后的血压变化。

注意事项

⒈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⒉听诊器耳端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橡皮管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⒊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针暂停呼吸片刻。

⒋袖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切上臂不能被衣袖所压迫。

⒌重复测压时,须将袖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然后再加压测量。

⒍如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休息10分钟后复测。在受试者休息期间,可将袖带取下。

⒎血压计使用完毕,应将袖带内气体放尽,收好。 【思考题】

⒈描述所听到的心音及不同听诊区两心音各自的不同。 ⒉根据你的操作,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压的测定?

体表心电图

实验原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窦房结、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并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这种电变化经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心电图(ECG)。心电图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心电图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正常的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和T波,P波表示心房去极化,QRS波表示心室去极化,T波表示心室复极化。

实验目的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测量方法、各波和间期的形态及其意义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和药品 心电图仪,导电液,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接好地线后打开电源,以防交流电干扰并保障病人安全。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后平卧。

3.两侧腕关节屈侧上方、内踝上方3-5cm处先用酒精棉球脱脂,涂上导电液后放上电极。 4.接好肢体和胸导联线 肢导 右手腕---红色 左手腕---黄色 左脚腕---绿色 右脚腕---黑色

胸导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5.调节心电图仪的基线位置、增益幅度、记录速度。

6.再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和市电干扰后依次记录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前导联V

1、V

2、V

3、V

4、V5、V6 12个导联的心电图。

6.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等。

注意事项

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天应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释工作,说明这种检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没有什么危险性,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铁床上做,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可在床上垫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注:标准导联包括3个导联。Ⅰ导联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右臂和左臂;Ⅱ导联放在右臂和左腿;Ⅲ导联放在左臂和左腿。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

思考题

1.心电图波形和各部分的意义是什么?

2.心电图伪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不同导联所记录的心电图在波形上有差异?

心音

生理实验心音听诊、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

心音共鸣

首诊测血压工作总结

测血压培训活动策划书

公益测血压总结[全文]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
《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