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7: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 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3. 理解小说中含蓄而深刻的批判,和精心建构的美好人性。

4. 体会欧·亨利小说喜剧形式与悲剧内涵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中多样的小说技巧,特别是语言的幽默和“欧·亨利式

的结尾”。

2.难点理解作者寄托于小说中的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

含“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梳理文章结构

二、课堂教学

(一)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一个乡镇医师家里。他当过牧童、学徒、制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遍尝艰辛。1898年他被控挪用银行公款,判刑5年。他在狱中因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后来提前2年获释),因而有机会听到犯人讲的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故事,这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一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这些特点使他的许多作品,尤其像《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等代表作,列入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美国于1918年开始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并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对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三)文本研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常春藤叶为题,常春藤叶与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来说说。

明确: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为了能卖画赚钱帮她看病,请楼下的贝尔曼来当模特,并告知了这一事件。贝儿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琼珊生的希望,同时贝尔曼得肺炎去世。

显然,本文的故事情节明线连着琼珊,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连着贝尔曼,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在一起。。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4、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明确:初见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

又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描写)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联系课文: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 重见贝尔曼(结局):奉献,关爱他人的爱心。(侧面描写)

联系课文: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结论:贝尔曼冒雨画叶子,符合他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是一个虽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骛远的老画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而最后的结局恰恰又使贝尔曼的人格得到升华,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