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观刘庄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1: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工业反哺农业 快速发展农村经济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有感

2011年10月4日上午,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到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刘庄”。 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入户调查和当地群众的详细介绍,学员们对这个蜚声全球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范村有了直观、具体的印象,不仅为这个小小村庄所创造的惊人奇迹赞叹,更为全国劳模、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史来贺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折服。

一、今非昔比的新农村

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是豫北一个方圆1.5公里、有着350户、1605人、1050亩耕地的小村庄。该村地处黄河故道,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靠107国道,距新乡市25公里。从明代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历经了500多年的漫长岁月,村庄面貌未改,山河照旧,依然是“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的长工村。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坚定不移的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刘庄就已经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问题的先进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又成为实现小康的“中原首富村”。

跨入新世纪之后,2001年度全村总产值已经达到4.6亿元,比1949年增长11790多倍,比1978年增长360多倍,积累集体资产6.1亿元,人均年净收入7000元,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10多项免费福利。到2007年底,刘庄年总产值增至11.5亿元,当年纳税2亿元,人均纳税2.9万元,人均年收入1.9万元,户均存款20多万元。刘庄村的社会保障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村民享受的福利多达42项。秉承“按劳分配,合理差别”的原则,每月发奖金,年终统一分红,住房集体盖好统一分配。每天2次集体供应鲜奶,每5天集体分一次鲜肉,集体包揽村民医疗、子女入托上学……小到面、油、粉条、瓜果、芝麻糖,大到修路、绿化、房屋维修等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集体统一承担。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周边村庄在刘庄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刘庄上学,也像刘庄人一样享受免费教育;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放退休金400元,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补助;18岁以下未成年人每月可享受30元补助。村内建有设施先进的卫生室,小病可以不出村,所有群众都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在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集体再补助30~40%;每年还组织全村人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如今,全村已有近200户村民入住了第三代现代化的连排别墅,每户含地下室共四层、户均面积472平方米、人均近120平方米。书房、健身房、车库、电话、中央空调、网络宽带、闭路电视、现代家具、集中供热、供气等,应有尽有。今天的刘庄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和生活城市化,还是全国农村旅游的示范点和河南省旅游景点之一。

二、艰苦奋斗造就今日辉煌

可想而知,500年的贫穷要在50年里彻底改变,何其不易。解放前,黄河故道上的刘庄只有750多块“耷拉头”、“盐碱洼”、“蛤蟆窝”的贫瘠土地。那时候的粮食亩产只有100来公斤,群众饥寒交迫。1952年冬天,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为了改变生产条件,史来贺带领全村群众肩挑、车拉、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20年时间把全村土地改造成四大方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为了实现农业高产,1957年春,

史来贺扛起行李,住进棉花试验田,不顾夏暑冬寒,反复进行试验。终于创造了皮棉亩产53.5公斤、粮食亩产215公斤的好收成,刘庄一跃成为全省和全国的先进典型。在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鼓励史来贺说:“千亩棉花亩产百斤以上,你们带了个头,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给全国树立个榜样!”

“十年*”中,“四人帮”鼓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史来贺被扣上“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黑劳模”的罪名,刘庄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针对这些论调,史来贺召集全村100多名干部和党团员开会,展开大讨论。会议开了三天三夜,最后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大家一致认为:“谁要草叫谁去要草,咱农民要的是粮食,咱要除草留苗!”全村男女老少顶着压力齐心干,在特殊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仅有3个半人的铁匠铺子发展成了拥有几十台机床的机械厂,生产的汽车喇叭响遍全国各地,小型奶粉机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始只有一台纸车的刘庄造纸厂,后来发展到12台纸车、年产1万吨瓦楞纸。通过兴办村企业,刘庄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全村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全面发展、五业兴旺的新格局。从1976年到1981年6年间,刘庄投工30多万个,拆旧房1200多间,烧砖1000多万块,盖起了1800间单面双层向阳居民楼,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条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1980年,刘庄率先跨入“小康”行列。1985年,史来贺和村党委通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建设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制药厂——华星药厂。开始建厂时,资金不足,他们就依靠集体积累和群众集资,自力更生造设备,自己动手搞安装。技术力量不足,就派出人员到天津、无锡等地学习。如今,刘庄华星药厂已拥有肌苷、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抗生素粉针、红霉素、溶剂、热电等10个分厂,能生产多种原料药和成品药。青霉素分厂成为全国第三大家生产青霉素的外向型厂家。高科技为刘庄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庄目前已拥有医药、机械、造纸、食品等6个企业,车队有各种车辆100多部、动力机械700多台(部)。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和科学种田。95%的劳动力转移到第

二、第三产业。村里还投巨资建起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刘庄学校,盖起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教师办公楼,为教师上浮4级工资。早在1980年,刘庄就普及了高中义务教育。对回村的高中毕业生,分批送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村里负责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请大专院校到刘庄办班,建立电视插转台、地面卫星接收站、图书室。现在,刘庄已有1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有167人获得高、中级和

一、二级技术员职称。今天的刘庄人,已经使用电脑监测每一道工艺流程,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最新的医药信息,一些人不仅看得懂英文,还能用英语写出自己的产品说明书。

三、探索典范成功的秘密

刘庄的成功离不开史来贺;史来贺带出了一批好干部,这一批好干部们凝聚刘庄人齐心协力抓住发展机遇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业绩。

从1952年起至2003年去世,史来贺担任刘庄村支书51年。期间荣任历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当选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7次当选全国人大

代表,4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并曾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被中组部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话说:“史来贺50多年红旗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史来贺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从未动摇。”史来贺自己则常说:“当干部要为群众着想,为群众造福,不能怕吃亏,不能怕出力,不能怕得罪人,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作为50年代就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史来贺曾多次面临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选择。1953年,上级党委多次调他到区上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从我个人角度讲,到区里当国家干部不吃亏,可刘庄还很穷,这里更需要我。”1965年,新乡地委根据河南省委的意见,决定选史来贺进县级领导班子。他仍然不肯离开刘庄。最后地委只好让史来贺任新乡县委副书记,兼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1977年底,新乡地委动员史来贺把家搬到市里,把老伴儿子户口“农转非”,安心到地委上班。老史诚恳地说:“我是农业劳模,离开土地还算啥劳模?”机遇一次次选择了史来贺,史来贺却一次次选择了刘庄,坚定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人不离刘庄,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

史来贺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真实得像田野里触手可及的高粱一样。1965年史来贺开始从新乡县委领工资以后,当村民平均收入低于他的工资时,他就向村里交了工资,按村民平均标准拿工分;后来村民平均收入高于他的工资了,他又交回工分拿起了工资。在他家里,他和老伴的衣服都挂在铁丝上,连个衣柜都没有。史来贺最喜欢吃的饭是“热馒头蘸辣椒就白开水”。为刘庄创下近十亿家业的史来贺,永远是全村最后一个搬进新居的人。史来贺的老伴刘树珍和大儿子史世领一家,谢绝了村里按规定分给他们的别墅,至今仍住在简陋的周转房里。他们信守老史定下的家规:一不比群众特殊,二不占公家便宜,三不收礼送礼。史来贺只念过两年私塾,但是一生酷爱读书,总是努力学习新知识,手边常备三样东西:书、收音机、笔记本。

史来贺认为,富裕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经济搞上去了,思想境界也要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富裕。他常说:“把群众带富还不够,还要把群众带好。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史来贺结合农民特点,经常引导群众进行“五对比”: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像春风化雨,浇灌着群众的心田。在刘庄,人人遵守《村规民约》、《厂规厂纪》,任凭社会上各种思潮泛滥,刘庄人却始终凝聚着一个信念:不信鬼神不信邪,一心信仰共产主义,一心建设社会主义。

对接班人问题,史来贺态度明确:刘庄的干部要大家选。在他离世后,刘庄召开全体党员大会,113名党员投票直选新一届村党委班子,史来贺的大儿子史世领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几十年来,刘庄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党员违纪。这里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没有宗族矛盾,没有派别之争,展现出一幅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四、以工业反哺农业,注意保护环境

刘庄在享受工业化所带来的富裕的同时,也承受着与之俱来的工业污染:药厂发酵罐飘散出的浓郁的气味笼盖了整个村庄,明显地降低了这个“中原首富村”的空气质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做到“又好又快”,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刘庄在完成初步工业化之后,也正面临着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只有尽早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走“又好又快”的新型

农村工业化道路,刘庄的集体经济之路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相信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刘庄人应该能够找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解决之道。

刘庄的今天是辉煌的,也将继续辉煌下去。留给我们值得深思的是怎样才能将刘庄成功的案例引用到我们生活的村庄?我们做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像史来贺老同志那样的领导,带领我们的家乡父老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刘庄参观学习报告

未来二期参观刘庄心得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参观井冈山有感

参观刘庄有感
《参观刘庄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