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1: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公园、上海梦清园、后滩公园。 实习目的:通过对这几个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基地环境质量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规划内容以及水体与土壤、种植设计、引鸟设计等生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分析生态建造手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用。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实习内容:

1、上海梦清园

简介:苏州河梦清园占地约8.6hm2,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长期以来因严重的工业污染而使其周边区域“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并成为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的区域。2003年在市政改造项目中, 梦清园的建设为此处的滨水社区增加了一块可呼吸的绿肺,缓解了因人口密集而带来的压迫。

规划布局:梦清园在规划布局上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的形式,以水生态主题为核心,将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并在保留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净水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由产业建筑保护改造)、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含人工湿地与人造风景林)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由石阶竹露、曲水梦清等九个小景区连接而成),满足人们游园、休闲和学习的多重需求。

生态建设:公园以水系为主体的景观水体生物净化区及空中水渠形成的另一条空间序列,与主空间序列在蝴蝶泉相汇合。西南部的水生植物区在满足水体净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景观性,植物空间的营造与水体净化的每个环节相结合,形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植物景观空间特性。

植物配置:

梦清园在选择植物方面有几点比较突出:一是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二是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中,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相似,分配的当,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三是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水系处理:

水贯穿于梦清园的始终,在水景处置的手法上也是丰富多彩,有的中央湖面安静清澈,岸边配以垂柳充溢有限的江南风景;有的中央运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两岸相对、顾盼无情;有的中央架上木桥、放置汀步,中国式的亲水设计让人流连往复。

2、崇明岛东滩湿地公园

简介:总面积达32600公顷的东滩湿地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东端,是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每年有108种、数百万只湿地鸟类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转。围垦后,大部分原有自然湿地逐步向人工湿地如农田、鱼塘、人工沟渠等转变,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芦苇湿地得以保存。耕地、林地、鱼塘是区内的主要景观,由于形成时间短、交通不便等原因所受人为干扰不大其自然环境基本保持原始状态。 整体规划:

东滩湿地公园整体规划上分成了生态旅游及休闲区、自然湿地保护区、湿地展示研究中心、扬子鳄展示区、净化功能展示区和植物园。平面图如下图

生态建设:

在进入东滩湿地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最东面的滩涂地上,一马平川,而长期的海风,使得风力发电机能够时刻不停的产生电力,这就已经体现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而一排巨大儿整齐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又构成了一处别有风味的风景,使得生态,经济,景观,三个不同的东西都非常默契得结合到了一起。这也就体现出了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作用,源于自然,利用自然,但却不破坏自然。

东滩湿地公园的开发理念是,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东滩湿地公园的环境与资源功能主要有这些:

1:水量补充功能:湿地能够储存降水和地表水,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邻近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

2:生物资源功能: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量的水产品,海产品可以直接产自湿地。崇明岛东部的不少农民及少数外地渔民至今靠东滩自然湿地的资源生物维持生计。

3: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许多鸟类都把湿地当做营巢,觅食和隐蔽场所。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也毋庸置疑。

4:水质净化功能:湿地有助于维持和提高河流,湖泊,河口的水质。由于湿地位于陆地和水源的交界带,径流从陆地汇入水体以前,要流经湿地。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过程可以去除和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东滩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的强弱依赖于湿地植被组成及覆盖度。

5:小气候调节功能:湿地具有一定的水环境特征,许多湿地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流入水量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影响气温和降水量,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6:科学研究功能:湿地由于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而如今湿地的功能和机理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还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东滩湿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组织人士的关注。

7:河口湿地的特殊功能:湿地本身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崇明岛的建设和开发也是建立在对已淤积湿地进行围垦改良的基础上的。河口湿地,由于径流来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沙,在河口区由于潮流的阻滞,径流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就沉降下来,逐渐淤积形成陆地,使湿地前沿不断向海推进,同时也加速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3、崇明西沙湿地公园

简介:西沙湿地公园于2005年9月19日成立,位于崇明岛西南端,绿华镇桃源水乡与明珠湖大堤外侧,总面积4500亩。它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

生态建设: 西沙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此外,湿地管理方为了让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经在湿地里建起一条2公里长的木栈桥,游客们可通过栈桥徜徉于芦苇和丛林之中。还有用于科普、科研及观光等需要的高空平台、木栈道、观鸟台等已开始建设。其中总长近2公里的木栈道为华东地区之最。 植物配置:

在植物物种选择方面,西沙湿地保留了大部分的当地水生植物,并把芦苇区作为主要的景区,占全园的大部分,而在公园周边地区种植人工旱柳林地,增加了湿地区的竖向变化,同时也引种落羽杉、常青白蜡、海滨木槿等乔灌木,力求丰富其竖向景观,但由于是新开发的湿地公园,一些树木是幼苗,还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4、后滩湿地公园

简介: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北靠黄浦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规划面积约14公顷。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设计者采用立体分层布局,把江水引入湿地。在江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要经过滴瀑水墙、梯地禾田这两个精心设计的“阶梯”。滴瀑水墙宽近200米、高2米,由石块砌成,表面凹凸不平,别有韵致。梯地禾田仿佛我国山区的梯田,利用纯生态技术,引来浦江水灌溉作物,让江水流过整个水系逐级得到净化。

湿地净化系统:

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一块面积4公顷的江滩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繁衍生长;同时,根据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绵延1.7公里,宽窄不一。该内河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生态景观基底:

1)创造丰富的溪谷景观:在狭窄的场地上,营造丰富的空间。内河谷地的地形与两岸(上海景观设计学校)的乡土乔木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相对幽静的溪谷景观,在喧闹的环境中,营造了一片僻静的场所。

2)乡土植被:为营造自然本地,大量的禾本科湿生植物和野花组合,构成绿色基底,成为丰产的生物固碳基础性植被。

结论:本次上海的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收益颇多,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对生态景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湿地公园不用于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园林,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才是湿地公园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应该将生态景观学作为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

现实中有很多所谓的生态景观都只是在景观层面上做功夫,以创造优美的、新颖的景观为目标,而事实上自然生态的美往往是朴实无华的,但是其内在的系统性和功能性确实及其复杂、难以复制的,一旦破坏也许就再也无法恢复。要做出真正的生态景观,必须要对生态保护有深入的认识,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努力的地方。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南林生态景观规划上海实习报告

景观规划实习作业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技术研究

宜昌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生态实习报告

景观规划调研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