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生态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6 08:34:09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态实习报告

高级农业生态学实习

一、实习目的:

1、参观留民营生态农场,了解生态农场的相关设施建设及管理;

2、结合自己课堂所学知识,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参观留民营生态农庄沼气池和村庄沙盘;

3、参观农家生态园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4、了解留民营文化建设;

三、实习地点:

北京市的东南郊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场

四、实习人员组成

杨正礼老师及全体学生

五、实习内容

1、留民营生态农庄建设

留民营生态农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郊大兴县境内,该村位于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左右,土壤(由北向南)为潮沙土、二合土、中盐二合土,保肥能力较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1982年11月,市环保局和市沼气办公室选定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试点。1984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1986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承认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同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环境500佳”之一。1989年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世界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有机农业试范基地。2003年被评为首批市级民俗旅游村。同年,留民营成立了民俗旅游办公室,规范管理旅游接待服务,制定了民俗旅游接待制度、导游接待服务制度和旅游安全防范制度,对民俗户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对景点和民俗旅游接待户做到定期检查,为民俗户提供无偿服务。

走进留民营,我们发现生态农场虽然不大,但经过多年的村镇建设,现在已形成了完备的基础设施,交通、电信比较发达,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从总体规划现状看,整个留民营形成了地下三个网即供水、供电、供气(沼气)网络;地上四个区即农民居住区、畜牧养殖区、工业开发区、和农业观光区。具体包括:无公害有机蔬菜示范基地、沼气太阳能综合利用、民俗旅游观光(180户村民住宅,60户村民四合院),青少年绿色文明教育基地、动物园、儿童娱乐中心、农具展馆、生态庄园、庄园酒楼、中老年活动中心、影剧院。拥有大中小会议室二十个,餐厅3个,同时接纳400多人就餐,是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旅游度假村。留民营生态农场已经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林,牧,副,渔的生态系统。推动了以沼气为中心的“绿甜旅游”的加快发展。

2、参观沼气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区

留民营的生态模式是:以沼气站为能源转换中心,促进各业的良性循环,达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几十年来,留民营围绕着这一生态循环模式,遵循生态学原理,进行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树造林,从单一的种植发展成为一种、二养、三加工,产、工、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留民营的

沼气设施建设开始于1982年,现在留民营的沼气生产以可以供给8个村庄做饭供暖。这种沼气为能源转换中心,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对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农田的秸秆、人畜粪便以及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生产沼气,产生的沼气渣又可以还田增加土壤的养分,使粮食产量增加。

3、发展旅游生态业

留民营优美的生态环境、整齐的现代农业温室、系统的能源利用设施和淳朴的乡风为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留民营村抓住契机,以观光农业为特色,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每年前来留民营参观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

留民营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旅游资源的开发较为成熟。生态游方面,留民营组织了采摘品尝吃住在农家二日游、民俗田园采风周末游、春华秋实浪漫之旅一日游、灿烂季节金秋风情游、三十包饺子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游园会、娃娃农庄一日游等活动,并针对中、小学生组织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此外,结合生态游,留民营还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旅游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和中外游客一起组织了“保护生态环境,爱我绿色家园”主题晚会、“与您相约,分享快乐”公民道德知识讲座、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和游客一起联欢等,这些活动不但使村民结识了许多朋友,而且增长了许多知识,促进了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游客和同学们了解“有机生态”农业、“环保节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参与、体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基地。

六、实习心得

通过一天的实习,对留民营生态农庄有了初步的了解。留民营的生态模式即以沼气站为能源转换中心,促进各业的良性循环,达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几十年来,留民营围绕着这一生态循环模式,遵循生态学原理,进行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树造林,从单一的种植发展成为一种、二养、三加工,产、工、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对生态环境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推荐第2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摘要:通过参观调研上海的梦清园、东滩湿地公园、上海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和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以梦清园为例)。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公园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功能和意义。

关键词:规划 理念 工程技术 景观营造 生态手法 功能。

1.公园简介

苏州河“梦清园”,位于苏州河南部,宜昌路以北,昌化路以西,江宁路桥东侧,三面临水,占地8.6公顷,2003年3月启动,2004年7月建成开园,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中集园林绿化、科普教育场馆,水体生物净化等内容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设项目,也是上海建成的首个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净化污染河水的活水公园,其中体现了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市的科学发展观,表达了上海人民期待苏州河早日变清的强烈愿望。“梦清园”拥有84%的绿化率,以亲水性、大绿量为主要特色,园内草坪面积约9450平方米,乔木和灌木面积54450平方米。

2上海梦清园规划特色

2.1总体规划:

梦清园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把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给整个生态休闲公园赋予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多重需求。

2.2总体布局

采用“ 一心、一环、两轴线”的系统布局-一心以活水广场为重心统帅全园。一环-以主环路为纽带串联景区,环路既作为一二期工程的分界面,又作为二期景观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两轴线主轴线——景观轴线辅轴线——文脉科普轴线。通过系统的构建,体现了对人类遗产文化的尊重,强化梦清园与历史文脉的连通。既有西方园林之大气又有中国园林特有的精致与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体班对科学精神的热爱,使梦清园在科普教育方面具有突出亮点,实现了文化、环境、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优化。

2.3 设计理念

2.3.1尊重历史

珍惜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考虑到苏州河浓重的历史以及基地内现存的近代优秀产业建筑群,设计中不同于以往的大拆大建或全盘被动保护,项目针对老建筑的不同保护级别,分别做出全盘保留和局部保留的灵活处理,并根据科普和景观的要求赋予它们新的功能及相应细部形式。改造后为室内展示中心、临水观景平台、啤酒沙龙等,而由3个建筑围合的院落空间采用折线形的溪涧,勾勒出昔日场地的轮廓,隐寓文脉主题。 同时,对于基地上原有的少量植被也采取了尽可能保护和就近移栽的原则。位于防汛墙内侧的2株构树,得以保留并迁入小鱼岛,让它们亲自见证苏州河生态恢复的历程。

2.3.2保护、优化环境

洁净的水体、茂密的植被、舒适的场所,是我们对该场地

的感受。从公园西南区河道上游方向设取水口,取苏州河水,经溪涧的曝气复氧、人工湿地过滤床等物理、生物净化流程,使水体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净化后的水用于公园人工瀑布、喷泉、湖泊等水景,如绿化灌溉,以及地下设施的冲洗等,多余的水通过公园东北区的星月港湾排人苏州河,使更具活力的水体回到河流,归人大海。一系列的净化水道,用直观、自然、艺术的方式告诉人们水体“复活”的过程。公园尽量利用大面积地块布置品种繁多的植被,核心区大量建设生态效益高的复层式混交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穿插运用,意在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域增加一片浓绿。 在活动休闲场所的建设中,注重生态与舒适并存,洒满树荫的硬地广场、依山傍树的玻璃咖啡屋、透水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由经防腐处理的木材铺设的亲水平台以及木质的座椅、随处可见的无障碍通道等,让广大市民在此享受舒适美景,亦让公园土地最大限度地呼吸并受雨水的直接浸润,减少暑天曝晒和冬季冰冷的不舒适感。

2.3.3关注工程技术

公园在追求艺术品质的同时,亦高度重视作为工程技术的可操

作性、安全性和创新性。全园主环路与防汛墙后面挡墙结合在一起考虑,简化了施工的程序,节省了投资,同时又满足了全园消防和防汛通道。而地下车库主出入口与公园呈立交方式布置,人车在空间上分流,内外功能区分明确,为游人保留了完整安全的休闲场所,车库的管理也简便易行。由于公园近3/4的界面是临水的,且市区段苏州河水深约2.50~3.50m,故亲水场所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在长约1km的沿河亲水步道上,均设置栏杆,材料选用钢和安全玻璃,轻盈通透,分而不隔。由于上海市民平均身高的增长,栏杆高度选择了1.15m,比常用的底线1.05m提高了o.1m。在游艇码头区域,为了安全疏散和便于管理,在候船区和木栈桥之间设置了防护栏杆,近出入口设活动门窗,虽然此局部“牺牲”了一些游人亲水的空间,但确保了市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的安全(见图2)。梦清园作为上海21世纪在市中心建设的科普性公园,不仅重点体现在水体净化再生方面,同时对建筑小品、水电设施等亦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与空间张拉膜的有机结合,在建筑外观和细部结构上有所创新;部分园林灯具选用太阳能蓄电池庭园灯,草坪的喷灌选用新型的设备;人工湿地周边的绿地里尝试用喷雾来创造别具特色的绿地氛围。

2 景观营造(景点设施):

2.1公园入口:公园设置了4个入口,这4个入口几乎在一条线上,这与公园所处的位置有关,公园有一个主入口,三个次入口。(见图一)

2.2内部景观:光是水景就设置了:台阶湿地池、瀑布凉亭、空中水渠、蝴蝶泉、星月湾等景观。园中还有:轴线大道、对节白蜡树、听水小品、小鱼岛、大钓鱼岛、水天居、运到步道、彩虹廊桥、绿荫广场、塔桥、宋代水车、儿童乐园等其他景点。

2.3主要景点介绍:上海梦清园中的调蓄池隐藏在地下,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模型知道下面的构造,了解一系列的流程,设计师巧妙的用一组优美曲动的通风管吸引游人的目光,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可以在管口聆听来自地下深邃雨声,从看到听,再到想,就是富有创意的,“寓教于景,寓教于乐”见图()。另外园中还设置了空中水渠,体量较大,且通过此形式,增加水的曝氧面积,同时又能形成不错的景观。(见图二)

2.4湿地植物群落

在绿化种植设计方面,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园中共选用了16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优良的乡土树种和一些近年引进的新优品种,园区内,乔木有:加纳利海藻、棕榈、银杏、垂柳、香樟、日本晚樱、三角枫等等灌木有:含笑、山茶、海桐、黄杨、云南黄馨、洒金桃叶珊瑚、石楠、八角金盘、紫叶李、红花继木、龙柏等等。地被:麦冬、鸢尾、三色堇、万寿菊、大吴风草、矮牵牛等等,而水边植物主要有:菖蒲、芦苇、睡莲等。这些植物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园中,长势很好,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4湿地的生态手法

4.1上海市梦清园生态净化系统流程 (见图三)

细一苦清二伊格级草漪级乐栅曝塘湖→→→→-↑ 曝藻气

气塘↓绿化

清水菖睡洗葱蒲莲

床床→塘→表示水流方向

﹒﹒表示相连﹒﹒﹒﹒﹒﹒﹒﹒﹒﹒﹒﹒

4.2主要单元技术分析

4.2.1芦苇湿地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微

生物、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染物的截留、吸收、转化或分解。在洼地中,通过种植成片的性能好、成活率高的芦苇,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中的脏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这种处理技术的出水质量好,结合景观设计进行景观水处理,在附近种植观赏植物如美人蕉等,增强景区美感。其造价及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

4.2.2伊乐藻塘

梦清园伊乐藻塘水面面积1905平方米,水深1.1m,与人工湿地交

界处设堆石跌式溢流,起布水、自然曝气、控制水位的作用,塘左端并联有小块水葱床、菖蒲床和睡莲塘,起美观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塘内物种以沉水植物伊乐藻为主,种植面积达1310平方米,其它物种包括挺水植物荷花、水葱、菖蒲、水烛、千屈菜等,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浮叶植物睡莲,水生动物鱼、蚌、螺蛳、河砚、蛙等。繁杂多样的物种形成强大的生物链,可有效改善水体水质。

4.2.3苦草塘

苦草塘起进一步净化水质,稳定出水的作用。塘水面面积845平方

米,水深1.0m,设计停留时间为16.9h。塘内物种以沉水植物苦草为主,种植面积达845平方米,还包括、狐尾藻、金鱼藻等。塘内还生存着大量的底栖生物,如鱼类,这些物种均有改善水质的作用。通过泵压作用,苦草塘出水被提升形成一个水帘洞景观,由空中水渠再次吸进大量氧气,对水质进行二次物理净化,最后出水再流向清漪湖,通过水生植物、鱼类等动物、微生物等共同作用完成最后一次生态净化。

5梦清园的功能

将苏州河的水引进来,通过生态手法层层净化,利用了自然条件

和人工手段创造有利于污水净化、人民健康生活的生态净化系统,不仅改善苏州河两岸的环境,展示和总结了苏州河的整治效果,而且还通过科普演示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

图一图二

图三

推荐第3篇:城市生态实习报告

李韵然00213031

2003.4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03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五、资料来源及参考资料

①《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②http://www.daodoc.com/znjc/duzhong/Webs/d0001.htm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BrianClouston陈自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推荐第4篇:城市生态实习报告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城市生态实习报告

李韵然00213031

2003.4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03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城市生态实习报告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五、资料来源及参考资料

①《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②http://www.daodoc.com/znjc/duzhong/Webs/d0001.htm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BrianClouston陈自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推荐第5篇:园林生态实习报告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园林绿地系统。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园林生态实习报告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园林生态实习报告【1】

20XX年3月,我来到东胜园林花卉公司实习,这里是一家培育温室花卉的公司,占地面积500㎡,有经理一人,副经理三人,组长10人,园艺花卉培育员50多人。我们每天都要检测温室温度和适度,适时为花浇水、育肥,对有病理现象的花卉进行营养液治理。这里的实习让我切实感受到园林花卉工作的艰辛和快乐,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实习目的

(1)通过花卉实习观察植物园露地花卉和观赏温室花卉识别与应用,实习华东花卉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东北地区露地花卉及温室花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花卉,同时扩充温室花卉的种类(扩充华南、西南地区植物)。使我们能达到社会需求,满足毕业生服务去向。

(2)结合花卉识别联系花卉应用形式及特点,进一步熟悉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花卉的产地、气候型与植物习性的关系;不同地域花卉选择应用的特点。

(3)培养独立考察、记载的实践能力;

(4)通过实习,培养爱岗敬业、热爱专业的目的。

(5)通过对花卉的实际应用形式的实习,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

2、实习基本内容

通过对《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

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1、花卉学的理解和花卉产业的意义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花卉的分类 花卉的分类有利于鉴别和培育管理,但是花卉的分类需要我们对花卉学相关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如园林美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目前花卉的分类依据大体上有四种:

(1)按生活类型

(2)按观赏应用特点

(3)按花卉的生态习性

(4)按花卉的原产地气候特征

3、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起决于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以及人们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元素,空气。

4、花卉设施为了满足花卉的生长发育要求,花卉设施必须能提供给花卉适宜的环境条件,现在的花卉设施主要有:

(1)温室

(2)塑料大棚

(3)荫棚

(4)其他设施,如加温、降温、通风、灌水等设施。

5、花卉的繁殖 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组织营养三种,花卉种子繁殖, 采用盆栽方法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花卉用土,采用混合用土 ;

(2)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1/3碎盆或粗砂砾,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混合土,厚约1/3,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1/3;

(3) 用木条将土面压平实;

(4) 用浸盆法将土壤浸湿,多余水分渗出厚,即可播种;

(5) 细小种子用撒播法,中大粒种子用点播法或条播法,播后覆土;

(6) 盖上玻璃或报纸等,减少水分蒸发,并置于室内阴处;

(7) 注意维持盆土湿润,幼苗出土后逐渐移。

3、实习体会:

为期8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8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8个月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3.1在学习方面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文秘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单位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技术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2在工作方面

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 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实习总结

实习期间,我从未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 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最后,感谢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感谢我所在的企业,感谢企业领导以及上司对我的重视和栽培,感谢我所遇到的同事们,你们一路给我帮助和支持,让我在前进的路上充满着激情和>勇气!感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让我在四年时间里认识到许多良师益友,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己,感谢院领导们的英明政策,让我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真理,感谢各位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导,给我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在工作中振作起来并且找到迷失的出口。

园林生态实习报告【2】

班级:XX园林二班

姓名:黄一本

学号:2

3指导老师:崔欣、赵和祥

实习地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

实习要求:调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的植物造景状况,分析其造景手法及利弊本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的重点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想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为将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 ,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结合园林花卉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实习内容和经验总结,从植物材料、设计理念、施工情况、景观效果及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植物造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将从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

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美观原则、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地方特色等,植物的造景形式是指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自由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

1.1树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等形式孤植,休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花坛,以高大的杨树孤植成景,使之成为此空间的视觉中心,对廊架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装饰的作用。

用于孤植的树木要么挺拔高达,要么夜色鲜亮、花果美丽,要能够从背景中跳出来,要能够成为栽植空间丛植,植物组合而成,突出了小规模树木群体的形象美。丛植的构配置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树木数量的不同,丛植要遵循不同的法度,比如“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的株距要有差异······”,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群植,由李及林下灌木组成的混交树群,成为主要景观之一,滨水景观效果好,同时也能成为岸边景观的背景。

树群所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内部不允许游人进入,因此不利于做庇荫休息之用,与丛植相比更注重乔灌的搭配。

列植,杨树双列植于校园入口,使入口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但是并非绝对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1.2.花境的设计

花境是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结合

一、二年生花草和花灌木,沿花园边界或路缘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亦可点缀山石、器物。花境外形轮廓多较规整,内部花卉的配置成丛或成片,自由变化。花境增加了园林景观,还有分隔景观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花境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设计形式上分主要有单面观花镜、双面观花镜和对应式花境3类,从植物选择上,可分为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灌木花境、混合式花境、专类花境5类。

农大中的花境有单面观花镜和双面观花镜两种设计形式,主要是灌木花境。

单面观花镜是传统的花境形式,多临近道路设置,供一面观赏;

灌木花境应用的观赏植物为灌木,以观花、观叶或观果的体量较小的灌木为主。 花境的色彩主要由植物的花色来体现,常见的配色方法有:单色系设计、类色系设计、补色系设计、多色系设计,农大中主要的花境配色方式为多色系设计,也有少量单色系设计。

1.3草坪的造景设计

草坪是指一定的的设计、建筑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坪状草地,具有美化和观赏的效果。按照用途,草坪可分为:游憩性草坪、观赏性草坪、运动场草坪、环境保护草坪、其他草坪。草坪具有开阔明朗的空间特点,因此适宜的应用环境是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尤其是自然式的草坪景观面积不宜过小。

草坪可以作为主景或基调,也可以与乔灌草植物材料结合,或与山石、水体、道路、建筑等配置。

农大及滨河路中草坪的类型主要有游憩性草坪、观赏性草坪,主要的配置形式是作为主景、基调以及与其他植物材料结合。

草坪与乔木树种的配置,草坪作为基调与树群相配既可以表现树木的个体美,又能加强树群、树丛的整体美。疏林草地景观应用最多的设计手法,既能满足人们在草地上游憩娱乐的需要,树木又可以起到遮阴的功能。配置时宜选用较高大的乔木,或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以突出景观效果。

草坪做作主景,以其平坦、致密的绿色平面,能够创造开朗柔和的视觉空间,具有较高的景观作用,大面积的草坪能够形成开阔的局部空间,丰富了景点内容,并为游客提供安静的休息场所。树丛、树群做背景,应把树丛、树群配置于草坪边缘,增加草坪的开朗感,丰富草坪层次,并与草坪的色彩相适宜。

草坪边缘的处理,采用路缘石与自然草坪相结合的处理形式,即明确了草坪与路面的界限,又实现了草坪与路面的自然过渡,路缘石对草坪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休憩座椅。草坪边缘设计既作为草坪的界限标志,也是构成草坪空间感的重要因素。

2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

2.1园路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在于满足道路空间里植物景观的需要。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当以植物的形美色佳取胜,符合艺术构图的基本规律。

园林道路主要分为主路、支路与小路等,不同的道路其路旁植物造景的方法不尽相同。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采用规则式配置。

支路和小路两旁的植物造景设计可比主路更加灵活多样。由于比较狭窄,可以只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草,就可以达到既遮阴又赏花的效果。

园路的设计应打破在路旁栽种整齐行道树的概念,可采用灌木、乔木、花卉、草坪草等复层自然式栽植方式。这些植物与路缘的距离可远可近,相互之间可疏可密。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高低因借,不拘一格。在树种的选择上,可突出某一个或数个具有特色的树种,或者采用某一类的植物,创造具有意境的园路

2.2路缘设计

路缘是园路范围的标志,其植物配置主要是指紧临园路边缘栽植的较为低矮的花草和植篱,也有较高的绿墙或紧贴路缘的乔灌木,其作用是使园路边缘更醒目,加强装饰和引导效果。路缘的一般形式有草缘、花缘和植篱。

滨河公园中的路缘形式主要是草缘和植篱。

草缘,以沿阶草配置路缘,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特色,特别在长江流域的一些私家园林中更为常见。沿阶草终年翠绿,生长茂盛,常作为路缘边饰,也可用于山坡保持水土。如果在路缘铺以草本地被,在地被之外再栽植乔灌木,不仅扩大了道路的空间感,也加强了道路空间的生态气氛。

植篱,园路以植篱饰边是常见的形式之一。应根据园路的具体位置、形式、景观效果来使用相应的植物来构建植篱。

花缘是以各色草花做路缘,大大丰富了园路的色彩。

2.3广场的植物造景

广场的植物造景形式,应该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广场的生态条件。植物选择既要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又要结合广场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对比和衬托、韵律节奏和层次等艺术手法,才能达到合理、最佳的景观效果。

广场园区的植物造景形式主要为规则式种植和集团式种植。

规则式种植,这种形式属于整形式,多用列植乔木或灌木的手段,以起到严整规则的效果。既可以用作遮挡或隔离,又可以作为背景。植物选用耐干旱瘠薄、深根系的植物为主。根深不因践踏造成表面根系破坏而影响正常生长,并能抵御一般摇、撞和暴风雨的袭击。为防止过多践踏而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可在种植林下开辟道路供人们行走集团式种植,乔灌草结合,配置成树丛,避免了成排种植的单调感,形式丰富、浑厚,远看时群体效果很壮观,近看又很细腻。集团式种植景观与花团相结合,整体性更强,严谨又不失变化。带状的种植联系了广场及公园,起到了导向作用。集团式种植也可以形成自然式搭配,应根据种植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和配置形式。

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园林实习,对植物造景的形式及其实际效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能够有意识的关注身边植物的设计,并且能够对其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在实习过程中,解决了书本学习中没有解决和理解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实际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或片面地强调环境效益,没有运用一些新理念、新技术去解决造景过程中的问题;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努力避免这些问题。

推荐第6篇: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

园林专业主要学习生态学、观赏园艺、园林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篇1: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园林事业的各个环节,从苗木育种、苗木生产、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园林工程的监理却是在96年才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至今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有关的法律、法规不齐全;二是对园林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及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宣传力度不够;三是个别业主对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责支持不够;四是部分监理人员没经过专门的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工程投资、工程进度的控制、监督、检查不力。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将会给整个监理市场造成混乱,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园林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前提。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的一贯方针。工程质量关系到生产、使用的效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的重要环节。而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4M1E):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园林植物材料及构配件、园林施工机械及环境因素,这就决定了监理人员必须设法使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实现监理的质量控制目标,从而推进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好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督促施工单位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种植土壤,栽植土的PH值应控制在6.5—7.5,对喜酸性的树木PH值控制在5—6.5,对于不适合树木生长的栽植土应进行换土。如:茶花、杜鹃、杜英、红花继木、香樟、欧石楠喜酸性土壤,而菊花、龙柏、石榴则喜碱性土壤,种植过程中只有将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的生态特性统一起来,植株才能长势良好,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忽视了植株的生态需要,盲目种植,造成了景观的退化。如我市部份道路的行道树香樟因土壤碱性较强其叶子均发生了黄化现象;某条路的红花继木、香樟种植后才2个月却也因土壤原因造成大部份苗木的死亡……相反地在复兴立交桥的绿化工程中,监理人员则要求施工单位对红花继木、香樟等苗木进行了换土种植,结果长势喜人。由此可见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必须督促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地换土或对土壤进行改良,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状态的持续性,同时也可减少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避免了对城市景观的损坏。

2、严把植物材料关,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图纸采购苗木,并在苗木进场前对苗木的名称、规格、数量、产地及苗木检疫单进行验收,对不符规格的苗木一律清退。其中植物材料质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必须符合表

一、表二的质量要求:

3、建议业主、施工单位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节约工程成本。植物的栽植季节应选在适合根系生长和枝叶蒸腾量最小的时期,一般以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的休眠时期最为适宜,但随着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工程的不断增多,苗木的反季节种植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为此监理人员必须把好苗木的反季节种植这一关。首先要督促施工单位选择长势一般的苗木,因为这类苗木根系不发达,掘苗时可以减少根系的损伤,移栽后对水分的吸收影响少,成活率也可大大增加,同时苗木要就近采购,要尽量保证当天挖掘当天种植;第

二、要保证土球的大小为树干基径的8倍再放大1.2——1.5倍;第

三、种植前监理人员就应做好旁站监理,要督促施工人员对苗木进行强修剪,保留骨架,摘去大部分树叶,以减少植株的水分蒸发。种植时土球经初步覆土塞实后可将土球包扎物自上而下小心解除,随后填土,分层捣实,待填土达土球深度的1∕3时,边填土边灌水,浇足第一次水,若移植的是较为名贵的植物可对其遮阴及作高压喷雾处理。

4、做好对园林工程的园路、园林小品中钢木结构的施工质量的监控也是确保园林工程质量的要点之一。

园路是车辆通行、游人游玩必经的路线,一般按用途可分:以车行为主步行为付的园路(大于6米)、步行为主车行为付的园路(大于3米小于6米)、完全供步行的园路(小于3米):按路面材料分常见的有大理石路面、混凝土路面、嵌草地坪路面、卵石路面等。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要把好以下几关:

1、园路曲线要优美、拐角弧度要自然、园路要根据景观效果来布置,以达到步以景移的效果;

2、园路的基层施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土建施工规范要求,并用小锤轻击法检查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度,牢固无空鼓,路面表面平整,无积水现象;

3、卵石路面颗粒大小要均匀、嵌入砂浆应大于1/2,并应竖向接拼排列,不得平铺;嵌草地坪路面要求块料无裂纹、嵌草到位平整;混凝土预制块,青石板路面要求色泽一致、面料无裂纹、掉角等缺陷。

园林工程中一般包括亭、廊、花架、钢木结构组合等钢木结构工程,在其制作、安装和木门窗制作工程中,监理人员应事先对木材的树种、材质、含水率、防腐、防虫、防火和钢木结构采用的钢材及附件的材质、型号、规格先进行监控,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的一律不得采用。

二、把好签字关,使工程投资控制到预期的效果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必要补充。

由于监理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都离不开“签字”这个必要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监理人员签字形式不规范、签字随意性大等缺陷;有的签字乱用表格,有的监理工程师担任几个项目的总监,往往在没有完全了解工程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地签了字;还有的监理人员索

监理人员签字形式不规范、签字随意性大等缺陷;有的签字乱用表格,有的监理工程师担任几个项目的总监,往往在没有完全了解工程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地签了字;还有的监理人员索性就代替监理工程师签了字……以上种种情况不仅使监理企业的形象受损,更重要的是使

使“控制工程投资”成为一句空谈,为此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应把好“签字”关:

1、应明确职责,分清什么文件该签,什么文件不该签,什么时候可以签,什么时候不可以签。在园林工程监理中要牢记:凡涉及法律的文件、涉及经济的文件、开工报告、停工报告只有总监有权签字,否则将由本人担当所产生的一切法律效果。

2、要慎重对待签字,监理人员在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签署手中的文件资料,特别是有关工程量的资料。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要掌握第一手的数据——工程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计量的准确无误,使投资控制到预期的效果,维护建设单位利益及承包方正当的经济利益。

3、不要轻率地代表他人签字,也不要轻易地委托他人代你签字。

三、做好与业主的协调工作,是确保监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由于园林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全面推行的时间不长,造成业主对监理制度、监理程序等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业主因建设部门硬性规定而推行了监理,实际上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授权给监理方,造成了监理工作的被动性。针对此情况,作为监理人员则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增进业主对监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首先监理工程师要理解项目的总目标,了解业主的真正意图。由于监理体制的不尽完善导致现阶段监理只在施工阶段参与监理,不能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造成对整个工程的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在开工前及时与业主沟通,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意图,以便为日后监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在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特别在一些隐蔽工程实施旁站监理,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反映,多做汇报以便让业主能及时充分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另外作为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给业主提出一些对项目建设有益地、合理化、切实可行又便于实施的建议。如在独城生态村工程的监理过程中,我们监理人员便对设计图中的植物配置提出了质疑。因为独城生态村地理环境比较特殊,生态村东靠杭州钢铁厂,西临半山发电厂,污染极其严重,雪松、水杉等植株对SO

2、CO2等有毒气体抗性较差,对环境的改善不能起到较大的作用,为此我们建议用臭椿、广玉兰、银杏、桧柏、意大利白杨等苗木,这样在不影响整体景观的同时却对改善当地小气候减少空气污染起到了很大地作用。更重要的是此举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支持,使得业主对监理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监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监理服务水平,不断深化监理的服务内涵,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使园林监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促进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2: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刻苦勤奋,认真负责,听从上级调配,思想积极,目标明确,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将在在校期间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巩固知识的效果,从而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指导学习。

2、通过实习,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习,应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你能力,沟通能力,一定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服务意识。

4、通过实习,要具备一定的草坪养护,树木修剪的能力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技巧,以及园林机械的使用管理,等等一系列园林工作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1、实习地点:(1)xxx市xx区回龙观镇碧水庄园

2、实习单位:(1)xx市xx区XX物业有限公司 3。岗位介绍:

(1)、XX庄园简介:

XX庄园是xxXX庄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历经十二年的时间,精心打造的京城最大的独栋别墅之一,地处京城上风上水,雄踞“龙脉”正北方。西有春华秋实、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山,北连国家森林风景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东南是精英荟萃的亚奥商圈,西南为著名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南沙河依傍而过,沙河水库遥遥相对,八达岭高速公路似巨龙蜿蜒侧卧。环山抱水的地理位置独享天地之厚待。碧水庄园分三期建成,占地3300亩,一期、二期、三期共688栋别墅从西到东依次展开,各自独立,又连成一体,井然有序,完整中见差异,个性中见统一。

XX庄园,倡导建筑与自然地和谐共生,结合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将绿色和水引入家中。在3300亩的土地上,建造了两个共433亩的湖面,北美风格的别墅环湖而建,每家超大面积的庭院同远山近水相结合,平和宁静、清淡素雅、活泼清新的氛围,弥漫着自然健康的气息,营造出都市中绿色花园的惬意舒爽。

XX庄园于20XX年全部售罄,由全国物业管理一级资质企业——XXXX物业管理有限任公司管理庄园内设有旅游局认定的挂牌四星级酒店——XX大厦,拥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健身等各种设施,全方位为庄园业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近几年来XX庄园也是我院园林专业的主要定点实习基地。

(三)、实习时间

20XX年04月27日——20XX年10月15日

二、实习内容

(一)、实习计划(或安排)

1、熟悉实习环境,明确实习任务。

2、在实习中规范操作,提高安全意识,完成承担任务。

3、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和锻炼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吃苦敬业精神。 ;

4、实习中注意学习和总结,提高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实习中注意表达,沟通和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实习过程和具体工作内容草坪品种的识别:

此顶岗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对草坪进行修剪及养护管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1、碧水庄园内所有园林树木的识别,比如:常见的果树有樱桃、苹果、桃树、李子数、海棠、柿子、山楂等等!观赏树木有悬铃木、银杏、丁香、榆叶梅、连翘、黄栌、栾树等等树种!当然在工作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因此,在我们实习中我们要认真的对待工作,识别各种园林植物以及园林花卉,掌握它们的形态特征,包括花、果实、叶形等,了解它们开花的时间和花期的长短!观察它们的季节性变化!例如变叶的彩色树种,常见的变叶树种有紫叶李、黄栌、栾树、银杏、白蜡等!宿根花卉主要有萱草、月季、剑麻、鸢尾、荷兰菊、地棠、美人蕉等花卉种类!在识别园林植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归纳各种植物和花卉的特征,发现它们所特有的形态,利用树木与花卉的特性来识别植物与花卉的物种!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只要我们留意到处都是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不仅仅要在工作中学习,而且要在工作之余学习,更多的了解我们专业的的知识,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充实。

2、草坪的建植:在实习期间,我们男生对草坪的建植也在前期帮助过几次忙,因此,也对草坪建植相应的有所了解些,其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1)坪床准备及清理场地还有翻耕平整在我们实习过程中是一起进行的,要求清除场地中的杂物,翻土深度在20-30CM左右。(2)精整场地。(3)是铺植草皮块,这项工作都为女生负责,领导要求是将草皮块按2cm的间距平整铺植。(4)是浇水,第一次透水以后每次1-2天浇一次,保持土壤湿润6-7天。

3、草坪除杂:在此实习期间,草坪除杂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重大工程,因为都是人工除杂,但掌握了杂草生长规律后,除杂也就变得容易多了,在4—5月份,主要是阔叶性杂草,阔叶性杂草比较喜欢阴,一般在阳光光照不好的地方生长较多。如:房子的背后,树荫下等地方,且阔叶性杂草的根系很发达除杂时相对困难,具体的有:猫耳朵、蒲公英、小三叶等。在6—9月份,主要是针叶性杂草,其主要生长在花灌丛中:如萱草丛中月季池中等,其生长速度一般在雨季是生长快,且易结子,但是其生长的根系较浅,易除。

4、草坪浇水:在师傅的指导下,我熟悉掌握了喷头的使用并能独立的解决草坪浇水时出现的常规问题,如喷头堵筛水管接口断裂等,同时也知道了在水压正常时单个喷头旋转360度浇透一片草坪(15cm),当射程为最大时(一般喷射距离为70 cm ),一般需要4小时左右,当射程为最小时(一般喷射距离为20cm),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在同一个院子里在光线好的草坪上,浇透一次水,一般能够维持5-6天。

5、草坪修剪: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草坪的修剪是主要工作贯穿于整个实习的全过程。在有来实习之前,我还真没过剪草机,割灌机,绿篱机等许多园林机械,不过也就只是在网上见过而已,更不用说使用了,然而经实习后我已经熟悉的掌握了剪草机、割灌机、绿篱机的使用;例如:剪草机的使用就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在每天早晨使用剪草机前腰先检查机油汽油等是否充足,在到剪草现场后首先要查看草坪中是否有石块以及硬物。在启动剪草机剪草是要调好高度,即保证草坪1/3的高度,这为的是保护草坪不被日光照;剪完草后要清理干净机器里面的杂物等等。

6、园林病虫害的防治:防治园林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科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护管理,是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强抗病能力。还有要及时清理带病虫的落叶、杂草等,消灭病原虫原,防止病虫扩散、蔓延。追逐要的是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主进行早期防治。

7、园林植物的夏季修剪(桃、李):两周的园林植物修剪虽然不算多,给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关园林植物修剪的知识。具体例如:乔木修剪要保留明显的主干中央枝 ;银杏只能疏枝不能短截;行道树高度保留2。8m。灌木如碧桃、榆叶梅、连翘紫荆、丁香、黄刺玫等在生长花落后10-15天中截或短接等等这些知识是在课堂无法搞的很清楚的。

8、园林树木的移植:在五月而是三日那天我和一师傅去果园移植一棵大国槐,移植树木虽然说在学校时雍老师给我们用一周的时间详细讲解过,可那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用它不上的,不过经过近四个小时师傅手把手的指导后我才知道了土球直径是树木直径的7-10倍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不是在做高端技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干活,要知道在变通中做事在做事中成熟。

9、节日花卉的摆放设计,结合不同的节日时间设计摆放花卉的种类,以烘托节日的气氛: 节日花卉的摆放设计在园林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作为园林季节性、节日性的园林观赏补充,花卉摆放一般用于节日的装饰,为烘托节日气氛而设计的局部园林环境,作为临时性的补充。在花卉摆放的要求中,我们要结合不同的节日时间、气候特点进行设计。在植物的选择方面,主要以观花草本为主体。可以是一二年花卉和球根花卉或宿根花卉,也可适当选择长绿色叶及观花小灌木作辅助材料。节日花卉的摆放主要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精心选择不同花色的花卉巧妙搭配!一般要求鲜明、艳丽。我们常见的花卉摆放花种主要有:一串红、矮牵牛、日本小早菊、万寿菊、三角梅、孔雀草、羽衣甘兰等色彩艳丽的花卉。通过合理的和摆放图案以及拼配来达到一定的要求,体现出摆放花卉所要表现的效果!

10、园林施工:在碧水实习的六个月里,我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园林施工。包括园林小品,荷花池的建设,大树移栽,以及花灌木的种植。

三、实习体会和收获

顶岗实习早已结束,现在的我们坐在教室躺在床上已不再想我们怎样去搞好那门课了,而是在想明年的五月份毕业后要往哪里去,要从事什么工作。时间一如流水般已逝而过,再也回不去了,可我们面对的才刚刚开始。回想起在XXXX庄园的6个月的实习,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园林植物养护的全过程,也体会到了没有经验的艰辛。但我努力的去做好每一步,遇到问题向师傅请教,努力解决所有遇到的疑难问题。六个月完整的园林养护过程和园林小品建设让我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串联在一起,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了我对专业知识的更好的记忆。在XXXX庄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实习过程中,在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并且可以掌握,这些技巧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到的,不同于书上讲述的方法。所以就告诉我们既不可不看书,也不可尽信书,书上的方法也不可能永远是对的,起码不可能是永远最实用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应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

同时,在XXXX庄园实习后使我对园林这个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园林专业包括方向众多,我们主要学习了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就对树木的栽植和养护有了实践,对建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园林专业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宽广。

在我没有学习园林专业,没有到XXXX庄园实习之前,我只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在家乡的山上种过树,那时我们的种树也只是把树按老师的指导埋在了地上,就更不用说修剪过花草树木,也没有想过树木还需要修剪,就更没体会过在37度到40度的炎炎烈日下拔草种树剪草的辛苦,我们看到只是美丽的树型,平整的草地却不知道那些园林养护师傅的辛劳,当我真正的认真的成为园林专业人员去当职工时,我才体会到种树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不只是要挖一个坑,种一棵树,最起码要考虑树的间距是否合理,树之间的高矮搭配是否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更重要的还要保证它的成活率。在xx碧水我主要是草坪的修剪,不过其中也参加了几天的树木栽植。就那几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道理,也懂得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以及工作时的认真负责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怎样更好的与领导相处,因为与领导很好的相处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基石,我们必须要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要学会,并很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曾经我一直很茫然,不知道我们所学的知识到底在社会上可以用到多少,而且还怀疑过知识到底有没有用,更不知道以后自己可以去做什么,心理没有底。经过这次实习,埋藏在心底的疑惑可以迎刃而解。知识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看书才会学到很多东西,在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会发挥更大的效益。我们还年轻,年轻就是一种财富,我们应该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多学习,而不是虚度我们的青春,浪费生命。我们还有四个多月的在校学习时间,我应该多看些书,总结前人的经验,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样我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这次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生活,让我实实在在的看到了课本上上理论课时无法想象的东西,在工作实践中形象生动体现了出来,从而使我们更方便记忆;也实实在在的体验了工作的艰辛、管理的繁琐、生活的艰辛,还有自己知识与经验的不足;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体会到了父母亲省吃俭用的全是为了我们再再将来过的更好,活的比别人有出息。同时,也让我在北京那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大开眼界,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世界之大。

最后,我非常感谢在XXXX庄园实习的那段日子里,那些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人,有了你们的热情帮助与关心,让我才能顺利度过了自己在碧水的日子,虽然在碧水有苦又累还有汗,可是更多的是成长。现在虽然实习结束了,但是我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的,我相信有了在碧水的实习生活我获得的是更多地成长。

推荐第7篇:湿地生态实习报告

湿地生态系统认识之旅

通过本学期生态学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关于生态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后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生产力的高效性、效益的综合性以及易变性等特征。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湿地又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旨在使公众认识湿地,普及湿地知识,让湿地得到保护免遭现代社会的破坏的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也孕育而生了。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的湿地博物馆。其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中国湿地展馆和西溪湿地展馆三大块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中国湿地展馆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以“绿丘”为主要意象:完全用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主体几乎埋入人工山丘中,矗立其上的观光标志塔则与“绿丘”呼应,面朝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高30多米,既能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又隐喻为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据介绍,博物馆采用动植物标本与景观、互动技术、特效、影院和实验、演示装置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馆内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电声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湿地与人类的主题变得生动而有童趣。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

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通过逼真的复原,红树林湿地特有的泌盐和植物胎生现象、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历史,以及候鸟迁徙的习性、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间的不同风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认知。

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湿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议题。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使我们更好地走进了书本上神秘的湿地、了解了湿地、认识了湿地,掌握了湿地的知识,激发了我们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荐第8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

即崇明东滩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结合与体现

生态景观(Landscape Ecology)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微生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等)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第一是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这里寓有美学因素。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是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地形)、土壤个体、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生态景观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而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可以从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概念上看出,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结合非常紧密。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运行,中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景观理理念。可以说湿地公园式生态景观理念的体现于实际的运用。

下面就具体说说关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 总面积达32600公顷的东滩湿地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东端,是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每年有108种、数百万只湿地鸟类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转,其中珍稀保护鸟类有白鹳(Ciconia ciconia)、白头鹤(Grus monacha)、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等。“崇明东滩对于候鸟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补给站,候鸟在此停留后就要面临飞越太平洋的漫长旅程,因此在东滩补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候鸟的存活率和生育率。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而崇明东滩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尤为重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向长江排放的水体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各种污染物,东滩的存在相当于一个建在长江口的高效污水处理厂。有关专家日前对东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结果发现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就可以带来46万元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如果今后得到开发,每年还可创造26万元的旅游收入和科研价值。然而“寸土寸金”的东滩湿地在过去数十年中却受到围垦、非法捕捞、捕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湿地规模和生态功能的日益萎缩。对东滩影响最大的人为影响因素是围垦,建国以来已有442000公顷滩涂被围垦成为农田。最近的一次围垦发生在1998年,围垦高度仅为海拔2.5米,直接导致东滩湿地的平均宽度缩短到3.5公里,其中草滩平均宽度仅余0.9公里。大规模围垦的后果就是东滩鸟类整体数量的下降和种类的减少,雁鸭类从约4-5万只降为约3万只,鹤类数量也逐年下降。此外,东滩的生态功能逐渐退化,区内光合作用利用率仅为0.3%,而国际同类湿地平均水平为2%2001年崇明东滩被列入《拉姆萨公约》(Ramsar Convention)下的“国际重要湿地”,2002年中国政府将东滩湿地列为未来5到10年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东滩围垦就此终结。由于长江带来的巨量泥沙淤积在长江口,崇明岛每年新增土地面积500余公顷,因此过去人们认为滩涂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我们在进入东滩湿地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最东面的滩涂地上,一马平川,而长期的海风,使得风力发电机能够时刻不停的产生电力,这就已经体现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而一排巨大儿整齐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又构成了一处别有风味的风景,使得生态,经济,景观,三个不同的东西都非常默契得结合到了一起。这也就体现出了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作用,源于自然,利用自然,但却不破坏自然。

东滩湿地公园的开发理念是,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东滩湿地公园的环境与资源功能主要有这些.

1:水量补充功能:湿地能够储存降水和地表水,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邻近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

2:生物资源功能: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量的水产品,海产品可以直接产自湿地。崇明岛东部的不少农民及少数外地渔民至今靠东滩自然湿地的资源生物维持生计。

3: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许多鸟类都把湿地当做营巢,觅食和隐蔽场所。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也毋庸置疑。

4:水质净化功能:湿地有助于维持和提高河流,湖泊,河口的水质。由于湿地位于陆地和水源的交界带,径流从陆地汇入水体以前,要流经湿地。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过程可以去除和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东滩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的强弱依赖于湿地植被组成及覆盖度。

5:小气候调节功能:湿地具有一定的水环境特征,许多湿地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流入水量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影响气温和降水量,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6:科学研究功能:湿地由于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而如今湿地的功能和机理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还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东滩湿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组织人士的关注。

7:河口湿地的特殊功能:湿地本身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崇明岛的建设和开发也是建立在对已淤积湿地进行围垦改良的基础上的。河口湿地,由于径流来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沙,在河口区由于潮流的阻滞,径流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就沉降下来,逐渐淤积形成陆地,使湿地前沿不断向海推进,同时也加速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从上可以看出,现在湿地公园已经在生态建设的大潮中一级越来越发重要。而东滩湿地公园的建成,就是生态景观规划的一个典型的成功事例。东滩湿地公园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不但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人文效应。又在保护原有环境,改善原有环境上有了大的改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如今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要并肩发展得今天,类似东滩湿地公园这种模式的生态景观规划方法是可以作为典型。可以说是生态景观规划的一个小的里程碑。

推荐第9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这学期我们实习的地点是上海,分别对于后滩湿地,崇明东滩,梦清园进行了调研,收获颇多。通过实习我对于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总体功能分布结构,湿地动植物群落,景点设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与书本和上课所说的案例,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引发出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对于后面的湿地公园设计的作业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对实习场地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后滩湿地公园的总体功能分布结构。该场地的定位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珍惜湿地,是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场所。后滩地区是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经历了两千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名族工业的发展进程,注视着上海跃升为世界大都市的步伐。后滩湿地公园很好的做到了遵从生态,秉承文化,注重体验。

后滩湿地公园采用了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地景观的回归。该景观层由滨江荻带,内河进化湿地带,梯田禾田带以及原生湿地保护区四部分共同构成,并共同形成“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滨江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田禾田带一同构成人工湿地系统,梯田禾田带主要展示农业湿地景观,是场地和城市的过度地带。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该景观层由梯地禾田带构成。梯地禾田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不但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还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需要消减以及水体需要净化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与城市的衔接的界面,有利于场地与城市的融合。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时代文化的见证。运用了剥离,填充,穿插等手法,强调了工业时代建筑规矩简洁,空间方整,功能优先等特色,突出了工业时代大生产的特征。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特征的体现。该规划以网络的形式构建步道系统,串联各个后工业生态文化体验空间,建立以一环六纵径的步行网络,三场九园为节点的体验游憩系统。步道网络满足了后工业时代城市工业开放可达的要求,三场九园成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参与体验和提供复合功能的场所。

后滩湿地公园给予了我以下借鉴意义:1.文化遗存处理:在原有基底上,学会尊重场地,可恰当保留基地内部有历史性记忆的文化遗产。更好的方式则是,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遗存物的可利用与再生。2.空间处理:一是对地域高差的处理:可分段处理制景,既不破坏原有的要求,有带来愉悦的生态体验:二是对于带状狭长空间:设置富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并将自然之景引入其中,形成丰富的体验和审美空间。3.水体处理:后滩公园一天可以将2400多吨的黄浦江劣五类水净化为三类水。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生态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

第二个是东滩湿地公园的湿地动植物群落。该公园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以芦苇群落为主的禾草沼泽是生物量最大的植物群落。在沼泽向草甸过渡的一侧常有鸭跖草,稗草,马兰,茭白,空心莲子,草等杂草伴生其间。在群落的低潮位一侧群落交错区,常见藨草,海三棱藨草,水莎草,糙叶苔草等植物混生。芦苇植被呈斑块状分布。堤和堤之植被仍以芦苇群落为主。而堤外接近芦苇带的下缘主要以芦苇斑块和藨草,海三棱藨草等植被的混生为主。但随着东滩向外淤长,芦苇群落亦有向外扩展成带的趋势。

在动物资源方面。东滩湿地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径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是雁鸭类等水禽的越冬地。每年光顾崇明东滩湿地的非雀形目鸟类主要有雁鸭类,鹳类,鹤类等,大多数为迁徙性鸟类。

基于东滩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条件,公园保留原有大片的野生芦苇群落,藨草群落,莎草群落等。同时通过配置抗污水生植物或生物净化的方法减少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引入昆虫,鸟类,鱼类等。利用动物,风力,流水等自然力量带来更丰富的植物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

东滩湿地公园给予了我以下借鉴意义:1:驳岸处理:对于像东滩公园这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场地,驳岸处理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要充分考虑因水位变化而带来的景观效果变化的问题,营造接近自然的生境条件。2:水体处理:充分考虑场地的水位问题,考虑到场地内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也要最大条件的满足动植物的生存环境。3.植物种植处理:在配置时应遵循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植物形态型从陆生的乔灌草—湿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浮叶沉水植物。4.动物生境处理:最好形成林地,湿地林,浅滩沼泽,灌丛等不同的地域,从而做到与不同的动物栖息地对应。考虑到不同水深对鱼类繁殖度夏,鸟类捕食栖息等要求。

最后的是梦清园的景点设置。梦清园以活水广场为中心,统率全园。水生态主题为核心,

将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并在保留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水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

景观上的“活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水景观轴线;二是水体生物净化景观系统;三是滨河水景。各具特色。从水景观轴线而言,它是以水处理为特色,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的水景依次为:小水面,溪流,小水面,大水面,空间逐渐增大,从开敞到封闭再到开阔。水面由静—动—静—又到动静结合,给人强烈的空间变化感以及丰富的听觉体验。北段以运动的景观为主,活动轴线为:溪流(草坪)—小水面(沙坑)—游乐广场—半月湾(跌水),这一段增加了人的休闲活动,富有趣味性和亲水性。

园内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漂浮植物构成了完整的水生植被序列。苏州河水被引入后,分别流经芦苇湿地、中湖、下湖等深度不一的水域,植物选择除按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深度栽植外,竖向设计上也考虑一定的起伏。临水多散植菖蒲、香蒲、鸢尾,水面有睡莲、荷花,水中有苦草、伊乐藻等。中湖和下湖散植了千屈菜、香蒲、鸢尾、睡莲等,留出较宽阔的水面,显得自然,疏落、得体,而芦苇湿地加大了芦苇的配置密度,形成较大规模的芦苇荡景观层次。

虽然梦清园水景丰富,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独具匠心,但据我了解公园景观的完整性与较好的连续性却很难维持,除了最开始从苏州河抽水外,从台阶湿地到瀑布凉亭,再到空中水渠需要用水泵两次提水,而且很多过水断面较大,要持续的流水景观就需要较大的流水量,运行维护成本很高,所以整个净水系统很难保持连续的动水景观。因此净水系统各环节常常会处于分离的断流状态,无法使景观总是处于连续的理想状态,这就使原本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梦清园作为上海市首个活水公园,通过一系列的净化水道,用直观、自然、艺术的方式告诉人们水体“复活”的过程。虽然一系列水净化景观效果并未达到最佳,但它对于国内以“活水”为主题的公园的建设有指导性的意义。

梦清园给予了我以下的借鉴意义:1.水景处理:要结合动静进行设计,一条水景系统可以作为一条景观轴线,水景处理风格可以多样不一,但是要有个中心的水景,其他水景不能喧宾夺主。不然会影响整体景观的连贯性和主题的突出。水景的处理不能单单追求视觉享受,更要注重水景系统的实效性。

实习的三个场地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都是非常优秀的方案,它们都得到了普遍认可。通过这次对这三个场地的实习调研,我对湿地公园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令我受益匪浅。

推荐第10篇:北京生态实习报告

实习路线:逸夫二楼-燕南园-北大西门-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颐和园东宫门-万寿山北坡主要内容:一.关于尊重自然:就实习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

二.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总结

XX年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本次实习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进过程中,有许多平时经常见到的事物,在实习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却突然间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进路线谈一下本次实习中我的感想。一.关于尊重自然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

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

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

在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城市绿地所用的植被,全部是依照人类的意愿所选定,完全没有把自然放在眼里,最直观最典型的应当数在北京这种极度缺水的城市中种植耗水量极大的草皮的做法。结果呢?不仅草皮奄奄一息,丝毫没有改善环境,还白白浪费了大量资金。(图)自然植被的魅力(3)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还少么,除了植被方面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人类偏要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呢?城市生态要改善,不是只需要资金的支持,只有学会依自然规律做事,向自然靠拢,我们所营造的生态环境才可能长久的保持不衰。二.关于改造

路过许多经过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园、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经过较大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附近居民的采访,我得知了他们对这些改造工程的认可程度。

京密引水渠经过多年逐段改造,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标是减少水渠的渗漏使北京地区的输水成本进一步降低,据资料称:“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节水技术改造,每年可以减少渗漏损失1000万立方米。”可以说,原始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同时,水渠的改造,又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采访了两个散步的老人,他们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机在渠边悠闲的散步,当我问道他们对水渠改造有什么感想时,他们都说,经过改造,渠水比几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边的环境也好多了,周围的老人每天散步时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都很舒畅,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围嬉戏,有时,爷爷带着孙子散步,看着孙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来跑去,他们感到很高兴。而且听说这项工程每年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他们更认为工程好处很多。但是,他们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来越少,他们感觉不太舒服,他们说,总是感到水渠改造带走了什么。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时我们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么这些怀旧的老人便不会有这些失落感了,当然,后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图)改造后的京密引水渠(b、c)而当这个问题问到孩子,他们则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们说平时可以在渠边玩耍,可以捉鱼。有一个农村来北京的孩子,当我们问他是否想家时,他说:“我特别想家乡的山,树特别多,一棵挨一棵,还有松鼠,有小蛇,我还抓过一只松鼠,特别好玩儿。”不过,当我们问他是否想从北京回家时,他又说:“不想走,我觉着北京也好,有高楼大厦,有汽车……”看来,孩子们既需要城市的现代化,又绝不可远离自然的和谐。我们在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绝对不能不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只有让自然存在于现代化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称得上成功。(图)海淀公园的儿童娱乐区(d)而距离北京大学较近的海淀公园的改造则是另一种思想。它侧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发展。经过改造的海淀公园拥有大量的绿地,使得整个公园区的空气从早到晚都能够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一年四季都来这里晨练,晚上吃完饭也常过来溜达,就是觉得这儿的空气特别好,多呆一会儿,心里更舒坦。”除了绿地,公园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齐全。特别是健身娱乐设施,更是能适应每一个人群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儿童娱乐区,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区,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残疾人康复区。而儿童娱乐区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后,由水泥板改为了软泡沫型,使这一区域更加安全,更加适合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一位带孩子来玩的阿姨说:“海淀公园改的挺好,原来孩子玩的时候,我总不放心,得在旁边一直盯着,现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园里空气也不错,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也每天带孩子来这一趟。”她还表示,虽然家里没有残疾人,可是,她认为增加残疾人康复区非常必要,她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更能让他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认为,无论哪种性质的改造都要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的需要,这样的改造才是成功的。三.关于管理

在实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在我看来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对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在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过去,那里的环境其实更好,由于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现在的水平。既然建设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投入的资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资金建设起来的良好环境,因花费较少的管理维护不周而大幅恶化。譬如我在前边曾经盛赞的燕南园和蔚秀园里便有几位老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满意,有一位大爷便感慨的说:“我还没退休的时候,这儿的环境真是不错,本想退休之后在这享清福,没想到这的人越来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现在真想倒退几年呀!”

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设得再好,还最终会变回原样甚至更糟。

颐和园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为我们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阶地,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遗产,但是,管理者却只为了游人眼睛的一丝快感就将这宝贵的遗产全部铲平,而后又种上了极不适合北京这种干旱气候生长的草皮。且不论维护草皮所需的铺设水管和运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草皮与山上乔木无法共存的矛盾,单是铲平阶地这一项,就使现在的颐和园离真实的颐和园又远了一步,古人的许多杰作正是被这样一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摧残掉的。

我觉得,管理者,特别是这种不可再造的景观的管理者,应该时时注意保护,切不可根据自己的意志,去改变景观的原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遗产,而且也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四.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对于实习方法、调查技巧没有什么积累,因此,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对一些过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视了。

首先是对比的方法。许多事物只搞正面调查或许能得知它现在的情况,但是不经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我想,调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预测未来,为实际服务,而要预测未来则一定要掌握发展趋势。譬如,前边提到的燕南园和蔚秀园的问题,如果不与过去的情况对比,我们是不可能认清问题所在的,我们只会一味的认为,两者的环境现在很好,而且将会一直好下去,这样管理的问题就被不经意间忽略了。而有些时候,对比会帮我们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症结。当我们单独看问题时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把若干个问题、若干种情况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个是采访的手段。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自己查资料,但是,文字的资料毕竟有滞后性,而且,普通民众的个人看法也很难找到。而采访,不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贴近于生活,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看法时,自己查资料是无法得到所需信息的。总之,我认为,没有采访的调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的。

有一个问题就是,京密引水渠的改造的确破坏了当地的自然原貌,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一定受到破坏。但是,当地的居民却对这一改造十分欢迎。我有些迷惑,我们的改造,到底是应该追求居民的满意还是应当追求自然生态的完美?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年1月《城市景观之路》

2.《首都之窗》 XX年9月27日——10月7日《京密引水渠专题》 共5篇

第11篇:生态环保实习报告

生态环保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G031班

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于2005年7月7日我和我们班学生都参加了学校组织安排的为期一天的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和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参观实习。本次带队的是我们学院的孔繁德教授和我们生态保护课程的王连龙老师,而且参加这次实习的还有我们系的其他教师。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对保护区有一感性的认识和接触,对理论上的东西给予实践上的对比,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为以后的野外实习积累经验。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我国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的等等。

上午我们首先到达了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0年9月30日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该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昌黎沿海,陆域北起大蒲河口南岸,南至滦河口北岸,岸线全长47.22千米,纵深3千米,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海域北起北纬39o37′,南至北纬39o32′,东至东经119o37′。保护区总面积3万公顷,隶属国家海洋局和河北省海洋局领导。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沙丘、沙堤、泻湖、林带和海洋生物等构成的沙质海岸自然景观和沿岸海洋生态系统,是研究海洋动力过程和海陆变化的典型岸段,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黄金海岸保护区属暖温带海洋环境系统。全境为沙质海岸,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630毫米。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沙生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和浅海生物群落,构成了综合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创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区内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及现有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保护区已逐步开展了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管理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翡翠岛位于昌黎县黄金海岸南部,是一座由黄色细沙和绿色植被相间构成的半岛,岛上沙山连绵起伏,陡缓交错。最高处达44米,方圆七平方公里,素有“京东大沙漠”之称。由于这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海洋大漠风光。50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沙漠追匪记》便是在这里拍摄的。连绵起伏的沙丘与碧海、蓝天、绿林共同构成一幅罕见的海洋沙漠景观。翡翠岛上

绿树葱郁,浓荫覆盖,恰似一块镶嵌在湖边的翡翠。从40米高的沙山顶端乘滑板飞驰而下,直面扑向大海,可同时领略滑沙、滑水、游泳三种乐趣。岛上环境优雅,景色怡人,景区附近栖息了几乎全国1/3以上的鸟类,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就有68种之多,您定会欣赏到栖息在此处的“世界珍禽”黑嘴鸥。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的文昌鱼,在浅海15米等深线附近密度达到1035尾/平方米,想想能够与这些“活化石”同在一个区域游泳,这不能不使你感到震撼。翡翠岛是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非常适合从事科普、旅游、休养活动。翡翠岛是一个宝岛,是黄金海岸的一颗明珠。

建区以来,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保护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植被,生物物种多样性等得到了必要的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区的特殊性与地方经济尤其是旅游和海洋水产养殖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为贯彻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精神,充分体现保护区的存在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探索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方法,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根据孔教授的讲解及介绍,我们了解了自然保护区的交通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等。

到了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脚下,六平方公里的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且邻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秦皇岛柳江盆地就逐渐成为中国有关地学院校和地学科研单位的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因此,柳江盆地又被称为“地质教育第二课堂”和“哺育地质学人才的摇篮”。

现在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是,自然保护区的业务管理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素质参差不齐;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投入;科研、宣教力量薄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我对这些问题的建议有三点。第一,建立分级管理体制,针对自然保护区点多面广、地域偏僻、条件落后的实际,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体系更显得迫切和重要。这种“虚拟”的管理体系是充分利用数字高速公路建立的能够下达指令、信息反馈、建立数据库、又能对社会开放、让公众参与的网络信息系统,只要一台服务器,各保护区为网络终端,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指令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即时到达各保护区,各保护区也可以即时汇报工作。第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规划要先易后难、先保护后开发、先近期后远期。规划指导思想要明确、目标要合理、内容要具体、步子要现实、投资要可行。一定要认真细致,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可瞒天过海,无法实施,成为一纸空文。第三,加大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实习纪律,明确实习目的,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在这短短一天的实习时间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孔教授的仔细讲解下,我对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是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为主,行政管理只是为了完成保护区历史使命的管理措施之一。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生产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是我从这次短暂的实习中所得到的收获!相信这必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12篇: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基础综合实习》

——《生态工程学》

实习报 告

学号:XX 姓名:XX 专业:环境科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7日——21日

实习成绩:

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2年12月

1

一、实习日程安排 ............................................................................

3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

3三、实习前的准备 ............................................................................

4四、实习内容 ....................................................................................

4五、实习步骤 ....................................................................................

4六、调研报告 ....................................................................................

5七、主要参考资料 ..........................................................................11

2

一、实习日程安排

2012年12月17日:指导老师示范讲解

根据本班学生各自的2个调研题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教师讲解一个实例示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2012年12月18日:资料搜集

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查找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教师安排第三天野外调查及实习报告事宜。

2012年12月19日: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对所选的一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了解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2012年12月20日:继续野外调查

2012年12月21日:室内分析总结,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习报告。同时,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该组的调查研究情况。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本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调查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研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生态园林、生态城市景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相应的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3

3.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4.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实习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选题,提出实习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调研对象、内容和方法,调研报告的编写要求,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和参考文献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的专题和区域,熟悉和收集相关研究专题与区域的基本资料,编写调研提纲。

四、实习内容

1.XX大学生态绿化工程调查与评价。

2.典型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与评价,以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

五、实习步骤

1.确定调研的生态工程模式类型

主要内容包括该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以及对该生态工程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2.确定研究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定的实习内容,明确该选题要求,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图片,收集积累调研资料(数据表格、图片、文字资料等),调研资料应整理归类。资料收集途径如下:

(1)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农业、环保、园林、统计局等)和研究机构,获取研究专题的资料。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统计年鉴、地方志、期刊、学报等。 (3)通过图书馆的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文章和研究成果。

4

3.实地考察

对所选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现场查勘,获取第一手资料,做好实习调查记录。

六、调研报告

1.XX大学绿化生态工程调查与评价

1.1XX大学概况

XX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部。昆明市区坐落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海拔1891m,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年均气温14.5℃,最热月(-L月)的平均气温19.7℃,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无霜期达230d,年降水量为1075mm,最集中的降水季节是6~8月的雨季,干湿季分明。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年平均相对湿度74%。常年以西南季风为主,平均风速2.2m/s,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目前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林业本科院校,全国4所林业大学之一。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1.2校园绿化规划原则

 自然优先原则  因地制宜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动态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1.3绿化情况

实地调查掌握XX大学植物种植情况、体量大小、生长状况、空间分布、建筑和道路排水及表 5

面反射率等相关数据。XX大学绿化面积广阔,为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树木种类繁多,据资料显示,XX大学校园内共有园林植物167种。分属于73个科,106个属。常绿82种,落叶63种;乔木85种,灌木82种;常绿乔木44种,落叶乔木41种;常绿灌木38种,落叶灌木23种。以木兰科(14种5个属)、蔷薇科(15种13个属)、豆科(13种10个属)、柏科(10种5个属)为主。

XX学院教学区四块主要园林绿地总的碳储存量为162.36t,2006年当年碳吸收总量为3.43t,释放氧气9.14t,清除大气污染物211.72kg。XX学院教学区四块主要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所得数据表明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并不完全与绿地覆盖率成正比。XX学院教学区的绿地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对改善校园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果后期能够开展及时有效地养护管理,将有助于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1.4绿化功能划分评价

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XX大学的绿化按照分区的不同分别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分为教学区,生活区。

教学区的绿化以乔木、灌木、草地的高低层次设计出不同形态的景观设计,

配以樱花、玉兰花等树木,突出了景观生态的设计理念,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优美安静的环境。前门绿化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在道路两侧起到遮荫效果,以及主教学楼前的小树林,可以隔离尘土,调节温度、空气湿度。东门树木以桉树等高大乔木为主,可以阻挡三环尘土,吸收汽车尾气,隔离噪音,使校园环境不受外界所污染。乔灌草结合较好,高大树木的冠幅覆盖会对低矮乔、灌木的采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植物的综合生长环境条件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生活区的绿化根据已有树木再以常绿乔、6

灌木为主,可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了安静卫生的环境。植物种类丰富,乔灌草结构搭配基本合理,又是学生宿舍区域,因此较好的绿化对于改善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和调节心情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可以阻挡过多的灰尘进入宿舍,提高空气质量,能较好地吸收和分解城市空气中有如S0

2、0

3、CO、NOx等各种有害气体;通过枝叶阻滞尘埃、分泌杀菌素类物质减少城市范围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各种成分,同时可以遮挡部分阳光,可以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

2太湖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1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与浙江省相连,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地处平原地区,是一个浅水湖,太湖水位较稳定,平均水深1.94米,至深处2.6米,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蓄水27.2亿立方米。

太湖现有鱼类107种,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致使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及沿岸带产卵的定居性鱼类资源数量减少,而湖泊敞水性低龄鱼种群数量在人为繁殖保护措施下逐步增加,形成目前以刀齐鱼、银鱼等为主体和年变幅较大的太湖鱼类资源格局。

2.2太湖流域农村污水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周边自然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迫在眉睫。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生活区内小型加工业、服务业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综合性污水,其中以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为主。家庭生活设施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不同生活设施对生活污水的质量和数量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根据用水设施的不同,生活污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厕所污水、厨房污水、生活 7

洗涤污水和其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无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村民生活作息规律相似造成排水呈现较强的波动性,早、中、晚均出现高峰时段,而白天其他时段以及夜晚水量则很小。伴随水量的波动,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波动也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面临许多政策和技术问题,可喜的是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本工程立足于太湖流域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农村治污工作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该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如下:COD=400mg/L, BOD5=200mg/L, SS=250mg/L, NH3-N=30mg/L, TN=40mg/L, TP=3.0mg/L, pH=6-9。

2.3工程概况 2.3.1工程概述

太湖流域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根据进水水量小、水量与水质波动大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生物处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达到了污水治理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 2.3.2工程背景

随着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城镇水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问题则逐渐凸现出来。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成为保护农村地下水和周边水体环境、全面减少太湖纳污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因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以及居住布局与城市不同,不宜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小、分散性强等特点,分片区收集,建立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 2.3.3工程试点

宜兴市杨巷镇某村居民为180户,常住人口为580人,该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先进村,经济水平和村民生活水平较好。污水主要为村民生活排水,均接自各户化粪池,处理规模为60m3/d。该项目于2009年11月建成。

2.4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孙铁珩,周启星等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 8

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5工艺选择

农村地区经济力量相对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因此,工艺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小、运行费用少、能耗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以及处理效果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处理工艺。根据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和经济水平,采用的工艺应简单易懂、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

该工程污水可生化性较好,B/C可达到0.4-0.5,无毒物,结合景观要求,设计通过生物/生态的方式进行治理。主体生物工艺采用技术成熟可靠的A/O工艺,其中O段分两级接触氧化,该流程不仅能高效降解COD等有机污染物,而且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通常采用的生态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A/O生物法处理的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B标准,后续生态处理负荷低,因此采用两级表流人工湿地/自然塘组合式生态处理技术,以起到进一步脱氮除磷、净化水质的作用。

2.6工程设计

该工程污水处理系统为全埋地式,其中调节池、初沉池和缺氧生化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碳钢结构。 2.6.1调节池

前段设置粗格栅井,格栅间隙为20mm,用以去除来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格栅上部预留清渣口,人工定期清渣。一方面起到初沉池的作用,使污水中粒径较小的无机和有机 9

颗粒沉降下来;另一方面起到了调节水量和布水的作用。污水先经过格栅处理,去除树枝、塑料等较大杂质;然后自流进入缺氧池,将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设计停留时间为4.8h,有效水深为1.5m,L×W=3.2m×2.5m。 2.6.2竖流式初沉池

污水中含有大量粗格栅无法去除的细小颗粒物,这些物质在后续工艺池体中随时间推移而最终导致沉淀物大量淤积,考虑池体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故选用竖流式初沉池。初沉池平面尺寸为2.5m×2.5m,有效水深为1.35m,采用静压气提装置排泥,由电磁阀控制进气,间歇运行,6h排泥1次,每次5min。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泥池集成于一体化设备中)。 2.6.3缺氧生化池

A段缺氧生化池接受O段接触氧化池回流的硝化液,利用初沉池来水的碳源完成反硝化脱氮,池底布置的曝气系统可实现微量曝气,达到搅拌和微充氧的目的。该工程有调节池和缺氧池两级提升。缺氧生化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8.1h,池体尺寸为3.7m×2.5m×2.2m。 2.6.4一体化处理设备

一体化处理设备是本工程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场所,采用碳钢结构,直径为2.8m,L=6.0m,内部依次集成了接触氧化池(一级接触池,二级接触池)、二沉池、污泥池以及清水池。该工艺有池容小、对水质适应性强、耐冲击、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接触氧化池中采用弹性立体填料,易于挂膜。二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0m3/(m2·h),沉淀时间>2h,排泥采用空气气提至污泥池,与初沉污泥一并由市政环卫车定期抽吸外运。 3.6.5设备间

设备间采用轻钢结构,占地面积为3.4m2,设于调节池上方,内置回转式鼓风机2台和污水处理系统控制柜等。鼓风机每4h交替使用,单台Q=0.85m3/min,P=0.3MPa,N=1.1KW。 3.6.6表流人工湿地/自然塘

经生物法处理后,尾水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负荷也相应降 10

低,因此选用投资少、操作运行简单、运行费用低的表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共分两级,总面积为755m2,有效水深为0.4m,底层铺垫300mm厚压实粘土层,上层为400mm厚种植土层,两级湿地之间用过水堰隔开,水流由堰上堆放的石块缝隙间溢流到下一级。表流湿地内种植有香蒲、醉鱼草、水葱、茨实、芦苇、梭鱼草、千屈菜、荇菜、水生鸢尾、藻类,并根据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有机组合。农村生活污水没有规范的集中排放设施,因此常受农田灌溉排水影响,使其具有相对浓度较低、水量大的特点。

为了给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综合生态塘进行了人工清淤,放养了泥鳅、田螺等,这些水生动物可吞食湿地中的底泥,间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茂盛的水生植物以及生长在其中的鱼、青蛙、蛇及水鸟等构成了一个良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较好,维护费用低和投资低的特点,无需污泥处理就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3.6.7景观构筑

为营造美丽的公园场景,人工湿地水岸线呈曲线婉转变化,将生态和景观设计纳入到湿地系统,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一个新思路,水面收放自如,自然驳岸,四周配以小块休憩场地,绿地坡度优美自然,环水铺修鹅卵石小径,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协调搭配、植物高低错落有致的设计原则,对湿地周边进行了绿化,从远处看去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预留了供人们活动的场所,供人们活动观赏。

路旁则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地栽种各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球类、灌木等植物,如榉树、水杉、垂柳、桂花、红花继木球、鸡爪槭、迎春、夹竹桃等。污水处理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达到了治污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

11

七、主要参考资料

1.白晓慧.《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盛连喜、许嘉巍、刘惠清,《实用生态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杨京平主编,《生态工程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李维炯等,《农业生态工程基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5.(美) 劳爱乐, 耿勇编著,《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6.郭迎庆,黄翔峰,张玉先,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

7.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8.刘超翔,胡洪营,张健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2(07) 9.孙文娴.杨海真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净水技术-2007(01) 10.程璞,李多松,张雁秋城市小区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期刊论文]-能源环境保护-2004(06) 11.孙铁珩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第13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的疑惑与思考

——从杭州西溪湿地水下生态廊道引发的思考

本次生态景观规划课程实习主要调查的地方众多,基本上是带着疑问在进行调查,而印象最为深刻、引发思考最多的莫过于杭州西溪湿地的水下生态廊道。

思考源于疑惑,疑惑源于前期的了解与现实调查情况的巨大差异。在对诸多差异的分析中,对于什么是“生态景观”、生态景观设计究竟是以景观为目的还是以生态问为目的、该以怎样的标准评价生态景观的优劣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

下面将以杭州西溪湿地水下生态廊道为例,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汇报。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简称西溪湿地),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需要肯定的是,杭州西溪湿地无疑是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范例,从2003年开始整治恢复其湿地生态环境、重现其1600多年的人文内涵开始,到现如今第三期湿地规划的进行,西溪湿地早已告别了猪舍毗邻、垃圾遍河的样子。从其5%对外开放,95%完全保护的理念中可以反映,西溪湿地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无论是社会的正面反响,还是实际收获的生态效益,都证明在宏观上,西溪湿地的主旨是明确且明智的,可以说是成功开创了中国生态保护的新模式。

水下生态廊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一座室外水下生态观光长廊,呈曲尺形在水塘内蜿蜒,总长137米,宽3米,高2.1米,两侧为厚8厘米的亚克力玻璃,其设计更倾向于创造一个供观赏用的景观,旨在展示水下生态景观,并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而问题在于是否真的有必要为了生态展示建立一条水下生态廊道?生态展示等同于生态效益么?

生态展示不是生态效益,而是生态保护成果在人们面前的一种反映,其基础和本质仍然是生态效益。因此以生态展示为目的的景观在设计意图上就背离了“生态景观”的原理。生态,不应该只是成为景观的名号或者宣传的口号。

生态景观应该是以生态保护为目的,景观是作为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背离这个原则,从景观角度出发创造出来的“生态景观”存在的最直观的问题在于,无法长期保持其生态的面貌。这是因为从景观角度出发,在处理景观和生态问题两者矛盾的时候,必然以景观设计优先,生态居于次要位置,甚至为了景观效益,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巨大牺牲,试问如此一来怎能期望长期的生态效益呢?

所以说,水下观光廊道从设计意图上就不满足“生态景观”的基本原则,其存在的问题也就比较清晰的显露出来了。

在对水下生态廊道的前期调查中了解到,人们对其评价以褒扬为主,基本上是对其景观设计创意的赞赏。作为国内第一条也是最长的一条水下生态廊道,以一种全新的、颠覆传统的观察方式向人们展现水下动植物的生活状态,从设计构思而言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人们出于好奇而阐发的主观评价不足以决定设计的成败,应该结合实际的生态情况,客观地予以评价。

图1是前期调查搜集的资料所显示的水下廊道2010年的水 体情况,从廊道内部透过玻璃观察,水体透明清澈,整体 状况良好,因为水质较好,杂质少,所以水体颜色呈现出 图1 水下植物的绿色,也可以反映出水下植物的生长态势;

图2 是本次调查从同一个角度所拍摄到的情形,反映出来 的情况是水体已经变得浑浊,虽然与图1的时间只相隔一 年,但是差别已经很大,基本无法看出水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图2 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水体状况就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不仅使景观效益大打折扣,可想而知随之引起的生物量的减少也是必然的。

图7 图3 图4

图5 图8 图6

图3至图6反映的是水下生态廊道原有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的情况。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浮水、挺水及水下植物层次清晰,类群完整;鱼群既有野生种又有放养的观赏鱼类,品种丰富。从图上时间反映的时间段来看,水下廊道原有的生物量是比较大的。

图7图8是本次调查反映的情况,在鱼类方面,只观察到了放养的观赏鱼类,野生物种未曾发现,植物观测较为困难,水下植物由于水质浑浊难以观察,但是从可观察到的底部根系的状况来推测,其数量和类型不是很多。总的来说,水下廊道的生物种类已经明显减少。

在较短的时间内,景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在达成景观效果的同时,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众所周知,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边界是联系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通道和缓冲带,一旦失去这种边界效应,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过程必然受到影响。如果失去了与外界的有机联系,那么生态系统就相当于被孤立了起来,将逐渐丧失重要的生态功能,比如物质和能量的制造,自我净化能力,生物量的更新等。

水下生态廊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鱼缸,将原有的一片池塘围合起来,并将其硬生生的划分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原有的池塘生态系统被分割的支离破碎,虽然内部的水体仍然相互连通,但是已经丧失了自然的形态。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生态系统的边界效应,8厘米的亚克力玻璃将水下生态廊道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虽然在水体下部仍然保留了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但是与自然形态相比,无疑是将自然的片状通道弱化为了人工设定的点状通道。这种做法不仅使得生态系统内外联系被大大削弱,而且使生物与外界环境沟通产生了困难。

正是因为如此,水下生态廊道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生态体系,相反破坏了原有的池塘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环境丧失了生态稳定性。诸如水体环境越来越糟糕,生物量锐减等问题的出现也因此成为必然。创造这样一个新颖景观的代价就是,牺牲原有的生态环境,用人工的手段将其弱化以符合景观设计的需要,为景观效益的实现让步,而这也正是水下生态廊道的景观无法长期维持的最根本的人为原因。

生态展示的基础和本质内容是生态效益,以此为目的的景观设计却没有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入手,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景观是可以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但是生态系统却无法创造。“生物圈二号”实验的失败早已证明了在脱离自然大环境的情况下,妄想从无到有创造生态体系的做法是无稽之谈。人类在生态保护方面应该做的,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效益,而不是以生态保护、生态展示等为由,破坏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来创造所谓的“生态景观”。总而言之,用牺牲生态为代价的“生态景观”,是借生态之名破坏生态的产物,这种做法应该受到批判。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了水下生态廊道存在的问题,因为动植物的减少,以及水体环境的恶化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从调查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仍流于表面,还是停留在为维持景观效益的层面:鱼类减少就增加观赏鱼的数量,植物减少就增加浮水植物的数量,但是对于水体的清理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个“鱼缸”过于巨大,要帮它换水着实不容易,即便真的如此实施了,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累计继续出现,甚至愈演愈烈。

生态景观的营造,需要以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从设计之初就对景观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予以充分考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以及长久性的景观效益。以水下生态廊道为例,按照现有的设计思路,它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已经显而易见。在这样的一个现实状况的前提下,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在保留水下廊道的景观设计理念与避免原有生态环境受到过多干扰之间取得平衡的问题。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主要有两方面。

1将设计范围放到更大的环境中。水下生

水面 水面 态廊道原有的池塘生态系统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本身具备的抗干扰能力不强,因此当水下长廊出现在其内部时,原生体系已经无法维持。因此假设将其放置在一个足够大的环境

可游览期 中,相同体量的廊道在其中并不能占主导地位,对其生态功能并没有太大影响,那么就以实现景观与生态的和谐共存。

水面 水面 水面 2借鉴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生态效益的方式,根据水环境涨潮落潮的原理,实现水体的自然净化,以及生物量的自然跟新。在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具有时令性的景观,从而相对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得生态恢复期 恢复的时间。

在现实基础上要解决水下生态廊道存在的生态问题,也可以运用上述模式,将池塘与外部河与湖联通,组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增加其水位差,实现自然恢复。

生态景观的评价标准应与一般景观的评价标准区分开。对于一般景观而言,评价其成功与否,更多的是看其能否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主观因素在评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对于生态景观的评价不仅要看人们的主观意见,其生态保护成效是客观评价要素,也是首要的评价标准。以水下生态廊道为例,但从景观角度而言,无疑是受到众人喜爱的一个成功的案例;而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来评价,它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如果一定要有论断,那只能说是失败的案例。 实习总结

本次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收益颇多,尤其是从西溪湿地水下生态廊道上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对生态景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认识上的提高,对于自身的设计理念的形成至关重要,从对问题的分析中我明确了生态景观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那就是以生态保护为目的,景观是作为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现实中有很多所谓的生态景观都只是在景观层面上做功夫,以创造优美的、新颖的景观为目标,而事实上自然生态的美往往是朴实无华的,但是其内在的系统性和功能性确实及其复杂、难以复制的,一旦破坏也许就再也无法恢复。要做出真正的生态景观,必须要对生态保护有深入的认识,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努力的地方。

2011/5/26

第14篇: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基础综合实习》

——《生态工程学》

实习报 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实习时间:

实习成绩: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2年12月 1

一、实习日程安排........................................................................................................2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2

三、实习前的准备........................................................................................................3

四、实习内容................................................................................................................3

五、实习步骤................................................................................................................4

六、调研报告................................................................................................................4

七、主要参考资料......................................................................................................17

一、实习日程安排

2012年12月17日:指导老师示范讲解

根据本班学生各自的2个调研题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教师讲解一个实例示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2012年12月18日:资料搜集

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查找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教师安排第三天野外调查及实习报告事宜。

2012年12月19日: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对所选的一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了解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2012年12月20日:继续野外调查

2012年12月21日:室内分析总结,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习报告。同时,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该组的调查研究情况。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本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易门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调查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研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生态园林、生态城市景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相应的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3.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 4.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实习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选题,提出实习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调研对象、内容和方法,调研报告的编写要求,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和参考文献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的专题和区域,熟悉和收集相关研究专题与区域的基本资料,编写调研提纲。

四、实习内容

1.通过网络了解北京市郊延庆县的基本情况 2.在网上调查北京市延庆县生态示范区的基本建设 3.通过网络查阅该生态示范区在农业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

4.对于延庆县生态示范区的可以优化的地方进行补充并提出改进意见 4.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绿化程度、树的种类以及功能区分化

五、实习步骤

1.确定调研的生态工程模式类型

主要内容包括该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以及对该生态工程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2.确定研究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定的实习内容,明确该选题要求,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图片,收集积累调研资料(数据表格、图片、文字资料等),调研资料应整理归类。资料收集途径如下:

(1)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农业、环保、园林、统计局等)和研究机构,获取研究专题的资料。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统计年鉴、地方志、期刊、学报等。 (3)通过图书馆的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文章和研究成果。

3.实地考察

对所选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现场查勘,获取第一手资料,做好实习调查记录。

六、调研报告

北京市延庆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的调查、评价与分析建

设调研报告

一、延庆县的概况

延庆,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境内海坨山海拔2233.2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戴雪”成为北京的一大奇观。气候独特,冬冷夏凉,有着北京“夏都”之美誉。

延庆地域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辖11镇4乡,常住人口28.6万。

延庆紧扼首都北京的北大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京藏(原八达岭)高速公

4 路、110国道、城郊铁路S2线、八达岭过境线,加强了延庆县与外界的联系,提升了延庆发展的速度。城乡道路四通八达,形成环盆地多条旅游专线,古龙路、香龙路、康张路、滨河路等观光路,纵横交错,连接了延庆的景区、景点和生态观光园。

延庆的净水、净土、净气,为首都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后花园、绿色大氧吧。先后建立了松山、野鸭湖、玉渡山等1个国家级、2个市级、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构建10平方公里的县城防护林体系,形成妫河生态走廊、龙庆峡森林公园、北山观光带和官厅库滨带四大生态走廊拱卫县城的格局。延庆林木覆盖率达到71%,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26%,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达到78%以上,生态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本建设以及延庆县生态示范区的发展

生态示范区的定义是:对一个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起来的一个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以乡、县和市域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当前重点可放在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上。

一九九五年,中国根据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借鉴了国外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在第九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建立五十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县级生态示范区,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

中国对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实施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其中,生态 环境目标有十九项,如森林覆盖率、沼气等新能源使用率、退化土地治理率、化肥农药使用递减率、农用薄膜回收率、水和大 气质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教育事业、每万人中技术人员数量等。

建设生态示范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1 9 9 5 年以来全国先后建立了154 个省、地、市、县级规模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各试点地区党委、政府高度

5 重视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 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精心编制和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 一些试点地区积机调整产业结构, 寓环境保护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生态产业, 探索建立了多样化生态经济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推动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 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2000年4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名单。以北京市延庆县为首的中国三十三个地、县和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中国首批获国家命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生态示范区。

在北京市总体规划蓝图指导下,自1995年开始,延庆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动”战略,即旅游牵动,城镇带动,科教推动,建设“两大基地”即建设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和优质副食品基地的战略方针,发展农、工、商、旅、建五大产业,确立了发展生态型经济为立县之本的指导思想。2000年4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名单。以北京市延庆县为首的中国三十三个地、县和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中国首批获国家命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生态示范区。

三、延庆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

1、延庆县农业生态工程的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延庆县农业种植业资源情况

延庆县位于京城西北部,平原地区是三面环山,一面邻水,海拔平均为500-650米,山区海拔一般为1000米。延庆县作为北京市传统的淡季蔬菜重要产区之一,素有“北菜园”之称,本世纪初延庆县蔬菜种植规模一度达到十万亩以上。2006年,延庆县委、县政府根据延庆县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结合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本着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结构合理性原则,整体效益协调、统一效应原则,确定了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延庆县蔬菜种植从而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的传统发展方式,而转为效益、规模并重,更加注重蔬菜的品质和质量。随后延庆县开始大力开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设施蔬菜种植。2008年,通过有机蔬菜认证的“绿富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被奥组委选为北京奥运会蔬菜备选基地,截至奥运会结束,“绿富隆”公司共为北京奥运会供应蔬菜达到22.84万公斤,占供应总量的41%。奥运会结束后,延庆县进

6 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引进高新技术,紧抓“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借助“奥运蔬菜”的影响力,在后奥运时代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延庆地方特色的蔬菜种植发展之路。现在延庆县年种植蔬菜面积为3.7547万亩,年蔬菜产量为10.8202吨。此外,延庆县不仅是蔬菜的重要产区,还因为延庆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条件,成为玉米的生产地,每年可以种植一茬玉米,种植面积约30万亩,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7-9%,所以延庆还是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

(二)、延庆县的农业畜牧业资源情况

1、延庆县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的比例

“九五”以来,延庆县畜牧业紧紧围绕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契机,坚持“稳定鸡猪,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积极稳妥的发展特种养殖”的畜牧生产工作方针,加大了产业结构力度,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加快“三肉一奶”畜牧主导产业的发展步伐为主题,以推进奶牛产业化建设为主攻目标,使延庆县畜牧生产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2003年全县畜牧产值达4971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86300.8万元的59.77%。

2、延庆县畜牧生态产业(以奶牛为主)的发展情况

在延庆县畜牧生产中,90年以前主要发展的方针是:大力发展鸡、猪生产;到1990年后,特别是95年后,畜牧工作方针是:稳定鸡猪,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积极稳妥的发展特种养殖。

3、与延庆县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畜牧生态产业的现状

目前,畜牧业主要以奶牛为主导产业,实行散户奶牛入小区管理,实行合理的勘测选址,合理的布局设计,把奶牛小区分为:实行饲料配置、科学的管理、一条龙的鲜奶收购,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上实行“五区一个流向”的要求,即: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加工区、粪污处理区、病畜隔离区,一个流向,即:净道、污道分开,绿化美化环境,实行机械化挤奶,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要求发展。

4、在科技管理方面

大力提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畜禽良种繁育改良的工作中,积极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加快繁育工作的科技含量;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传统的畜禽品种实行更新换代。首先在奶牛良种繁育工作中,积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工作和加强优质奶牛精液的管理工作,实行选种选配,提高全县奶牛的生产水平,我们的工作方针是:加强奶牛的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防止盲目扩群,提高经济效益。

(三)农业生态工程中废物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

延庆现在是京郊农业大县,奶牛存栏量、蔬菜出口量、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居全市第一。每年的农业废弃物也多得惊人,秸秆20万吨,牛粪7万方,菜帮子、菜叶子280万吨。延庆县采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和物质能力多层分级利用生态工程模式,来让这些令人头疼的“废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产生了经济效益,也体现了人工合理调控原则,相关专业技术集成原则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应、与社会效益协同原则。

1.玉米秸秆的回收利用

延庆农村每年产秸秆约20万吨,过去,玉米收割剩下的秸秆只能烧火做饭,少量用来提供给养殖业作为饲料,村里房前屋后堆得到处都是。后来,农民用上了煤和煤气,秸秆就干脆堆在地里,来年开春的时候没办法处理,只能放火烧掉。如今,延庆县组织建沼气站,秸秆摇身一变成了方便好使的“秸秆气”,村里一人烧火,全村做饭。已经建成生物质气化工程26处,供应4500户农户,每户每年节约炊事费用200多元,一年可以节省90万元。气站每年消纳玉米芯2500多吨,可替代燃煤1900吨,减排二氧化碳3200吨、二氧化硫22吨、粉尘30吨。秸秆气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延庆人的生活更加绿色环保。

2.菜叶、菜帮等菜地垃圾的回收利用

以前蔬菜下来的时候,路边、地头、地里到处是菜帮子、菜叶子,除一部分运到附近的养殖场外,大部分都烂掉了,导致夏天滋生蚊蝇,散发臭气。从2008年夏天开始,这一状况改变了。头茬菜下来的时候,菜帮子、菜叶子进了阔利达公司的饲料加工厂。2008年6月,阔利达公司“蔬畜壮”生物发酵饲料项目正式投产。他们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蔬菜、秸秆、豆粕、玉米面等混合转化而成一种饲料。记者看到,车间里库存了一包包的成品饲料,段状的秸秆,看不出添加了菜叶。“废菜筛选、臭氧脱毒、药残检测、脱水处理、配料搅拌、打捆成型、包装密封、生物发酵、质检、成品”,墙上的一个生产流程图,让人对这些饲料与普通秸秆的区别有了浅显的认识。2008年生产饲料3000吨,每吨售价约400元,是传统饲料价格的三分之一,价格便宜。由于添加了蔬菜,饲料的适口性好,而且不含农药残留物和抗生素,深受周边养殖户的欢迎。2009年,产量将达到5.8万吨。

3.牛、鸡等牲畜排泄物的有效处理与回收利用

牛粪在冬季和春季可以直接还田,在夏秋季节,可以将牲畜排泄物集中起来,用蚯蚓来将其转化分解,夏秋季节也是蚯蚓的活跃季节,可以将大量的牲畜排泄物转化,一亩地用牛粪100方,正常年份产蚯蚓1500公斤,一公斤6元钱,而

8 经过蚯蚓过腐的牛粪是高档有机肥,一方卖160元,是普通牛粪的5倍,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鸡粪可以被用来发电。坐落在延庆县张山营镇的德青源蛋鸡场是亚洲最大的蛋鸡场,300万只鸡每年产鸡蛋近5亿枚。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每天产生约220吨鸡粪和170吨废水,应对此挑战的代价是可观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费用。德清园蛋鸡场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了鸡粪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利用鸡粪、废液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企业兴建了1.2万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700万立方,发电1400万度,剩余沼气还可以解决养殖场职工和周边村民炊事用能问题。目前鸡场正在进行站内改造,不久将正式并入华北电网。据了解,鸡粪发电成本平均每度电只有约0.3元,而火力发电每度电成本约0.7元。发电剩下的沼液、沼渣被输送到发电站周边的玉佛、前庙等多个观光果园,用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果品品质。张山营镇为德青源提供2万亩绿色饲料基地,从而形成了资源循环的生态农业。

以上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2、延庆县农业生态工程的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与国外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示范农场相比,我们的产业化和科技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

2.缺乏龙头带动和品牌效益缺乏名、特、优、新产品。

3.准化管理水平低。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是畜牧产业中的标准化管理,但由于多数农民的科技知识认识程度相对比较贫乏,接受新技术水平低,优良品种占有比例低,造成生产水平低,饲料的浪费,经济效益不好。

9 4.资金的投入不能满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奶牛小区建设投资大,资金不足,使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难于开展,布局建设不合理,目前仍有部分小区存在饲养与人居混合现象;沼气发电,沼气燃料等也是投资比较大的项目,也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5.缺乏把农业、蔬菜、花卉、养殖、观光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四、对于促进延庆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措施的设想

延庆县生态示范区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生产中总结的经验的积累,我们会对农业生态工程的发展有新的认识,不断地改进,不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好生态农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利用生态资源、符合发展的科学规律是延庆生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的提高档次,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打造精品,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实现延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平原地区:

1.加强协会化的服务水平,从奶牛的引种、饲料、防疫、场区设计、选址、培训、奶的加工等方面配套服务,形成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水平。

2.是把乳制品的加工企业尽快发展壮大;3.是建造生产基地基地,规范生产管理;

4.是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合理的发展规模,主要在牛的品种质量、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上下工夫,提高效益,打造高科技精品。总之,一定要从数量向质量效益型转移。

二、在山区:根据山区交通不便利,山场面积广阔,草场面积大的特点,在山区发展

1.柴鸡、鹅、肉羊产业化生产。利用广阔的山场面积和饲草小虫等自然资源,放养柴鸡、鹅,鸡、鹅粪施肥山场,柴鸡、鹅以草、小虫为饲料,即生产出高价值的环保的绿色柴鸡、鹅蛋,也促进山场草的生长,促进了柴鸡、鹅的生产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山区,肉羊的舍饲养殖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发展格局。山区有秸秆,有草场,舍饲养羊,利用废弃的秸秆和荒草,进行舍饲养羊,即避免了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利用了秸秆,而且羊喝水少,对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它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协会组织,以协会带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形成了山区的柴鸡、鹅的产业化格;

10 2.种植适量的观光果树,建设生态餐厅、生态园等景区,将观光旅游、生态采摘和柴鸡、鹅的销售整合成为一体。利用现代人崇尚绿色自然环保健康的思想,将柴鸡、鹅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既可以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3.发展体验、展示教育的畜牧业。国家教委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要有2周的社会实习课程,建造一个实习畜牧场,为学生进行学农实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对于延庆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县委、县政府设立一定数额的养殖风险制度,减少农民在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中的损失。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推广体系。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1、体系不健全 (1)防疫体系不健全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农委——畜牧服务中心——县总站——各乡级中心兽医站,有的中心兽医站管辖4个乡镇,80个村,村庄分散,面积大,每个中心站7-8人,工作困难大。若有村级技术人员,会为科技推广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

(2)推广体系不健全

根据“农业推广法”的要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应在各乡镇建立畜牧科技推广员,使每一个科技推广体系落实到基层。

2、科技人员有后顾之忧

延庆是农业县,农民收入低,尤其是对偏远的山区,收取服务费非常困难,有时兽医人员要走几十里山路看一个病畜,工作辛苦。如何使科技人员加入公务员行列,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地为农民服务。

3、资金不足 (1)、科技推广

每一项先进的技术推广,都需要有引进——实验——推广三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尤其是山区,要早日摆脱贫困,更需要加大科技可资金的扶持力度。

(2)、技术的引进

11 许多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成生产力,在郊区有很好的市场,引进技术对农民十分需要,但资金困难。

4、提高全员素质

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提高培训费用,实现连年培训,实现农民素质的提升。

(1)、加强信息功能,建立科技信息站

大专院校的研究成果,需要大量的应用试验,需要场地,农村有实验场所,要求我们架起科技与生产之间的桥梁,使科研与农村畜牧生产相结合,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2)、人才缺乏

由于资金原因,畜牧推广体系中,很少引进新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及高科技人才,知识大爆炸年代,技术日新月异,急需引进新的科技人才。

5、将延庆畜牧兽医系统建成集:生产、科技、培训、信息、宣传为一体的现代化的、高科技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成:规范化的畜牧生产体系、高科技的饲料检测体系、现代化的兽医检测、监测体系和畜产品的监测体系。

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绿化程度以及树的种类以及功能区分化

校园绿化是成功地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教育,以教育为本的社会发展潮流的今天,重视教育也必然体现在为其营造适宜校园特点的绿化环境。在当前,公园式公共花园、别墅式私家花园或居住区游园、校园等不断出现,为了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学校也坐上了这班专列,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校园绿化此前常受到忽略,现在应加以重视并重新来认识它。

一. 西南林业大学的总体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部。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010,~103。40,,北纬24023’~26。22’,市中心海拔1891m,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年均气温14.5℃,最热月(-L月)的平均气温19.7℃,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无霜期达230d,年降水量为1075mm,最集中的降水季节是6~8月的雨季,干湿季分明。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年平均相对湿度74%。常年 12 以西南季风为主,平均风速2.2m/s,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

二.各区域的树种分布 (1)教学楼区: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许多重要景点都集中于此。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在校园平视或在楼上俯视,都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由于此区是师生休息、游乐的中心,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的布局,设置草坪、坐凳等,各园林小品之间用树木与花草结合在一起。面积较大的空间可布置成自然式的起伏地形,以草坪为基调,点缀法桐、雪松、合欢等树姿优美的乔木,形成疏林草坪。适当种植合欢、三角槭、栾树等,用以遮阴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也可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常绿灌木,围成半封闭的空间,宜于学生学习、乘凉。此外,绿地内应广植花灌木,花开不断。该区与校园大道、运动场地相邻部分可用桧柏、大叶女贞等构成高篱,起到防尘、防噪的隔离作用。教学区分为两部分,第一区域主要是指A教学楼附近的绿地,包括其南侧、东西两侧的附属绿地、北侧与图书馆以及电教楼这三幢建筑所包围的绿地。由于这些绿地位于教学主楼周边,代表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因此教学楼A周边的绿地多采用比较规则的栽植方式,所选用的乔木树种也多是主干直立、挺拔、树形比较庄严、肃穆的龙柏、雪松、刺柏等。距离主楼较远区域的绿化方式相对就比较自然和富有情趣,绿化树种也相应丰富。使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教学区

13 的气势与威严,而其他区域的绿化方式则可以充分发挥年轻学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楼区植物数量较大,生长状况良好,该范围内土壤渗透能力较差。高大的建筑物对周围植物的遮荫效果明显,且在教学楼A后面容易出现霜冻,增加了被遮荫植物感染病虫害的几率。部分树种生长空间受限的矛盾已经表现出来,树冠的圆满程度受损。第二区域包括教学楼B、图书馆、试验楼和林学楼及其附近的绿地。同教学第一区一样,由于该区以建筑物居多,所以构成了以建筑物为核心的绿化模式,其植被以乔木树种为主,以求软化建筑物僵硬的线条。建筑物及道路周围的滇润楠行道树,建筑物附近的雪松、银杏、樱花、石楠等主要树种的栽植也比较规则,草坪面积相对较小,难以形成乔灌草的立体绿化模式。但在中心区却围合着一块植被丰富的小土丘,绿化管理相当粗放,犹如特意保留的原始绿地类型。由于该空间植物种植密度较大,围合的空间较为隐蔽,所以人流量较小,只有少数同学在此看书,人为破坏、践踏等现象较少。

教学楼II区植物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集中,该范围绿化以行道树为主,未采用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模式。建筑物围合的绿地中植物密度很大,种植杂乱,景观效果不明显。该范围建筑物虽多,但对周围植物的遮荫效果不明显,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较差,抚育管理水平低

(2)宿舍区:该区域为普通宿舍区,位于西南林学院教学区东侧,是一个集合型的生活区,由一栋、二栋、三栋,四栋、五栋、六栋、七栋宿舍楼围合而成。该范围内的绿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一栋、二栋、三栋、五栋和一条主干道形成的规则式中央休闲小广场;第二部分是由主干道、自行车棚和六栋围合的自然式绿化区域;第三部分是各宿舍楼前与道路之间形成的带状、块状绿化区。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以雪松花坛为中心的规则式休闲小广场,几条道路分别通往一栋、二栋、三栋,再通过外围道路通往五栋、六栋,同时通往教学区、运动场和食堂。中心花坛外圈围着一条宽2m左右的小路,有水泥石桌、石凳,可供人员集散、学习交流、朋友聊天等,该绿地只有石凳周围的草坪使用强度稍大。该区树种多样,立体结构完善,形成树种丰富的小绿岛,对改善普通宿舍区的空气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宿舍区植物数量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该范围绿化主要由宿舍楼围合而成,灌木比例相对较大,多采用绿篱的种植形式,草坪的使用面积也较大。由于各宿舍楼与周围绿地有一定的间距,所以对植物的遮荫不是太明显。只有局部小面积范围遮荫比较严重。该绿地中曾经进行了小面积的园林地形处理,虽然有一定的起伏,但由于大量乔木、灌木、草坪的存在,对降水起到了较好的截流作用。该范围植物的病虫害现象也不明显,植物生长状况普遍良好。具体建筑物、道路、植物等相关平面位置关系及尺寸比例等信息见下图。。

(4)大草坪区:位于A教学楼前,与学校的苗圃和竹林相临,是学生晨读和聚会的主要场所。整块地形近似长方形,土壤类型主要是红色粘质壤土。树木种植比较杂乱,主要是片植的常绿乔木和少量落叶乔木,并配以灌木和草皮。该绿地管理比较粗放,主要是人工灌溉,辅以少量修剪和旌肥,每年新植部分树木。由于是全开放式的绿地形式,所以草坪的使用强度很大,乔木、灌木等受人为破坏也较多。所以不做重点介绍。

大草坪绿地种植有大面积草坪,周围没有建筑物遮挡,树木年龄段较其它三块绿地更小。平时使用强度较大,土壤板结严重。

16 除了上述四块主要的绿地之外,西南林学院教学区还有其它绿化模式相对单

一、管理粗放、绿化面积小、稳定性差或使用强度小等方面特定其它绿地,如校门口的桉树林、校园苗圃、竹林等,由于树种单一,在此不做重点讨论。三. 对于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绿化的建议

1.学校大门附近的植物规划过于单调。从大门往里看,左侧尽是灰色的混凝土建筑,一丝绿色也没有;而右侧却满是绿色,布局极不合理,应该将右侧的绿地以不同的形式分不到左侧的小广场上,以缓解其单调的灰色布局。 2.在土木楼后,通往工学楼的道路旁有一片草坪,由于布局不合理,经常有人踩草坪而过,以致现在草坪已经被踩出小路。我认为,应该将该小路取消,而将行人踩得小路改为主要通行道路。既可以防止行人踩草坪,也可以方便行人的通过。

七、主要参考资料

1.白晓慧.《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盛连喜、许嘉巍、刘惠清,《实用生态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杨京平主编,《生态工程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李维炯等,《农业生态工程基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5.(美) 劳爱乐, 耿勇编著,《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其他参考资料自行补上!

第15篇: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0年12月

二、实习地点

广西南宁市金沙湖附近农业用地及林地;广西南宁市至广西平果县沿途高速公路段;广西平果铝业公司及其采矿矿区。

三、实习目的和意义

1 强化对生态工程学的认知,开拓视野,培养同学们善于发现,积极地学习兴趣。 2 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 了解地区农作结构,分析系统组成,同时实地走访矿区生产及污染情况,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意识。

四、实习内容和过程

1.南宁市郊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现状调查 1.1实习内容

(1)调查南宁市郊金沙湖附近现有的农林(牧)生态工程模式 (2)其复合生态工程的主要物种组成结构 (3)分析可行性及其生态工程学原理

(4)经济效益及是否存在问题,有哪些不妥之处

1.2实习过程及记录

根据我们实地调查了解,发现南宁市周边郊区的农林牧复合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类(1)桉树—芭蕉—鸭—鱼塘复合系统,如下图所示

在该复合系统中首先需要我们去考虑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地方充分利用其时间和空间,并且搭配得当,桉树—芭蕉—鸭—鱼塘复合系统主要表征的是对空间的高效利用,这一模式的种植地区基本属于农业用地,如何多层次高效率的维持和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此处而言能量物质流动明显复杂与单一种植模式,抗风险能力较高,桉树用材林的种植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就是水分和肥力,那么对于该地区鸭禽类粪便的存在,能直接供给桉树肥力的需要,另外复合模式的好坏需要考虑的是这一系统自身对能量物质之间的利用

程度,以及对外的依赖度,鱼塘——鸭这一块,鱼塘岸边种植草本植物,保持水土,鸭禽类 水草类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塘泥又是一种肥力不错的副产物,可以就地施肥,芭蕉种植也是参考了桑基养鱼模式,分析表明这一系统是比较合理的。存在问题合理规划,种植结构也可以丰富一些。(2)玉米—蔬菜—甘蔗复合系统

这一复合系统的位置是基本属于平地类型,间种的存在能高效的利用太阳能,而甘蔗的存在增加了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减轻了玉米,甘蔗的种间竞争能力,中间种植蔬菜,预留了通风,有助于植物传播授粉,适宜推广。(3)多种蔬菜—草类混合复合系统

该复合系统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比如进行尝试性的间种,后期也存在套种现象,这表明对空间的利用是有效而积极地,草类的出现主要是对于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域实行的一种措施,目的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这一种植模式的方向是对斑块结构的土地的全面利用,适宜在零散小块地带推广。(4)蔬菜—水稻复合生态系统

出发点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水稻收割前期进行蔬菜种子种植,种子萌发段对光的

需求不敏感,收割完毕后蔬菜种子也已经萌发,该复合系统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能量(换句话就是时间),可以大面积推广,不过应该考虑水分的供给问题。(5)桉树—芭蕉—蔬菜复合生态系统

该复合系统也是从时间和空角度考虑的,该复合系统种植基于土地的高效利用,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潜在效益,特别是对零星斑块土地资源的利用。

主要存在问题表现在对处理粪便,鱼塘水更新,养殖体系中抗风险能力,可以适当的建立模型,边际效益等进行分析处理来谋求高效益高产值复合模式同时兼顾环境问题,做到合理种植合理分配利用,因地制宜等。

2.路域生态系统恢复参观学习2.1实习内容

(1)路域地带土地修复技术

(2)边坡防护技术(包括修复治理)

2.2实习过程及记录

此次实习观察了从南宁市到广西平果县这一线的沿路边坡结构及修复治理情况,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南宁至平果段,不难发现许许多多的复合结构,比如玉米—甘蔗—水稻;木薯—甘蔗—桉树等,重点是边坡修复技术,成果以及存在问题。

首先对于土质边坡修复是比较成熟易行的,合理种植深根性乔灌木,郁闭度不应过大,尽量将表土层全部覆盖乡土优势草本植物,有效构建植物防护体系,防止水土流失,其次对于最难实行的岩质边坡不具备植被生长的所必需的土壤环境,无法直接进行种子撒播或植生带绿化,岩质边坡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缺少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2)边坡坡度大(3)坡面自然生态条件恶劣;恢复理论采用其一就是限制因子原理,其二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第三生态适应性原则,第四生物群落演替理论,最后生物多样性原理。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现在施工方法很多,如液压喷播,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三维植被网喷播植草,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边坡TBS植被护坡绿化等,经过实践检验,没有最适宜岩质边坡的绿化的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结构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不同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综合运用。[1] 边坡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顾及到边坡自身的植被能量利用,植被搭配问题,以及可持续问题,采取因地制宜,合理种植,有效规划,综合治理的方法。

3.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学习与调查 3.1实习内容

(1)广西平果铝矿区废弃地的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生态恢复的方法及成果。 (2)生态恢复采用的那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参考的指标。 (3)生态恢复采用了哪些植物进行恢复,为什么选择。

(4)矿区破坏地貌的恢复方法及进展,是否具备先进性。 (5)种植的栽培方法,成果怎样。 (6)生态环境监测。

1.2实习过程及记录

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主要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适用的方法,难度很大,特别是金属矿山废弃地(尤其是尾矿库)因重金属含量高、营养贫乏等限制因子需要人工协助恢复。目前较常用的生态恢复技术是表土覆盖、尾矿基质改良、植物修复。[2] 矿山废弃地恢复要实现三个目标:改善基质的结构等物理条件;改善基质的营养情况;去除基质中的有毒物质。[3]本次拼过吕采用的铝矿复垦的主要覆土材料是铝矿床底板土,但是其理化指标达不到要求,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粉煤灰与底板土的最佳配比是4:1,并考察了土壤改良的实际效果。[4]土地修复治理后可以采用豆科植物与本地植物进行共生固氮,加速土壤改良,Obbard和Jones研究发现,从污染地区的土著豆科草种的根瘤中或根际土壤中分离的根瘤菌,与寄生植物能形成有效的共生关系并具有固氮能力。[5] 经过平果铝科学试验筛选出了适宜其立地条件、具有固土封坡和水土保持能力的优良先锋植被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适宜于不同的环境条件:(1)糖蜜草:侵占力强、生长速度快、覆盖能力高,豆科作物与之混播时,宜先育苗,以保证豆科作物有充分光照,该草种用种量少,是临时复垦场地的最佳首选品种。(2)狗牙根:是爬根草,匍匐茎的蔓延十分迅速,护坡能力强,但靠近已有农作物的耕地处不宜使用。(3)金合欢:是理想的复垦地生物围栏,茎干和枝条上荆棘丛生,当土层具有一定肥力及厚度时能迅速生长,根系强大,覆盖度高。

平果铝厂区绿化主要是以桑科榕属的植物为主,该属植物在平果铝厂区表现生长顽强,长势良好。对于该地边坡,可以采用划分成若干的小台阶,相对缩短了坡面长度,扰乱了径流方向,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平果铝矿区的复垦度达到0.93以上,植被覆盖率为0.95,并超过了采矿前的植被覆盖度,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值得一提的是,土地复垦后就会归还给当地农民,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能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实习心得和收获

这一次实习的收获很大,让我们全面了解了生态工程的具体应用,同时实地观察,能带领我们深入的去理解生态工程学的实质是做什么,加深了我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发散我们的思维,从实际了解中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发展农林牧复合系统,为什么要做边坡修复,矿区修复等,时间一分一秒的就这样过去了,大学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一半多,我相信此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在人生中留下值得回味的记忆。 参考文献

[1] 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刘海生 涂晓方) [2] 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实践与对策 李明顺

[3]宋书巧,周永章,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1,(5);48-49 [4]马彦卿,李小平,冯杰等,非煤灰在矿山复垦中用于土壤改良的试验研究[J]矿治,2000.9(3):15-19 [5]Obbard J P, et al The effect of heavy metals on nitrogen fixation by Rhizobium white clover in a range of long-term sewage sludge amended and metal-contaminated soil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93,79:105-112

姓名:程鹏力

指导老师:杨钙仁

学号:0836180120

第16篇: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1.大汲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村,为什么大汲店能成为生态文明村,

小城镇规划

(1)小城镇大体位置、村内总的规划布局

.村内建设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状况.村庄生态环境规划的优点.村庄生态环境规划存在问题

2.生态园

.生态园的功能分区.园路的设计.排水的设计.绿化的设计的经典.规划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

3.垃圾填埋场

.大体位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总体规划(现在的规划还适不适合).保护措施(气味、垃圾的处理).存在问题(周围环境、绿化).改进对策

4.白洋淀沿途

.沿途生态环境状况(七一路绿化,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唐口).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5.白洋淀湿地

.湿地的功能.特点.保护规划措施.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掌握野外调查研究能力及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总在实验室看标本、观模型,也不能总在黑板上画系统、搞规划,而要走出实验室和教室,到野外进行现场亲自观察和实践学习,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理性认识并学会和掌握野外调研方法。所以实习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调研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怕吃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一)大汲店实习内容

1.大汲店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优化,村内的绿化良好,拥有清代的遗迹古戏台,后来又修建了观音堂,和真武庙的遗址,故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2.大汲店的建设及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大汲店村地处南二环、西三环路交汇处内侧,大汲店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对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制定了垃圾清扫制度,专人运输,定点清理,整修河塘近50亩,设计建造小园林5处,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为把该村创建成保定农业生态园主景区之一,村内的房屋外墙粉刷整齐,房屋建设整齐有序路边绿化良好,村内河流众多规划整齐。

3.问题及规划对策:

(1).村子整体绿化不错,绿化很容易做,但整体硬化过度,自然生植物无法生长。应在道路两边的路肩上采用眼砖加草式设计,这样有利于地下生物的生长。如图

(2).路边个人摊位的管理有待加强,或者规定地点统一管理。如图

(3).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现象严重,导致河水的污染,如图,应加强对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

(4).村内小园林建设管理不足,导致村内的形象建设项目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对于村内的小园林建设应有专人负责。

(5).村内排水设施及建设有比较大的问题,排水井口竟然位于路肩上,非常不利于排水甚至是对排水没有作用,如图,应把排水井设置在路旁路面上,下大雨时路上就不会有很多积水了。

四.大汲店生态文明村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

1.街道除了主干道以外都不规范,弯弯曲曲,有宽有窄,房屋犬牙交错,给人混乱的感觉。

虽然说是依水而建的古村落,但房屋多是现代产物,在建设的时候就应当做好规划,房屋应该整齐有序,街道应该笔直畅通。

(二)生态园实习内容

1.生态园的功能分区

保定的生态园主要分为蔬菜园、果树园、中药园、假山,生活区、娱乐休闲场所等。如图

2.生态园园路的设计

生态园中主要分为驾车的路线和步行路线。生态园的驾车路线的设计很方便驾车人士的游玩,生态园的驾车路线从生态园的门口沿生态园生态功能区的外围修建可直接到达生态园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有超市和停车场,路线方便;生态园的步行路线是围绕各个功能区的外围建设,路的宽度大概可以供三个人并排而行,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园路的连同很合理自然,从这个功能区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功能区,方便游人的游览,而且不行路线和车行路线有严格的界限,比较宽的步行路会设有路障,严禁车辆的通行,这样保障了游人的安全,而且使游人游览井然有序,不发生冲突。但是各功能区的内部园路的设计不是很理想,内部的道路是石板铺成的小路,石板的铺设密度不均导致在功能区内部游览时很累,需要时刻注意脚下的道路。

3.生态园的排水设计

生态园的排水分为车行路的排水和不行路的排水。车行路的排水和公路的排水很相近;步行路的排水采用中间高两面低的设计,这样使道路上的积水直接进入生态园的功能区进行灌溉,节约了水资源。

4.绿化设计的经典之处

生态园的植物采用北方常见植物作为基础。以农家乐为经营模式,突出民俗特点,更加生活化。主要借助当地特色农产品、果产品等,在花期、采收期开展观光采摘活动。生态园内修建民居或简易餐饮休闲设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其中一个经典是停车场草坪,采用草方格设计,既避免了硬化过度,增加了绿化面积,又使得停车场更加美观。

5.规划存在的问题

(1)安全性低,不符合建筑安全以及消防规范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建筑安全、消防规范要求增多,安全已经成为建筑的首要标准。生态园结构简单,工程质量低,曾经就有生态园坍塌事件、吊灯掉落事件等安全问题发生。同时,生态园作为农业项目,建造过程中消防问题突出,对顾客来说安全隐患高。

(2)投资风险大

作为传统的农业项目立项,投资者无房产证,不能以生态园作为资金抵押等使用,而突出的建筑安全问题、消防安全问题也为投资者带来较大投资风险。很多投资者也注意到这样的问题,于是将目光转向了更注重建筑法规和艺术性的花园式酒店。

(3)注重景观而忽视了功能

生态园一味的重视景观,忽略了园区动线混乱、格局不合理的问题。餐饮作为服务性产业,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首先满足建筑的功能性,一旦忽视了餐饮建筑的功能性,便意味着逐渐与正规餐饮标准脱节、与市场脱节。

(4)艺术性单一守旧

在生态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园一直以中式古典园林为艺术主题,多年来一直没有革命性的创新。作为对时尚性要求强烈的餐饮产业,保守意味被市场遗忘,不同于花园式酒店的多元化发展,生态园逐渐走向了一条过于偏激的发展方向。

6.改进措施

1.在生态园的建设中要加大对消防建设的投资。

2.对功能区内部道路的规划要细心精致,这样更能体现设计者的用心。

3.在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是生态园既保留了传统的方面又有新的元素加入,是生态园充满活力。

(三)垃圾填埋场

1.大体位置及原因总体规划

保定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位于保定市东二环东侧,如图,

在保定市城市建设初期,该处理中心位于下风口远离居民点远离水源的位置,能满足城市无害化处理的要求,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公路的修建,该处理厂已经被居民点所围绕,周围居民点的环境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所以现在的无害害处理中心已经不在适合现在的位置。

2.保护措施

无害化处理中心周围由内到外的绿化由矮到高层层递进,净化空气,处理厂中用网把垃圾填埋出围起来,里面是土坑,表面用纱网覆盖,这样有利于垃圾的固定,在土层的表面种植植被,有利于土层的固定,埋在下面的垃圾会产生沼气,以前沼气直接排放进入大气,对空气有一定的影响,现在通过管道将沼气收集,输送到发电厂用于发电,这样既将废物利用又有利于环保,保护了环境;垃圾填埋场低层的产生的滤液含有大量的污染元素,这样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3.存在问题

1.虽然对周围的绿化有了一定的加强,但是垃圾填埋厂的气味还是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的生活。

2.对土地的污染问题,该区域一旦作为垃圾填埋厂对土地的污染是长期的,土地的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

3.垃圾填埋厂的位置问题,现在的垃圾填埋厂被居民点围绕,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垃圾填埋厂的选址。

4.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长期作为垃圾填埋厂,底层的滤液难免要下渗到土地,沿着土壤空隙会到达地下水层,同时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用水。

4.改进对策

1.垃圾填埋厂到了一定的年限应该回填,恢复他的生态功能,将原来的填埋厂的用地恢复成公园,恢复绿化,虽然回填后土地的质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但是对周围环境以及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好处,多年后污染的影响会得到好转。

2.对垃圾填埋厂的前期建设要做好规划,保护措施要做周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详细分析,后期要做好监督工作。

(四)白洋淀沿途

1.七一路生态环境状况

七一中路的绿化较好,共有三层绿化带,层次关系明显,绿带由外向里依次种植乔木、灌木、模纹植物和草坪,在起伏的地形上布置线条流畅的模纹色带。高低错落、间断的流线形模纹色带结合成片的花灌木统一全线,局部布置有韵律的修剪成球形模纹植物。全路以春季景观为主,碧桃统一全线,局部种植从东至西分为三段,各体现不同的季节特点。乔木品种主要有河南桧、白蜡、楸树、白皮松等,花灌木有春季的碧桃、榆叶梅、连翘、黄刺玫;夏季的紫薇,木槿组成的花带既美化了街景,又阻止了路人任意进出绿地;秋季观果的金银木、观叶的紫叶李,冬季观干的红瑞木。再配以适量常绿的桧柏、白皮松、黄杨球、砂地柏等,同时点缀以宿根花卉植物马蔺,形成郁郁葱葱的复层结构,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如图

2.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及周边环境和存在问题

以前南孙村周边的田地为污灌区,但是农田无水灌溉标准中氮化物要≤250mg/L,总磷要≤10mg/L,coD总量300mg/L,原来的污水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标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污水灌溉对粮食作物的影响,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之后南孙村的田地是用井水进行灌溉保证粮食作物的安全;南孙村周边环境状况也不是很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垃圾等随意堆放在河道的两侧,这样更加剧了河水的污染,从而也会影响地下水的引用。如图

3.唐河污水库环境状况及存在问题

唐河污水库全长17.skm,设计最大调节水量为800义1少m3。目的是为保护白洋淀和给保定市排放污水找个出路,实乃权宜之计,待市内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即行废止。但由于某种原因,污水处理厂始终得不到解决,各工矿排污量有增无减,且污染程度日益聚增。因为它和白洋淀一闸之隔,所以,严重的污染了白洋淀水质,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污水库北侧地下水水质。原来为藕田起到了净化污水的作用,现在为农田主要的种植作物为小麦,但污水库两边的小麦长势良好,中间底部的小麦长势较弱,原因是原来污水的沉淀使底部出现了污染物的沉淀,污染较严重,两边的污染物沉淀较少,污染较轻,所以两边的小麦长势比中间的小麦长势好。

4.改进对策

1.七一中路道路绿化保持问题,虽然七一中路的道路绿化是保定的形象,绿化很好,但是对于绿化的保持工作还有待加强,道路两边好多绿化树木已经枯萎,但是没人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绿化的管理工作。

2.道路绿化的普及问题,不仅要七一中路成为保定的代言,要让保定的大街每处都是保定的特色。

3.村落垃圾处理的问题,村落垃圾的随意丢弃的现象严重,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在村落中形成统一的垃圾处理站,定期处理村落中的垃圾。

4.唐河污水库周边环境问题,虽然唐河污水库大片的谷底土地已经被用作农用地,但是,周边一部分的用地还在闲置,而且部分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的沙漠化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要积极发动农民的力量,将周边的土地利用起来,避免出现土地闲置现象。

(五)白洋淀湿地

1.湿地的功能:

1、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

2、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4、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

5、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6、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7、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

8、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9、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

0、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1、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2、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3、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湿地的特点:

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1.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2.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工程的、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4.存在问题

1.白洋淀养殖的牲畜排放的粪便是白洋淀水体的主要的污染源。如图

2.白洋淀村落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如图

3.游客随意丢弃垃圾。

4.流入白洋淀河流的污染。

5.改进对策

1.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在白洋淀的养殖区的外围依次种植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这样牲畜粪便中的N、P会被植物吸收,减小对水体的污染。

2.淀中村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淀中村的污水的排放也是白洋淀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的因素,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从根本处解决,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淀中村的人口迁出,保护白洋淀水体以及环境。

3.周边企业排污的问题,白洋淀上游河流周边区域的工厂的排污直接入河,也导致了白洋淀水体的污染,我们应该控制这些工厂的排污,通过减少污染源排放,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第17篇:二郎山生态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4月6日

实习地点:泸定县二郎山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泸定县二郎山的实习,观察针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植被分布情况及植物本生的生活特点,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明白环境中存在的生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

我们于4月6号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泸定县二郎山开展为期一天的生态实习。二郎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的交界线上,整体呈北偏东走向;主峰海拔高3437m,南侧的火夹 沟公路垭口高2987m。垭口东为天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哑口西为泸定北亚热带于热河谷季风气候区。自火夹沟垭口东望为阴山,那里潮湿多雨。西望为阳山,这里气候爽朗,光照充足,可见贡嘎雪山熠熠生辉;俯瞰大渡河,宛若一条玉带蜿蜒南流。1958年建设的二郎山人工林场,早已郁蔽成林。二郎山上经常云雾纷绕,上午往往是晴空万里。下午雾气即从山脚升起,顿时从现口涌来滚滚浓云,奔腾飞泻,如飞瀑空悬,转瞬间又变成洁白的浮云;使人仿佛置身云海仙境。

山上的原始森林除了松、杉、桦外,还有珍贵的珙桐、樟和楠木等……

刚从雅安出来,阳光明媚,穿着春装的同学们饶有兴致的看着车窗外的风景,路上的果树,风景树,藤蔓,杂乱的青草不时交替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当车行至途中,天色渐渐转阴,不一会便下起了绵绵小雨,温度也有所下降,在车内也有感觉到,雅安是个多雨的地方,气候湿润,适宜多数喜湿植物生长。

在途中看到河中有大块的卵石,也有如沙的细泥,这是常年冲刷的结果。河中水不多也并不是清澈的,混混沌沌的,有点灰黑色,我在想是这时什么原因呢?随着车的行进,河岸周围出现了一些水泥厂,排放着黑灰色的污水。河水这样浑浊,想必是污水排放超过排污标准,加上雅安连绵的雨水,水从上游不停的冲刷着,让水中的泥沙及污染物不能有效的沉淀。污染物扩散严重,导致河体的污染加剧,水中生物生存受到影响,所以在水中少有看到常见的鱼虾。看来保护水体环境,责任重大!

沿途的植被也由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乔木树种转变成叶片狭小,耐旱的针叶林树种。我们看到在雅安市区早就开过的菜花,在此刻此地开得正是烂漫;像樱桃本该花谢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刚开放的花朵。这里的温度没有市区的高,光照情况也不好。于是植物的成长期被 1

拉长了,开花也推迟了。短日植物的开花需要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而长日植物是要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所以只要是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适宜,再加上日照长度符合临界日长的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花。温度对于植物开花的影响包含在各种环境条件中,主要是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吧。

3个多小时候终于来到二郎山隧道脚下。这里的天气的转变很大。在二郎山隧道前还是绵绵细雨,几分钟便足以湿透我们的外套,而且让我们感觉到阵阵凉意,抬头看看山,山上雾气弥漫,看不清山腰以上的植物,朦朦胧胧的。当经由长长的隧道出来,看到了阳光普照,竟找不到一丝要下雨的痕迹。抬头可以看见蓝天白云,清澈至极,远处的山尖与天融为一体。让我们看见了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有微风吹拂,没有之前闷热的感觉,此时温度正好,穿着春装很合适。

来到二郎山脚,到处是沙砾岩块,没几棵绿色植物。看到山脚的住户的土地里没有什么蔬菜的,看到的是梯田中规律的种着一些树苗,长势瘦弱,还没长出什么叶子,空隙中用薄膜种着些东西,可能是些蔬菜吧。这里的温度比隧道前的要高,但和市区的温度相比则要低些。而从土壤颗粒干燥的情况看,这里的雨水则不充足,可能这就是这里植物稀少、植被长势不好的主要原因吧。

往山上走去。路边上稀疏的长着些矮小的松树,树上结着几个松果。越是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植物繁殖后代的任务越是迫切,于是当松树长到它正常高度、年龄的五分之一,或许更少的时间。便会积累营养,精心开花结果,繁殖后代。这时环境因素影响所致。松树通过从自身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变化,将其限制作用减小。松树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 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单个或2一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松树的球花一般于春夏季开放,但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球果于秋后成熟,种鳞张开,每个种鳞具两粒种子。

走了一段路,松树明显增多层片状。树也明显的高大起来,十多米的,二三十米的到处都是。树稍上挂满了松果,有大有小。地上落了不少松果,也有一些小树苗栽成长着。当干枯的针松叶子落下,被风及雨水冲到了路的边缘,形成一条暗红色毯子,走在上面软软的很

舒服,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在山坡上不时可以看见羊群,马群,牛群啃食着灌木、杂草。可能是游人多的缘故,这些动物对人的恐惧感不是太强,当我们靠得很近时,他们才会逃跑。因为他们的存在,路边上也堆着不少牛粪,给树带来了不少营养物质。在最贫瘠的地方路边上只有少许干枯的草存在于石砾中,有些灌木稀疏的长在坡上,冒着绿色红色的叶子,彰显着其生命力的顽强!不远处有一排挺拔的白桦树,白色的树干,树枝上的点点绿意,更显其生命力,告诉大家春天已近来到。

走了盘旋的数段路后,让我们惊奇的是居然见到了飘雪,风中夹杂着少许白雪,路面也渐渐的有灰白转变成有些湿润了。这里的草类植被明显增多了,视野中出现了一片草地,而且绿意盎然。这是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杂类草。植物种类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都很丰富。密丛性短根茎蒿草属,为重要的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有时形成平坦的植毡。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

这些植物总体高度不高,有狭叶,有大叶的长在道路的两旁,这些植物都没有开花。再往前走,风越发的大了,雪花也下得更加密集了。地面已经湿了,还形成了大小水坑,树枝上还有少许积雪。一些树枝上还长着些丝状的绿色东西。属于微生物类的,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呆在这里,春装明显的薄了些,温度一下子从春天回到了冬天,越往山上走去,寒意越强。这里的植物却比之前的少了些,低温下影响植被生长。

在山上时,温度的突然降低,让我们措手不及。实习应该做好万全准备,像松树枝条可以用来生火,进行自我保护不受严寒侵袭。但值得注意的是,松树枝条上有油性的物质存在,很容易点燃,如果不注意防范,很容易酿成祸灾,危害是巨大的。实习应多注意此类事项。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第18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公园、上海梦清园、后滩公园。 实习目的:通过对这几个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基地环境质量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规划内容以及水体与土壤、种植设计、引鸟设计等生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分析生态建造手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用。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实习内容:

1、上海梦清园

简介:苏州河梦清园占地约8.6hm2,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长期以来因严重的工业污染而使其周边区域“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并成为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的区域。2003年在市政改造项目中, 梦清园的建设为此处的滨水社区增加了一块可呼吸的绿肺,缓解了因人口密集而带来的压迫。

规划布局:梦清园在规划布局上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的形式,以水生态主题为核心,将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并在保留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净水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由产业建筑保护改造)、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含人工湿地与人造风景林)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由石阶竹露、曲水梦清等九个小景区连接而成),满足人们游园、休闲和学习的多重需求。

生态建设:公园以水系为主体的景观水体生物净化区及空中水渠形成的另一条空间序列,与主空间序列在蝴蝶泉相汇合。西南部的水生植物区在满足水体净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景观性,植物空间的营造与水体净化的每个环节相结合,形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植物景观空间特性。

植物配置:

梦清园在选择植物方面有几点比较突出:一是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二是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中,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相似,分配的当,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三是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水系处理:

水贯穿于梦清园的始终,在水景处置的手法上也是丰富多彩,有的中央湖面安静清澈,岸边配以垂柳充溢有限的江南风景;有的中央运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两岸相对、顾盼无情;有的中央架上木桥、放置汀步,中国式的亲水设计让人流连往复。

2、崇明岛东滩湿地公园

简介:总面积达32600公顷的东滩湿地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东端,是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每年有108种、数百万只湿地鸟类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转。围垦后,大部分原有自然湿地逐步向人工湿地如农田、鱼塘、人工沟渠等转变,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芦苇湿地得以保存。耕地、林地、鱼塘是区内的主要景观,由于形成时间短、交通不便等原因所受人为干扰不大其自然环境基本保持原始状态。 整体规划:

东滩湿地公园整体规划上分成了生态旅游及休闲区、自然湿地保护区、湿地展示研究中心、扬子鳄展示区、净化功能展示区和植物园。平面图如下图

生态建设:

在进入东滩湿地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最东面的滩涂地上,一马平川,而长期的海风,使得风力发电机能够时刻不停的产生电力,这就已经体现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而一排巨大儿整齐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又构成了一处别有风味的风景,使得生态,经济,景观,三个不同的东西都非常默契得结合到了一起。这也就体现出了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作用,源于自然,利用自然,但却不破坏自然。

东滩湿地公园的开发理念是,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东滩湿地公园的环境与资源功能主要有这些:

1:水量补充功能:湿地能够储存降水和地表水,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邻近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

2:生物资源功能: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量的水产品,海产品可以直接产自湿地。崇明岛东部的不少农民及少数外地渔民至今靠东滩自然湿地的资源生物维持生计。

3: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许多鸟类都把湿地当做营巢,觅食和隐蔽场所。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也毋庸置疑。

4:水质净化功能:湿地有助于维持和提高河流,湖泊,河口的水质。由于湿地位于陆地和水源的交界带,径流从陆地汇入水体以前,要流经湿地。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过程可以去除和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东滩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的强弱依赖于湿地植被组成及覆盖度。

5:小气候调节功能:湿地具有一定的水环境特征,许多湿地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流入水量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影响气温和降水量,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6:科学研究功能:湿地由于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而如今湿地的功能和机理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还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东滩湿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组织人士的关注。

7:河口湿地的特殊功能:湿地本身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崇明岛的建设和开发也是建立在对已淤积湿地进行围垦改良的基础上的。河口湿地,由于径流来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沙,在河口区由于潮流的阻滞,径流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就沉降下来,逐渐淤积形成陆地,使湿地前沿不断向海推进,同时也加速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3、崇明西沙湿地公园

简介:西沙湿地公园于2005年9月19日成立,位于崇明岛西南端,绿华镇桃源水乡与明珠湖大堤外侧,总面积4500亩。它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

生态建设: 西沙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此外,湿地管理方为了让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经在湿地里建起一条2公里长的木栈桥,游客们可通过栈桥徜徉于芦苇和丛林之中。还有用于科普、科研及观光等需要的高空平台、木栈道、观鸟台等已开始建设。其中总长近2公里的木栈道为华东地区之最。 植物配置:

在植物物种选择方面,西沙湿地保留了大部分的当地水生植物,并把芦苇区作为主要的景区,占全园的大部分,而在公园周边地区种植人工旱柳林地,增加了湿地区的竖向变化,同时也引种落羽杉、常青白蜡、海滨木槿等乔灌木,力求丰富其竖向景观,但由于是新开发的湿地公园,一些树木是幼苗,还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4、后滩湿地公园

简介: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浦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北靠黄浦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规划面积约14公顷。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设计者采用立体分层布局,把江水引入湿地。在江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要经过滴瀑水墙、梯地禾田这两个精心设计的“阶梯”。滴瀑水墙宽近200米、高2米,由石块砌成,表面凹凸不平,别有韵致。梯地禾田仿佛我国山区的梯田,利用纯生态技术,引来浦江水灌溉作物,让江水流过整个水系逐级得到净化。

湿地净化系统:

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一块面积4公顷的江滩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繁衍生长;同时,根据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绵延1.7公里,宽窄不一。该内河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生态景观基底:

1)创造丰富的溪谷景观:在狭窄的场地上,营造丰富的空间。内河谷地的地形与两岸(上海景观设计学校)的乡土乔木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相对幽静的溪谷景观,在喧闹的环境中,营造了一片僻静的场所。

2)乡土植被:为营造自然本地,大量的禾本科湿生植物和野花组合,构成绿色基底,成为丰产的生物固碳基础性植被。

结论:本次上海的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收益颇多,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对生态景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湿地公园不用于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园林,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才是湿地公园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应该将生态景观学作为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

现实中有很多所谓的生态景观都只是在景观层面上做功夫,以创造优美的、新颖的景观为目标,而事实上自然生态的美往往是朴实无华的,但是其内在的系统性和功能性确实及其复杂、难以复制的,一旦破坏也许就再也无法恢复。要做出真正的生态景观,必须要对生态保护有深入的认识,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努力的地方。

第19篇: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一)

1.大汲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村,为什么大汲店能成为生态文明村,

小城镇规划

(1)小城镇大体位置、(2)村内总的规划布局 (3)。村内建设

生态环境规划

(1)。生态环境状况(2)。村庄生态环境规划的优点(3)。村庄生态环境规划存在问题

2.生态园

(1)。生态园的功能分区(2)。园路的设计(3)。排水的设计(4)。绿化的设计的经典(5)。规划存在的问题(6)。改进的对策

3.垃圾填埋场

(1)。大体位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2)。总体规划(现在的规划还适不适合)(3)。保护措施(气味、垃圾的处理)(4)。存在问题(周围环境、绿化)(5)。改进对策

4.白洋淀沿途

(1)。沿途生态环境状况(七一路绿化,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唐口)(2)。存在问题(3)。改进对策

5.白洋淀湿地

(1)。 湿地的功能(2)。特点(3)。保护规划措施(4)。存在问题(5)。改进对策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掌握野外调查研究能力及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总在实验室看标本、观模型,也不能总在黑板上画系统、搞规划,而要走出实验室和教室,到野外进行现场亲自观察和实践学习,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理性认识并学会和掌握野外调研方法。所以实习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调研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怕吃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一)大汲店实习内容

1.大汲店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优化,村内的绿化良好,拥有清代的遗迹古戏台,后来又修建了观音堂,和真武庙的遗址,故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2.大汲店的建设及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大汲店村地处南二环、西三环路交汇处内侧,大汲店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对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制定了垃圾清扫制度,专人运输,定点清理,整修河塘近50亩,设计建造小园林5处,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为把该村创建成保定农业生态园主景区之一,村内的房屋外墙粉刷整齐,房屋建设整齐有序路边绿化良好,村内河流众多规划整齐。

3.问题及规划对策:

(1)。村子整体绿化不错,绿化很容易做,但整体硬化过度,自然生植物无法生长。应在道路两边的路肩上采用眼砖加草式设计,这样有利于地下生物的生长。如图

(2)。路边个人摊位的管理有待加强,或者规定地点统一管理。如图

(3)。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现象严重,导致河水的污染,如图,应加强对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

(4)。村内小园林建设管理不足,导致村内的形象建设项目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对于村内的小园林建设应有专人负责。

(5)。村内排水设施及建设有比较大的问题,排水井口竟然位于路肩上,非常不利于排水甚至是对排水没有作用,如图,应把排水井设置在路旁路面上,下大雨时路上就不会有很多积水了。

四。大汲店生态文明村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

1.街道除了主干道以外都不规范,弯弯曲曲,有宽有窄,房屋犬牙交错,给人混乱的感觉。

虽然说是依水而建的古村落,但房屋多是现代产物,在建设的时候就应当做好规划,房屋应该整齐有序,街道应该笔直畅通。

(二)生态园实习内容

1.生态园的功能分区

保定的生态园主要分为蔬菜园、果树园、中药园、假山,生活区、娱乐休闲场所等。如图

2.生态园园路的设计

生态园中主要分为驾车的路线和步行路线。生态园的驾车路线的设计很方便驾车人士的游玩,生态园的驾车路线从生态园的门口沿生态园生态功能区的外围修建可直接到达生态园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有超市和停车场,路线方便;生态园的步行路线是围绕各个功能区的外围建设,路的宽度大概可以供三个人并排而行,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园路的连同很合理自然,从这个功能区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功能区,方便游人的游览,而且不行路线和车行路线有严格的界限,比较宽的步行路会设有路障,严禁车辆的通行,这样保障了游人的安全,而且使游人游览井然有序,不发生冲突。但是各功能区的内部园路的设计不是很理想,内部的道路是石板铺成的小路,石板的铺设密度不均导致在功能区内部游览时很累,需要时刻注意脚下的道路。

3.生态园的排水设计

生态园的排水分为车行路的排水和不行路的排水。车行路的排水和公路的排水很相近;步行路的排水采用中间高两面低的设计,这样使道路上的积水直接进入生态园的功能区进行灌溉,节约了水资源。

4.绿化设计的经典之处

生态园的植物采用北方常见植物作为基础。以农家乐为经营模式,突出民俗特点,更加生活化。主要借助当地特色农产品、果产品等,在花期、采收期开展观光采摘活动。生态园内修建民居或简易餐饮休闲设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其中一个经典是停车场草坪,采用草方格设计,既避免了硬化过度,增加了绿化面积,又使得停车场更加美观。

5.规划存在的问题

(1) 安全性低,不符合建筑安全以及消防规范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建筑安全、消防规范要求增多,安全已经成为建筑的首要标准。生态园结构简单,工程质量低,曾经就有生态园坍塌事件、吊灯掉落事件等安全问题发生。同时,生态园作为农业项目,建造过程中消防问题突出,对顾客来说安全隐患高。

(2) 投资风险大

作为传统的农业项目立项,投资者无房产证,不能以生态园作为资金抵押等使用,而突出的建筑安全问题、消防安全问题也为投资者带来较大投资风险。很多投资者也注意到这样的问题,于是将目光转向了更注重建筑法规和艺术性的花园式酒店。

(3)注重景观而忽视了功能

生态园一味的重视景观,忽略了园区动线混乱、格局不合理的问题。餐饮作为服务性产业,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首先满足建筑的功能性,一旦忽视了餐饮建筑的功能性,便意味着逐渐与正规餐饮标准脱节、与市场脱节。

(4)艺术性单一守旧

在生态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园一直以中式古典园林为艺术主题,多年来一直没有革命性的创新。作为对时尚性要求强烈的餐饮产业,保守意味被市场遗忘,不同于花园式酒店的多元化发展,生态园逐渐走向了一条过于偏激的发展方向。

6.改进措施

1.在生态园的建设中要加大对消防建设的投资。

2.对功能区内部道路的规划要细心精致,这样更能体现设计者的用心。

3.在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是生态园既保留了传统的方面又有新的元素加入,是生态园充满活力。

(三)垃圾填埋场

1.大体位置及原因总体规划

保定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位于保定市东二环东侧,如图,

在保定市城市建设初期,该处理中心位于下风口远离居民点远离水源的位置,能满足城市无害化处理的要求,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公路的修建,该处理厂已经被居民点所围绕,周围居民点的环境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所以现在的无害害处理中心已经不在适合现在的位置。

2.保护措施

无害化处理中心周围由内到外的绿化由矮到高层层递进,净化空气,处理厂中用网把垃圾填埋出围起来,里面是土坑,表面用纱网覆盖,这样有利于垃圾的固定,在土层的表面种植植被,有利于土层的固定,埋在下面的垃圾会产生沼气,以前沼气直接排放进入大气,对空气有一定的影响,现在通过管道将沼气收集,输送到发电厂用于发电,这样既将废物利用又有利于环保,保护了环境;垃圾填埋场低层的产生的滤液含有大量的污染元素,这样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3.存在问题

1.虽然对周围的绿化有了一定的加强,但是垃圾填埋厂的气味还是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的生活。

2.对土地的污染问题,该区域一旦作为垃圾填埋厂对土地的污染是长期的,土地的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

3.垃圾填埋厂的位置问题,现在的垃圾填埋厂被居民点围绕,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垃圾填埋厂的选址。

4.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长期作为垃圾填埋厂,底层的滤液难免要下渗到土地,沿着土壤空隙会到达地下水层,同时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用水。

4.改进对策

1.垃圾填埋厂到了一定的年限应该回填,恢复他的生态功能,将原来的填埋厂的用地恢复成公园,恢复绿化,虽然回填后土地的质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但是对周围环境以及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好处,多年后污染的影响会得到好转。

2.对垃圾填埋厂的前期建设要做好规划,保护措施要做周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详细分析,后期要做好监督工作。

(四)白洋淀沿途

1.七一路生态环境状况

七一中路的绿化较好,共有三层绿化带,层次关系明显,绿带由外向里依次种植乔木、灌木、模纹植物和草坪,在起伏的地形上布置线条流畅的模纹色带。高低错落、间断的流线形模纹色带结合成片的花灌木统一全线,局部布置有韵律的修剪成球形模纹植物。全路以春季景观为主,碧桃统一全线,局部种植从东至西分为三段,各体现不同的季节特点。乔木品种主要有河南桧、白蜡、楸树、白皮松等,花灌木有春季的碧桃、榆叶梅、连翘、黄刺玫;夏季的紫薇,木槿组成的花带既美化了街景,又阻止了路人任意进出绿地;秋季观果的金银木、观叶的紫叶李,冬季观干的红瑞木。再配以适量常绿的桧柏、白皮松、黄杨球、砂地柏等,同时点缀以宿根花卉植物马蔺,形成郁郁葱葱的复层结构,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如图

2.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及周边环境和存在问题

以前南孙村周边的田地为污灌区,但是农田无水灌溉标准中氮化物要≤250mg/L,总磷要≤10mg/L,COD总量300mg/L,原来的污水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标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污水灌溉对粮食作物的影响,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之后南孙村的田地是用井水进行灌溉保证粮食作物的安全;南孙村周边环境状况也不是很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垃圾等随意堆放在河道的两侧,这样更加剧了河水的污染,从而也会影响地下水的引用。如图

3.唐河污水库环境状况及存在问题

唐河污水库全长17.skm,设计最大调节水量为800义1少m3.目的是为保护白洋淀和给保定市排放污水找个出路,实乃权宜之计,待市内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即行废止。但由于某种原因,污水处理厂始终得不到解决,各工矿排污量有增无减,且污染程度日益聚增。因为它和白洋淀一闸之隔,所以,严重的污染了白洋淀水质,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污水库北侧地下水水质。原来为藕田起到了净化污水的作用,现在为农田主要的种植作物为小麦,但污水库两边的小麦长势良好,中间底部的小麦长势较弱,原因是原来污水的沉淀使底部出现了污染物的沉淀,污染较严重,两边的污染物沉淀较少,污染较轻,所以两边的小麦长势比中间的小麦长势好。

4.改进对策

1.七一中路道路绿化保持问题,虽然七一中路的道路绿化是保定的形象,绿化很好,但是对于绿化的保持工作还有待加强,道路两边好多绿化树木已经枯萎,但是没人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绿化的管理工作。

2.道路绿化的普及问题,不仅要七一中路成为保定的代言,要让保定的大街每处都是保定的特色。

3.村落垃圾处理的问题,村落垃圾的随意丢弃的现象严重,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在村落中形成统一的垃圾处理站,定期处理村落中的垃圾。

4.唐河污水库周边环境问题,虽然唐河污水库大片的谷底土地已经被用作农用地,但是,周边一部分的用地还在闲置,而且部分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的沙漠化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要积极发动农民的力量,将周边的土地利用起来,避免出现土地闲置现象。

(五)白洋淀湿地

1.湿地的功能:

1、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

2、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4、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

5、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6、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7、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

8、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9、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

10、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11、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12、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13、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湿地的特点:

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1.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2.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工程的、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4.存在问题

1.白洋淀养殖的牲畜排放的粪便是白洋淀水体的主要的污染源。如图

2.白洋淀村落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如图

3.游客随意丢弃垃圾。

4.流入白洋淀河流的污染。

5.改进对策

1.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在白洋淀的养殖区的外围依次种植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这样牲畜粪便中的N、P会被植物吸收,减小对水体的污染。

2.淀中村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淀中村的污水的排放也是白洋淀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的因素,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从根本处解决,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淀中村的人口迁出,保护白洋淀水体以及环境。

3.周边企业排污的问题,白洋淀上游河流周边区域的工厂的排污直接入河,也导致了白洋淀水体的污染,我们应该控制这些工厂的排污,通过减少污染源排放,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二)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6-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部,含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全境,并与胶南 相接。小珠山属崂山 山系,为燕山 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珠山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 ,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珠山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珠山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林,又称夏绿林。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植被,该生态系统内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一月平均气温多在0℃之下(—3~—22℃),7月平均气温24一28℃,年降水量500~1 000mm.由于这里冬季寒冷,树木仅在暖季生长,入冬前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土壤为褐色土与棕色森林土较为肥沃。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类型,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1、森林的气候湿润,适宜阔叶林木,高大的乔木生长,长成的树木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实现其经济效益。

2、森林植被的结构清晰,上、中、下及地表都生长着相应的植物,可以收获高大树木的同时,收获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真菌、人参等,推向市场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3、森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配合种植一些农作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基于环境生态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及研究领域的拓展,环境生态学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

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丛生台学发展史来讲,野外研究方法(定位、半定位田间实验)是首先产生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因此做好野外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 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 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 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珠山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1)气候:小珠山属暖温带海洋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风大雾多,回暖慢,夏季多东南风,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季风下降慢,雨量渐减,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最热的八月份平均气温2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79天,初霜一般在十月中旬,最早十月二日终霜一般在四月中旬,最晚四月二十六日。全年日照2515小时,平均日照率57%.(2)地质:小珠山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珠山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珠山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珠山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珠山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珠山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珠山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珠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珠山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珠山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珠山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珠山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珠山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第20篇:生态实习

一实习概况

(一)目的

1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2认识常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并对所见到的植物进行记录了解其特点和其优点、习性

(二)内容

1.2010年4月25日,从杜甫江阁出发经沿江风光带生态系统一部分路到四羊方尊广场一路观察,理解体会沿江风光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6’、城市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城市居民、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A、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B、生活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C、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维持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

(3)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A、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B、城市不能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不是独立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在物质上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生存,必须依赖于周围的多种生态系统,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嘈声污染)等问题。

2.通过老师的讲解记录植物名称、所属种,了解其结构特性

二实习记录

(一) 观察结果:

2.紫荆: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柚子:俗称团团果,芸香科,复叶结构。广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又称荷花玉兰和洋玉兰。棕榈:棕榈科棕榈属。侧柏:侧柏科侧柏属,呈片状。马蹄莲: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又称慈菇花、水芋马,:观音莲。垂柳:杨柳科柳属,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前端渐尖也叫“垂杨柳”。 火棘: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别称,火把果、救军粮。凤尾竹:禾本科箣竹属。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属。麦冬:是百合科植物,既是中医药用植物,也是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选品种。南天竹:别名,天竹、兰天竹、天竺、南天竺、竺竹、南烛、南竹叶、红杷子、蓝天竹、木兰竺等。龙爪槐:豆科槐属,别名垂槐、盘槐。海桐:海桐花科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密生,树冠聊。叶多数聚生枝顶,单叶互生。龙柏:柏科圆柏属为本属植物圆柏(桧)的变种。红枫:槭树科槭树属枝条多细长光滑,叶掌状,偏紫红色。含笑:木兰科含笑属。竹柏:裸子植物,罗汉松科。八角金盘:五加科八角金盘属,叶呈八角或七角九角。狭叶十大功劳: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常绿小灌木,奇数羽状复叶,萌蘖能力强,对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鸢尾兰:兰科鸢尾兰属。迎春花:木犀科茉莉花属/素馨属。黄杨:黄杨科黄杨属。红叶李:蔷薇科梅亚科李属。龟背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叶小呈龟壳状。紫薇:千屈菜科科紫薇属,特点树干貌似无皮。苏铁:裸子植物,苏铁科苏铁属,开花罕见。榆树:榆科榆属。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桂花树:木犀科木犀属。银杏:银杏科银杏属。樟树:樟科樟属,常绿性乔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猫耳刺:灌木,羽状复叶有3-6对小叶。紫叶鸭跖草:鸭跖草科紫叶鸭跖草属。大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栀子花: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华南五针松:国家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松科。杨梅: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葱兰:石蒜科葱兰属。枫香树:金缕梅科枫香树属。

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

四思考题

1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长沙沿江风光带生态系统,并阐明它在长沙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位于洞庭之南,衡山之北,三湘之中。麓山作画屏,湘江缠玉带,长长桔洲浮碧江心,是一座集“山、水、洲、城”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城市。湘江风光带建设具备如下五个特点:一是与城市防洪排渍工程相结合,二是与治理江河污染相结合,三是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四是与相邻的交通道路进行整治相结合,五是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一是湘江大堤得到了彻底的整治,增强了城区防洪排渍能力,确保了城区的安全度汛,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1998年以来虽然经受了多次洪魔袭扰,水位最高达到了38.38米,超危险水位2米,城区都安然无恙。二是沿江景观逐步完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展现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是挖掘展示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强烈的文化意识,建设和展现长沙优美自然风光的最重要景点,成为了长沙“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以及“再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标志性建设, 成为了长沙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及城市的重要地标,受到市民高度赞扬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三是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环境。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每天吸引十万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休闲,或吟咏诗词,或翩翩起舞,或品评字画,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风光带的建设将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起点高、品位高,不仅充分满足了市民休闲、休憩的需要,而且最充分的体现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示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形成了既抗洪又供人观赏的风光带,大大提高了长沙的知名度,成功地展现长沙优美、自然的沿江风光,在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中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极大的推进了长沙城市建设及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2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1、美化环境。

2、减少风灾沙尘。

3、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和多种有害气体。

4、吸收和屏蔽噪音、

5、防止日晒降低地表温度。

一、从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员的联系看它们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制约的。具体途径是生物链,而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是绿色植物。因此,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

二、从生物量来看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的量超过动物许多倍。比微生物更是大得多。也就是说,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主要是由植物量构成的。

三、从能量流动来看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固定的太阳能;是光合作用使太阳辐射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系统内的其它生物成员利用。没有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就不可能获得生命必需的能量。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没有绿色植物,生态系统内部就没有可供传递的能量来源,也就没有生态系统。

四、从形态结构来看绿色植物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微生物都是依附于绿色植物而生存,它们或者从植物取得食物;或者由植物提供隐蔽场所或栖息地;或者两者兼得。这样,植物的空间分布就支配着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不同类型的植物定居在一起,会产生空间层次的分化,例如森林就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物层等,其中每一层次都为森林中动物和微生物提供了一种生活环境。植物的结构愈复杂,为动物和微生物所提供的生活环境就愈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就愈丰富;由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就愈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愈大;生态平衡也就容易维持。

五、从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来看植物强烈地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对生态系统各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它本身也影响和改变环境。正是由于植物能改变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所以它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环境。例如,在植物群落内部,通过上层对光的过滤作用,光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发生明显改变;群落内部的温度、湿度也和群落外不同;此外,植物还通过残枝落叶、分泌物和死亡残体改变土壤的成份和结构。因此,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是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化的基础。

六、从物质循环来看绿色植物(包括少数自养细菌)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利用简单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者,是沟通无机界与有机生物界的桥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其它生物成员唯一的食物来源。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最基本的环节。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

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绿色植物最为突出的作用,当然就是合成有机物。这个庞大的“吸碳制氧厂”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跟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6CO2+H2OC6H12O6+6H2O+6O2接着葡萄糖分子形成淀粉:nC6H12O6(C6H12O6)n+nH2O

当淀粉在叶子里受酶的作用时又分解为葡萄糖:(C6H12O6)n+nH2OnC6H12O6

总方程式:6CO2+H2OC6H12O6+6H2O+6O2

这样,绿色植物就依靠自身完成了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绿色植物中发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许多绿色植物,还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杜鹃花、铁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碱性;碱茅、马牙头群居处,是盐化草甸土的标志;如果荨麻、接骨木的叶里含有铵盐,预示它们生长的土攘中含氮量丰富……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仅人类苦不堪言,就连植物也是深受其害。在南京某处,曾出现雪松因附近工厂排出的SO2和HF引起针叶发黄枯焦的事件。象雪松这样敏感的植物,在有害物质浓度极低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时,起到了大气污染的“报警器”的作用。

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植物都可以指示大气污染;一般来说,不同植物所指示的有害气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请注意,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不祥之兆。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多半是讨厌的Cl2在作怪。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SO2污染;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而像柳杉、银杏、国槐等植物,甚至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呢

五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给我的收获确实不小。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在课本上在电视中看到的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总觉得似乎离自己很远,然而在走出了象牙塔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不合理离自己是如此的近,是如此的严重。我们已经感知到了环境的恶化,也知道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我们仍然有着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去破坏那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生态平衡。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盲目的人,他们本着保护环境的心理想去做一些切实的事情,然而却由于知识的缺乏,思想上的盲目自大,往往是南辕北辙,不仅没有保护环境反而由于他们的保护心切使得环境的恶化大大加剧。而事实上往往,生态系统有它自己的调节方式,根本毋需我们的看似“好心”的多此一举。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像鲁迅先生那样“摇旗呐喊”,以唤起国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向国人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我们要树立的不仅仅是环境危机意识还更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的环保意识!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也发现了不少亮点。首先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燕南园中那自然淳朴的居住环境。相信这种环境应该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而其中生态与人的协调,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所借鉴的。其次便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生态实习报告
《生态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