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小玲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特校舞蹈教师杨小玲:聋哑孩子的梦就是我的梦

2013年05月21日13:14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有梦,把一个个梦想、一份份耕耘串联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在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这个岗位上,杨小玲已经工作了23个寒暑。在这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最让她牵挂的就是一茬茬孩子们成长的笑脸。

作为特校的一名舞蹈教师,杨小玲的学生都是聋哑孩子。教聋哑学生舞蹈,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听不到节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杨小玲和同事们创新了十多种教学办法,例如敲击大鼓,让鼓声的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的脚心、相互拍手拍腿、拍打地板、触摸音箱、用余光感受老师的节奏等。在排练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20名学生的手臂要求从后向前依次伸出,很长时间都完成得不好,后来杨小玲想出了一种特殊的传递方法——吹气,让后面的孩子通过吹气提醒前一名同学完成动作。一个舞蹈,健全的孩子跳下来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杨小玲的学生则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对孩子们进行分层、分批教学,业余训练达三个小时,即使是在自己受伤跟腱断裂的情况下,她也在手术后仅仅两个星期就回到学校,坐在轮椅上指导学生排练。

在特教岗位上工作了23年,杨小玲深深感到,每一个生命都有梦,每一个生命都渴望梦,残疾人更渴望梦。聋哑人用她们优美的舞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盲人用双手感受世界的温暖、肢残人用轮椅在跋涉中追寻耀眼的阳光„„她说自己始终记得刚到学校时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是一天深夜,她发现一间学生寝室隐隐透出灯光。她悄悄走到跟前,从门缝往里看,原来是几个孩子正聚在一起练习一个踢腿动作。四个姑娘同时把腿抬起,定在半空中一动不动。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最后,所有的腿都痛苦地抖动起来,但姑娘们互相扶持着,咬着牙,不让它们掉下来。杨小玲转过脸,这无声的一幕让她不忍再看,也坚定了她要教这些残疾孩子舞蹈的决心。

现在,每学期开学,杨小玲都会组织舞蹈队的学生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跟同学们分享假期的生活,谈新学期的打算,谈自己将来的梦想和愿望。有的孩子说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孩子说想成为像邰丽华姐姐那样优秀的舞蹈演员,还有的孩子说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次听到学生谈及自己的梦想,都会给杨小玲很大的触动,她说,自己从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心中的梦不懈追求的精神。

杨小玲不仅注重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通过各种交流活动让他们站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杨小玲的舞蹈队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跳舞,更找到了自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2005年春节,杨小玲的一名学生刚进入中残联艺术团不久,就和邰丽华一起参加了《千手观音》的演出。看完《千手观音》,杨小玲就给学生发了一条短信:“太美了,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舞蹈。”没过两分钟,学生的短信来了:“杨老师,现在我和邰丽华一起工作,我更自信了。谢谢您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美,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些年来,杨小玲的520多名学生通过舞蹈学习步入了大学校园,2008年,她的学生们还登上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杨小玲回忆,那一刻,她充满了感激与幸福,因为孩子们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残疾人心中的梦。

杨小玲说,她希望在湖北成立一所特殊教育的高等学府,让湖北的残疾孩子能够更好地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使孩子们能在自己的家乡得到更好的教育。每次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笑脸,她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梦,用自己的鼓自己的舞,用自己的“鼓舞”帮聋哑孩子圆梦,也就是在圆自己的梦。(本报记者 姚鹏) 武汉市第一聋校的舞蹈教师杨小玲,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近二十二个春秋。二十二年来,她献身特校艺术教育,拓展残疾学生艺术个性,塑造残疾学生健康心灵,秉承和发扬特教人执着、勤奋、进取、奉献的优良品质,以广博的爱心感召学生,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聋哑学生拥有同样精彩的艺术人生。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评为“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多次被评为市、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女教职工标兵、市师德先进个人、武汉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二十年“突出贡献奖”、武汉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市“巾帼建功岗位明星”,区“拔尖人才”、德艺双馨模范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等。省、市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其进行专访,并作过专题报道。该同志根据教育规律,结合聋生身心特点,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符合聋生成长与发展的特殊教育规律,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其科研成果多次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为省市特教学校培训舞蹈教师40余人次,应中国教育部特教司邀请,参加了《全日制聋校律动教材新课标》专家组审稿工作,多次获全国省、市级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

一、二等奖。教学比武一等奖、特教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一等奖等。在全省特教界发挥了名师作用。一.执着追求她热爱的特殊教育事业

她选择特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师范毕业前的一天,她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看到操场上几个聋孩子在表演一段舞蹈,当她看到了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和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时,她的心头一阵阵悸动,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那一刹那,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这些残疾孩子做点什么,就这样,她怀揣一颗滚烫的爱心,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武汉市第一聋校。

在她从事舞蹈教学之后不久,遇见了这样一位学生:学习舞蹈时显得很有灵气,有做一个好演员的潜质,但她学习不是很努力,也不够刻苦。通过了解后才知道,她的家在农村,父母感情不和,经济上也有困难,所有这些对她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她对自己的外形很不满意,面对这样一个有强烈自卑心理的孩子,杨老师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进她的心灵,打开她封闭的内心世界。从那以后,她特别关心这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文艺队的演员面前经常给她赞赏和鼓励,也一次次地找她谈心,帮她树立起生活的自信。渐渐地她成为舞蹈队的优秀学员,在后来的省、市、全国残疾人文艺比赛中屡获金奖,即使是在后来没有被中残联艺术团选中的情况下,她也依然很自信,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一流的残疾人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她凭舞蹈之长,赢得了一家演出公司的青睐,走上了勤工俭学之路。

平日里她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要是节假日,或者学生过生日,她就会把他们请到家里和他们谈心、聊天、吃饭;只要知道哪个孩子生病,她都会带她们去医院或诊所就诊,她甚至要求家人为生病的学生煲汤并亲自把汤送到学生的床前,学生们很是感动,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

她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1998年以来,由她辅导的舞蹈类节目在省、市、区级各类比赛中,曾多次获奖,仅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就荣获一等奖或金奖6项,二等奖7项,2010年首次代表湖北教育系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由她参与编排的大型舞蹈《楚风乐韵》一举夺得全国舞蹈类一等奖,这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艺术人生》的时候,她有幸被栏目组作为嘉宾邀请到了节目的录制现场,和邰丽华等四位《千手观音》的演员共同见证了艰辛和喜悦。一位来自安徽籍的聋孩子和她的几个伙伴慕名辗转来到了一聋学习。象这样慕名而来的学生,先后有十几人。从那时起,杨老师又多了一个新的目标,要竭尽全力把优秀的演员送到更高的艺术殿堂。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先后有8名学生踏进了中残联艺术团的大门。因此学校被中残联誉为“特殊艺术人才的摇篮”。家长们对杨老师感激不尽,她却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能为每一位残疾孩子的家庭分忧,就是我的幸福。” 2006年,由于她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中残联艺术团借调到北京工作,期间随团出访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非论坛”期间还接受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举行,她被开幕式节目组委会选中,作为湖北代表团一员,带领一行34名演员远赴北京参加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排练和演出,被邀请参与了整个节目的排练和手语指挥,由于她业务精湛、能力突出,任该节目“首席指挥”。精彩的表演震惊了世界,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她是一个执着的人——把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奉献给特教事业,无怨无悔、默默耕耘20余年。

她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在残疾人舞蹈艺术的创作领地里,求新求变,独树一帜,孜孜以求,长袖善舞。在无声的世界里,大写人生精彩华章。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把满腔的情爱倾注给每一个聋哑孩子,温暖着他们脆弱的心灵,呵护着每个孩子的尊严。为人之师,以德垂范,艺术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学习杨小玲心得体会

梁小玲个人事迹

学习杨小玲先进事迹有感

可佩可学杨小玲[版]

学习杨小玲先进事迹体会

全国敬业模范杨小玲的先进事迹

尹小玲

王惠 杨小玲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杨伦事迹

杨伦事迹

杨小玲事迹(材料)
《杨小玲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杨小玲小组 事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