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杨学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9 08:37:17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杨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学事迹心得体会

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

张自月

2013.1

1学习杨学事迹心得体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雷锋日记》

相信每个人不会不熟悉这句话。上至耄耄老翁,下至懵懂学童。可是,或许就是因为对它太过于熟悉了,以至于我们今天在听到它时无动于衷。 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亘古未变的话题。

为全面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弘扬优秀党员精神,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加入了学习杨学精神的浪潮中。我感触很深,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用他不平凡的举动践行了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杨学同志龙潭村姜寨一组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9月初,姜寨遭连日持续强降雨的洗礼,特别是9月9日晚,一场持续性的暴雨让杨学彻夜未眠。因担心持续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威胁到村民的安全,想清理出一条排水道,正当杨学在清理排水沟时,后山墙再次突发山体滑坡,杨学躲闪不及不幸被埋于塌方之下。

我们更要认真地、仔细地学习,在心里建起属于自己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直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他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

与奉献精神。

杨学的事迹平凡但却感人至深,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杨学,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大家认为,向学同志学习,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本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用邮需求。在做好本职工作、推进行业发展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人生价值。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以杨学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有一种境界,是热爱人民;有一种力量,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有一种责任,是报党感恩,践行承诺,回馈乡梓。杨学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打动了我。他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做到利为民所谋。杨学同志的事迹是对共产党人优秀本质特征的具体诠释。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杨学等优秀党员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在众多的优秀党员精神的号召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应当用知识加汗水,以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满腔热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把爱的阳光,把关怀和期待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新形势下的党员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带头倡导“敬业、勤业、创业、乐业”的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走向辉煌的明天

推荐第2篇:学习杨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记住一辈子学习一辈子

——学习杨学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杨学先进事迹感触很深,每次听人讲起他的事迹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用他不平凡的举动践行了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他一直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他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为全面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弘扬优秀党员精神,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加入了学习杨学精神的浪潮中。我们更要认真地、仔细地学习,在心里建起属于自己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以杨学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杨学同志龙潭村姜寨一组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9月初,姜寨遭连日持续强降雨的洗礼,特别是9月9日晚,一场持续性的暴雨让杨学彻夜未眠。因担心持续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威胁到村民的安全,10日清晨一起床,杨学就邀约堂弟杨金到全村四处巡查地质灾害情况。9时20分许,当杨学和杨金巡查到搬迁户杨关的房屋时,发现村民杨关家新建不久的房屋后山墙出现少量山体滑坡。杨学就进入杨关家,开始劝导杨关一家离开房屋,起初杨关一家还若无其事,杨学首先拿出老大哥的脾气批评杨关等人,接着以小组长的身份开导了杨关,苦口婆心的一番劝导,杨关一家五口终于撤离了房屋,回到老家的安全地带。随后,杨学到杨关家屋后查看具体情况时,发现一小撮土堵住了杨关家阴沟,为避免塌下的泥土危及到杨关家的后墙,杨学找来锄头,想清理出一条排水道,正当杨学在清理排水沟时,后山墙再次突发山体滑坡,杨学躲闪不及不幸被埋于塌方之下。

杨学是一个工作在最基层,一心为群众谋福利的好干部。他可贵的精神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公仆精神,毫无疑问都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的。一是,学习追求他

那种“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保持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做到情为民所系。

有一种境界,是热爱人民;有一种力量,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有一种责任,是报党感恩,践行承诺,回馈乡梓。杨学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听到他的事迹特别是家庭状况和为人处事的事让我热泪盈眶,每次乡里开会没有交通工具都要走十多公里的路等等。他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做到利为民所谋。杨学同志的事迹是对共产党人优秀本质特征的具体诠释。

杨学的事迹平凡但却感人至深,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 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杨学,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大家认为,向学同志学习,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本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用邮需求。在做好本职工作、推进行业发展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人生价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

推荐第3篇: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学习了**同志的光辉事迹后,我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作为

一名女领导干部、一名中共党员,**用自己28岁的年轻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赞歌。

2006年12月28日,**同志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的离开了。离开了他对“三农”问题的眷恋、关切和深爱;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农民兄弟;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离开了她深深挂念的父母、爱人、儿子…….那一天,天气阴冷,雪花在冰冷的天空中飘舞,似乎也在为**同志的离去而无尽的悲痛与惋惜,她的离去,留下了人们不禁的追忆与怀念,留下了人们永久的敬意与遗憾……**同志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的女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源于他刻苦学习,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她对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源于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深爱;源于好对同志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参加工以来,她把毕生的心血和才华献给了我县的农村事业和广大农民,用自己的真挚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由衷爱戴。她的一生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展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特征,为党员干部及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为对事业的执着,她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给了色也克乡的广阔和土地上生息的人。我也是一名与她同龄的女干部,我要学习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履行岗位职责、创造一流业绩的模范。每个干部的岗位分工不同,职务高低不同,可做好工作、履行好职责是最起码的要求,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我要学习**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向**同志那样,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干什么,不管在那个岗位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学习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秀品质,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模范。**是个平凡的人,她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儿女情长;**是个伟大的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永远是她做人的宗旨。她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在农业生产一线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通知和素质。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下属的尊敬,他用实际行动带动了身边的人。**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他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学习她的精神,凡事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才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义务。**同志是基层战线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涌现出的杰出代表,她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始终牢记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宗旨,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先进的光辉旗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也不管困难有多大,始终无怨无悔,埋头苦干,用共产党员的忠诚之心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不平凡的业绩谱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引用县委书记的话:“她用平凡、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基层干部立党为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持之以恒,她亲民、爱民、富民,是岳普湖县人民的好干部,党的好女儿。”**同志的事迹感动人、鼓舞人、教育人,她的事迹激励和鞭策着每一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她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我们怀念她、纪念她、学习好,是要让千千万万个**式的好干部不断涌现出来,这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推荐第4篇:徐学先进事迹2

徐学同志先进事迹

徐学,1974年10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高中文化,2003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卢龙县双益磷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副经理。曾历任公司电工班班长、机修车间主任、生产车间主任、公司生产副总。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能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年曾被评为市劳动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其先进事迹如下:

一、勇挑重担、刻苦钻研。2014年3月8日,经过公司研究决定,将现有的硫酸生产系统进行大修,并结合本次大修进行硫酸酸洗改造、尾气吸收改造、增上液体SO

3、115%酸、精致硫酸项目。此项目成功与否,决定着公司今后的生死存亡。面对这么大的项目,无论是任务量还是技术上的难题都至关重要。身为生产副总以及此次硫酸大修技改项目中的副总指挥,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仅负责的工作内容就达10项之多。主要有:

1、现场工作的总体指挥工作;

2、负责大修技改工作的人员保障及外协人员的组织;

3、负责各种施工图纸的审核;

4、负责大修计划的制定、施工进度的掌握及施工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5负责分包商的协调与管理;6对大修技改工作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的全面指挥;7负责大修技改工作安全管理制

1 度的制定;

8、负责组织大修技改工作各阶段的验收工作;9负责直接下属的岗位职责的制定;

10、按照《大修技改考核意见》制定下属的考核办法。该同志面对困难和责任没有低头,而是勇于担当。白天他奔波在各个工作小组第一线,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晚上查资料、核对图纸,认真专研新上产品的技术资料,一丝不苟的向工程师请教学习,把每个知识点都弄懂弄透,经常专研到通宵,尽管任务艰巨并且从未搞过技术设计,但他不惧重重困难,敢于接受挑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

二、创新思路,业绩突出。作为副总指挥,工作量大、压力大,所负责的工作上至施工计划、设备图纸的审核、设备选型,下至施工质量、人员调配、安全文明管理等等各项内容,工作中废寝忘食,勇挑重担,技术上大胆创新,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殚精竭力。此次大修技改增上项目总投资核算1000万元。对于我们这个小企业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为了能够保障设计既达产达标,又尽可能的节约投资,他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到兄弟单位去考察,结合本次设备招标设计单位给出的资料,发现设计单位对其中两个关键设备提供的参数值过大,可能是为了技术保险的原因,但是这就无形中使我们的制造成本提高,为此,徐学同志果断提出交涉,经技术人员核定,设计方采取了我方意见,经核算仅此项就为公司节省设备投资130万元。此外,在与建筑方的预算核定中以及设备安装方面,该同志精打细算,一丝不苟,铁面无私,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经累计核算,仅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两项就为公司节省80余万元。在徐学同志的带领及指挥下,累计为公司节约设备购置费、项目设计、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费用达

2 210多万元。为了圆满完成公司大修技改项目、早日投产,该同志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赢得了公司及全体员工的高度好评和赞誉,2014年度被全体员工全票评为优秀好经理和优秀双益人称号。

三、甘于奉献,忘我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该同志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电工班长期间,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积极提供有力的电气仪表技术支撑,他自费订阅了《电气时代》、《自动化仪表》等专业技术书籍刊物,利用业余时间系统自学了大专机电一体化重点课程。并紧密联系本公司生产实践加以运用和创新,业余时间改造了电仪岗位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了先进的电仪技术保障生产。使电工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在这次的技改项目过程中,由于徐学同志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精神,感动了所有参战人员,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涌现了无数先进典型,仅公司以文件形式的表扬就有4起,一个新进集体,二个先进班组,一个先进个人。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表扬3起。通过大修技改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仅自愿加班加点,不讲报酬累计达1000小时以上,这种精神在这个社会就值得我们学习。从而也体现了我们“双益精神”的可贵。

四、作风严谨,清正廉洁。该同志作风优良,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团结同志,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为同事做出了表率。能做 3 到办事不推诿,遇事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公司利益,清正廉洁。在2012至2014年度的考核中,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等次。

卢龙县双益磷化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3月18日

推荐第5篇:周作学先进事迹

周作学 男 1956出生 中共党员

全县参加水利普查的技术人员都认识他,他为人直爽,作风踏实,处事低调;他不仅业务技术过硬,而且责任心特别强。自担任镇康县水普办技术骨干以来,摸索新软件,去现场指导,每一样他都走在最前面。他,就是周作学同志。

作为一名年近60岁的水利普查员,周作学同志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从抽调到水普办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认真学习水利普查相关知识;整个普查中他用行动充当起“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宣传员”、数据处理员等多重角色,从始至终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本职工作中,周作学同志勤勉踏实。由于第一次接触GPS等高科技产品,操作不熟练,稍有不慎前边做过的工作就会功亏一篑,为了尽快掌握操作程序,他不分昼夜的练习,四处电话求教,率先学习,经过反复的演练,他给业务人员进行了演示和详细的讲解,使其他各专项普查指导员也同时掌握了操作的工作技巧和要求,确保水利普查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野外作业是一项非常幸苦的工作,天气又热,又要爬山。白天在外面工作十几小时,晚上回来还要加班。工作相当艰苦,每个普查点行程都要走3-4个小时才能开展工作。该同志与其它普查人员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弘扬老黄中精神。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能独挡一面,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工作。在干部中发挥较好的表率作用。

周作学同志用他的行动诠释着他对水利普查工作的尽心尽责。在全国这条历时2年,绵长而又艰辛的水利普查战线上,正是像他那样的基层水利人在勤勤恳恳的付出努力,才结出今天水利普查工作的理想果实。

推荐第6篇:王凤学先进事迹

吉伟员工先进事迹

——记原煤采购部主任王凤学

王凤学,七台河市吉伟煤焦有限公司原煤采购部主任。该同志自2003年建厂以来,便树立扎根煤海、以厂为家、奉献吉伟的决心,工作中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王凤学同志在公司主要负责市内及周边地区原煤采购监装,原煤采购监装工作是一项不仅需要丰富的煤炭知识更需要高度责任心的工作,因为煤质的好坏、装量的多少都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并且监装需要具备很好的洞察力,还需要第一时间了解煤炭市场的行情,在这些方面,王凤学当好排头兵,同时也成为员工心中的榜样,他的事迹深深刻在每一个人心中。 王凤学同志处处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放在后面,为公司排忧解难。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他深知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员工才能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因此他的人生观念就是以厂为家。刚到公司不久,有很多职工问他:“这个公司有你股份吧?”他很坦率地回答:“没有!”因为公司为他提供住宿,所以他把公司也当成了自己的家,努力工作。

他从中煤货场调到原煤货场后又从原煤货场调到原煤采购部做监装工作,当时他感觉工作很难,因为对洗煤技术不熟悉,加之市场经济变化大,许多都是股份制和私人企业,与国企性质不同,下矿以后他首先协调井口付煤员、铲车司机和生产矿长的工作,并且在装车过程中看好煤质和装量情况,一根线绳、两个螺丝帽更是他的看家法宝,就像一条公平尺,让矿方无不信服。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上更是节衣缩食,常常是一瓶矿泉水、一个面包,有时还忙得来不及吃饭。他每天下矿,早四点到晚八点,长年累月早出晚归,废寝忘食,一天工作16—17小时,有时只能晚间回来吃一顿饭。

他工作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下矿拉煤监装人员比较少,为了不影响拉煤大车,他经常身兼数职,一天要走几个煤矿,兢兢业业干好工作。

他维护衡器,风雨无误,常年如一日。雪天、雨天运煤车没回到厂之前,就能看到他的身影。掏火墙、维修炉子更是他自己亲手去干。

以上是王凤学同志工作中的点滴故事,按他自己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他认为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当“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并以实际行动证明,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工作中的那种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以强烈的工作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永不懈怠、永不满足、永不停步,永做科学技术的带头人,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在煤炭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王凤学正在工作中继续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领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住机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一个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企业员工,为吉伟公司全体员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企业繁荣和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7篇:学先进事迹做模范员工

学先进事迹做模范员工

2010年对中国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灾难会带走生命,但是却打不倒人们在逆境中产生的坚毅。在抗灾救灾的第一前线,我们总能看到共产党员先锋带头工作的身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他们发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奋起自救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整个民族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使得世界为中国的精神所感动。

在学习了余文庆、赵志贤、李文兴、王娜、姚晶波几位同志的事迹后,我被他们在灾害中以公为先、以民为重的精神所打动,也更深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团员,要时刻保持模范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严以律己,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有理想的模范

理想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给予人们以前进的动力。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它既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又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牢固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这一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二、做有道德的模范

我们必须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毫不利己、尽心利人,为人民利益和人类解放事业而献身。在以迈入新世纪的今天,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现,关系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做努力工作、好学上进、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模范努力工作、好学上进、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想成为努力工作、好学上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模范,就要在工作上积极肯干,讲究工作效率。做到吃苦在先,勇挑重担,勤奋努力,任劳任怨;用心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掌握并应用好先进的科技知识、经营方式和先

进的管理技术与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的示范作用,积极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工作任务。

四、做不尚空谈、多干实事的模范

在工作中,要拥有不尚空谈、多干实事的务实精神。反对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不干实事的浮夸作风,做到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当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实干家;反对脱离实际的坐而论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严肃认真地分析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

五、做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模范

全面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一次伟大实践。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振兴中华的根本出路,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新世纪的要求。做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模范是新世纪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

六、做遵纪守法,同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模范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织和全体党员必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巩固党和人民群众联联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保证。国家法律是全国人民必须共同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人民政权的有力武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都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做遵纪律守法,同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模范。

作为中国铁路物资沈阳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要牢记以上宗旨,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创优秀,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企管企划部

刘程程

推荐第8篇:韩文学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韩文学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一、耳濡目染、立志传承

韩文学出生于白水县史官乡,5000年前,他的家乡曾经出了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那就是仓颉。小时候,他的父亲像当地所有的父亲一样,一遍又一遍重复地讲给他仓颉造字的故事。他也一次又一次前往仓颉古庙浸润仓颉文明气息,正是这些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不断重复的浸润培植了他的梦想,那就是——弘扬仓颉文化,传承仓颉文明。

2006年,事业已小有所成而且已近不惑之年的他毅然放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双思”速冻食品厂,带着妻子杨民侠开始创建了“仓颉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华仓颉文化网”。走上了艰难而又漫长的仓颉文化传承弘扬之路,开始开拓他儿时的梦想。

二、多方奔走、征集资料

多年来,他不仅走遍了白水的山沟林壑,而且奔波于全国各地,挖掘仓颉文化资料和参与保护与仓颉文明有关的文物,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各种仓颉文化研讨交流活动,潜心钻研。2010年,河南省四庄乡东四庄村的韩朝云先生,经多年研究整理,积累了大量的与仓颉文化有关的原始资料,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身患绝症的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这些珍贵史料让有缘之人传承下来。这一消息被一直关注仓颉文化的韩文学得知,便立即前往河南,并多次往返,不惜重金保护了这些珍贵史料。不仅对仓颉文化今后进一步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能让韩朝云先生得到安慰。多年来,他收集与仓颉文化有关的各类资料100余套,三千余册。收集整理了仓颉古文、金文、钟鼎文、籀文等5000多个古代文字资料和上古图腾和图腾基因等500个图腾资料。

三、先行一步、注册产权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偏远小县白水,还没有这些意识。多年的经商经历,尤其是近年来各地文化名人产权争端的不断增加。韩文学敏锐的目光投向了仓颉文化品牌,于是他陆续投资注册和仓颉文化以及白水文明有关品牌、商标14大类,共140种产品的所有权。最终,使我县在仓颉文化品牌争夺中占领了先机。而且,使自己经营的仓颉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品牌集中、产品多样的集文物保护、文化研究和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的创新型企业。此外,他还将中华仓颉文化网、仓颉品牌、仓颉汉字民俗文化品牌有机结合,形成仓颉文化产业链。他的公司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西北大学文化研究院命名为“中华仓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所创建的中华仓颉文化网,曾两次被中国互联网协会评为“百强网站”,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科教文化类10强。

四、潜心研究、崭露头角

他积极与全国各地相关的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交流学习。在学习中他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仓颉文化的内涵,而且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尤其在2010年的首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中,他发表了自己对汉字和仓颉文化独特的见解,引起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会后,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刘战英、中国科学院华夏纽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大有、中国汉字研究专家萧启宏、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等知名专家先后到白水,对仓颉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河南省濮阳市、陕西省洛南、长安区等文博单位也多次组团来白水交流学习。

崭露头角的他,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2008年他被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聘为特邀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会员、中国仓颉文化研究中心聘为特邀顾问。2009年当选为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仓颉书画院理事。2011年当选为渭南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

五、历尽艰辛、痴心不改

为研究仓颉文化,传承仓颉文明,他放弃了锦衣玉食,放弃了安逸享乐。他付出了时间、付出了金钱、付出了汗水。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踏遍了无数个沟坡村落,走过了无数个河流山川。从白水到北京,从山区到都市,哪里有与仓颉文明有关的文物,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与仓颉文明有关的资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甚至用贷款,小额高利贷来支撑,前后投入数十万元,用于资料收集、研究探索、文化传承。

多年来,为了传承那个梦想,他付出了巨大的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住他的脚步,他仍然坚守着那个只赔不赚的网站和公司,坚守着那个传承的梦想。

2011年3月26日

白水县文物旅游局

推荐第9篇:杨伦事迹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集中播出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候选人黑龙江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的感人事迹。8分多钟的专题片《三下深井与死神的执着较量》报道,2010年3月29日,双鸭山市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指挥员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杨伦被拉出井口时已经昏迷过去,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又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多次请战要求再次下井。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杨伦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常说,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灭火和救援是自己职责。能够让老百姓放心、人民满意,这才是最高兴,最重要的。

拥有16万人的公安消防部队,每年承担着60余万起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广大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展示全国16万消防官兵执着坚守、无惧生死、勇于奉献、保民平安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消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启动“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行动。在集中展播“最美消防员”候选人事迹中,来自双鸭山市的消防员杨伦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详细介绍杨伦的感人事迹。

他是官兵们眼中的抢险救援先锋,大灾大难面前,他用并不高大的身躯,扛起生命的希望,被战友们称为救援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他是消防部队培养出来的技术尖兵和业务骨干,千锤百炼铸就军中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杨伦,一个不断释放着青春正能量的“80后” 年轻消防战士。 3月27日,记者顶着初春的寒冷,来到尖山区公安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寻找这位被誉为 “最美消防员”称号的杨伦。

刚进院门,一辆重型铲车正从大门外开进来,速度虽快但驾驶者操作手法却十分熟练。教导员李虹利告诉记者:“开铲车的就是杨伦,他呀,什么都会什么都通,是全体消防官兵的榜样!”

自入伍以来,杨伦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市公安局三等功两次,三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曾获得双鸭山 “煤城消防卫士”、“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十大优秀青年”和 “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每一枚军功章、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杨伦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见证着他在救援一线战斗中的无私无畏、勇猛顽强,更见证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大爱。他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专业技能、顽强的战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忠实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战士的青春赞歌。

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消防部队是同火灾和各种灾害战斗的部队,对一名消防战士来说,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灭火救援战场的要求。入伍第一年,杨伦就作为中队的业务骨干参加了支队大比武,并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汗换来了灭火救援实战中的战斗力。2009年6月2日,双鸭山一家化工企业硫胺生产车间发生爆炸,5名工人被困火海。千钧一发之际,杨伦冒着阵阵爆炸声和四处飞溅的碎片,第一个冲入火场救人,4名职工被陆续解救到安全地带。忽然,从烟雾弥漫的3楼厂房传来最后一名被困女工的呼救声,而此时,火场唯一的通道已被大火封死。紧要关头,杨伦再次冲了上去,以最快速度利用9米拉梯爬上了3楼。刚把人救下来,车间内再次发生猛烈爆燃,火焰从2楼窗口喷出,烧毁了救人用的9米拉梯,这时杨伦感觉腿上奇痒难忍,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的战斗服裤子被硫胺爆炸后产生的液体腐蚀,右侧小腿的皮肤也被灼伤。可伤痛只能折磨他的肉体,事后杨伦说:“不知为什么,救出人的那一

刹那我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如果最后一名工人救不出来,这件事也许会成为我一生永远的伤痛”。

“最让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次——他主动请缨,连续三次下深井救人,我们都劝他不要去,太危险了,特别是他第二次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昏厥状态了,他还要坚持去救被困者。”战友胡振晓回忆说。

那是2012年3月29日,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在现场,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被拉出井口时杨伦已经昏迷过去了,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杨伦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再请战,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的杨伦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的救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栏目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他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2012年10月15日,集贤县一家工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多名人员被埋压,杨伦与战友一同赶赴现场开展救援。12时左右,杨伦和战友发现1名被困人员被埋在呈“人”字形倒塌预制板构建内,右腿和胯部被铁管和木方卡住无法移动。杨伦迅速利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因为空间狭小,救援工具无法发挥作用,杨伦只能用木工锯和钢锯一点点锯断障碍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更快!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经过努力成功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废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此次救援战斗中,杨伦和战友共营救出两名生还者、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因成绩突出杨伦荣立个人一等功。

2010年7月1日下午,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总队疗养电话,询问杨伦什么时候去镜泊湖疗养区报到。回答是,杨伦去不了了,他已主动放弃此次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请战参加赴大兴安岭灭火突击队,正在奔赴大兴安岭的路上。

那次是杨伦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休息准备接受更大的战斗,杨伦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及时将部队出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记录、总结,为战评积累丰富的材料。

在呼源镇待命期间,由于在镇中心小学驻扎人员、车辆较多,杨伦主动承担起车辆、人员管理工作,每天他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对参战车辆、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当别人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捡起生活垃圾,双鸭山支队卫生管理得到了总队领导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夜间杨伦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车辆内站岗、执勤。因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杨伦同志的眼球严重充血。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杨伦同志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战友眼中的“好兄长”

为了带好队伍,杨伦把全部真情倾注在工作中,严管之外有“真爱”。 作为带兵人,杨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从不打骂体罚战士,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管兵,用真情去感化士兵。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差异大,成份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但杨伦从不叫苦喊累,而是用诚心、毅力和耐心温暖战士的心。他记得班里每名战友的生日,并在战士生日当天,亲手为过生日的战士做一碗热腾腾的生日面条;当战友思想上有了“小疙瘩”时,他第一时间为他解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班里的战士对此打心底里佩服。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班长工作时是我们的“英雄”,生活中是我们的“母亲”,他是“英雄”和“母亲”的综合体。而杨伦则说:“我没做什么,都是一名战士分内做的事。我就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消防军人,应当用我们热情和付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2010年3月的一天,新兵乔龙在训练中指甲折断,并导致流脓发炎,不能参加工作训练,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杨伦热心当起了“保姆”,每天往返于训练场与医院之间,早上带他到医院接受治疗,中午给他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晚上又和战友一起将乔龙接回营区。连续一个多月,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由

于杨伦的细心照料,乔龙的病很快痊愈。乔龙动情地说,杨伦比自己的亲哥哥还要亲。

杨伦还是军营里的“全能高手”。从平时节能灯、水龙头的更换到水电线路的维修,还有冬季暖气保障等。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是细小而繁琐的,但杨伦却将此作为施展本领的舞台,不断在提高维修技能中尽心尽力地为部队建设服务。整个特勤中队和支队机关2000多米的用电线路、1000米的自来水管、150多处阀门、130多个节能灯具体位置、运行状况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以确保一旦出现故障能随时排除。坚持每天早晨、晚上查看和检修一次水电设备、线路,这已成为杨伦的习惯。

多年来,在杨伦和历任带兵骨干的努力下,中队战士都学有所长,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先后有2人荣立二等功,5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标兵,35人次获嘉奖。2010年度在新兵训练中因表现突出,带兵有方,杨伦被总队新兵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百姓身边的“最可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杨伦敦厚质朴,胸怀宽广,乐于助人。

在部队驻地尖山区朝阳社区,有一位伤残老军人杨富,孤苦伶仃,百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2005年,杨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去看看老人。走进老人低矮破旧的屋子,看到老人清贫的生活,他留下了眼泪。从此,杨伦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要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节省的钱给老人买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的小屋从此有了生气,时常还会传出老人幸福的笑声。老人逢人便讲:“消防队的子弟兵对我真亲啊!”。2012年11月份,杨富的老伴病逝,杨伦一直在杨富老人家里忙碌,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料理后事,使杨富老人感动不已。

杨伦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捐助了一名特困生崔英黛,并倡议全中队官兵捐款设立救助基金,使这名学生顺利升入高中,现在崔英黛已经考入大学。

入伍10年来,杨伦曾先后在家乡锦州、哈尔滨、双鸭山义务献血10余次,总计献血7000余毫升。每次献血后,杨伦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只要病人需要,他会随时提供帮助。

2011年11月23日8时,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值班室接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急需A型血的血小板进行手术和化疗,请杨伦支援。杨伦经请示领导后赶往现场捐献了血小板,得救后的患者家人感激不已。

“当兵的第一天起,有没有想过会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面对记者的问题,杨伦平淡地说:“没想过,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人民卫士的称号,比什么荣誉都光彩。”当记者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杨伦坚定地表示:“干一行,爱一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战友们一起保一方百姓平安,实现自己的价值。”

推荐第10篇:杨伦事迹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集中播出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候选人黑龙江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的感人事迹。8分多钟的专题片《三下深井与死神的执着较量》报道,2010年3月29日,双鸭山市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指挥员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杨伦被拉出井口时已经昏迷过去,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又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多次请战要求再次下井。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杨伦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常说,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灭火和救援是自己职责。能够让老百姓放心、人民满意,这才是最高兴,最重要的。

拥有16万人的公安消防部队,每年承担着60余万起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广大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展示全国16万消防官兵执着坚守、无惧生死、勇于奉献、保民平安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消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启动“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行动。在集中展播“最美消防员”候选人事迹中,来自双鸭山市的消防员杨伦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详细介绍杨伦的感人事迹。

他是官兵们眼中的抢险救援先锋,大灾大难面前,他用并不高大的身躯,扛起生命的希望,被战友们称为救援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他是消防部队培养出来的技术尖兵和业务骨干,千锤百炼铸就军中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杨伦,一个不断释放着青春正能量的“80后” 年轻消防战士。 3月27日,记者顶着初春的寒冷,来到尖山区公安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寻找这位被誉为 “最美消防员”称号的杨伦。

刚进院门,一辆重型铲车正从大门外开进来,速度虽快但驾驶者操作手法却十分熟练。教导员李虹利告诉记者:“开铲车的就是杨伦,他呀,什么都会什么都通,是全体消防官兵的榜样!”

自入伍以来,杨伦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市公安局三等功两次,三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曾获得双鸭山 “煤城消防卫士”、“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十大优秀青年”和 “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每一枚军功章、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杨伦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见证着他在救援一线战斗中的无私无畏、勇猛顽强,更见证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大爱。他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专业技能、顽强的战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忠实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战士的青春赞歌。

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消防部队是同火灾和各种灾害战斗的部队,对一名消防战士来说,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灭火救援战场的要求。入伍第一年,杨伦就作为中队的业务骨干参加了支队大比武,并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汗换来了灭火救援实战中的战斗力。2009年6月2日,双鸭山一家化工企业硫胺生产车间发生爆炸,5名工人被困火海。千钧一发之际,杨伦冒着阵阵爆炸声和四处飞溅的碎片,第一个冲入火场救人,4名职工被陆续解救到安全地带。忽然,从烟雾弥漫的3楼厂房传来最后一名被困女工的呼救声,而此时,火场唯一的通道已被大火封死。紧要关头,杨伦再次冲了上去,以最快速度利用9米拉梯爬上了3楼。刚把人救下来,车间内再次发生猛烈爆燃,火焰从2楼窗口喷出,烧毁了救人用的9米拉梯,这时杨伦感觉腿上奇痒难忍,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的战斗服裤子被硫胺爆炸后产生的液体腐蚀,右侧小腿的皮肤也被灼伤。可伤痛只能折磨他的肉体,事后杨伦说:“不知为什么,救出人的那一

刹那我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如果最后一名工人救不出来,这件事也许会成为我一生永远的伤痛”。

“最让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次——他主动请缨,连续三次下深井救人,我们都劝他不要去,太危险了,特别是他第二次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昏厥状态了,他还要坚持去救被困者。”战友胡振晓回忆说。

那是2012年3月29日,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在现场,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被拉出井口时杨伦已经昏迷过去了,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杨伦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再请战,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的杨伦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的救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栏目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他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2012年10月15日,集贤县一家工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多名人员被埋压,杨伦与战友一同赶赴现场开展救援。12时左右,杨伦和战友发现1名被困人员被埋在呈“人”字形倒塌预制板构建内,右腿和胯部被铁管和木方卡住无法移动。杨伦迅速利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因为空间狭小,救援工具无法发挥作用,杨伦只能用木工锯和钢锯一点点锯断障碍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更快!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经过努力成功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废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此次救援战斗中,杨伦和战友共营救出两名生还者、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因成绩突出杨伦荣立个人一等功。

2010年7月1日下午,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总队疗养电话,询问杨伦什么时候去镜泊湖疗养区报到。回答是,杨伦去不了了,他已主动放弃此次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请战参加赴大兴安岭灭火突击队,正在奔赴大兴安岭的路上。

那次是杨伦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休息准备接受更大的战斗,杨伦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及时将部队出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记录、总结,为战评积累丰富的材料。

在呼源镇待命期间,由于在镇中心小学驻扎人员、车辆较多,杨伦主动承担起车辆、人员管理工作,每天他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对参战车辆、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当别人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捡起生活垃圾,双鸭山支队卫生管理得到了总队领导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夜间杨伦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车辆内站岗、执勤。因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杨伦同志的眼球严重充血。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杨伦同志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战友眼中的“好兄长”

为了带好队伍,杨伦把全部真情倾注在工作中,严管之外有“真爱”。 作为带兵人,杨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从不打骂体罚战士,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管兵,用真情去感化士兵。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差异大,成份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但杨伦从不叫苦喊累,而是用诚心、毅力和耐心温暖战士的心。他记得班里每名战友的生日,并在战士生日当天,亲手为过生日的战士做一碗热腾腾的生日面条;当战友思想上有了“小疙瘩”时,他第一时间为他解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班里的战士对此打心底里佩服。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班长工作时是我们的“英雄”,生活中是我们的“母亲”,他是“英雄”和“母亲”的综合体。而杨伦则说:“我没做什么,都是一名战士分内做的事。我就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消防军人,应当用我们热情和付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2010年3月的一天,新兵乔龙在训练中指甲折断,并导致流脓发炎,不能参加工作训练,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杨伦热心当起了“保姆”,每天往返于训练场与医院之间,早上带他到医院接受治疗,中午给他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晚上又和战友一起将乔龙接回营区。连续一个多月,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由

于杨伦的细心照料,乔龙的病很快痊愈。乔龙动情地说,杨伦比自己的亲哥哥还要亲。

杨伦还是军营里的“全能高手”。从平时节能灯、水龙头的更换到水电线路的维修,还有冬季暖气保障等。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是细小而繁琐的,但杨伦却将此作为施展本领的舞台,不断在提高维修技能中尽心尽力地为部队建设服务。整个特勤中队和支队机关2000多米的用电线路、1000米的自来水管、150多处阀门、130多个节能灯具体位置、运行状况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以确保一旦出现故障能随时排除。坚持每天早晨、晚上查看和检修一次水电设备、线路,这已成为杨伦的习惯。

多年来,在杨伦和历任带兵骨干的努力下,中队战士都学有所长,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先后有2人荣立二等功,5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标兵,35人次获嘉奖。2010年度在新兵训练中因表现突出,带兵有方,杨伦被总队新兵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百姓身边的“最可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杨伦敦厚质朴,胸怀宽广,乐于助人。

在部队驻地尖山区朝阳社区,有一位伤残老军人杨富,孤苦伶仃,百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2005年,杨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去看看老人。走进老人低矮破旧的屋子,看到老人清贫的生活,他留下了眼泪。从此,杨伦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要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节省的钱给老人买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的小屋从此有了生气,时常还会传出老人幸福的笑声。老人逢人便讲:“消防队的子弟兵对我真亲啊!”。2012年11月份,杨富的老伴病逝,杨伦一直在杨富老人家里忙碌,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料理后事,使杨富老人感动不已。

杨伦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捐助了一名特困生崔英黛,并倡议全中队官兵捐款设立救助基金,使这名学生顺利升入高中,现在崔英黛已经考入大学。

入伍10年来,杨伦曾先后在家乡锦州、哈尔滨、双鸭山义务献血10余次,总计献血7000余毫升。每次献血后,杨伦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只要病人需要,他会随时提供帮助。

2011年11月23日8时,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值班室接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急需A型血的血小板进行手术和化疗,请杨伦支援。杨伦经请示领导后赶往现场捐献了血小板,得救后的患者家人感激不已。

“当兵的第一天起,有没有想过会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面对记者的问题,杨伦平淡地说:“没想过,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人民卫士的称号,比什么荣誉都光彩。”当记者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杨伦坚定地表示:“干一行,爱一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战友们一起保一方百姓平安,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11篇:陈杨事迹

在资助政策下展翅飞翔

——记陈扬同学典型事迹

陈杨,女,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的一名学生,1997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市下属镇华山村。村庄坐落在山边,交通闭塞。爸妈务农,家境贫寒。小陈扬从小就有很多梦想,她喜爱音乐,想学习钢琴,她喜爱舞蹈,想去学跳舞,但经济拮据的父母却无能为力。初三中考时,原本成绩比较优秀的她,却不敢参加中考,她怕她的成绩上重点高中需要交费,因而毅然决定上中专校,因为国家对中职生有资助,不仅不需要交学费,而且还可以每年领到1500元的生活补助,这对她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她感谢学校,感恩国家政策。“一定要学出样来”这一念头在她的脑海中留下烙印。

报到后,她选择了旅游专业,这符合她活泼的个性。在学校里,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学有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班级有劳动任务,她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学校有活动,她总是踊跃参加。她总是想,自己的学业来之不易,是党和国家让她有了继续学业的机会,她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由于陈杨的出色表现,她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她学习认真,课堂上总能看到她专注的眼神,课后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总会跑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很多教过她的老师多很惊讶,因为职高生能这样虚心学习的确实太少了。今年她准备导游证考试,并且还要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导游技能比赛,但她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倦怠,在她的脸上始终只有阳光。她给自己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双休日她不回去,就连暑假她也没有放弃一天的兴趣小组学习。她的努力表现也影响了班级很多同学,她们约好在不久的将来共品胜利果实。

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同时,陈扬同学还不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每次有机会,她总是首推对象。2012年4月,还是高一的她,就被选在句容农博园做景区讲解,由于她活泼开朗,能说会道,专业技能过硬,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2012年10月,她到句容“开元大酒店”做中餐服务员,稚嫩的她勤学好问,师傅也赞她上进,顾客夸她优秀。2013年2月,在学校的安排下,她远赴浙江“雷迪森”大酒店,该酒店是五星级,管理正规。因客房部事务繁多,工作累,许多同学怕进,但她却主动要求老师把她分到客房部。在客房部,她礼待顾客,工作细心,不怕苦,不怕累,深得经理的喜爱,并表示希望她能留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杨同学凭着她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1年10月,学校小品比赛获得一等奖;2011年12月,学校歌唱比赛,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称号;2012年3月,参加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获得铅球第二名;2012年11月,参加镇江市导游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2012年12月,主持学校元旦文艺汇演;2013年4月,主持“茅山杯”象棋比赛开幕式,并进行才艺表演,获得一致好评;2013年5月,带团去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并组织公益活动;2013年6月,去句容神牛家具城做接待;2013年6月,“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江苏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三等奖。

“长飞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陈扬对未来充满憧憬。

第12篇:控辍保学先进个人事迹

“控辍保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中所镇中心小学校 汪建强

“控辍保学”工作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个学生都不能少”是我校“控辍保学”工作的总体目标,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多年来,我作为学校教导副主任、装备中心主任,同时长期担任班主任,在“控辍保学”工作中一直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争取不让每一名学生辍学。

一、加强认识,充分重视“控辍保学”工作。

我校地处彝汉聚集区,留守儿童多、自主搬迁户多等原因,导致“控辍保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开学初,在学校组织下,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校情、班情,充分认识到“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我既是一名普通教师,又是一名学校中层干部,不仅要抓好班上“控辍保学”工作,又要配合学校领导抓好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只有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争取不让每一名学生辍学。

二、班级管理中联系家长,关心后进生,照顾特困生。多年来,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我花了很大精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了各种措施,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1、摸清后进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学期初,我都要摸清本班学生情况,特别是后进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的情况,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细心观察,暗访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掌握并做好后进生和贫困生的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后进生和贫困生是“控辍保学”的病源,最容易出现辍学。我班有很多学生来自中所和平村,家庭困难,加之语言障碍,学习上极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这些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情感,首先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关心爱护他们。在学习上对他们不作过高要求,只是在纪

1 律上有一定的约束,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聊天、谈心;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一段时间过后,他们果然很尊重我并喜欢我了。这个时候,我说的话,他们都很愿意听。我便及时对他们做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并采取了教师帮扶、学生帮扶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当他们无论取得多少成绩时,我都会抓住时机表扬或奖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的努力下,不少后进生取得了明显进步,学习兴趣也浓厚多了,思想状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产生厌学的情绪。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改变他们,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班上有个贫困生名字叫张晓美,是一个不爱说话女孩子,来自中所镇五里牌村。开学后,迟迟没有到校上课,我便及时上门询问情况,其父母离异,随父生活,父亲体弱多病,家里很穷。父亲每天出门打工,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也想帮父亲做点事,减轻家里负担,于是有了不想读书的想法。了解到这种情况,我便耐心劝导其父亲,不让孩子上学是违法行为,不能因为家庭有困难而毁了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我也耐心做思想工作,让其树立信心,好好读书,争取将来考上一所理想大学。那一学期,我对其进行了资助,让同学在平时多帮助她。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变得开朗了,也爱来学校上课了。课堂上她总是认真听课,我也经常让她回答问题,不时地鼓励和表扬她。

3、经常家访,阻断辍学现象。

每学期初,我都要建好班主任工作手册,上面详细准确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坚持班级学生考勤制度,严格学生请假制度。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后进生逃课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避免了由于学生因厌学而误课过多的辍学现象。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让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找回自信,因此学习起来也有很大的改变。我班有几个同学,在学校是出了名的“调皮生”,经常上网、打台球、进游戏室。面对这些学生,我多次家访,了解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制定一些有效措

2 施:平时多关心这些孩子,让其感受到温暖;了解其喜好,让其多参加学校的一些兴趣小组;委以“重任”,让其在班级管理中、活动中发挥作用,让其感受到老师的重视。经过努力,他们改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坏毛病没有了,成绩也有所进步,这使我感到无比庆幸。多与家长联系,多给他们打电话,问一问学生情况,看似简单的话语,在家长和学生的心里却是暧融融的,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距离,为“控辍保学”工作扫清了许多障碍。

三、配合学校,抓好“控辍保学”工作。

这些年来,学校学生数增加,学生流动性很强,“控辍保学”是学校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作为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小组的一员,我积极配合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工作中,身先士卒,同学校领导一起找出“控辍保学”工作症结,制定方案,联系镇党委、政府,多次发动村组干部,走村入户,采集教育基础信息。经常利用周末,加班加点,填写各种表册,统计各项基础数据,建立了中所镇“控辍保学”工作基础台账,摸清了中所镇的学生辍学情况。同镇村领导一起经常入户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就读。经过努力,中所镇的“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走在全县的前列。

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我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觉得仍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今后,我一定加大力度,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把“控辍保学”工作做得更好。

2018年7月12日

第13篇:于成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走在助学的路上,就是天天在烧香拜佛”

______于成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别人进庙,都为烧香拜佛。我从不烧香拜佛,走在助学的路上,就是天天在烧香、在拜佛。”说这话的人叫于成学,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职业中学副校长。

6年间,他靠着一双脚,和“蓝天助学”的志愿者一道,走遍了平凉的沟沟坎坎,走访了上千户贫困家庭,拍摄上万幅照片,通过网站联系资助贫困学生。他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大山深处的贫困孩子和外面世界的爱心。他为300多所学校的9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捐助,建成79所爱心图书室,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他的善举诠释了“蓝天助学”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把一个教师的责任和爱心演绎得无比生动、感人!

于成学,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职业中学副校长。作为蓝天助学公益组织的一线义工,他6年间走访了上千户贫困家庭,使300多所学校的900多名贫困学生获得了一对一的捐助,并牵线建成80所爱心图书室,

1月9日,他获得人民网颁发的“2011人民社会责任杰出贡献人物奖”。在颁奖现场,本报记者采访了他。了解和研究了他的先进事迹,我受益匪浅,深受感动。

1 学习于成学,就是要学习他执着不渝的向善之心。

他在获得人民网颁发的“2011人民社会责任杰出贡献人物奖”,表达自己的感想时说?我感到责任重大,今后应该把助学的事情努力做得更好。现代公益,注重人人平等参与,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不管身处哪个阶层,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基金、网站等参与到公益中来。在中国古代,也提倡日行一善。做义工6年,:我从事基层教育,接触到了很多贫困孩子,他们上不起学。看到他们渴望读书的眼神,我就想帮他们。你接触的越多,你就会越坚定这种去帮助别人的信念,其实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情结。我个人以为善有上善、中善、下善之别。我愿意这样教育我的学生,当你好好学习、孝敬父母,你就守住了善根。对于每个成年人来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守住善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就是中善。上善若水,能把沙漠变成绿洲,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把这种信念作为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是的,就是这种浓厚而真挚的向善之心,促使他一步步的走向成功,走向更远的未来。

学习于成学,就是要学习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以公益就是守住善根之后再进一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惠及社会。公益事业不应该将功利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做义工6年,做义工要能吃苦、有牺牲精神,但现在让我感觉最困难的,还是安全没有保障。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

2 跟蓝天助学公益组织签订了生死契约,走访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事故都由志愿者个人承担。每次寻访,我们去的都是最偏远、最贫困的山区,大山里每次走的路都很艰险,这是我非常揪心的一件事。我也很为难叫其他志愿者出去,因为万一出什么问题,真是没办法向人家的妻儿老小交代。金钱倒是次要的,现在咱们的公益事业里面对义工没有安全保障机制。

学习于成学,就是要学习默默无闻,不计成本,忘我付出的牺牲的精神。

成本自己承担,搭建资助平台。做好事也是有成本的,您做义工6年,像寻访贫困生必要的交通、通讯等费用从哪里出? 于成学:这些费用都是我们自己出。做义工所有的安全责任、所有发生的费用都由我们自己承担。于成学:蓝天助学网是一个网络平台,在资助人与被资助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寻访和反馈,寻访贫困的、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学校,并把他们的资料上传到网站,等待全国的爱心人士认捐,认捐后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资助,再把资助情况通过网站反馈给捐助人。 记者:蓝天助学网有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于成学:目前我们所有人都是兼职的。 记者:那网站的维护费用等从哪里来?于成学:在费用方面主要是我们自己负担。一线走访的费用主要靠走访的志愿者自己出,网站维

3 护有一些域名费等费用,开始是蓝天助学管理层的捐款,每年交会费,自己出钱,现在也靠我们义工里面的一些爱心人士来筹钱。记者:坦率讲,您做义工,除了自己的时间、体力、精力,还要倒贴财力,安全也没有保障,自己承担所有的志愿成本,这应该是一种比较初始意义上的志愿模式,与目前世界上比较通行的专业慈善、专业公益的模式相比,您觉得这种志愿方式对于一个打算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人来讲,算不算一个挑战?是不是有点苛刻?在可持续性上是不是有点不乐观?于成学:我觉得也不是这样。我走访过一些非常贫困的学生,他们过的艰苦日子我们都难以想象。去年暑假,我们花7000多元钱,走访了40多所学校、80多个贫困孩子,为他们带来了70多万元的社会捐助,我觉得我们自己花这个小钱是值得的。

于成学:蓝天助学的账目在网站上公开,公益费用自己负担。假如说你给一个学生资助了1000元钱,那这1000元钱百分之一百到那个学生手里,没有任何折扣,所以很多资助人觉得他自己的爱心能够百分之一百兑现,他们很信任我们。发生“郭美美事件”以后,很多资助人找到我们,要求资助学生、捐建图书室。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一线志愿者太辛苦、数量太少,很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资料上不来。去年暑假走访的80多个贫困学生资料上传后,不到一个星期全部被认捐。

4 有些爱心人士一个人就认捐十几个贫困学生。 记者:蓝天助学网现在有多少一线志愿者?于成学:一线志愿者不少,但真正能够开展寻访工作的很少。主要是走访工作太难了,走访最艰苦的地方,时间、安全、资金等各方面都有影响,很多志愿者都是走访一两次以后就放弃了。实际上,西部有很多贫困孩子,分散在大山深处,有时候想去寻访却力不从心记者:我们探讨一个比较宏观点的话题,您怎么看待目前我们的公益慈善大环境?公益事业要健康发展,您认为目前有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于成学:现在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公益,但是条件不一定允许。企业家可以直接投钱去建,我没钱但是我也想表达我的公益之心,那怎么办呢?我出力,我去寻访贫困学生,我去做一线义工,我去花时间、去消耗我的体力,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样的话,咱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我们都知道, 公益,顾名思义,事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通常而言,公益的主客体都是社会大众,公益组织也是指非政府的、非利润最大化追求的、以利公众福祉为目标的社会组织。我们的蓝天助学组织在我们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中并不起眼,但分析起来也可以管窥我国公益组织在传统与现代上的转换。在蓝天助学这里,对于捐助人而言,其公益成本为零,这种志愿者承担一切成本的兼职公益模式与专业化公益模式相比,显示出传统与现代的差别。在可持续

5 性上,无疑专业化胜出,但在百分百兑现捐助者意愿上,传统或更合公益初衷。

还有许多许多地处偏远,家境穷困,上学及生活存在诸多困难的孩子们,他们渴望知识,渴望走出深山,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知识是摆脱他们人生的命运钥匙。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于成学式”的好人涌现出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使我们国家更和谐更美好。

某某

2012年2月

第14篇:学先进 赶先进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永志事迹

真情谱写奉献歌 赤诚一片献环卫

干净整洁是呼中区最冷小镇的标志之一。为了打造干净美丽的城镇环境,呼中镇的环卫工人们日复一日,埋头苦干,将单调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于永志就是这环卫大军中的一员。

由于环卫工作任务量大,每天往镇外运送垃圾,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对于永志来讲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为了给单位节省成本,于永志积极带头搞技术革新,改装了老垃圾斗的护栏设计、解决了液化油箱加热的问题,提高了液压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为单位节余机件购置资金近万元。

于永志虽然是环卫司机,但他在日常垃圾清运工作中却既当司机又当装卸工,经常与装卸工人一起挥锹装车。每到夏季,清运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加之站里环卫司机的缺乏,他更是尽职尽责,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环卫工人积极投身到环卫工作中去,成为环卫工作的一线骨干力量。

在日常行车中,于永志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自觉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坚持做到不挤不抢,不开“带病车”、不开“英雄车”和“赌气车”,他工作的二十五年来从未发生一例交通安全事故。

于永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27载,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先后被评为呼中区“劳动模范”、大兴安岭地区“劳动模范”、“十佳生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2016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呼中区环卫工人 于永志 同期声:我作为一名环卫工人,今后一定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去赢得群众对环卫工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为了全区人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干的是值得的。

第15篇:牢记育人使命,强化教师责任——学习杨善洲、杨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牢记育人使命,强化教师责任

——学习杨善洲、杨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珠街中学 张跃兴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责任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内核,我们的责任就是敬业爱岗,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把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实、做细。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一个教师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创造更多价值。事实证明,谁责任心强,谁工作就好,方法就多,成果就丰;谁责任心不够、事业心不强,就容易产生“过得去”、“差不多”、“混日子”等思想,导致精神状态上不来,工作节奏跟不上,方法手段想不出,工作平庸,毫无起色。对此,有些人不从主观上查找失责,而是一味以客观原因推卸责任、搪塞责任,这种现象就是严重失 责。在本职工作中,干一件事,尽一份责;在职一日,尽责一天,这就是负责任。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育的一线教师,非常有必要经常问一问自己:“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降低标准,忘记责任;也有一些人取得成绩、创造成果,容易忘乎所以,淡化责任;还有一些人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把责任抛之九霄云外。这时,如果能经常静下心来扪心自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就会知道,今天工作不尽责,明天努力找工作;取得成绩,对照职责找不足,就会知道成绩是职责规定的分内事,及时给自己拉响警报,消除自骄、自满思想。所以,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是一种难得的自警和自醒。 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能使自己正确理性认识自我。自我常问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工作、生活中,常问我的责任是什么,就会自知之明,自觉开展自我批评,就会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正确目标,就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所以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是一种珍贵的自尊和自爱。

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能使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经常问一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就会自我加压,自告奋勇去克服困难,想方设法纠正偏差,改进工作,创新方法,真正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所以,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是一种很好的自治和自修。可以这么说,自我常问责,常进步;少问责,小进步;不问责,难进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一个平凡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似乎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业绩。我认为:工作要有使命感,才能永葆工作激情。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薪水,更重要的是体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我们每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生,这应该是师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育家古诺特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 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教师的态度为什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具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向师性。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师,他们对每个教师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教师应当常问我 的责任是什么,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成绩、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进步,只教书不育人,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终身负责,教学生几年,要对其几十年发展负责。要精心打造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素养: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那种只注重学生眼前成绩和考试名次的态度和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常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时刻牢记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才有爱岗敬业的良知。虽然没有他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当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喊你“老师好”时,你心中难道没有甜甜的感觉吗?当学生下课后围在你身边给你讲他生活中的趣事时,你就没有与他同乐的感觉吗?当毕业后的学生给你打电话或写信送来祝福时,你不觉得有一种幸福感吗?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是旁人能体会到的吗?

我们教师时刻都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座右铭,常用职业良心 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教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教师所做的事情在一般人眼里似乎是一些小事,但就是教师细心完成的每件小事,才让学生从小到大形成了一个健康的人格。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份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只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我们对每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实施教育引导。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要想育人就必须兢兢业业做好每个细节。我们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 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我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实践证明:一个有责任意识的教师,是容易有所作为的。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一名教师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要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要用对事业的高调激情,完成卓越发展的信念。要用低调的做人态度,完成铿锵人生的执著。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人尽其能,我们就一定能创造出学校以及我们个人的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16篇: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推荐)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温州市龙湾区中永镇中中永学团委,下辖15个团支部(1个教工团支部、1个初二级段团支部、13个初三班级团支部)和1个少先队大队部,现有团员237人,少先队员750人。团委班子建设好,9名成员中有5位是共产党员,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按期举行换届,实行民主选举。学生团干部定期参加“少年团校”培训,思想作风过硬,勤奋好学,工作负责,整体素质高。根据上级精神,团委每学期制订活动计划,各团支部也相应制订并上交计划,各项制度健全有效。

学校自1996年8月被列为市级《曙

光计划》的试点学校以来,至今已有6个年头。六年来,团委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深入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全面提高跨世纪一代中学生的素质。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了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音体美劳为突破口,以“少年团校”为基本阵地,以团队活动为载体的实施方案。“市《曙光计划》现场会”在本校举行,团委做了《深化“曙光”活动,提高全面素质》的报告,受到市、区领导一致好评;由团委书记执笔的《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实验成果,获“温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二等奖,已送省参评;现在继续深化“曙光计划”,结合学校“四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读书节),开展下列六项主题活动:

(1)围绕爱国主义主旋律,开展明理立志活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2)推出“智多星”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发挥各方面特长,提高学生科技文化和现代生活素质。

(3)开展“四自四心”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

(4)开展以文明礼仪、法律教育为重点的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现代生活素质。

(5)注重全团带队,搞好团队衔接期教育,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6)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今年11月23日,团省委张兵、团市委胡剑瑾等书记莅临我校指导,听取了《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曙光”活动》的工作汇报,参观了活动展览室,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团工作。

教工团支部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团的活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团员青年特点,开

展义务献血、优质课评比、教学研讨等活动。并积极响应创建“罗东文明街”活动,坚持早8:00至晚8:00执勤。在党的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荐优秀教工团员加入共产党,工作扎实有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团员青年积极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两思”“三讲”和“三个代表”,并写好心得体会。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同事间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团组织自身建设规范、扎实,履行团委职责,加强支部建设,并指导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创建活跃团支部。按时缴纳团费,踊跃订阅团刊、团报,积极主动完成上级团委交办的任务,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办实事,办好事,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带领学生参观永昌堡、龙湾炮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少年团校“团干、团员、团前”培训班和“希望班”的教学,指导学生上好团课,内容合理,教学规范。每年于元旦、五四期

间发展新团员,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团员队伍。199

7、1998年“少年团校”分别获省、市“优秀团校”称号。

团的凝聚力强,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购买明信片,参加“献爱心 ”储蓄,为山区五凤垟捐书,为永昌一小王约纳同学捐资1万多元,为张小雪同学捐资6500多元;开展“迎新杯”跳绳、“实践杯”调查论文、“希望杯”演讲比赛,进行讲故事、诗朗诵、电脑汉字输入比赛等,刊出团刊《菁菁校园》(获“区社团评比”二等奖),坚持为敬老院“送温暖”,打扫共青团卫生街,清除灯箱、灯柱广告,开展“禁毒”、“拒绝邪教”、“保护母亲河”宣传,组织学生参加“交通监督岗”工作,举行“申办奥运,利国利民”签名仪式,“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征文比赛,“祖国在我心中”“二十年后

的我”主题班会,提倡文明用语,开展“五爱”四有“十个一”系列活动,成立《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举行“我爱少先队,我爱共青团”和“告别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的建队、离队及隆重的入团仪式,做好推优入团及“曙光团员”“曙光班级”的评选工作。

党政领导重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范畴,团干部待遇落实到位。团委书记致力于团队工作理论研究:《浅谈全团带队,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闪闪团徽伴韶华》、《谈少年团校的建设》、《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等论文获市、区级奖;《曙光计划实施方案》在市现场会上做重点发言,并承担省级课题《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多次获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镇十佳青年”称号,团委先后荣获浙江省“创双优”先进团组织和浙江省“优秀团校”的荣誉称号。

第17篇: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推荐)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中中永学先进团组织事迹简介

温州市龙湾区中永镇中中永学团委,下辖15个团支部(1个教工团支部、1个初二级段团支部、13个初三班级团支部)和1个少先队大队部,现有团员237人,少先队员750人。团委班子建设好,9名成员中有5位是共产党员,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按期举行换届,实行民主选举。学生团干部定期参加“少年团校”培训,思想作风过硬,勤奋好学,工作负责,整体素质高。根据上级精神,团委每学期制订活动计划,各团支部也相应制订并上交计划,各项制度健全有效。

学校自1996年8月被列为市级《曙

光计划》的试点学校以来,至今已有6个年头。六年来,团委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深入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全面提高跨世纪一代中学生的素质。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了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音体美劳为突破口,以“少年团校”为基本阵地,以团队活动为载体的实施方案。“市《曙光计划》现场会”在本校举行,团委做了《深化“曙光”活动,提高全面素质》的报告,受到市、区领导一致好评;由团委书记执笔的《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实验成果,获“温州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二等奖,已送省参评;现在继续深化“曙光计划”,结合学校“四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读书节),开展下列六项主题活动:

(1)围绕爱国主义主旋律,开展明理立志活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2)推出“智多星”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发挥各方面特长,提高学生科技文化和现代生活素质。

(3)开展“四自四心”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

(4)开展以文明礼仪、法律教育为重点的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现代生活素质。

(5)注重全团带队,搞好团队衔接期教育,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6)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今年11月23日,团省委张兵、团市委胡剑瑾等书记莅临我校指导,听取了《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曙光”活动》的工作汇报,参观了活动展览室,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团工作。

教工团支部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团的活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团员青年特点,开

展义务献血、优质课评比、教学研讨等活动。并积极响应创建“罗东文明街”活动,坚持早8:00至晚8:00执勤。在党的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荐优秀教工团员加入共产党,工作扎实有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团员青年积极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两思”“三讲”和“三个代表”,并写好心得体会。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同事间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团组织自身建设规范、扎实,履行团委职责,加强支部建设,并指导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创建活跃团支部。按时缴纳团费,踊跃订阅团刊、团报,积极主动完成上级团委交办的任务,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办实事,办好事,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带领学生参观永昌堡、龙湾炮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少年团校“团干、团员、团前”培训班和“希望班”的教学,指导学生上好团课,内容合理,教学规范。每年于元旦、五四期

间发展新团员,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团员队伍。199

7、1998年“少年团校”分别获省、市“优秀团校”称号。

团的凝聚力强,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购买明信片,参加“献爱心 ”储蓄,为山区五凤垟捐书,为永昌一小王约纳同学捐资1万多元,为张小雪同学捐资6500多元;开展“迎新杯”跳绳、“实践杯”调查论文、“希望杯”演讲比赛,进行讲故事、诗朗诵、电脑汉字输入比赛等,刊出团刊《菁菁校园》(获“区社团评比”二等奖),坚持为敬老院“送温暖”,打扫共青团卫生街,清除灯箱、灯柱广告,开展“禁毒”、“拒绝邪教”、“保护母亲河”宣传,组织学生参加“交通监督岗”工作,举行“申办奥运,利国利民”签名仪式,“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征文比赛,“祖国在我心中”“二十年后

的我”主题班会,提倡文明用语,开展“五爱”四有“十个一”系列活动,成立《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举行“我爱少先队,我爱共青团”和“告别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的建队、离队及隆重的入团仪式,做好推优入团及“曙光团员”“曙光班级”的评选工作。

党政领导重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范畴,团干部待遇落实到位。团委书记致力于团队工作理论研究:《浅谈全团带队,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闪闪团徽伴韶华》、《谈少年团校的建设》、《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等论文获市、区级奖;《曙光计划实施方案》在市现场会上做重点发言,并承担省级课题《实施曙光计划,提高学生素质》,多次获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镇十佳青年”称号,团委先后荣获浙江省“创双优”先进团组织和浙江省“优秀团校”的荣誉称号。

第18篇:杨小玲事迹(材料)

特校舞蹈教师杨小玲:聋哑孩子的梦就是我的梦

2013年05月21日13:14 来源:中国妇女报

“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有梦,把一个个梦想、一份份耕耘串联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在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这个岗位上,杨小玲已经工作了23个寒暑。在这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最让她牵挂的就是一茬茬孩子们成长的笑脸。

作为特校的一名舞蹈教师,杨小玲的学生都是聋哑孩子。教聋哑学生舞蹈,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听不到节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杨小玲和同事们创新了十多种教学办法,例如敲击大鼓,让鼓声的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的脚心、相互拍手拍腿、拍打地板、触摸音箱、用余光感受老师的节奏等。在排练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20名学生的手臂要求从后向前依次伸出,很长时间都完成得不好,后来杨小玲想出了一种特殊的传递方法——吹气,让后面的孩子通过吹气提醒前一名同学完成动作。一个舞蹈,健全的孩子跳下来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杨小玲的学生则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对孩子们进行分层、分批教学,业余训练达三个小时,即使是在自己受伤跟腱断裂的情况下,她也在手术后仅仅两个星期就回到学校,坐在轮椅上指导学生排练。

在特教岗位上工作了23年,杨小玲深深感到,每一个生命都有梦,每一个生命都渴望梦,残疾人更渴望梦。聋哑人用她们优美的舞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盲人用双手感受世界的温暖、肢残人用轮椅在跋涉中追寻耀眼的阳光„„她说自己始终记得刚到学校时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是一天深夜,她发现一间学生寝室隐隐透出灯光。她悄悄走到跟前,从门缝往里看,原来是几个孩子正聚在一起练习一个踢腿动作。四个姑娘同时把腿抬起,定在半空中一动不动。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最后,所有的腿都痛苦地抖动起来,但姑娘们互相扶持着,咬着牙,不让它们掉下来。杨小玲转过脸,这无声的一幕让她不忍再看,也坚定了她要教这些残疾孩子舞蹈的决心。

现在,每学期开学,杨小玲都会组织舞蹈队的学生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跟同学们分享假期的生活,谈新学期的打算,谈自己将来的梦想和愿望。有的孩子说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的孩子说想成为像邰丽华姐姐那样优秀的舞蹈演员,还有的孩子说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次听到学生谈及自己的梦想,都会给杨小玲很大的触动,她说,自己从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心中的梦不懈追求的精神。

杨小玲不仅注重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通过各种交流活动让他们站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杨小玲的舞蹈队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跳舞,更找到了自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2005年春节,杨小玲的一名学生刚进入中残联艺术团不久,就和邰丽华一起参加了《千手观音》的演出。看完《千手观音》,杨小玲就给学生发了一条短信:“太美了,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舞蹈。”没过两分钟,学生的短信来了:“杨老师,现在我和邰丽华一起工作,我更自信了。谢谢您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美,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些年来,杨小玲的520多名学生通过舞蹈学习步入了大学校园,2008年,她的学生们还登上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杨小玲回忆,那一刻,她充满了感激与幸福,因为孩子们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残疾人心中的梦。

杨小玲说,她希望在湖北成立一所特殊教育的高等学府,让湖北的残疾孩子能够更好地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使孩子们能在自己的家乡得到更好的教育。每次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笑脸,她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梦,用自己的鼓自己的舞,用自己的“鼓舞”帮聋哑孩子圆梦,也就是在圆自己的梦。(本报记者 姚鹏) 武汉市第一聋校的舞蹈教师杨小玲,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近二十二个春秋。二十二年来,她献身特校艺术教育,拓展残疾学生艺术个性,塑造残疾学生健康心灵,秉承和发扬特教人执着、勤奋、进取、奉献的优良品质,以广博的爱心感召学生,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聋哑学生拥有同样精彩的艺术人生。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评为“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多次被评为市、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女教职工标兵、市师德先进个人、武汉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二十年“突出贡献奖”、武汉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市“巾帼建功岗位明星”,区“拔尖人才”、德艺双馨模范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等。省、市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其进行专访,并作过专题报道。该同志根据教育规律,结合聋生身心特点,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符合聋生成长与发展的特殊教育规律,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其科研成果多次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为省市特教学校培训舞蹈教师40余人次,应中国教育部特教司邀请,参加了《全日制聋校律动教材新课标》专家组审稿工作,多次获全国省、市级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

一、二等奖。教学比武一等奖、特教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一等奖等。在全省特教界发挥了名师作用。一.执着追求她热爱的特殊教育事业

她选择特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师范毕业前的一天,她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看到操场上几个聋孩子在表演一段舞蹈,当她看到了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和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时,她的心头一阵阵悸动,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那一刹那,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这些残疾孩子做点什么,就这样,她怀揣一颗滚烫的爱心,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武汉市第一聋校。

在她从事舞蹈教学之后不久,遇见了这样一位学生:学习舞蹈时显得很有灵气,有做一个好演员的潜质,但她学习不是很努力,也不够刻苦。通过了解后才知道,她的家在农村,父母感情不和,经济上也有困难,所有这些对她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她对自己的外形很不满意,面对这样一个有强烈自卑心理的孩子,杨老师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进她的心灵,打开她封闭的内心世界。从那以后,她特别关心这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文艺队的演员面前经常给她赞赏和鼓励,也一次次地找她谈心,帮她树立起生活的自信。渐渐地她成为舞蹈队的优秀学员,在后来的省、市、全国残疾人文艺比赛中屡获金奖,即使是在后来没有被中残联艺术团选中的情况下,她也依然很自信,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内一流的残疾人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她凭舞蹈之长,赢得了一家演出公司的青睐,走上了勤工俭学之路。

平日里她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要是节假日,或者学生过生日,她就会把他们请到家里和他们谈心、聊天、吃饭;只要知道哪个孩子生病,她都会带她们去医院或诊所就诊,她甚至要求家人为生病的学生煲汤并亲自把汤送到学生的床前,学生们很是感动,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

她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1998年以来,由她辅导的舞蹈类节目在省、市、区级各类比赛中,曾多次获奖,仅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就荣获一等奖或金奖6项,二等奖7项,2010年首次代表湖北教育系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由她参与编排的大型舞蹈《楚风乐韵》一举夺得全国舞蹈类一等奖,这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艺术人生》的时候,她有幸被栏目组作为嘉宾邀请到了节目的录制现场,和邰丽华等四位《千手观音》的演员共同见证了艰辛和喜悦。一位来自安徽籍的聋孩子和她的几个伙伴慕名辗转来到了一聋学习。象这样慕名而来的学生,先后有十几人。从那时起,杨老师又多了一个新的目标,要竭尽全力把优秀的演员送到更高的艺术殿堂。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先后有8名学生踏进了中残联艺术团的大门。因此学校被中残联誉为“特殊艺术人才的摇篮”。家长们对杨老师感激不尽,她却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能为每一位残疾孩子的家庭分忧,就是我的幸福。” 2006年,由于她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中残联艺术团借调到北京工作,期间随团出访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非论坛”期间还接受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举行,她被开幕式节目组委会选中,作为湖北代表团一员,带领一行34名演员远赴北京参加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排练和演出,被邀请参与了整个节目的排练和手语指挥,由于她业务精湛、能力突出,任该节目“首席指挥”。精彩的表演震惊了世界,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她是一个执着的人——把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奉献给特教事业,无怨无悔、默默耕耘20余年。

她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在残疾人舞蹈艺术的创作领地里,求新求变,独树一帜,孜孜以求,长袖善舞。在无声的世界里,大写人生精彩华章。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把满腔的情爱倾注给每一个聋哑孩子,温暖着他们脆弱的心灵,呵护着每个孩子的尊严。为人之师,以德垂范,艺术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19篇:杨汉军同志事迹

杨汉军同志先进事迹

杨汉军同志生前系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综干处处长,省委组织部秘书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2017年8月9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5岁。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践行“四个意识”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走访基层与群众拉家常,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被结对帮扶的老婆婆视为“亲儿子”,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把“为党和人民干几件好事实事”作为人生追求,凡事讲认真、求精细,创造性落实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狮子型”干部调研选拔、“红色引擎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工作,为招揽人才凌晨2点到机场接机,在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胸怀全局、服务大局,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责任,组织再交任务是信任”,在讲团结、顾大局上作出了表率。他始终重大节、慎小节、守名节,常以“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自警,从没有因家庭困难向组织张口,在遵守纪律上作出了表率。

燃尽生命 许党爱民

——追记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

他走了,妻子颤抖着手,从额头、眉毛、眼睛,一点点抚摸着他的脸,不忍放开;

他走了,儿子跪倒哭喊:“爸爸,你快起来呀”;

他走了,武汉市“招才顾问”、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连夜飞来武汉,送上最后一程;

他走了,社区的老党员们结伴而来,未语泪流;

他走了,扶贫点的乡亲们在灵前叩首,长拜不起……

他,再也起不来了。

他静静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 人们不愿相信,做事风风火火、走路带风的他,就这么走了。

9日下午,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因公牺牲,人生定格在55岁。

家人不敢告诉他93岁的老父亲,老人至今还翘首等待儿子的归来。

凌晨两点,他在机场迎接雷军。复兴大武汉时不我待,招才引智,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心中有责

拼搏赶超

4月8日,武汉市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位知名人士为“招才顾问”“招才大使”。

聘任会前夜,杨汉军彻夜未眠——

加班到晚上11点多,他匆匆赶到武汉会议中心,迎候陈东升。

细心的他,叮嘱工作人员在房间准备塑料拖鞋、欢迎卡片,让“招才顾问”有回家的感觉。安顿好陈东升一行,他又马不停蹄赶赴机场迎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凌晨两点,雷军乘最晚一班航班抵汉。“怎么是您?这样的待遇,头一次!”组织部部长深夜接机,雷军深深感动。

今年1月23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这是时代的召唤。

靠谁复兴?人才!

武汉市成立招才局,整合涉才工作,杨汉军兼任局长。“如果过去是作为武汉市民的自豪,从现在起,作为武汉市的干部,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为大武汉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15年4月30日,就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见面会上,杨汉军动情地说。

拼搏赶超,时不我待。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层调研,他曾一天“一口气”带队考察华工科技等7家企业;

全球引才,他曾随代表团10天行程1.8万公里,参加24场公务活动和人才座谈会,为节省时间,坐了3趟红眼航班;

出国引才回汉当天,30多个待批文件夹,垒起两尺多高,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来不及倒时差,硬是连夜把文件签完。

带着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他长年披星戴月地工作。

招才大会后,雷军多次来汉,小米第二总部极速落户武汉,从签合同到交付使用仅5天。

坚韧拼命,感动的不只是雷军。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光纤光学中心主任季阿诺夫正在研发新一代光纤放大器技术,我省长飞光纤公司想与他合作,苦于没有合适方式。

“中国官员不远万里来邀请,我很感动。”8月6日,赴俄罗斯招才引智期间,杨汉军专程拜访季阿诺夫,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倍感温暖。

“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个创新团队,甚至带动一个创新产业。”辛苦忙碌中,杨汉军为和他共同奋斗的组工干部鼓劲。

办公桌上,一份关于张俐娜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的报告还打开着,眼镜平放在上面,仿佛时刻等待着它的主人回来。

但是,他不会回来了。

解放公园路的大楼里,再也不会有那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了。

他走了,把事业追求写在城市成长的年轮里,为时代立起一种精神:心中有责,拼搏赶超。

以公心识人、以公心用人、以公心待人。为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城市党建,他呕心沥血——

第20篇:杨向明事迹报告会

21秒“冲刺”勇救落水儿童

六(1) 金莹

他从听到呼救声到开始救人只用了短短的几秒钟,他为了救人主动放弃3次生还机会,他还没有机会告别年事已高的双亲、体弱多病的妻子、即将高考的女儿,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他就是杨向明老师!

在泰州城区玉带河边,至今仍贴着一个寻鞋启示。鞋子是杨向明老师救人时落下的,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那天的惊魄一幕。

时间回到5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泰州市海陵区中山社区东城河13号居民楼附近,13岁男孩小越(化名)在玉带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河里。杨老师当时正在附近倒车,听到呼救声后,他立即停车跑去救人。

杨向明老师跳下河,一把抓住小越便往岸边游。小越却突然紧紧抱住杨老师的脖子不松手,导致施救极为困难,杨老师渐渐体力不支。见情势危急,有围观群众急得让杨老师先掰开小越的手,上岸后再想办法救小孩,但他却用一只手死死挽住孩子的身体不愿放手,最后两个人沉入水中。

在男孩落水的关键时刻,杨老师奋不顾身,勇于担当。即使自己不谙水性,即使已被拖得筋疲力尽,即使最后一刻仍可独自上岸全身而退,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陆续赶来的4位热心市民跳入河中,经过几分钟的摸索,先后救出了杨向明老师和男孩。遗憾的是,经过6天6夜与生命的抗争,虽经全力抢救,5月7日18时09分,见义勇为、勇救落水儿童的杨向明老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年仅41岁。

好人——“有困难,找老杨”

五(2) 李英豪

他是办公室里来得最早打扫卫生的“老黄牛”,他是免费为邻居孩子辅导作业的“好邻居”,他是乐善好施的“热心人”、爱管闲事的“好市民”„„

5月12日下午,一名陌生女子出现在了杨向明老师的灵堂。她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灵柩后低声哭道:“恩人,我来送您了,您一路走好。”这位陌生人名叫丁宏琴,是泰兴市分界镇官庄村11组村民。2011年11月,杨向明从媒体上得知丁宏琴因家庭贫困无力给身患尿毒症的丈夫治病的消息,便瞒着家人和单位同事悄悄给丁宏琴家汇去5000元,还多次打电话慰问。“杨老师资助了我们,我们却一直没有见过他。”丁宏琴说,看到电视上播出杨老师去世的新闻后,她特地从泰兴赶来吊唁,“如果不是杨老师出事,这件事情可能永远沉在心底。”

“他一直都很善良、随和,待人真诚,在那种情况下,他能做出舍命救人的举动,我们一点也不意外,他资助丁宏琴,我们更不会惊讶了。”对儿子知根知底的杨镇祥老人轻声说。是的,杨向明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是偶然,他的英雄壮举是道德内化为本能的正义冲动,源于平时的情感积累,形成于长年累月的行为习惯。

杨老师的善举在村里数不清

五(2) 伍彦月

在杨老师救人前一天,他还托人给村里一位孤寡老人捎去了200元在蒋华致富街双圩路一幢3层小楼房旁,记者遇到了杨向明老师老家的邻居们。70岁的退休老师符若水,既是杨向明爷爷的学生,又是杨向明父亲曾经的下属,也是杨向明老家的邻居。“向明有这样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点也不奇怪。有其父母,必有其子!”符若水说,向明一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好人,向明的爸爸、爷爷都是老师,10多年前就获得了政府颁发的《教师世家》匾牌。“5月1日前都没下雨,向明出事后,天一直就没好过。尤其向明走后,天天下雨。这是苍天动容,天在落泪啊!”说到最后,古稀老人不禁老泪纵横。这几天,与杨向明从小一起玩大的任国防天天往泰州跑,他用自己的面包车已带了30多个乡亲去吊唁杨向明。他眼圈红红地回忆说:“村民吕红的父亲去年中风在家,今年在家过春节的杨向明得知消息后,当场掏出了1000元。在他带动之下,大伙共同捐款1.18万元。”“向明的善举在村里数不清。”任国防说,2008年,杨向明全家从村里搬到镇上已好几年了,一听说村里要铺水泥路,他二话不说让父亲给村里送去了2000元。后来路修了一半,钱不够,他又给村里送了一笔钱。“由于五一节回老家匆忙,就在救人前一天,他还托我捎上200元替他看望一下村里一位孤寡老人。”在74岁的村民朱国章眼里,杨向明就是他家的大恩人。就在救人前一天,杨向明还专程来看望过他。朱国章说,前几年,杨向明一直资助他读大专的孙子每学期500元生活费,一直坚持到孩子毕业到扬州工作。“没有杨老师就没有我孙子现在的好工作。杨老师,好人啊!”

尽心尽力,精心施教 六(1) 印雨林

作为一名老师,杨向明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杨向明老师1991年参加工作, 便担任了毕业班的数学教学,由于成绩突出,深得领导的信任,98年担任了蒋华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兼团支部书记。杨向明老师坚持早到校,晚回家,积极开展各项中心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廉洁从教演讲比赛及心得交流;为所有教师开展心育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杨向明老师是我们学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多年来参加对江苏省道德模范刘绍安的采访工作,参加了我校 “刘绍安中队”的组建工作,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策划“诚信在传递”赠书活动,传递模范的力量;寒来暑往,杨向明老师用一言一行传递着活力与能量!

杨向明老师对工作问心无愧,但对家人却深感内疚、自责。由于工作繁忙,妻子在泰州工作,家务活很少顾及,买菜、做饭、洗衣几乎都落到了年近七旬的父母肩上。每到周末,本该去泰州看看正上初中的女儿,去享受家人团圆的幸福,可杨老师总不能尽责,很多双休日都用来准备教案,批改作业,根本顾不了孩子,顾不了这个家,女儿常戏称是“太阳底下最忙的小学教师”。2005年的春天,正在上课的杨向明主任接到了电话,母亲突然生病,需要立刻做手术。面对全班的学生,杨老师毅然决然地把课讲完。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奔波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常常累的精疲力竭。但杨老师却从无怨言,没有放弃一个学生,因为他的脑海中总浮现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六(1) 朱宇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杨向明老师每接一个班,都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身心特点,特别关注留守在家的孩子,关心体弱多病的孩子,竭尽所能地资助困难孩子。杨老师班上有个孩子叫赵斌,家庭条件十分差,父母忙于打工赚钱没时间管教孩子,他从来不做作业,学习也跟不上,班里的其他孩子都不愿意跟他玩。看着这个只有12岁的孩子,脸上竟没有那应有的天真和笑容,总是孤单地坐在教室的后角落,杨老师悄悄找来几位学生,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玩时也叫上他,把没用完的本子送给他,学校开展捐款活动,为了不伤他的自尊,杨老师也悄悄为他补上一份,他变了,脸上有笑容了,学习也主动了。

杨老师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杨向明老师慷慨解囊,2008年秋,印晨韵同学患红斑狼疮,生命垂危。面对巨额的医药费,贫寒的家庭一筹莫展。杨向明老师在班级开展“人人献出一份爱,救救同学印晨韵”的爱心捐献活动,并带头捐出了500元。印晨韵也因此被评为“泰兴市首届十佳美德少年”。杨向明老师也获得了“泰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

杨老师爸爸

四(2) 陈子玥

凌爱美老师深情回忆说:“那时在班上,孩子都亲切地喊他杨老师爸爸。”2006年,班上有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小凡(化名),跟随祖母生活。性格孤僻的他待人态度蛮横,成绩也不理想。于是,杨老师对他投入了更多的关爱:看见他缺少学习用品,便默默地给他买好;星期天,把他带到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节假日,登门辅导他的学习;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激励。

有一次,班上的孩子递给杨老师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杨老师爸爸,您是我最亲的人!于是,“杨老师爸爸”的称呼便在班上叫开了,许多同学都乐意这样称呼杨老师。

细心的杨向明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今年已经读初二的戴轩航,至今还留着杨老师在他10岁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副乒乓球拍。在戴轩航心里,杨老师一直很细心。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着每一个学生的生日,每逢学生生日,他总会送一些小礼物,或是写有祝福语的卡片,或是写有鼓励话语的本子。在戴轩航十岁生日那天,他得到了杨老师送的一副乒乓球拍。“他知道我对乒乓球感兴趣。”戴轩航说,那个惊喜让自己兴奋了很长时间,知道老师去世的消息后,自己再看到那副球拍时,总是忍不住流下泪来。不仅如此,杨向明还在他的办公桌的抽屉里备有一个常用药品盒,学生有感冒、咳嗽、拉肚子了,总会去找他,而他总是关切地问清病情,倒上一杯水让他们先服药并通知家长。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

“杨向明老师的身上闪耀着当代人民教师的人格光辉,标示出泰州这座大爱之城的精神高度。”杨向明去世后,泰州市委、市政府官方微博“泰州发布”发出的这则评论,得到众多网友的共鸣。

如今,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一座城送别一个人。

被救男孩的父母特地来到寄思园送别杨向明。“杨老师,我们对不起你!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一进门,两人就在遗体前长跪不起,放声痛哭。将杨向明和落水儿童抢救上岸的“四勇士”张云、朱宝民、栾仕信和李章进也相约赶来告别最美教师,悲伤里夹杂着些许遗憾,“要是我们当时早一点到现场就好了。”吊唁登记簿上,写满了许多热心市民的名字和单位名称。 在课间时间,杨向明生前所带的两个班级97名学生,围着他的办公桌,点起了祭奠明烛。大家在办公桌前深深鞠躬,将一束束白色的百合与雏菊轻轻摆在了办公桌上。

杨老师去世后,市民还自发在网上举行悼念活动。“他以自己的行动,触碰着我们心灵最柔软的部位;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神圣含义;他以自己的行动,托举起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杨向明,500万泰州人民为之骄傲的名字,让我们永远记住!” 为表彰杨向明老师的先进事迹,江苏省文明委日前发出向杨向明同志学习的决定,省文明办追授杨向明“江苏好人”称号;中共泰州市委决定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泰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认定杨向明的义举属于见义勇为行为。泰州市教育系统已开展向杨向明同志学习的活动……

一场学习英雄、弘扬正能量、建设大爱之城的活动,正在泰州大地展开。

杨向明老师,永垂不朽!

杨向明老师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温馨的家庭、可爱的学生们,独自走向了最远方。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有无数个素不相识的人们在他熟悉的家乡为他祝福和祈祷,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在危急关头,面对落水儿童的呼救,杨老师毫不犹豫的义举彻底的感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任何的称号对他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杨老师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真正的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行为准则,一名公民的行为准则,和他对正能量的完美诠释。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部分人已经放弃了信仰从而转向拜金。而也有一部分人还在默默的坚持着,他们没有口号,他们不图回报,正是他们,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 正是他们,才是我们重塑信仰的曙光。

杨向明老师,永垂不朽!

杨学先进事迹
《杨学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