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甜甜的泥土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8: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立意新奇,结尾惊奇。

2、能力目标:妙用对比手法。

3、情感目标:母子深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教学难点:小小说的写法特点——妙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活动交流为主,辅以适当小结。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7-2-28)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小说的常识。

故事情节的结构:情节包含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根据故事情节结构的一般特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并作简要概述。 第一部分(1—5):序幕,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等。 第二部分(6—18):开端,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送糖。

第三部分(19):发展,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尝糖。 第四部分(20—21):高潮,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埋糖。 第五部分(22—24):结局,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写王小亮感受到了至爱真情。——挖糖、融糖。

4、合作探究

(1)小说中的“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她”是一位离异的母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充满深深的爱意。

从对人物形象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得出来。如:“亮!我的小亮!”“今天,刚过,八个生日。”——语言描写;“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无力的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动作描写;“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神态描写。

(2)小说中的“老头”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是不是一个多余的人物?

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人,虽貌似冷漠,但却有着同情心。这个人物不可或缺,因为他承启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描写文中其他人物——老师、同学的作用。 小亮虽然失去了应有的家庭的温暖,但社会、学校并没有抛弃他,而是给了他莫大的关爱,这样小说结尾写王小亮感受到至爱亲情也才合理。

(4)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提示:特别注意开头与结尾雪、糖融化的深刻内涵。)

开头一句“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通过景物描写交代了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残雪”为下文写把奶糖埋在雪中伏笔。时令是立春,气候“还是很冷”。

因为“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枢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的结尾,给人无穷的联想的结尾。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5)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作用?

小说还妙用对比手法。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王小亮“过去妈妈”的慈爱,“现在妈妈”的冷酷,王小亮的坚强、机智和可爱,传达室老头的通情达理,都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5、总结全文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还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布置作业

探究·练习

二、三。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 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 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 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教案

甜甜的泥土  教案
《甜甜的泥土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