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楼梦导读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楼梦》读后感

我初三开始接触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当时央爸爸买回来,首先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最后才读的——嫌它太厚,足有《三国》等书的两倍。然而,正是这本最后才读的书,我却一直读到了现在,反复读了多次,几乎每年都会看上一遍,仍然爱不释手。作为一个新生代红迷,在这篇读后感里,我将主要记述自己读《红楼梦》三个阶段的感受,即初读,再读和精读。

其实关于读后感,最反感的是给作品扣帽子。犹记得高中人教版语文的附录有名著导读这么个栏目,其中对红楼梦的概括是:通过描写贾家这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主义终将灭亡的本质……当时就很反感这样的“读后感”,好好的一部书,非要给它安上这么政治色彩极浓的帽子——且不论对或不对,不知曹公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初读红楼,只是浮光掠影地看。开始觉得还是很艰深的,主要是因为人物太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混乱,至于人物的活动空间就更加没有概念了。而且更令人感觉到困难的是,很多字都不认识,比如茅椽蓬牖的“牅”,飞觥献斝的“斝”等,不可枚举。这些字以前从来也没见过,少不得一边捧着字典,一边给生僻字注音释义。虽然看得慢,还是很有收获的,起码认识了许多新字,也就越发地佩服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子知识的渊博。此外,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我起初都是跳过不看的,觉得古诗难懂,而只关心小说情节,也逐渐熟悉了贾元春省亲留下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在风景优美的大观园里,贾宝玉带着他的丫鬟仆人天天和诸多貌美如花的小姐吟诗作画,甚至于谈情说爱,的确是一大乐事啊!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后来事实证明,我错过了多么富有文采的段落啊!

再读红楼,我对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来说说《红楼梦》的主线——宝黛爱情。

初见面时,二人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大抵是在灵河岸三生石畔见过),黛玉在心中说“这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而宝玉则是直接说了出来,这也是二人不同性格的体现。然后宝玉呆病发作摔玉,黛玉自责流泪。在全书的一开始,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就很有默契,或者说是后来让黛玉大为感慨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后来二人同止同息,耳鬓厮磨,青梅竹马,这一份感情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红》里有一回,宝玉让晴雯去潇湘馆看看黛玉在干什么,晴雯说平白无故的去干什么呢,宝玉就让晴雯把自己的几条旧手帕送给林黛玉,黛玉见了,立刻明白了宝玉的心思。林黛玉和宝玉一块儿长大,她比之薛宝钗这个贾府“新人”来说算是“旧人”,宝玉送旧手帕给她,显然是在说“我跟你从小长大,怎么会疏远你去亲近新来的宝钗呢?”而这层旧手帕的意思,在当时的大观园里,也只有宝黛二人自己能领会得到。这更说明了两人的感情之深。林黛玉作葬花吟时,“正自感伤,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此悲声正来自宝玉,也印证了宝黛二人互为知己。

二人的感情发展虽有些磕碰,但正是在这些磕碰之后,两人对对方的心思更加了解,更坚定了彼此的信任。犹记得宝玉惹恼林妹妹后去潇湘馆请罪,黛玉讽刺他,宝玉赌咒发誓地说:“便是死了,魂儿一朝也要来几十遭”。宝黛二人在平时也是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的。这从很多书中的许多细节上都可看出来。贾宝玉把林黛玉为自己绣的荷包贴身而戴,为黛玉而奚落宝钗是杨妃,以及自己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林黛玉去看望她,还在担心夏天地上热气重对林的身体不好等等。黛玉也为宝玉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元妃省亲时代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为了应付贾政的检查替宝玉写了一沓蝇头小楷。尤其触动我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在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黛二人在薛姨妈家吃罢饭准备回去,宝玉要戴斗笠,有这样一个情节: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把头略低一低,叫他带戴上。那丫头便将这大红猩毡斗笠一抖,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便说:‘罢了罢了!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别人戴过?等我自己戴罢。’黛玉站在炕沿上道:‘啰嗦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近前来,黛玉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

这一段文字,详细写黛玉为宝玉戴斗笠的过程,而且是对比着小丫头来写的。黛玉的嗔怪,宝玉“忙近前”,黛玉温柔地、仔细地为宝玉戴好了斗笠。这样的情景,在我看来,是多么的温暖、沁润着多少少男少女间美妙的情愫啊!而且纵观全书,宝黛二人如此融洽的场景也没见几处。我很好奇,在黛玉为宝玉戴斗笠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想了些什么呢?我想那绝对是一种强烈的爱的信号,而非简单的无隙。在雪花漫天飞舞中,宝黛二人摆脱了老妈子们的监视,一路相随回家去,这样的情景太美!

共读《西厢记》是宝黛爱情发展的又一重要事件。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是强调人的禁欲的,即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使之符合儒家思想的准则。而王甫实写的《西厢记》反映的则是爱情故事,一对才子佳人对爱情的追求。虽然未能避免俗套的故事情节,不过在当时社会文化森严的氛围下,《西厢记》对于宝黛而言无异于动画片对小朋友。当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情爱开始萌芽,这是自然规律,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止的;而任何妄图通过森严的文化来压制这种规律的行为,譬如儒家禁欲思想,都被现代文明认为是对人性的摧残。在这里也顺便提一句,晴雯被逐、病死都与这一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子,在他的时代就认识到了这种极不合理的禁欲思想的弊端,而且通过宝黛二人共读“禁书”来证明越是禁欲,人性就越是渴求突破这种禁锢。我无法衡量共读西厢记在宝黛爱情的发展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但至少,这与宝钗、湘云劝谏宝玉读“仕途经济之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黛玉于宝玉,真可谓红颜知己,也难怪宝玉说出“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帐话,不然早和她生分了”等语。现在出版的《红楼梦》,很多把宝黛共读《西厢记》设计成封面,我想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事件反映了爱情、人性渴求进步吧。

宝黛爱情的高潮出现在第三十二回,题目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向黛玉表白,让黛玉放心,不会负她,并勇敢地说:“我为你也弄出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但这么重要的话,宝玉的肺腑之言,黛玉却没能亲自听到,反而被与王夫人同一战线的袭人听去了。每每读到这里,总要掩卷惋惜一回,恨曹雪芹太狠心,惜颦儿命运之不幸。假若林妹妹没有因为害羞而着急离开,而是听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对自己的表白——要知道,在封建社会根本不存在自由恋爱,当下泛滥大街的各种嘶吼的“我爱你”与这种大胆的表白根本没有可比性,那么在她临死之前,也不会焚稿断情,也不会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愤怒地说出“宝玉,你好……(狠心)”,她绝不会怨恨宝玉。当然这里说的高潮,同时也是宝黛爱情被破坏的开始,因为名如其人的袭人,的的确确偷袭了宝黛一把,最终导致大观园被抄,三春去后诸芳尽成为现实。

关于宝黛爱情的结局,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 导读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120回导读

《红楼梦》导读点滴

红楼梦导读练习

《红楼梦》导读作业

红楼梦导读第三回

红楼梦导读定稿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