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研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以“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3月12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老师 ● 活动实录:

主持人: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刘老师: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谢老师: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刘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戴老师: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玩玩具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老师

活动主题——玩玩具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

主持人:老师们,刚才我们都亲自玩了搭砖房的玩具,你们能不能回答上次我提出的思考问题?我上次提的问题是什么还记得吗?(教师众口纷纭)还有就是说这个玩玩具能够发展孩子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好,咱们顺着说,咱们先说这个玩玩具能发展孩子什么?你们觉得呢?

刘老师:通过昨天玩这个玩具,我觉得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孩子之间的合作、交往问题,因为它提供的这些东西比较多,如果个人搭建肯定是困难,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加入,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玩具能发展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 谢老师:昨天在玩时,一开始没搭成,后来又一个老师就问“唉,有图吗?”所以,我觉得这个材料可能能发展孩子的识图本领。

宋老师:我觉得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积木比较轻,所以孩子需要手眼协调比较好才能网上堆。

刘老师:我认为可以发展孩子观察能力,他必须要仔细地去观察。(立:观察什么?)观察比如说样图,它是有样图的,所以你必须要不断地去仔细观察;还有一个我觉得可以发展他的空间知觉。

戴老师:嗯,我觉得它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原有经验,对已经知道的房子的记忆,进行提取。而且孩子在看图的情况下,不一定非与图搭得一样,可以与图不同,这就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

颜老师:嗯,还有吗?刚才大家说得很多,有社会性方面的合作,有认知方面的识图;还有空间知觉、观察、创造性;等等等等。那好,在你玩完后,如果你是大班教师,你预设孩子有什么困难?因为你们也遇到困难,所以你们预设一下孩子在玩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肖富鑫一排、第二排的错位搭的经验,有的孩子会有,可以这样搭,但有的孩子只用搭高的经验,会搭得不稳。

谢老师:我认为孩子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门和窗子的区别。虽然它们大小有些差异,但对孩子来说哪个当门、哪个当窗户,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窗户与门的结构是一样的,而且是一样开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会遇上此问题。颜老师:孩子还会有什么困难?

刘老师:那个房顶,我认为是比较难搭的,因为房顶有一个层次,要搭出个层次再往上安。而且房顶是两边各有一个孔,中间没有,所以它要对上去也是比较困难的。(立:等于是这个地方。)对对对。而且它有层次上去,才能搭出那种尖尖的感觉。

谢老师:房顶比较难搭。还有吗?

戴老师:我认为材料比较多,把房子建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有没有坚持性,他能否坚持把这个房子盖好。

刘老师:有些孩子他照着去搭,他没看到的面,他就没有想到,他没有想到是一样的,他要迁移过去,他没有迁移过去,而且他在搭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他那个不是倒了吗,拆了,拆完了以后他没想到要两面一起拆,他只是拆一面,拆完以后他又搭回去了,他又拆另一面,之后又搭回去了,当时有一个女孩,在第三层搭了一块,是迁过去了,但好像于天又给拿过来了。就是这样,等于现在还是没有很好的能照顾到他不能看到的那面搭出来。(颜老师:就是你的意思是,他能看到的他能搭出来,他看不到的就不能。)唉,对。(颜老师:这要是你,你怎么办?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看了他就能搭,看不见就不能,他立体的那种空间的东西还没有发展好。

总结:今天我们组织的这个教研活动,通过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们的思考,区域活动在观察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有拓展、丰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该不该制止她给娃娃剪头发”

● 教研活动时间:2011年4月26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主持人:先请该园刘老师讲述她的一个真实的两难困惑案例(小班案例),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以下是这个案例的主要内容: “老师,我在给娃娃剪头发!”

在今天的娃娃家游戏中,让我感到惊奇和意外。当我来到娃娃家时,小朋友正拿着剪子剪娃娃的头发。我惊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她回答说:“我在给娃娃剪头发。于是就赶紧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要太短,我看不要了。 活动结束后,我找到她进行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告诉她娃娃的头发不能剪。交流中流露出不服气的表情。我不知道在活动中和活动后的互动中,我这样做引导对不对?

主持人:刚才陈老师在反思中提到了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两难困惑问题。在活动后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她那样引导适宜不适宜?这个问题到底说明了什么?

谢老师:老师去介入这件事情,去引导孩子了,但孩子的表现是不服气,她觉得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所以娃娃的头发长了,我理所应当就应该给她剪。我觉得问题在于该不该引导?

主持人:那老师把这个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哪了呢? 宋老师:该怎样去引导,行为是否适宜?

主持人:这是老师的第一反应。陈老师刚才说不知道这种引导对不对,所以落在了做法上。那么,我们在关注行为是否适宜之前,还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戴老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剪是有什么需求吗?

主持人:在关注问题之前,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行为是否适宜不是凭空而说,而是依据孩子有什么样的需求,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我想问一下刘老师老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怎么想的?

刘老师:我就想马上得制止他,要不然头发就该给剪没了。但我又想应该尊重孩子,所以就以游戏的口吻跟她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要太短,我看不要再剪了。”

主持人:陈老师没有生硬的去制止,还是能够注意到用游戏性的语言去跟孩子说话,这一点还是不错的。事情发生的当时你并没有跟孩子过多的互动,但为什么结束以后你又和她互动呢?

刘老师:第一,我是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第二,是想丰富她的一些生活经验。于是,我就说:“娃娃头发不像咱们人的头发,剪下来还能再长长。娃娃的头发剪掉就长不出来了。”

主持人:陈老师是从知识经验上去丰富孩子。这表明陈老师实际上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她为什么要告诉孩子娃娃头发不像人的头发,剪了还可以再长长。陈老师关注的是什么?

主持人李萃颖:咱们老师可能认为教育完孩子,孩子不再剪了之后,教育目标就已经实现了。但孩子当时的反应是不服气,那她还会不会去进行别的活动。这是咱们老师应该继续去关注的。

主持人:教研室的老师给咱们从孩子的反应这个角度帮助咱们分析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老师行为对于孩子的效果。后面咱们还会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接下来,咱们思考孩子为什么要给娃娃剪头发?

宋老师: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到游戏中去了,自发地调动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而且小班孩子模仿性比较强,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由于家庭中没有条件,幼儿园给孩子创设了模仿成人生活的条件,孩子可以比较放松地再现她的游戏。

戴老师:这是孩子生活经验的迁移。

谢老师:孩子在游戏中真正的进入角色,真正把自己当成家长来照顾孩子了。她真的很投入,把一切都当成是真实的,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王老师:这就涉及到老师引导的方向,如果老师是从这个角度去引导的,那可能就会给孩子们的感受是破坏了玩具。而小班的孩子,自己是不会认为他是在损坏玩具的。如果牺牲一个娃娃,能让那么多孩子们都获得娃娃的头发不能剪的生活经验值得的。

主持人:我还有两点思考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是对于今天的案例来说,我觉得刘老师老师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一个是她在过程中用一种游戏性的口吻而不是用一种强硬的方式跟孩子互动,这说明老师当时是有思考的。并且老师后来看到了孩子剪得很认真,这使她当时对于要不要制止孩子有一些犹豫,而且还看到了孩子不服气的表情,感觉到孩子剪的兴趣还没有停止。这说明老师还是捕捉到了孩子传达给她的一些信息的。这里面其实也体现了她当时的价值取向。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做价值判断的问题,尤其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个问题。老师反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活动之后才去思考如何调整,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这样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价值才更大。

另一个是,针对这个案例,总结一下,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和反思:年龄特点、心理需要、感受、原有经验、获得了哪些。

关于这个案例,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突发事件,而恰恰是这种突发事件,是最需要老师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做出有利于幼儿更大发展的价值判断。刚才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的想法,这体现了我们的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同的角度可能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我们要做价值判断的最终目的是要从这些合理性当中找出它们的结合点,这样才可能做出从哪个角度思考对于幼儿的发展更大的价值判断。所以,分析这个案例的价值不在于解决最后到底怎么做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想。

望江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 背景:依据我园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活动更侧重于关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事件开展以案例研究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活动。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入手,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展开教师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5月18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成员 ●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上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班级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案例内容:阳科苇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阳科苇咬我了!”“老师,阳科苇打人了”“阳科苇下地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阳科苇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阳科苇坐在一起!”“阳科苇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老师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呢? 教师互动研讨:

谢老师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像阳科苇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我认为处理这种问题教师的导向作中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是起到主导作用的。首先老师不要过分强调阳科苇的不足,在小朋友中间应当给孩子们适当的疏导,扭转小朋友对阳科苇的印象和看法,多引导孩子们去主动与阳科苇好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向工作,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级中的小朋友间产生的矛盾,相信老师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张老师∶我非常同意初老师的想法,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要关注阳科苇这样的小朋友,积极与家长沟通。。

刘老师:我的想法与初老师和张老师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教师正确引导和关注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更多地去挖掘深度的原因,由于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是非观念的建立是不完全的,因此我们应从找到阳科苇小朋友产生这些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入手,从根本挖掘坏习惯形成的原因,以方便教师选择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教育他。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都就案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们三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幼儿园的教育应面向全体,坚持正面教育,因此这三位老师的观点很明确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特殊的关注阳科苇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引领和疏导其他孩子对阳科苇的反感,使他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而不是越来越被排斥。

戴老师:我觉得像阳科苇这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行为主要是孩子不会与小伙伴交往和相处,就像傅老师所说得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很少会是真正去打人的,我认为他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经验。教师可加倍的关心和呵护受到攻击的孩子,对阳科苇小朋友采取冷处理,用行动去发出暗示,让阳科苇自省,进而去主动地克服自己的行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和方式等,我觉得换个角度去处理也会获得好的结果。

刘老师:我非常赞同戴老师的观点,对待阳科苇这样的问题儿童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愉悦的心态去处理,宽松的教育氛围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大家的讨论的确非常有价值,刚才赵老师和李老师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在处理阳科苇小朋友的问题中教师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是孩子们的引领,老师对待阳科苇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全班孩子对阳科苇的接纳程度,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对自己的心态很难总保持平和和愉悦,尤其是对待像阳科苇那样的孩子就更难做到了。但是一个积极宽松的心理环境对我们本身和孩子都是很有帮助的,因而我们都应该尝试着在班级中多一些“好笑”小一些“好气”,教师应尽量在班级中的营造宽容、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孩子们能放松自然的生活在班级中,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都会充满自信,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 刘老师:我认为在阳科苇的问题处理上,做好家长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家长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质量。因此,对于阳科苇的问题引起的家长的不满,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做好开开家长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教育孩子;其次是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多与他们交流具体的事件,对于阳科苇给他们带来的焦虑教师要诚恳地向他们表示歉意,争得他们的理解与协助;这样共同的努力使问题逐渐淡化,也会对阳科苇有更大的帮助的。

主持人:杨老师是我们当中最年轻一位,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刚才她的发言我认为角度也很好,它主要是从家长工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家长工作是我们现在的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待开开的问题上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去做好工作也是很必要的。

今天大家就阳科苇的案例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在活动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每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共同探讨这些“调皮”儿童的教育策略,我认为每位老师的发言都是很精彩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后记: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首次征集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教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生涯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大家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使得原来属于每一个个体所有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群体资源,我们感觉这样的教研活动非常有价值。我园的“园本教研”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使教研走近了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园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6月4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将开展园园行教研活动,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它让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问题,大家先各自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将开展园园行教研活动,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它让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问题,大家先各自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继续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是学期中的重中之重。于是我们选择常规活动这一主题进行园园行研究活动。

一、研究主题:幼儿生活常规的养成

二、研究目的:

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激发小班组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致、互相协作,为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三、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记录发、及时反思法

四、研究过程:

1、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提前通知组员,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所需要的资料。

2、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各班教师通过收集资料,自身实践,交流谈论,中心发言人将各人的收集资料汇种,并将各班在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来,大家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在各自班级中继续尝试新方法。

3、在第三次活动中,每人完成一篇,针对班级\"幼儿生活常规习惯养成\"的反思,总结班级中所取得成绩,中心发言人进行总结。

四、研究问题

1、了解小班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第一,幼儿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第二,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2、问题的提出的原因。

首先是生活常规管理。新学期开学的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一般情况下,通常入园时会哭闹不止,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奶奶、妈妈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敲门,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总之,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我们该怎样做?

3、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通过教研活动的过程,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本园的情况为幼儿创造优美的、舒适的区域环境,转移幼儿情感依恋,稳定幼儿的情绪,减少幼儿对家人的依恋。第一,孩子入园时对孩子表现出友好,先来的孩子让家长陪陪,等大家都来齐了,就请家长离开教室,尽管家长不理解,不愿离开,过后一段时间再给家长解释;然后,第一周,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第二周开始,把跑的孩子,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要坐座位。第二是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的管理。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应树立科学儿童观。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儿童应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众所周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我们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我在突破这些难点时,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1)、示范、模仿法。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比如,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2)、妙用儿歌。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对着揪,扯平放在手里头。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脸,最后洗臭鼻子,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6月25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教研内容: 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教研过程记录

一、主持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尽管如此,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教育观念、思考角度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作为领导,我们不乏接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投诉,老师们也不希望有家长对你们的工作进行投诉。如何解决家长的批评和抱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家长工作做好了,我们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对我们工作支持和理解了,就会为我们做好的、正面的宣传,换句话说,幼儿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有所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不乏有好的经验,也有些老师也许存在着困惑,今天我们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二、教师们交流、探讨

刘老师:配班的颜老师能利用家长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积极、大胆地与家长交流,比较细致的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得到家长的称赞。

戴老师:与家长交流时说话不能太直接,要有艺术性,婉转地把孩子的不足以家长接受的方式转告家长,先说好的地方,再说不足之处。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跟家长沟通和交流时我们要把握“度”,既要把家长当作朋友、合作伙伴,又不能太随意,注意交流时的语言是以给家长建设性的意见方式提出,切忌因为觉得与家长很熟而说话太过随意引起家长误会或者不快。 宋老师:一日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孩子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当孩子表现特别不一致或者有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类似错误时,老师有时会采取一些诸如“暂时隔离”或者严厉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应该争取主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先与家长沟通交流,以免孩子回去向家长诉说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谢老师:在家长工作中,我经常利用的是电话沟通、交流意见和家访方式。我的家里和幼儿园一样备有全班孩子的家长联系电话,因为我们老师带班半天,备课半天,如果在自己当班时间孩子发生什么状况,作为当事人是最清楚不过的,虽然在老师交接班时也会有所交待,但是都不比自己亲自向家长解释得清楚。因此,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或者通话或者发信息。对于生病的孩子我除了通过电话问候的形式外,还与班级老师一起,利用双休或者班后时间到家里或者医院慰问,主动、及时交流。

主持人:宋老师的家长工作态度和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老师、尤其是新老师不愿意向家长公布自己的电话,也许是害怕和家长沟通,其实,沟通是家园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沟通体现尊重,换来理解和支持。但有效的沟通首先是心与心的交流,它不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真情。

老师们的议论:其实各种家长工作方式大家都有过尝试和体验,只不过每个人的方式略有不同和各有侧重。

谢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有很多很好的工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们不要害怕面对家长,不要害怕家长找我们,而要设法拓宽沟通渠道,公示老师电话或伊妹儿,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沟通方式,并乐意与我们沟通,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发生或存在的误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及时、到位和更好。当所有的误会和矛盾在班级基层解决了,也就没有家长向我们领导投诉了,到时候我们接家长电话或者接待家长时听到的将会是赞扬声而不是投诉。 刘老师:真诚地把家长当作朋友,如实的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园情况,而不虚伪,家长都会理解的。

戴老师:我觉得对家长最主要的是要主动热情和真诚。每天早上我都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接待家长和小朋友,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除了热情主动问候之外,还过去拉着孩子的手,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对晨检有些特殊的孩子家长仔细询问孩子前一天在家的情况,并告知家长如果孩子在园情况不佳,我会及时和他们联系,请他们配合来接孩子回去。而对于生病2天不来幼儿园的孩子,我都及时打电话问候。尤其是幼儿园有重要的集体活动时,比如:秋游、庆祝活动,发放纪念品等,我都会通知那些孩子的家长,建议家长在孩子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把孩子送来幼儿园,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家长都会很感激,并且会很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戴老师:我觉得,家长工作要做到沟通与服务并重,密切家园联系,细心、热心、耐心、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建议,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家长会很满意。例如:昨天上午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嘉嘉的左手无名指肿了,了解到是前一天下午被另一个小朋友的凳子不小心碰伤的,我马上给他上药,中午吃饭时,我观察到他的手指不但没有消肿,而且还更加肿了,我一边喂他吃饭,一边通知保健医生,保健医生看过之后,我们决定带他到医院拍片检查。虽然拍片结果是没有伤到骨头,只是扭伤,但是我们换取心安。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知道此事,非常感谢,我们在家长没有发现情况之前,把事情处理好了,家长很满意。主持人:这样的情形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只要大家做到对待孩子用心、细心和耐心,做到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一定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宋老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我与家长交流会尽量做到以下两点:1.主动、真诚。每天仔细观察幼儿的在园表现,主动将他们的种种表现、发生过的事情和家长主动交流,让家长感受到你关心他的孩子,同时态度要真诚, 绝不让家长认为你是敷衍了事。2.与家长交流时尽量做到换位思考。每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站在老师的角度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对于你的看法并不一定认同,因此,我会设身处地地替家长想,换个角度,站在家长的位置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家长产生共鸣,家长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但是,我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经验较少,有时候还不能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特别是接到新的班级、新的幼儿,怎么样才能更快的与家长有效的交流、沟通,是我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的。 颜老师:家长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做家长工作的方法与经验,对于家长工作我也有自己的认识与经验,但是在面对一些送孩子入幼儿园后,迟迟不走,悄悄躲在暗处观看的家长,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是大班,而不是新入园的了。我也主动与家长沟通过,想通过此法让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让家长消除不放心的心理,但是起效不大,如此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些家长进行工作? 刘老师老师:我在幼儿园工作的时间只是短短的几年,最为困惑的事情是与家长的沟通问题,有时候会觉得无所适从。有时候把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如:幼儿打架、吃饭慢、行为习惯不好等等问题,有些家长会有些不满情绪,很难理解,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他们既然把孩子送来了幼儿园,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是老师的分内事了,所以有些时候请求家长配合,有些家长不是很理解,因此,在纠正一些幼儿的不良习惯时,会让我觉得很为难,不知所措,很无奈。

四、主持人小结:

谢谢大家能够很踊跃的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中止我们如此火热的研讨场面。老师们留下的困惑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次的研讨论题。请没有发言的老师以书面形式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周五下班前交到本人处。

通过今天的研讨,相信我们能达成以下共识: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并不难,只要教师热情在先、主动在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角色转换工作;要耐心倾听,注意言语沟通的技巧性;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所有的家长工作关键在于“沟通从心开始”!在工作中,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在理解和沟通、换位置设身处地的基础上,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9月14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主题:大班幼儿在园与在家性格表现差异的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活动过程:

一、家园性格表现差异的总体比较

1、幼儿在家与在园性格表现存在差异,幼儿在园的性格表现要好于在家中的表现。

2、幼儿在家与在园自尊心、自信心方面的比较表

幼儿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总体上无差异存在,但是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幼儿的反应有差异。在幼儿园据理力争的幼儿占33%,当时有些气愤,但一会儿就没事了的占55%,无所谓或默默忍受的占12%。幼儿在家庭中的反应要比在幼儿园中强烈,情绪更外露。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在幼儿心中的更具有一种威慑力,家长与幼儿关系更为亲密,幼儿因此更容易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民主问题,教师如果过于专制,也会导致该情况出现。

3、幼儿在家与在园意志品质方面的比较表

幼儿独立性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独立解决问题方面。

在幼儿园当幼儿独立从事某一事情时,25%的幼儿能自己完成,58%的幼儿在不会时希望得到成人的帮助,自己会做的要成人做的占3%。在家庭中分别为9%、50%、25%。这是为什么呢?在家庭中,爱子之心,人皆有之,问题是怎么个爱法。儿童要受到家长精心的照顾和保护是必然的,但是过度保护,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独立行为的能力,而养成一种过度依赖成人的不良习惯。 在幼儿园里,教师会对幼儿提出要求,只有在幼儿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时适当大指导、引导。因此在家中脱离了父母的保护伞,在幼儿园中,许多幼儿只有选择独立解决问题。

4、幼儿在家与在园劳动观念方面的比较表

幼儿在劳动观念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自我服务和收拾物品两个方面。(1)幼儿在园自我服务能力强,81%的幼儿能够自己穿衣服、洗脸,在家中仅有40%,很明显,这部分劳动是大人帮助做了。

(2)幼儿在园能经常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的占96%,而在家中占35%。

自我服务劳动和收拾玩具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中脱离了成人的帮助,他们也能做到。因此造成现状的原因要从家庭中寻找。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的心态有: 一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教育的实践中,对孩子过分宠爱,百依百顺,以幼儿为“中心”,无原则满足幼儿的一切要求,处处袒护,事事包办。父母屈从于孩子,处处迁就,孩子说什么就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例如,有一位下岗女工,平时在菜场总是和小贩讨价还价,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是,和孩子在一起时,却“慷慨大方”,孩子要玩电动小火车就玩电动小火车,要乘飞机就乘飞机,要买小汽车就买小汽车,又是饮料,又是零食,一个上午就是一百多。这样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不当的行为和不良的性格,由于父母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超过了一般的限度,使孩子易于成为“问题儿童”:什么都依赖父母,缺少独立性,懒惰,自私,任性,撒娇,为所欲为;精力不集中,做事粗心,意志薄弱等,形成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二是不信任型。家长嫌幼儿动作太慢,拖延时间,怕幼儿干不好,情急之下全部包办替代。这两种做法产生了一致的效果,都使幼儿养成了懒惰、依赖的不良品质。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不一致造成了幼儿的表现差异。

总结:高度重视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及时、有效的向家长渗透保教知识,防止5+2=0的现象发生。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10月6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一、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本次教研的目的、要求,引出教研议题。

主持人发言: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创造和不断发展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一直努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教研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教师教学工作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阅读是发展、提高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的阅读习惯较差,阅读能力较弱,老师在指导幼儿阅读中遇到幼儿不会有序看图、不能从图中主动读取信息、表达差等问题。结合园本命题教研的契机,我们中班组选择了困惑较多的语言学科中的阅读活动《天上的家》这一教材来进行研讨。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今天非常有幸地请来了园领导参与此次教研,表示欢迎!中班组的三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认真地执教了《天上的家》这一活动,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生动的现场课例,表示感谢!

二、参研教师评课及提出合理化建议。

刘老师:我从没有上过语言课,但二十几年的幼儿教学中,我听了很多的语言课,也观看了很多的语言活动,我有一个感觉,咱们幼儿园的老师在茁壮成长,她们对语言教学都很认真,很投入,有很大的热情。 主持人:感谢刘老师的肯定,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谢老师:戴老师的课目标很明确,是让幼儿能看懂图,并能讲述故事。王老师的课堂目标是分析理解故事,让幼儿能在图画中读懂故事。刘老师的课堂目标很明确,也很适合他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指导幼儿能有序看图,并在图画的读取、理解中进行讲述。

颜老师:我是从小学过来的,对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比较陌生。但我认为,任何学科都应该是相通的,看了三堂课,我感觉三位老师的切入点不同,各有千秋。但是,对于目标的确定,我有些困惑,幼儿园的目标较宏观,很不好把握,不知该怎样确定科学、有效的目标。

主持人:颜老师的问题提得很好,你的困惑也是我们大家的困惑,也正是我们教研要解决的问题。请老师们谈谈你对教学目标确定的看法和经验。 王老师:我觉得幼儿活动的目标具体来说应该有三个方面,在认知上要让幼儿接受新知,在情感上要让幼儿有所感悟,同时还要提高幼儿的能力。 主持人:老师们的发言都很激烈,从刚才的讨论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教学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全面、准确地确定。

三位老师确定了不同的目标,那她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策略都有哪些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她们的教学过程合理吗?请老师们谈谈你们的看法。

谢老师:颜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活跃,她的活泼开朗还感染了我们听课的教师,还有,这能很好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并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幼儿老师就应该像王老师那样,用热情和儿童化的动作、语言来带动幼儿积极参与。

刘老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各有千秋,我很欣赏刘老师在上课时的从容和组织的有条不紊,王老师的语言也比较简练、精确,但有一个缺点,就是语速过快。

主持人:发现了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非一日之功,这得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沉淀和总结,才能有所悟,有所获。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提问的准确,如果能自然、巧妙地引导,孩子和老师都能更轻松。

主持人:我平常就很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指导孩子阅读时更注重教给孩子方法。比如,每组选一个小组长收、发书,让孩子学会看页码翻书,学会根据图标有序看图等,然后每次都这样练习,孩子们便养成了正确的阅读习惯。 刘老师: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一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地训练。 谢老师: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是我们每位语言老师的责任,只有孩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孩子才能主动、快乐地去阅读。 主持人:老师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对语言课堂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孩子的阅读习惯及能力各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中,相信我们都有所思,有所悟。接下来,有请我们的领导对此次活动作点评。

四、领导点评此次活动。

颜老师:感受这次教研,很欣慰,看得出,每位老师都费了很多的心血,很值得肯定。我觉得语言课教学目标确定其实是一个难点,比较难准确把握,这也是我们幼儿园的弱点,刚才老师们都进行了讨论,下次教研时我们可考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科学、一致的目标,再对教学方法、途径等进行探讨。

主持人: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总体来说,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参与的每位教师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我们一定会认真汲取这次园本教研活动的宝贵经验,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落实,不足之处和困惑,我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尝试和探索,在不断优化语言教学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相信,我们会与园本教研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3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研讨主题——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和创设

一、研讨背景: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历备受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游戏一直是小班幼儿人的主要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游戏中学会规则幼儿由家庭的个体到幼儿园集体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小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里,他们将真真切切的感受怎样在集体中学会生活,学会遵守制度的约束,集体纪律的制约。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必须遵守的、形成的各种良好习惯,就便成了“常规”。

二、活动准备:

主持人设计讨论的问题,事先发放问题,教师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学习。

1、教研组长先介绍本学期本组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活动内容,让大家基本有个大概有个了解。

2、“区域活动”的意义和的内容。 问题:

1、为什么要开展区域活动?

2、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如何的??

3、怎样开展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三、教研实录:

主持人:那天我给大家的信息相信大家都收到了,那么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我们小班开展区域活动的材料该如何投放?大家畅所欲言吧! 刘老师:我觉得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要注意材料的个性化,要适合孩子的自身需要和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面对不同需要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层次特点。

主持人:感谢尹老师给我们大家分享了她的智慧,不过她只代表了自己的个人意见和单方面的素材,还有老师有不同的意见吗?不妨也来说一说? 戴老师:我觉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要多,呈现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小年龄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生活角是训练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可提供各种颜色的夹子、穿线板、碎布制作的纽扣鱼、毛毛虫等供幼儿操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玩具,小年龄幼儿也特喜欢。

主持人:梅老师的想法很好,区域活动的材料不仅要个性化还要多样性,便与幼儿选择和操作,老师们充分考虑到了活动中的人性化,非常的好,还有老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刘老师:我觉得我们的幼儿园处于富于浓郁农家气息的乡村,也应该考虑在材料的投放上因地制宜,选择一些附有乡土气息的材料。面对熟悉的东西,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曾经经历的、生活化的、情景性的环境,更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主持人:潘老师的建议非常的好,我们的活动就要有我们的特色,乡土化的区域活动可能更能的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希望大家还是想刚才那么热恋的讨论,谁先来说一说? 谢老师:我觉得区域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让幼儿喜欢,那么肯定要创设一些色彩鲜艳的区域,这样视觉上就引起了幼儿的喜欢。如,数学区可以创设“猫吃老鼠”一只张大嘴巴猫,几只小小的老鼠,在老鼠上贴数字或圆点,引导幼儿人数或手口一致的数数。

主持人:盛老师的这个想法非常的好,把比较枯燥的操作区,进行情景化的创设,把乏味变得有趣,激发了操作的欲望,老师们也可以仿造进行创设比如:“小鸡吃虫”“小猫钓鱼”等等。还有不同的创意吗? 颜老师:我想说说关于生活区的创设。生活区是最接近幼儿生活的。在生活区中,我们可以准备拉拉链,扣扣子等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包办所有的事,所以生活能力非常欠缺,幼儿连自己要小便都不知道更别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了。这个区域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将这些看似无聊的活动设计的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可以将布料做成各种的形状,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并且在活动中还不断投放的一些新的材料,意在不断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 主持人: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真是一举二得啊! 王老师:我们本学期不是有个甜甜蜜蜜的主题吗?我想创设一个糖果工坊,那是肯定有许多的各式的糖果。在糖果工坊里,可以为孩子准备了各式的棒棒糖,孩子们可以在糖果工坊里买到各式各样的糖果,在买卖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交流。玩糖果工坊的小朋友还能自己学习制作糖果,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主持人: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把主题中的东西延伸到区域活动,即巩固了知识,又不浪费资源,很好。今天的研讨活动暂告结束,感谢老师们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让我们大家得到了很多资料,相信老师们肯定在活动后有所收获,创设出幼儿喜欢,形式多样的区域来

四、教研感言

由于活动前,老师们根据活动方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活动中,根据探讨的内容,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思考并明确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创设,大家对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都做出了比较到位的剖析。

由于研讨话题符合目前情况,且大家在活动前做了充分准备,因此大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力争创建一个属于我们小班组品牌的教研。

望江幼儿园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时间:2014年11月6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老师 ●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一、请执教教师说反思。

二、请各位教师发言:

主持人:通过对我们现场活动的观摩,我想各位教师已经对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请各位教师本着教研活动的实质,畅所欲言吧。

刘老师:看了这三个现场活动,我觉得:谢老师让每个孩子都上台表演,让我很受启发,戴老师关注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很好。刘老师在让孩子创编动作时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自然,但是刘老师在理解的深入方面还可以细致些。我很欣赏谢老师在理解儿歌的提问方法,开放式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王老师:我觉得三位老师在提供语言活动的准备过程很充分,并且她们在引导活动中从孩子的自主学习入手,刘老师配上动作让孩子感受儿歌、戴老师的情境表演、谢老师的提问让我觉得很受感动,原来幼儿园的教学可以如此的亲切、生动。

颜老师:这三位教师的教学我也非常的喜欢和欣赏。但是我觉得教师们在儿歌的统一上,我感觉不一致。

主持人:为什么在儿歌的统一上不一致呢?请执教老师谈谈原因。

颜老师:因为我们活动所用的儿歌《小熊过桥》是“经典润童心”一书,此书的儿歌内容进行改编过的。

刘老师:我们对原来的儿歌内容太熟悉,以至于改编后的的儿歌与原来的儿歌发生混淆。

主持人: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出现了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在活动中自己的版本一致就可以。

颜老师:三位教师的教学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园长对活动的研讨作点评:

常态的教研活动如何为孩子服务。我认为完成教学目标上还需要进行加工和提炼。在《小熊过桥》这一命题教研活动中,三位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基本达到了。孩子的思维跟着老师一起走,孩子的主动学习,反映出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谢老师的课件适合欣赏,因为儿歌的配音速度偏快。刘老师的课件色彩不够鲜艳。总体上说三位教师给我们的印象是:我要学,还想学。三位教师的活动各有千秋。是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下次我们教研的重点应该落实在目标上。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园长对活动的研讨作点评:

我认为刘老师的教学活动:语态亲切,表情自然,条理清晰;建议戴老师教师信任孩子,少引多导。谢老师的教学活动: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让孩子感受过独木桥的心情,教师由浅到深的引导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建议戴老师分角色表演。谢老师的教学活动气氛轻松,孩子回答问题清楚,注重对重点词的理解、感受、引导;建议谢老师指导孩子理解儿歌由浅入深。 主持人:下面有请江园长对我们研讨的主题进行专业引领。

谢老师的教学活动不错,但是在分段理解的剖析整体与分段有些整合不够。刘老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很有特色。冯老师的教研活动语言具有亲和力,让孩子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大班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对待、毫无保留的原则,乐于向同行分享成功经验的精神让我为你们喝彩。我十分赞同园长的观念,下学期我们的目标应锁定知识性目标,达到非知识性目标为知识性目标服务。我们应该思考:诗歌与故事的教学法如何分析引入?如何提问?如何设计?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觉,用刘老师的循序渐进,用戴老师的分组整合,我们的诗歌教学就可以出一个园本模式。

主持人小结:命题教研活动,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教学特色、教学魅力、教学资源的共享。我们在预期目标中所提出的三大目标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彰显和寻找到答案。命题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研形式寻找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位执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教师们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班级特色取长补短,把好的教学方法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从而更好地为教研服务、教学服务、幼儿服务。同时感谢园领导对我们教研活动的重视和指导。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