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追求幸福人生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追求幸福人生的三重境界

桐庐县圆通小学

钟利民

弘一大师: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重境界。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重境界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对二重境界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重境界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幸福的第一重境界是物质生活。幸福带来了财富,而不是财富带来了幸福

人来自于自然又归于自然,来的时候赤条条,去的时候化为灰烬,无法逃脱自然的法则。1岁出场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岁远大理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处处吃香,50岁发奋图强,60岁告老还乡,70岁打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人是靠物质条件而生存的,比如说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都是要靠物质条件支撑着我们的生存行为的。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物质生活不懈追求的因子,比如我们追求的衣食住行,穿要穿得体面,吃要吃得营养,住要住得舒畅,行要行得便捷。因此,任何抑制人追求物质的行为都可以说是不人道的。所以幸福的第一重境界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人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但是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付出代价的。

一是因为人如果要享受物质生活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自由。在工作时间里,人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说,你出生了,长大了,很自由,很幸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有一天你要吃饭了,而没有人供养你,你就要去找工作,比如你招聘进了教育系统分配到圆通小学当老师了,每个月会拿到工资供你吃饭。但是你为了换得工资就不得不放弃一天八小时的自由,甚至是更多时间的自由自在。因为我们在工工作时间里都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你的大部分活动都要受制于学校规定。

如果你想在工作时间里找回一些你个人的自由,就要被扣钱,这个道理很清楚,你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你获得了物质条件。你的物质基础哪里来?是从你付出的自由的代价中得来的。所以这里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生活条件好一些,要想一直保留你当下还算不错的工作岗位,就要好好努力工作。有句话说得好: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呆在原地。

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其实已经权衡过了,工作和一部分自由哪个更重要?

二是因为获得物质生活条件是要预先投资的。你成为教师以前,要接受师范教育,当时你的父母为你投资,你自己花了四年光阴,别人已经开始挣钱而你还在读书,但是你当时的投资使你当上教师,现在正在给你回报。绩效工资改革之后,高学历人才、优秀人才要做教师的也不少,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也要做教师,而教师的职位却随着生源的减少而日渐减少,未来教师工作肯定比现在竞争更加激烈。所以教师应当多学习、培训,不断地为自己的未来追加投资。

三是因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唯一目的,将会使人迷失。我们都听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要有限度。古人说“知足常乐”是很有道理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多了还要多,好了还要好,会使人生失去许多滋味。

幸福的第二重境界是艺术生活。

人解决物质基础问题后,就能生存了,但怎么活得更好,一直是人们思索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有体会,唱唱歌、跳跳舞、看看电影会觉得很满足。这是艺术的作用,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的郁闷。比如看《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等电影。

现代人普遍精神紧张、焦虑。欧洲阿尔卑斯山中,有一条风景很美的大道上,挂着一句标语,写着:「慢慢走请注意欣赏!」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过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阿尔卑斯山上旅行,乘车匆匆忙忙的过去。没有什么时间回一回头,或着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了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过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阿尔卑斯山上旅行,乘车匆匆忙忙的过去。没有什么时间回一回头,或着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了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我们做老师的工作压力很大,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你工作的期望要求也很高,但是现在的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总是感觉学生也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教师们为此很苦恼。绝大多数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很重,又要牵挂家里人的健康,自己孩子的读书工作问题,班级里或家里一旦发生些事情,更是愁上心头。佛教讲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八种苦恼,人的一生就是苦难,所以要普度众生。我不知道佛主到底会不会救人,但我觉得在佛没有救你之前,要学会自救。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人的自救有很多方法。有的人心里难过痛哭一场;有的人找三五知己倾诉一下,喝喝酒,发泄一下,这是“自虐型”的自救。有的人回家找个由头跟家人吵架,摔几样不值钱的东西,然后蒙头大睡;有的人把孩子拎起来打一顿,这是“他虐型”的自救。这些方法能自救,因为都是宣泄,宣泄了以后心里平衡了,就舒服了。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以自虐和伤害他人为代价,有时代价付出了以后无法弥补,后悔不及。尼克松问基辛格:“你说中国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基辛格说:“如果你把中国当做你的朋友,他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把他当做你的敌人,他就是你的敌人。”.

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佳的方法。比如说,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神圣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当看到剧中的伟大人物遇到巨大的不幸,观众心里就平衡了。悲剧有这样的妙用,我看到很多老太太爱看绍兴戏《红楼梦》,宝玉哭灵,她们也在抹眼泪,看了一遍又一遍。如果我们能像老太太一样将音乐、美术、小说、诗歌、散文、电影(尤其是好的电影)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时时相伴,则会少去很多烦恼。现在有一种治病方法就是音乐疗法,原理也在这里。

以上说的仅是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所以有一个现像值得大家注意,艺术家长寿的人不少,因为他创作时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之中。经常的艺术创作体验使他幸福,使他颐养天年。

美是艺术的主要特征,艺术的美是一切美的总和,以美冲淡世俗的种种丑恶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一些真正的艺术家的工作仅仅是为了艺术,对钱他一窍不通或不屑一顾,有的艺术家为艺术甚至长年生活在贫困之中,比如说画家梵高。而且他也不要别人的施舍,因为他认为艺术一旦与金钱或权力发生关系,便毁了艺术。艺术属于精神世界。 艺术的领域很广的,不仅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茶是艺术,拍照时艺术,有一些教师,悉心教导,你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

所以我希望教师们能登上幸福的第二重境界——艺术生活。我愿意为之创造条件,我希望教师参加读书赏艺会,里面有很多唱片和画册,希望教师能参加教工合唱团,希望教师为《草根》写写小说、诗歌、散文。下班能哼着歌回家,晚上读读美文,双休日逛逛美术馆,以后,我还会请人为教师开个文化艺术讲座。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重境界是独立思想。

自由一向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人不得不为了物质生活或为了生存而丧失一部分自由,艺术能实现人的一部分解放,但迄今为止艺术还都要受到物质的限制,比如,创作书法,就要受到笔墨纸砚的限制,创作音乐受乐器或音响的限制„„任何艺术都会受到时间、空间或材料的限制而不能完全自由。因此,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重境界里几乎没有。唯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

对教师而言,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就会非常讲实际。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务实的、数量化的时代,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包围冲击着我们,使我们逐渐感觉迟钝。哲学是异常天真的追问。而我们可能不会追问了,我们甚至不给自己一点空闲让我们思考最简单的问题:我在干什么工作,我今天干了什么,我怎样干得更好,我为什么干这个工作,我从我的工作中如何发现乐趣等等,所以我不认为坐在电脑前比看天上的星星、想着自己的问题更有乐趣。

教师能迈上人生幸福的三重境界,也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抽象地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人一向有两个世界,一是物质的世俗的世界,一是精神的可能的世界,对教师而言,应具有在这两个世界里生存的本领。

我认为人生的三重境界,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种教师仅仅将教师工作当成是必须应付的工作,这样的教师不大可能有长进,因为他们精神生活的这二三重境界并没有建立起来,其实他们末必真正幸福。

第二种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我们相当一批老教师,退休了还来教书,因为他们少不了学生,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他们自己的生命神奇地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他们辛勤工作的回报,就是他们塑造了学生的第二生命,学生美好的未来里深深刻上他们的影子。这些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再生动些、再新颖些,他们和学生有着朋友般的关系,他们在自己的艺术作品——学生们身上倾注了很多的感情,他们因为爱而无比幸福。

第三种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这样的教师因为经常思想而深沉博大,使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教育风格。他们很幸福,也很满足。这样的教师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恒的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其他职业能让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登上人生幸福的三重境界,但教师可以,因为教师的物质待遇正在改善,教师可以将教育过程当作艺术创作过程,教师可以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和“四种大智慧”

文学三重境界

读书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人生的山山水水美文

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幸福人生

追求幸福人生的三重境界
《追求幸福人生的三重境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