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学概论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8: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一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为其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美学等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本质、发生和发展、文学的创作、文学本文、文学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学术带头人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该课程讲授一学年,每周四学时,评价方式为1-2次的作业(小论文写作)加上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学习方式有课堂讲授、主题讨论、艺术片观摩等,外聘作家、研究者做专题讲座。

该课程组成部分如下: 导论;

第一编 文学本质论 第二编

文学发生、发展论 第三编

文学创作论 第四编

文学作品论 第五编

文学接受论

论(4学时)

导论旨在回答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任务、建设途径、文学概论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的关系、参考书目介绍。

一、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及定义

人们对世界的实践认知上升为理论,可区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毫无疑问,文学概论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又包括许多门类,其中有一门是文艺学,文学概论就属于文艺学范畴。文艺学主要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概论等三个研究范畴。在这三个范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以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研究范畴、对象、研究任务等侧重点的不同。因此,了解它们概念和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学概论是以文学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对文学的性质、原理、特征、范

1 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与阐释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文学思潮以及文学运动等具体文学活动与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与评价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是以历史的发展为顺序,侧重研究各个时代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从中总结出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经验的一门学科。

二、文学概论的任务

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着重要从五个方面来重点展开讲授: 第一编 本质论

该编着重解决以下一些问题:如何给文学进行定位、文学发展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学的社会作用、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等。

第二编

发生、发展论

该编着重要回答的是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比较重要的观点、文学的发生与原始思维、神话思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神话走向了文学等历史过程;另外,还要描述一下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的规律以及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和吸收等。

第三编

创作论

该编要解决的任务是: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主要讲授审美知觉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情感、审美体验等心理活动);文学创作动机以、文学创作的过程或者两阶段(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传达),在这里面还涉及到对灵感的理解问题;文学创作方法介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等。

第四编

作品论

这一编是非常重要而具体的一编,主要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是对文学作品(本文)进行层次划分,分为文学语言、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等三个层次;然后展开对叙事性文学本文的分析,涉及的知识点有典型、典型性、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等;抒情性文学本文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抒情方式和意境的讲解。对文学体裁的分类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知识的详实讲解,最后分析文学作品综合形成的风格。

第五编

接受论

该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学接受,一是文学批评研究方法的介绍。在文学接受这一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文学接受的条件以及过程,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文学生产、文学消费等关系;文学批评这一部分则主要介绍一下伦理批评、心理批评(在心理批评里面,主要介绍一下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原型研究法、格式塔研究法等)、社会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使学 2 生对文学作品能形成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三、文学概论的品格和形态

1、品格:①文学概论具有实践性。 原因如下:A、文学概论来源于文学的实践; B、文学概论要经受文学活动的实践检验; C、文学概论包含着和文学实践相结合的方面。 ②文学概论具有历史性。

原因如下:A、文学概论历史性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总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B、文学概论历史性还表现在对以前的理论的继承与革新。 ③文学概论具有价值取向。

2、形态: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知觉;

②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四、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途径

3、研究我国新形势下的文学活动经验以及文学理论发展的新情况;

4、借鉴西方文学概论研究的新成果;

5、吸收我国古代文学概论的宝贵遗产。

五、当代世界文论研究的趋势 第一编 本质论

一、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2学时)

1.文学在人类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2、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使得它可以与政治、哲学、法律等社会意识形态区别开;

3、文学是语言艺术,这可以把它与其他审美的意识形态区分开,如绘画、雕塑、舞蹈等。

二、文学和经济基础的复杂关系

(一) 一般情况下,文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发展、变化;

(二) 在特殊情况下,文学和经济基础之间处于一种发 3 展不平衡的状态,也即马克思提出的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不平衡关系的辩正理解

1、这种不平衡关系表现在:

A、文学的繁荣不一定是在社会经济或者政治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 B、文学的繁荣时期不一定是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的进步阶段出现。 C、某些文类只能出现在人类社会初级阶段,如神话、史诗等。

2、造成这种不平衡关系的原因:

A、虽然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的发展、变化,但它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来对文学产生影响作用的。文学不象法律、政治一样,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而是较为间接。因此,当这些中间环节和经济基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文学和经济之间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B、文学一旦产生,就有了自己的系统运行机制,外部条件能够影响到它的发展和变化,但不能真正地改变它的规律和运行方式,这也是形成不一致情况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定涵义

1, 2,

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3、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4、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

1、审美娱乐作用:文学的美感作用是指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审美消费与审美体验,使读者产生从感性愉悦到精神享乐的审美心理反应;

2、认知作用: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人性的历史形态、人的情感、心理、命运等,获取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并直观和悟解到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3、教化作用:文学通过具有意识形态的美感力量,影响和改变着现实世界、现实人生。

4,文学社会个作用关系的复杂以及冲突性;如何认识当今时代的文学功能。

社会主义文学的含义; 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征。

2.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社会作用

4

3.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

二、

三、

四、

第二编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10学时)

第二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重要观点

一、模仿说

产生于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提出者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排除了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则是其的弱项。在西方有巨大影响。应该注意分辨两种不同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物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心的模仿说。

二、心灵表现说

文学起源于人类表现、传达和交流内心情感的要求,例如雪莱、托尔斯泰等都,中国古代关于文学为心灵表现有丰富的论述,如言志说、缘情说,言为心声说。

三、游戏说

游戏说最早提出者是康德,后为席勒和斯宾塞所发展,因此,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里的“游戏”并非指玩耍,而是指一种自由自觉、无功利的活动。游戏说的具体内涵颇不一致,应该注意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司等人对游戏说的具体解说。

四、巫术说(宗教魔法说)

这种关于文学起源于巫术的观点,产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专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弗雷泽进一步完善。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为文学起源于原始宗教。

五、劳动说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形象意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表现心灵世界的深刻性和微妙性 展示生活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五、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比较

5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这是对文学起源做出的科学观点。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下,在其著作《一封没有地址的信》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什么说劳动说科学地解释了文学的起源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劳动创造了从事原始艺术活动的主体;第二,劳动的需要是艺术产生的最初动因;第三,原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同劳动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六、各种起源学说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文学的发生和原始思维

维柯的《新科学》、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著作都详尽论述了原始思维的特性以及原始思维的一些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原始思维对早期文学的推进作用。原始思维向神话思维的转变以及从神话走向文学等。

第三节 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发展的动因

1、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2、文学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发展;

3、文学的自身矛盾运动要求文学不断发展。

二、文学的继承和革新

1、文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2、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和文学的发展(歌德提出“世界文学”);

3、批判继承文学遗产。

第三编

创作论

第三章 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与创作过程(12学时)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

一、审美知觉力

1、定义:审美知觉力是指审美活动中主体感知与把握对象审美属性的能力。

2、特征:①强烈的情感色彩;

6 ②超功利性;

③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艺术想象力

1、定义:艺术想象力是这样一种心理功能与心理活动,它使作家在记忆材料的基础上实现自由的形象组合,把实际上分离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审美理想而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与形象体系。

2、特征:①艺术想象的形象性;

②艺术想象的情感性;

③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对自由的真确理解);

④艺术想象的创造性;

⑤艺术想象的概括性。

三、艺术情感

1、定义:指作家能够使情与景、我与物充分交融的能力以及能够使自己的原始情感向审美情感生成的能力。

2、特征:①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②将各种零星、混乱、无序的日常经验转化生成为审美经验。

四、审美体验

1、体验与经验的区分;

2、从体验来理解“无理而妙”、“反常合道”等中国古代文论。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文学的创作动机

1、定义:指作家从事创作活动或者写作某一部具体作品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需要相联系的。

2、创作动机的复杂性

二、文学创作两阶段:①审美意象的生成;

②审美意象的传达。

三、文学创作的过程

1, 2, 3, 4,

文学创作的素材积累; 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 文学的艺术表达

正确理解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

7 第四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12学时)

第一节

创作方法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

一、创作方法的含义

1、定义:创作方法是指作家依据一定的基本原则,观察认识生活,探讨研究人生,并艺术地审美地反映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2、创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关系

二、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流变

三、创作方法的选择

1、受社会与历史的制约;

2、受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受文体、题材和创作意图的影响。

第二节

现实主义

一、定义:现实主义是指作家通过典型化,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按照社会现实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反映生活;

2、采用典型化手法,使生活和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

3、作者的思想倾向一般通过形象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

三、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1、萌芽、成长时期;

2、成熟、壮大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3、分化、更新时期(现实主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分化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四、与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创作方法

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发源于法国,十

七、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以崇奉、摹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被称为古典主义。由于推行古典主义的主要机构是法兰西学院,因此,古典主义带有浓重的宫廷色彩。代表作家有莫里哀、拉辛、高乃依,理论代表则是布瓦洛的《诗艺》,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论。

2、自然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种创作方法,代表作家为左拉,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一、定义:浪漫主义是指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热情去表现生活理想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特征:

1、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

3、奇特新颖的表现形式。

三、浪漫主义的历史发展

1、古代神话中的浪漫主义;

2、古典浪漫主义;

3、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及其文学思潮。

四、浪漫主义的分类

1、站在被推翻的封建贵族立场上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被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

2、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步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被称为积极的浪漫主义。

第四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对现代主义的理解: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的诸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其产生根源有以下几点:

1、社会根源;

2、思想根源。

二、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举隅

1、象征主义:①象征主义的产生; ②象征主义的特征:

A、强调诗歌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要表现出诗人的创造才能; B、创作应侧重于表现诗人的心灵,不能满足于摹仿现实; C、创作就是暗示与象征,以此去表现隐秘的内心世界。 ③分类:A、前期象征主义(在诗歌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 B、后期象征主义(由诗歌向戏剧转变)。

2、表现主义:①产生;

9 ②特征:A、表现主义文学提出并加以探讨的问题,往往是表现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忧虑的人生中迫切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B、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来历不明,有时连姓名也没有; C、表现主义作品惯于用象征性的手法去表现抽象的真理。

3、意识流:①意识流的特征:A、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B、注重自由联想; C、重视内心独白。

②意识流的结构:A、单纯型; B、交错型; C、复合型。

4、荒诞主义:特征:①外部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它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存在;

②荒诞戏剧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绝、孤独、陌生的状态;

③荒诞戏剧揭示了人为物役的异化现象; ④荒诞戏剧表现了丧失自我的荒诞现象。

三、后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2、和现代主义的关系;

3、特征。

第五章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8学时)

第一节 文学风格

一、文学风格

1、定义:这里指的是文学作品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鲜明体现,是通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风格的形成意味着作家创作的成熟。风格可分为个体风格和群体风格。

2、特征:①独创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公认性。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和分类

(二) 文学风格的表现;

(三) 文学风格的分类

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 主观原因;

(二) 客观原因。

四、文学风格和作家人格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文学流派

一、定义: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和文学风格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集在一起所形成的文学派别。

二、形成条件

三、形式、种类

四、性质

第四编

文学本文

第六章

文学本文(14学时)

第一节 文学本文的层次和要素

一、文学本文的层次

2、本文:指由作家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文学作品本身。

3、介绍英加登、韦勒克等人关于文学本文层次的划分;然后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关于言、象、意的关系进行文学本文层次的划分,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意蕴。

(四) 文学语言:文学本文的外部层次

特征:

1、对客观规律的超越;

2、对语言规则的超越;

3、对陈述功能的超越。

(五) 文学形象:文学本文的中间层次

11 特征:

1、情景交融;情义主导;高度概括

(六) 文学意蕴:文学本文的内部层次

二、文学本文的要素

1、题材:是本文中生活现象的种类。

2、主题

3、结构

4、表现手法 5、语言

第二节

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一、叙事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1,叙述与叙事学 2,客观的叙述; 3,虚构的叙述; 4,多样的叙述。

二、叙事的内容

1、故事:叙事性本文中为表现人物、展示主题服务的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生活事件。

2、人物:被叙述者,是叙事内容的中心。

3、环境:指本文中围绕着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各种相关的行为条件和生活因素的具体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叙事法则

1、叙事时间;

2、叙事人物;

3、叙事角度。

第三节

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文学典型

一、典型的含义:原为铸造用的模子或原型,后被引用到文学中来。与典型相关的概念还有典型形象、典型人物形象、典型性等。

二、典型形象的特征:

1、独特性;

2、概括性;

3、审美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提出,含义。

四、典型性:指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观对生活现象进行选取、集中、概括、提炼、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形象的过程。 典型化的方法:

1、取一法;

2、杂取法;

3、纪实法。

第四节

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一、抒情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二、抒情性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1、主观性;

2、新颖性。

三、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第五节 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意境

一、意境的定义

二、意境的理论来源:

1、老庄道论;

2、《易传》与魏晋言意之辨;

3、佛教影响。

三、意境的特征:

1、意与境浑或情景交融;

2、超以象外,3、韵味无穷。

在这里还需注意情景交融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分。

第七章

文学本文的分类(16学时)

第一节

文学本文的体裁及其分类

一、文学体裁的含义和审美特性

1、定义:又称文学样式,是文学本文存在的具体样式,是从语言、结构、形式等因素对本文进行的区分。

2、审美特性:①和谐性; ②稳定性; ③规范性。

二、文学体裁的功能

1、对文学体裁的研究,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实践;

2、对文学体裁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本文的研究、借鉴和评论。

三、文学体裁的分类

1、二分法;

2、三分法;

3、四分法;

4、五分法;

5、各种分法的优劣以及相对性。

第二节 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

2、丰富的想象力;

3、结构的跳跃性;

4、鲜明的音乐性。

二、诗歌的分类

1、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2、从形式上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其他特殊分类。

第三节 小说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

1、人物刻画的丰富性和细致性;

2、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完整性;

3、环境描写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二、小说的分类:根据小说篇幅的长短、容量的大小、情节的繁简,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微型小说。

第四节 散文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1、题材广泛多样;

2、形式自由灵活;

3、语言优美,手法多样。

二、散文的分类

1、抒情性散文;

2、叙事性散文:①报告文学: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在上个世纪出现的,它以文学创作的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纪实性散文体裁。特点:新闻性;文学性;②传记文学。

3、议论性散文:①小品文;②杂文。

第五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二、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戏剧冲突;

2、性格化、动作化和文学化的语言;

3、独特的结构:①开放式结构;②闭锁式结构;③群像展览式结构。

三、戏剧文学的分类:按照戏剧冲突的性质可把戏剧文学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悲剧:

①定义:悲剧是指主人公追求正义或合理权益与社会发生必然冲突由此造成主人公的牺牲或所追求事业的失败,从而激起读者悲壮的情怀、悲伤的情感。悲剧的实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之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必然冲突。

②发展: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 ③特征

2、喜剧:

① 定义:喜剧是通过内容与形式的错位而引发读者笑声的一种戏剧类型,它的实质是将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② 分类:A讽刺喜剧;B、幽默喜剧;C、赞美喜剧。 ③ 特征

3、正剧:介于悲剧、喜剧之间,先悲后喜,一般反映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又称“问题剧”。

15

第六节 影视文学

一、定义:为拍摄电影、电视而写的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

二、基本特征:

1、视觉性形象;

2、动作性画面;

3、跳跃性画面。

三、分类:

1、电影文学:

① 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故事片文学剧本、记录片文学剧本、科教片文学剧本、科幻片文学剧本、儿童片文学剧本;

② 从容量上分,可分为短故事片文学剧本、一般故事片文学剧本、系列故事片文学剧本。

2、电视文学:

①从内容上分,可分为电视新闻片文学剧本、电视教育片文学剧本、电视专题片文学剧本、电视文艺片文学剧本;

②从容量上分,可分为电视短剧文学剧本、单本电视剧文学剧本、电视连续文学剧本、电视系列剧文学剧本。

第五编 文学接受

第八章

文学接受(10学时)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性质与作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

1、定义:文学接受是将本文的语言符号转化成意象,并通过体验、想象和思索,调动自己的信息储存,予以再创造,从而获得美感享受的一种审美活动过程。

2、组成:

① 读者,审美主体,是文学接受这一审美活动的发出者;

16 ② 本文,审美对象;

③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互动过程。

二、文学接受的作用

1、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反馈作用;

2、文学接受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条件

一、文学接受的外部条件

1、审美对象的选择;

2、适宜的审美环境。

二、文学接受的内部条件

1、宜于接受文学信息的审美心理结构;

2、相应的生活积累与信息储存;

3、唤起审美注意;

4、形成审美期待。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过程

1,语言信息的接受

(1)感觉登记。感觉登记是指来自文字符号的外界刺激被主体的视觉器官所接收,并保存一短暂的时间。

(2)词的模式识别。是指把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能叫出它的名称或理解它的含义。

(3)句子加工。

2,意象的显现

3,意蕴的探求

4, 审美心理效应的生成

(七) 共鸣;

(八) 净化;

(九) 领悟;

(十) 延留。

17

第九章 文学批评(10学时)

一、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的关系

二、文学批评的形态

(一)

(二)

判断批评:指根据某种成规对文学现象直接下以伦理批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伦理思想甚至价值判断的批评,又被称为裁判批评。

道德理想对文学作品、文学主张、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又被称为道德批评。

孔子、柏拉图等都主张美善同举的观念。

(三)

社会批评:该派批评认为,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文学作品不单纯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作家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反响。社会批评较早的提出者是意大利美学家维柯,而真正使其确立的则是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丹纳提出,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四)

心理批评: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作家的创作心理、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文学作品的心理内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对文学现象做出评价的批评。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有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法、荣格的原型研究法以及格式塔研究法等。

(五) 衰亡阶段。

2、形式主义批评的特征:文学的自主性;文学的形式观;文学和语言的关系(陌生化程序)

三、文学批评的个案分析(材料略)

形式主义批评:

1、形式主义批评的发展过程:酝酿阶段;发生阶段; 18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西南交通大学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