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药剂学new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3: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复习题

粉碎度的概念:粉碎度为固体药物粉碎前粒径与粉碎后粒径的比值。

粉碎的意义:

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难溶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有利于进一步制备多种药物剂型。

3、加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出。

4、便于物料干燥和保存。

常用的粉碎方法:

1、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

2、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3、低温粉碎。

常用的粉碎器械及其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其作用方式主要有截切、挤压、撞击和研磨、劈裂、挫削。

1、以截切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切片机、截切机;

2、以撞击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撞击机、万能粉碎机;

3、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球磨机、气流粉碎器、流能磨、胶体磨;

4、以挤压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液压机。

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按制筛的方法不同分为编织筛和冲制筛(又称模压筛)两种。编织筛常用不锈钢丝、铜丝、铁丝、尼龙丝、绢丝或竹丝等编织,冲制筛系在金属板(如铁板)上冲凿出圆形的筛孔而成。共规定了9种筛号,一号筛孔内径最大,依次减小,至九号筛的筛孔内径最小。

“目”的概念、意义:以每一英寸(2.54c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为标准,一英寸长度上含有几个孔就称为几目。以“目”来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

粉末的分等:药典规定了6种粉末,即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和极细粉。

1、最粗粉:全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2、粗粉:全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3、中粉:全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4、细粉:全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5、最细粉:全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6、极细粉:全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混合的原则:

1、处方药物的比例量:若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加法”习惯称“配研法”。

2、处方药物的密度差异:一般将轻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重者,这样重者逐渐下沉,轻者逐渐上浮,最终二者混匀。

3、混合粉末的带电性: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往往能使粉末表面的导电性增加,移去电荷,或在较高湿度下混合。药物粉末的粒度大小、形状对混合有直接影响。细小粒子因其流动性差,故混合困难,但微粒大小分布的均匀性尤其重要;因为大粒子与小粒子往往有分开的趋向,在其他条件同等是,形状规则的微粒较不规则者易于混匀;少数形状复杂的微粒可以连结在一起。扁

平针状的微粒可以连接成束型而阻碍粉末在混合器中的流动。

混合方法、器械及特点:方法主要有搅拌、研磨、过筛三种。混合器械有:

1、槽形混合机:除适用于混合各种粉料外,还可用于片剂、丸剂、软膏剂等软材的制备。

2、双螺旋混合机:具有适应性广,混合均匀,劳动强度低,并可连续化生产优点。

3、V型混合筒。

散剂的概念: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可供内服或外用。

散剂的特点:优点包括:

1、制法简单,剂量可随症增减。

2、在体内易分散、奏效快。适用于小儿服用,特别在不宜服用丸、片等剂型时可改服散剂。

3、用于溃疡病、外伤流血等可起到保护粘膜、吸收分泌物及促进凝血作用。

4、散剂不含液体,故相对比较稳定,且运输、携带较方便。缺点:药物粉碎后表面积增大,其臭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等亦相应地增加,使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剂量较大的散剂,有时不如丸、片、胶囊等剂型便于服用。

散剂的种类:按用途不同分为外用和内服散剂,按药物组成分为单散剂和复方散剂,按剂量分为分剂量和不分剂量散剂。

散剂的制备:一般应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及包装等工序。

1、粉碎、过筛、混合: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六号(80目)筛,儿科和外科用散剂应通过七号(120

目)筛,眼用散剂应通过九号(200目)筛。内服散剂,易溶于水的药物,不必粉碎得太细,因为服后可较快溶解成溶液。难溶性药物,为了加速其溶解和吸收,需粉碎成细粉,不溶性药物如氢氧化铝等用于治疗胃溃疡时必须制成最细粉,以利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及药效。有不良臭味、刺激性、易分解的药物制备内服散剂时,不宜粉碎过细,以免增加比表面积而加剧其刺激与分解。呋喃妥因细度增加后刺激性也增加,故宜制成较大的结晶,红霉素在胃中不稳定,故不宜过细,若增加其细度则加速其在胃液中降解,降低其疗效。外用散剂均应粉碎成细粉,以减轻其对组织或粘膜的机械刺激性。一些直接用于破损创伤的表面的散剂还应经过灭菌措施,以减少微生物的危害。

2、分剂量: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照所需剂量分成等重量(或容积)份数的操作过程,叫做分剂量。

常用重量法、容量法。

3、目测法(估分法)。

散剂的质量要求:除含量检查外,目前主要是检查散剂的均匀度、细度及水分,分剂量的散剂还应做装量差异限度检查,用于创面的散剂则要作无菌检查。

1、混合均匀度检查:肉眼检查法、含量测定法;

2、细度测定:过筛法、光学显微镜法;

3、水分测定;

4、装量差异限度检查;

5、致病菌检

查。

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敷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的剂型,一般以化学药物为原料(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称为冲剂),主要供内服。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颗粒剂和泡腾颗粒剂等。

颗粒剂特点:

1、保持了液体药剂奏效快的特点;

2、分剂量比散剂等易控制;

3、性质稳定,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4、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以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味,尤适用于小儿用药。

颗粒剂质量检查:

1、粒度;

2、溶化性;

3、干燥失重;

4、装量差异。

胶囊剂:系指将药物盛装于空硬胶囊或软胶囊中制成的剂型。

胶囊剂特点:

1、药物装入胶囊或制成胶丸后,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2、生物利用度高,剂量准确;

3、药物稳定性好;

4、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5、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6、密封安全,携带与使用方便。

胶囊剂分类:按囊材的性质,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以及结肠靶向胶囊等。

硬胶囊剂:亦称胶囊,系将一定量药物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充填于空胶囊中或将药物直接分装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剂型。囊壳由明胶或(和)其他适宜的药用材料制成。囊壳坚硬,具脆性,含水量低。

软胶囊剂:亦称胶丸,系指将一定量的药液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剂型。囊材由明胶、甘油、水或(和)其他适宜的药用材料制成。囊壳柔软、有弹性、含水量高。

肠溶胶囊剂:系指胶壳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释放出胶囊中药物的硬胶囊剂或软胶囊剂。

结肠靶向胶囊剂:系指用能在结肠部位溶解或酶解的高分子材料(如果胶钙、丙烯酸树脂等)制成的胶囊。

硬胶囊剂的制备:

一般分为空胶囊的制备,填充物料的制备及填充,封口等工艺过程。

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材料,为控制明胶的质量,以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为增加囊壳的坚韧性和可塑性,一般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增稠剂琼脂等,对

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为矫味和便于识别,可加矫味剂和着色剂,为防腐,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类等。

空胶囊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制备过程分为溶胶、制坯、干燥、截割及整理等工序。均需在室温18-20℃,相对湿度35-40%的条件下进行。

空胶囊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随着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000号最大,常用的为0-5号。

软胶囊剂的制备:

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剂型成立的基础。软质囊材的弹性与明胶、增塑剂及水之间的重量比有关。通常适宜的重量比是,干明胶:干增塑剂=1.0:0.4-0.6,若增塑剂用量过低或过高,囊壁会过硬或过软,水与干明胶比为1:1,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如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药物。但应注意:液体药物若含水50%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酮、酸、酯等,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不宜制成软胶囊。药物粉末至少应过80目筛,圆形和卵型者可包制5.5-7.8ml。

软胶囊的制备常用滴制法和压制法。

一、滴制法:影响滴制软胶囊质量的因素:

1、胶皮的处方组分比例:以明胶:甘油:水

=1:0.4-0.6:1为宜,否则胶丸壁过软或过硬。

2、胶液的粘度:一般要求粘度为25-45毫泊。

3、药液、胶液及冷却液三者密度:以既能保证胶囊在冷却液中有一定的沉降速度,又有足够时间使之冷却成型为宜。

4、温度:胶液、药液应保持60℃,喷头处应为75-80℃,冷却液应为13-17℃,软胶囊干燥温度应为20-30℃,且配合鼓风的条件。

5、喷头的设计:必须保证定量的胶液能将定量的药液包裹起来。

二、压制法:钢板模法、旋转模压法。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胶囊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散、混合均匀。

2、水分:药典一部规定硬胶囊剂的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或异形状剂型。主要供口服。

片剂特点:

1、剂量准确;

2、质量稳定;

3、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高;

4、使用方便;

5、便于识别。缺点:

1、生物利用度差;

2、儿童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片剂分类:按制法可分为压制片与模印片。一般指压制片,分为以下几类:

(一)口服片:

1、普通压制片;

2、咀嚼片;

3、泡腾片;

4、多层片;

5、缓释片;

6、控释片;

7、包衣片: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

(二)口腔用片:

1、口含片;

2、舌下片。

(三)其他用途的片剂:溶液片、植入片、皮下注射用片、阴道片。

片剂质量要求:硬度适中,色泽均匀,光洁美观;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崩解或溶出度符合药典要求,同时应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对于某些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还应当符合含量均匀度检查的要求。

填充剂和吸收剂:淀粉、糊精、糖粉、乳糖、微晶纤维素(MC)、可压性淀粉、无机盐类、甘露醇,具体见书。

润湿剂和粘合剂:蒸馏水、乙醇、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基纤维素(HPC)、甲基纤维素(MC)和乙基纤维素(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其他粘合剂:5-20%明胶溶液,50-70%蔗糖溶液,具体见书。

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纳(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泡腾崩解剂,具体见书。

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具体见书。 片剂制备方法: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压片。

湿法制粒压片:

1、原辅料的准备与预处理;

2、制软材;

3、制湿颗粒:过筛制粒法、流化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高速搅拌制粒法;

4、湿颗粒的干燥:箱式干燥法、流化床干燥法;

5、整粒与混合;

6、压片。

干法压片:包括结晶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

药剂学

药剂学

药剂学

药剂学

药剂学总结

药剂学总结

药剂学论文

药剂学考试题

药剂学分类

药剂学作业

药剂学new
《药剂学new.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药剂学方法 药剂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