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诵读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5: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诵读教案十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领会朗读诗歌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2.通过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激情。 3.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经典诗歌的魅力,感受它对人们精神的陶冶。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学生选择一些好的书籍,学习自己喜爱的古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消化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诗,学生将读书收获做成的手抄报、诗配画展示出来,或介绍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将古诗改编的现代诗,用自己喜爱的曲调演唱自己喜爱的古诗……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导入,然后让学生谈下听后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这些正体现了诗歌的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激荡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海洋,去感受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下面我们就进行以\"古诗词诵读\"为主题的专题读书会。

(二)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诵读古诗》,从中选出你喜欢的诗歌先在小组内进行试读,然后再推举出代表为大家展示一下。

1、配乐,学生朗诵古诗。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在屏幕上出示一首古诗,由师生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读。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这首诗的停顿、节奏、语调、语气,(声断气不断),重音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师范读演示。

学生再独诵,齐诵。 (师)过渡: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怎样才能把这份魅力保存下来,用我们个性化的方式去展示它呢? 学生:我们采用做笔记的方式,我们为它制作了一期手抄报,我们制作了诗配画,我们通过古诗新译的方式展示,我们是演唱古诗,我们是表演„„

教师:同学们的形式非常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畅谈一下我们读书的收获,有请读书笔记小组。

(三)畅谈读书收获(学生在古筝乐的伴奏下,畅谈读书学习的收获,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

学生代表去畅谈读书收获(带着自己的学生笔记)

(师)过渡:笔记小组的同学说的都很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丰富内涵。有的同学喜欢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的同学更是多才多艺,把它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手抄报小组的同学会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感受呢?

(四)手抄报小组:

学生去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抄报,首先说明是那种类型的古诗,比如: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或者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或者以“爱国”为主题的诗„„其次这些诗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情感;最后同一主题的诗歌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者同一首诗歌会有哪些不同的赏析理解„„

(师)过渡:同学们做的古诗词小报,设计美观,内容新颖,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有的同学甚至别处心裁为古诗配了画,有请“诗配画”。

(五)“诗配画”:

学生展示,着重在边读边说上,是根据怎样的意境画出来的。 如:生:这是我为《游子吟》配的画。

《游子吟》这首诗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你们看:

慈母穿针引线忙不停,

儿子要出远门赶紧把衣缝。

临行之前缝得细密密,

只怕孩儿迟迟不能回家。

谁说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

能报答这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⑶临:将要。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二 作者:佚名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

教师再出示名家——齐白石为古诗“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的画和朱中为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配的画,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领略名家的诗配画为何高超,重在领会那种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了解诗句的内涵的方法,从而明白古诗能把人不自觉的带入到它的优美意境中,让你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师)过渡: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再加上同学们细致的解说,把我们带入到了古诗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了你们对于古诗的独到见解,发挥了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上这些小组都是善于积累,而下面这个小组却是善于创新,有请“古诗新译”。

(六)“古诗新译”: 学生展示

学生解说自己是站在何种角度立意改写古诗的,是怎样着重体现“新”的。 (师)过渡:我都情不自禁的为你们鼓起掌来。你们编的小诗琅琅上口,诠释着你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你们已经成为小诗人了,祝贺你们!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代表着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下面有请“唱诗小组”为我们重新演绎这动听的旋律。

(七)“唱诗小组”: 学生表演

男生演唱《水调歌头》 女生演绎《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在演唱时,下面的学生可以一块跟着唱,调动起现场的气氛。

(师)过渡:歌声真美妙,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我已经陶醉其中了。一首首优美的古诗总是穿越历史为我们上演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故事,请欣赏“七步诗”。

(八)表演小组: 学生表演

二胡现场伴奏,一个学生解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演员表演这个故事,表演结束后由两名学生上台接着演唱《七步诗》这首歌。在歌声中进一步体会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迪。

(师)过渡:同学们表演的真好,能够借助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把它演绎的惟妙惟肖,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禁在赞叹曹植才华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至亲骨肉间的真情。

五、总结读书成果,激发读书兴趣

看了同学们的精彩汇报,老师也不仅竖起了大拇指,赞叹你们的才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了不小的收获。谁愿来谈一谈?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读书收获)(音乐伴奏)

六、结束语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古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中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诗海遨游只是红杏一支,要想领略满园春色,就应该积极积累,勤学苦练,相信同学们在古文化的熏陶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会是你们明天的辉煌。让我们在赵翼的《论诗》中结束本课。请同学们一块来读下赵翼的《论诗》。 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筝配乐伴随期间)

七、作业

1.选取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搜集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给同学,家长。

2.尝试改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教案

诵读教案七

诵读教案四

经典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诵读课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