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休闲旅游业swot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2: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威海休闲旅游业

一.优势(Strengthes):

(1)丰富的旅游资源。威海拥有“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丰富旅游资源,即经区的44公里海岸线资源;九龙湾滨海度假会议中心;滨海旅游购物城;“无花果之乡”,举办有威海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三山”旅游景区,即华夏城“东方文化区”、“神游化夏”大型山水情景演艺项目、老虎山生态观光园万福博览园和凤凰山“孝”文化旅游景区书画博物馆等五个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刘公岛、西霞口、银滩、大乳山、圣水观、槎山、赤山法华寺、石岛、环翠楼公园、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等。

(2)适宜环境与气候条件。威海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宜居城市和卫生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8℃,海水温度最高为28℃。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516小时,年平均湿度为60%.,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3)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威海已经培育起了以温泉、游艇、垂钓、渔家民俗等“亲海”主题的滨海休闲度假产业,以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主的休闲体育产业,以梦海、神游华夏等品牌为主的特色演艺产业,以国际人居节、国际渔具博览会、中国建筑设计大奖赛、中国时装设计大赛等品牌节会为主

的节庆会展产业;同时,与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独具特色的休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其中威海温泉资源“富甲一方”,在山东省17处天然温泉中独占9处,是我国北方温泉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通过成功举办国际温泉节,威海温泉旅游吸引大批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温泉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近200家旅游商,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以及韩日俄等国外高端客源市场,对周边景区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此外,威海是全国开展渔家乐旅游最早的城市,也是目前开展较好的城市之一。其中2007年荣成东楮岛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是山东省内仅有的两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拥有极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海草民居建筑,是威海渔家乐旅游的代表。

(4)“小城市”优势。与邻近的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相比,作为中小城市,威海有较低的人口密度,更紧凑的城市规模,更适合步行的城市格局,兼具城市的便利性和乡野之趣,对于旨在享受生活、追求自然的休闲和度假者来说,这样的城市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5)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威海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大交通构架。北到哈尔滨、南到福州、西到太原,我市已与多个城市实现长途客车对跑;铁路方面,开往北京与武汉的列车,实现了北上南下的格局;国际机场每天10多个航班,辐射北京、上海、长春、广州等地;市区形成纵横贯穿的交通网络,公交和短途客运可以直抵市区主要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6)充分政策支持。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威海作为半岛主要城市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从国家战略中受益。通过税收等经济措施的倾斜及非经济政策的调整,会进一步增加威海城郊休闲产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二.劣势(Weaknees):

(1)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不够规范。由于是新兴产业,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可循,威海的旅游资源在整体化、多环节、多层次地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够规范有序,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休闲产业开发管理涉及的水利、建设规划、旅游等部门,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协调不够、管理脱节等现象,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

(2)开发模式基本雷同,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总体看,威海的休闲产业开发项目的设计思路大体类似,缺少特色鲜明标志性主题和内涵,在多元化、差异化开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目前威海温泉项目的开发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客户,没有面向消费市场更大的普通人群,满足不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此外与周边的烟台、青岛、日照等城市对比,威海在休闲产业领域尚未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特点,因此无法突出自身优势。

(3)品牌策划、包装和促销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国内外威海的城市的知名度相对其他城市较高但是没有充分将城市知名度转化为休闲产业的号召力,在国内休闲旅游的市场上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4)城市旅游配套设施比较紧张,且特色不鲜明、功能不完善。例如针对自驾游游客,自驾车停车场不足,缺少为散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5)产业链不健全,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龙头企业。部分景点或休闲项目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餐饮、娱乐、购物等高附加值产业链不健全。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弱小散差”“群山无峰”,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企业主导威海休闲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发展罗而无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与整体合力。

(6)内部消费工作有待加强。在威海想尽办法开拓外部休闲产业市场的同时,如何增加内需让威海人民首先参与休闲消费是威海休闲产业面临的又一难题。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城市的活广告,如何通过内部消费来提升外部消费,吸引更多游客是威海休闲产业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蓝色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政府2011年1月6日晚间通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

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东半岛的一部分,威海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2.烟台-威海组团。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3.青烟威荣成铁路构造“一小时生活圈”。青烟威荣城城际铁路修建后,可以为旅客提供快速、安全、环保、大容量的现代化轨道交通服务,将青岛至烟台、青岛至威海平均旅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1.7小时,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和城际旅客运输质量及能力,可以使青岛,烟台,威海构成一个圈,互相带动发展,为威海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4.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给威海市带来了机遇;目前,全国都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即改变第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的重点是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在威海市无疑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和龙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上去了,产业结构自然就得到了优化。因此,“无旅不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这为威海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5.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终日奔波的城市人群,越来越希望能有一个

空气好、环境美,能充分享受大自然,供自己休闲度假,彻底放松心情的地方。上述条件威海都具备。而且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还不存在,这一市场几乎是一个空白市场,因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对于威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区域竞争激烈。威海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青岛,烟台等地的挑战,青岛,烟台等地均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其优良的服务水平、完善的城市建设和旅游管理体制对威海市构成强有力的威胁。同时,省外的旅游市场,如海南岛,大连市等有着更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威海市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了对国内客源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这表明威海市旅游产业的省内和省外竞争都很激烈,要在这样的市场中生存并不容易。

2.国家缩短“五·一”长假。近几年来,我国五·

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长假捧红了一个新名词——假日经济。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旅游业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产业,无疑受到假日经济的最大的 “恩惠”。而现在,我国已经在08 年1 月正式实施取消“五·一”7 天长假的规定。据统计,我国去年五·一期间游客达894.07万人次,同比下降了24.45%。这就表示五·一长假的取消对我国旅游地经济带来了很大打击。威海也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需要长假的休闲旅游业。

旅游业SWOT分析

湘阴县旅游业SWOT分析

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九江市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合肥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1

南通如东地区旅游业的swot分析

平江县旅游业SWOT分析及总体开发思路

绍兴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重庆休闲旅游业考察报告

休闲旅游业swot分析
《休闲旅游业swot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