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美术国画课程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 要 大学国画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大学生了解国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国画;美术教育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27-02

国画主要是指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起初并无确定的名称,古人一般称之为丹青,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一般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近现代以来为了与源自西方的油画相区别,故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大多是文人抒情写意之作,作品中的形象虽取材于自然,却又经过画家的高度凝练,与现实有着一定的距离,讲究的是抓住形象的神韵,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在画法上有着一定的程序。总之,国画的构图、用笔都有着很强的程式性。

国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时期的岩画、彩陶画,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等等,这些早期绘画为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法奠定了基础;两汉、南北朝时期,国画进入发展时期,对于绘画开始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并提出了品评标准,这时期的绘画内容多以宗教形象为主,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隋唐时期,国画呈现了繁荣的局面;宋元时期,将书法融入画法中,以山水画抒发情感成为一种潮流;明清时期提倡艺术的创造意义,给后世绘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国画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近现代以来,西洋画大量涌入,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此,国画教学也要弘扬时代精神,针对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

1 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源问题 教育学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越高,教师教学的过程会越顺畅,教学质量也会比较高;反之,学生素质越低,教师教学的困难程度也会越大,教学质量也将相对应地降低。特别是美术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实践环节较多,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越发明显。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加速向普及化发展,全国各地高校在名誉和经济的利益驱使下,不论是否有合格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学条件,都纷纷开设美术专业,降低入学门槛,大量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很多学生美术基础不够扎实,综合素质偏低。另外,高考美术类招生重点考查学生对于素描和色彩的掌握程度,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导致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素描和色彩的强化训练,中国画基础普遍缺乏,这样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无疑加大了中国画的教学困难。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国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以西方美学体系为基础,认为素描是一切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强调西式的写实造型能力,而对中国画的临摹以及书法则重视度不够,形成以西方审美原则与价值取向作为基调的文化氛围。课程设置不合理,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一年级为造型基础课程,开设的课程有素描、色彩、速写、中外美术史等;

二、三年级为专业课程方向,课程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四年级为毕业创作。大学生国画基础薄弱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国画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专业,让大学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具有高超的绘画专业技能,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和画论的国画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达到普及专业培养的程度。

2 提升国画教育改革策略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国画的教学要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画的基本规律,注重笔墨的训练,强调通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来体悟古人的笔墨气息,使学生的心、手、眼“合一”。人文画的教学要以线性素描融合白描作为基础课程,山水花鸟画的教学要以宋、元、明、清树石法及梅、兰、竹、菊画法为基点,深入学习传统,培养立足传统、与时俱进,弘扬传统人文精神,关注人生,注重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关怀,有修养的艺术人才。

设置合理的国画课程 在国画课程设置上要调整造型基础课程,在大一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接触国画,欣赏国画的美,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国画的基本知识及形式、艺术特点、风格流派及其历史发展演变,熟知笔墨特点和作画技巧,了解国画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认识和掌握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用描绘、构图等传统模式代替素描训练。重视书法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体悟中国画中笔墨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气韵,体悟“书”与“画”的“异质同构”;强调传统文学修养,倡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哲学名著,开设传统诗词课程,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的热爱,建构中国画审美意象,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笔墨品格与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增设画理画论、中国绘画史、中国书画鉴赏、设计基础等课程,使学生对中国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转变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创作教学带动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推动创作教学,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汲取西方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艺术与教学成果,使中西方文化艺术在彼此交融、互补中共同得到提升和发展。坚持“传统――生活――艺术实践”三点支撑的教学内容构架和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专业训练模式。深化写生教学,扩展学生视野,丰富画面内容,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在写生时不要限定内容和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中国画是意象造型,注重物象的精神气韵,往往赋予梅、兰、竹、菊以人的姿态和性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认识学习国画,通过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来理解画面组织和风格。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程式理法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无谓弯路,更快、更科学地进入中国画的门道。

提高学生绘画理论素养 绘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对绘画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了解这门艺术的历史,才能够清晰地对画作进行评判。开设绘画理论课程,向学生推荐绘画理论方面的书籍,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人的哲学和审美观。不同于西方,对于画作只欣赏其好坏而不评论其私德,中国古人以为“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不仅仅是欣赏画家的画工,还要看其品德、学识,一幅画展现的就是画家胸怀中的天地,画作中的线条、设计、意景表现的是画家的学识和功力,人生经验越丰富,学识越渊博的画家,其画作表现的内涵越加深远。因此,要加强学生品德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3 结语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尊重学生的创造,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内容、方法、策略,通过学生的反馈,修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调整完善模式和方法的缺陷,鼓励学生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不同画种、内容、领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灵活,培养应用型人才。

大学美术欣赏课程论文

同济大学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国画校本课程

儿童国画课程

大学美术课程实训鉴定

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PLC课程教学改革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美术国画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美术国画课程教学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