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

—大学教育行政化弊端什么叫教育行政化,说白了,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教育中的一切,不是教育自己说了算,而是教育之外的行政官员说了算,因为他们握有掌管教育资源的权力。就这次拜年通知,它的要求对象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大学;通知的口吻完全是指令式的,就是在下达任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和所有这些学校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行政意义上的上下属。下级服从上级,固然是行政领域中的铁定规律;但,行政的归行政,教育的归教育,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领域。教育领域不是要服从,而是要自主。如果没有自由与自主,大学就不会有它的灵魂。大学行政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这一体制本身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今天这一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障碍。由于没有反映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和特征,没有体现教育的专业性、自主性品质和精神主旨,现行教育制度缺乏内在的合法性及相应的权威。以其规范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理性方向,成为简单化、片面化的教育。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显示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针对争论数月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教育改革,中央政府一锤定音,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教育部长袁贵仁透露,高校改革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模式。他认为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一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高校的校领导是有行政级别的。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与校长为正局(厅)级,专科院校的书记、校长则为副局(厅)级。进入21世纪之后,为加强对高校的管理,位列985高校的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级干部,出现了所谓的“副部级大学”。 这一情况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弊病。

由于高校领导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拔、由中央部门任命的,高校领导的选拔权、任命权、考核权、评价权集中在政府手中。因此,在办学过程中,高校领导很难做到不唯上是从,主要按照政府部门的文件、指令办学,造成大学“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和个性,很难真正体现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意志。

从政府官员中选拔高校领导的做法,致使那些有先进办学理念、较强管理能力,但无行政级别者,被排除在候选名单之外;而那些从官僚体系中选拔上来的领导,对办学兴趣不大,更在乎领导岗位所带来的职务变动、级别变化。这些人的首要身份是官员,其次才是教育管理者。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1所985高校党政一把手进行调查发现,22名党政一把手中,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有11人,占50%,其中,直接从教育部司局长岗位到这些高校任职的就有4名。强化高校的行政级别,不可避免地助长大学的功利主义。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2007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就批评了一些大学功利主义抬头,导致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他认为,大学的官本位倾向影响了学术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灯塔的作用就会逐步失去色彩。这些弊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行政影响下教育的本质错位

高校泛行政化、官僚化现象日益蔓延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泛行政化、官僚化主要体现在: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官本位” 色彩依然浓重。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学的整个管理体系都是按照行政原则,类似政府管理部门的体系建立起来,行政人员群体庞大,学术人员如教授、博士、学科带头人等与行政部门负责人身份混杂,高校对干部的考核、提拔、任命也效仿政府机关,要求比较严格,程序大体相当,且职务之间的

待遇、权力、相应享受的权利差距较大,因此,很多行政人员都感觉在高校得到“一官半职”,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待遇条件和地位大不相同。以这样的思想出发办学,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样“官本位”意识的不断强化下,大多数情况下,很多高校教师都重自己的行政身份而轻自己的学术责任,对担任职掌权乐此不疲,对科学研究敷衍马虎。这些都导致了本质性的错位,大学在百度百科里这样解释: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这里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教育机构,说明整个的管理体系以行政为原则本身就存在问题。

(二):行政机构难以“消肿”,人浮于事现象依然存在。

很多因为临时需要而建立的行政部门因时过境迁无事可做,但依然存在,没有淘汰,反映出了行政制度的不合理,和行政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如许多大学在扩张的时候都会建立基建处,招了很多人,定职给级。但是在任务结束后,这些部门人员没有任务或任务很少,但和别的工作繁忙的部门待遇一样,仍然能坐享处长、副处长、科长的待遇,这种现象在高校层出不穷,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改观。长此以往便会滋生出更多的问题。

(三):扩张的个人欲望驱动官僚主义的滋生扩张。

随着社会经济意识的提高,高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在“利益” 的驱动下,对有利可图的工作滥用职权,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尽最大可能为本部门或本人进行“创收”,人为的不顾集体利益设置工作障碍和关卡,不顾学校的利益和长远发展,“一心”为自己谋利益,该公开的流程和制度不公开,漠视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人治大于法治,对于无利可图的工作则相互推诿,拖拉,造成人为的“管理停滞”等官僚主义作风和“衙门作风”。

教育中存在的过多的教育行政化。使得办教育成了一些人敛取好处的场所,最终会导致本质的错位。

二、行政权力下学术与行政权力模糊导致的资源浪费

高校行政管理的制度缺乏创新也是教育行政化的弊端之一,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长期以来,高校改革由政府主导,没有民间力量的参与,而且重点集中在教学科研运作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因而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陈旧落后,并未得到关注与改革。表现为:一方面,规章制度落后于管理的发展需要;干部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工作中扯皮、拖拉现象时有发生;对行政管理工作监督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局面,最终导致工作的失误;学校内行政会议多、文件多、指令多,而真正对教学科研起推动作用的事却被束之高阁;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职责不清,导致高校教育资源隐性流失,影响高校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急速扩招,在校生人数呈现出较快增长,高校教职工迅速从“人员过剩” 变成“人员不足”,多数高校几乎所有方面的人员都出现“缺编”现象,大量招用新的人员成为高校用人的关键。这样的变化掩盖了高校人员结构本身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导致改革无法向深入推进。高校用人制度、人员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深层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积累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诟病。能够有效提高运行效率的机制需要尽快建立起来,学校的这些问题长期的得不到解决,使得属于发展学校本身和学术建设的资金被“瓜分”。这些都显而易见的成为高校教育中资源隐性流失,阻碍学校发展的“绊脚石”。

同时,行政化导致高校领导职位成为某些干部官升一级的台阶,只是自己实现仕途理想的一个暂时的落脚点。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因此造成高校工作得不到连续。频繁更换一所学校的校长,会导致大学发展难以形成独立发展的特色。工作的阶段性也使得每一届领导能够尽力为学校谋发展。只是做“太平官”,在自己的任期内不犯错,但在工作方面也没有任何进展。所以行政化也让高校领导不思进取。这些对于高校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三、行政化导致高校学术氛围弱化。

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务。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合法权益虽然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国家法律与教职工权益之间缺乏具体制度的衔接,没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作保证,从而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方面模糊、学术权力弱化的局面。在以往行政权力居于优势的现行制度,让没有掌握“教育资源”的学术权力被弱化。学术权力的弱化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高校是搞学术的地方却成了满足个人利益与权力的“角逐场”。

高校行政管理部分人员业务素养低,亟待加强高校业务人员素养就要进行行政管理改革,从认识上看,我国大多数高校把管理当作一般性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形成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对管理工作和管理干部均缺乏应有的关注,形成了长期的片面化理解,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做”。从来源上看,我国高校的管理者来源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优秀教师或者各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二是留校任教人员;三是从社会应届毕业生中考试选拔:四是由政府官员中选择高校领导。高校领导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拔、由中央部门任命的,高校领导的选拔权、任命权、考核权、评价权集中在政府手中。所以不管是以任何渠道进入到高校管理系统的,最终都会由于“行政化”成为弱化学术权力的主力军。

众所周知,教育制度与社会上的任何制度一样,其内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正、文明、合理、公开的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而如果缺乏这些特征,制度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进而制度的作用就会被无形中减弱。而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行政化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协作合作关系,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实质性的“上下级”关系。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甚至要求教师们要对他们的权威表示敬畏,教师们却几乎没有质疑和反对的余地,也没有这种权利。可以说正是我们长期秉持的行政制度抑制和掩盖了学术制度,造成了行政权力至上的结果。而行政原则至上的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教师的责任心。这与我们提倡的发挥个体的积极性背道而驰。行政化要求我们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是行政的一个重要原则。教育行政化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学校有最大发言权的不是教师,而是教育干部。正因为是教育干部,他们在学校里有比一般教师有更大的发言权。 权力一旦得不到约束,一切权力都有滥用的可能。学校的教育干部比一般教师有更大的发言权,谁能保证他们不滥用权力呢,这不但损害了教师的利益,还会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导向,那就是教得好,不如做干部。在此错误的教育导向下,谁还会静下心来搞教育。从这些出发,高校的学术氛围弱化便成了必然。

四、教育行政化引发的教育腐败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论我国侦查权行政化运作的弊端与控制

行政化

隔代教育弊端

中国的教育弊端

社区行政化问题

大学去行政化

中国式教育的十大弊端

教育行政管理论文大学行政化管理浅析

高校去行政化提纲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