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张睿田野考察课程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程主要内容

田野考察,又称“田野工作”(Fieldwork)或田野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田野考察属于一种定性研究范式。田野考察是来自文化人类学基本研究的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考察。田野考察涉及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文学、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一、运用艺术人类学方法研究设计艺术的三个基本思路

第一,从设计行为切入。

对行为关注可以获取对设计现象的一系列认识,如价值观、信仰、习俗、方式、过程、经验等等。格尔兹认为,在人类学研究中,“必须关注人,而且要有某些精确性,因为文化形态正是在行为之流中得到表达的。当然,它们同样也在各种人造物和各种思想状态中得到表达”。设计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并不关注那些经典的、宫廷的、为特殊阶层所享用的那种人造物,而是关注那些普通阶层所用的、一般的、生活中常备的人造物。研究者更要关注人,把设计制造者、使用者当作一个文化“信息体”,围绕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掘设计的新意义。 第二,注重设计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类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文化。文化通过共有的意义和价值让一些人生活在一起,艺术设计所以具有特殊性,也是因为受到了潜藏于生活中的文化影响。因此,对于设计的人类学研究来说,应把设计文化作为理解人类设计活动的中心,这些包括工匠行会组织、仪式与习俗、禁忌与家庭社会、传承方式等。这些方面都与设计紧密结合,它们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整体地把握这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非常重要。我们要注重设计文化现象对设计传播的作用、设计的比较以及设计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场域体验的操作方式。

设计的人类学研究可以遵循民族志研究的方法,基本前提是亲历性、整体性和内在性。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在整体上把握对象及其文化环境,从经验事实的体验中寻求内在逻辑及理论观点。

二、设计田野考察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早期人类学把研究对象定位在异民族的、原始文化的、小规模的社会,当代人类学出现了从“异域”回归“故乡”,从“原始”延伸现代,从“边寨”扩容“都市”的潮流。人类学研究视野的开阔带来了田野考察对象内容的增多和转换,自然也对以人类学的方法所做的设计艺术田野考察对象有了新的思考。

设计艺术田野考察工作的对象无疑是物品这一设计的本体形态,缺少对物体本体形态的考察就会失去考察研究的基点,但是,设计物品不是考察的唯一对象和全部内容,田野考察不只是要关心艺术品和作品,还要关心围绕着艺术品或作品所发生和存续的人际关系。这些艺术品究竟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它们又是怎样被消费的?它们是怎么流通的?最后它们是怎么被放弃或相反被附加了更多的新价值?等等。因此,在设计物本体之外,还存在着生产、消费、流通的问题,也就是创造和使用设计物品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理念。“物品本体——行为主体——思想理念”,构成了设计艺术田野考察的结构模式,也刻画出设计艺术整体考察的对象。

作为“物品本体”所要考察的主要方面有: ① 设计物品的形式构成考察 ② 设计物品的材料工艺考察 ③ 设计物品的实用功能考察

作为“行为主体”所要考察的主要方面有:

① 设计物品的制作过程、环节考察

② 设计物品的创作个体与群体考察

③ 设计物品的传承方式与传播过程考察 作为“思想理念”所要考察的主要方面有:

① 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和物理显现考察

② 设计物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属性考察

③ 设计者与使用者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考察

以上所列的考察设计艺术的九个方面并不一定是分开考察的,而是综合在一起调查的。在对“物品本体”做调查时,也应对“行为主体”做深入的调查,同时还要关注其中“思想理念”的各个方面。总之,这是一个综合的考察过程。 对于田野工作从“异民族”回到“本民族”已有很多的实践,但对于从“原始”到“现代”,从“乡村”到“城市”这样的扩展,使得我们对“田野”一词需要重新认识。

“田野”在时空上的意义不再是原始、乡村、边寨、过去之类的理解,而是指一切离开书斋,案桌而面向社会艺术生活实践的现场。从“现代”和“都市”的角度看,设计田野考察的主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物品本体”所要考察的有:

① 都市时尚设计品种、类型的考察

② 都市校园流行设计及饰物形式、类型的考察

③ 都市媒体中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内容、形式等的考察 作为“行为主体”所要考察的有:

① 都市设计群体与消费群体的考察

② 都市居民对于设计的需求、品味、心理的考察

③ 都市设计宣传、广告、传播机制的考察 作为“思想理念”所要考察的有:

① 都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与设计理念的考察

② 都市市民宗教信仰与设计物的传播使用的考察

③ 都市市民对于逐渐消失的手工艺品的态度的考察

当人类学研究有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之后,以人类学方法为主的设计的田野考察就不仅仅关注设计的发生学,不仅仅关注民间、民族、民俗的工艺设计,也要关注都市的现代设计,关注不同层面设计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关注当代设计与生活的各个角落。

设计田野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学研究自马林诺夫斯基开始,就一直是通过田野调查工作单方面地记录考察对象的行为事实,这是一种从主体到对象,从考察者到被考察者的研究范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现象学、阐释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类学研究出现了一种转变,原来的从主体到对象转而为从对象到主体,从被考察者到考察者。这是一种深刻的反思,“通过对他者的理解,绕道来理解自我”。这句话也赋予了田野考察的目的和新的意义。其中表明了原本是为了了解“他者”的这一考察活动,其实是受到了对“自我”的困惑而需要重新理解的思想驱动的。

例如,因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设计上的种种困惑而对传统手工艺的调查,因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类问题的思考而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我们过去强调在调查中要注意这些工艺品在当地人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对考察者有什么意义。但现在我们关注的是,要在了解这些物品对“他者”生活意义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自我”的意义。这个“自我”不是考察者个人的“自我”,而是文化的“自我”,是现代的、整体的、设计上的“自我”。因此,从如实描写的范式到反思自我的范式,带来了田野考察目的和意义的新认识:

① 从边缘群体的设计物反观设计整体

② 从“保存完整”的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看现代设计生态 ③ 从民间设计物审视文人思想与宫廷设计 ④ 从女性的设计行为反思男权社会的设计艺术图式 ⑤ 从普通的设计实践反思当前的设计学术研究

⑥ 从设计的个性化、艺术化观察当代设计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 ⑦ 从手工艺的复兴看日常生活物品的现代性问题 ⑧ 从国外的设计经验反思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

以上所列,就是对设计田野考察的目的和意义的新认识,可以简化为三个方面:从生活看设计;从设计看观念;从边缘看中心。

三、设计田野考察的三个阶段

从田野工作实施的程序上看,考察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①准备工作阶段:明确目的,拟定提纲,选择考察地址,了解背景情况,收集资料,准备分工,准备考察器材设备,建立规章制度;

②实地考察阶段:获准进入,建立信任与友善关系,广泛调查,个别访问,收集实物资料;

③整理分析阶段:分类整理,分析资料,综合意见,报告考察结果。

第一阶段是进入实地考察前的工作,一部分是案头工作,另一部分是考察和生活用品准备。案头工作是根据考察内容、要求,明确这次考察行动的目的是什么,能达到什么程度,有多大的收获,列出一份详尽的提纲,以备在以后的考察过程中对照,然后选择考察点和人物。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与考察研究主题密切相关又具典型性的地区的人和物,还要根据考察经费考虑路程远近,并注意是否容易进入参与其中,这就要求考察者对于所考察的地区越熟悉越好。

面对完全陌生的人、事和不熟悉的地区,应在考察前深入了解其背景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方志、旅游指南、期刊、地方社团专刊、地方报纸、回忆录、地方人物传记、地理杂志、手工艺介绍等等。这一工作越细越好,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够顺利进入。同时,还应该组织分工,哪一位负责联系交通、食宿的安排,与当地部门人员或考察对象接洽,哪一位专事录音、摄像、拍照并负责收集实物;哪一位作为主要负责者与考察对象沟通、采访等。如果是单独一个人去考察,也应有相应的工作时间安排。再就是准备考察采访用的各类器物设备,从笔记本、铅笔、地图、照相机、测绘工具、三角架等采访用具到水壶、日常替换衣服、太阳帽、指南针、手电筒、生活必备品甚至是小礼物都要认真选购,做到精简齐备。若是一个小团队,最好有一个规章制度大家共同遵守。

第二阶段是在实地实施考察,也分为两部分工作,首先是获准进入,建立良好关系。一般应有一份正式的单位介绍信来证明考察者身份,以免误会,造成对方回避或对立。还有的情况是由当地政府机构出面准入,这就容易多了。有时候是依靠当地的熟人,朋友、亲戚、同学做引路人,这些引路人可能与被观察者熟悉,或了解当地的情况,由他们“带入”也是很好的办法。在获得信任后,应努力与被考察者打成一片,取得信任是至关重要的。然后才能正式采访,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这时就应该做到五勤:

第一是眼勤,要多观察、多看,密切关注考察对象的行为举止,但不可过分,以免引起对方不适;

第二是脑勤,要开动脑筋,多思考,多想为什么,什么才是重要的核心环节;

第三是口勤,要多问,善于提问是发现新资料的方法,可以闲聊,也可以是正式访谈,但要问得轻松,轻松了双方的话就多;

第四是手勤,要把看到的、想到的、问到的一一记录下来,还有就是拍摄工作和收集实物的工作; 第五是腿勤,要多联系,多走访,一次不够还可下次再去。

第三阶段是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交考察报告。在田野考察的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是关键,做好了之后,接下来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首先将获得的资料收齐、整理,分类。在撰写考察报告时应呈现出经选择、归纳之后的最重点的资料,这是经过分析、比较、评价之后的结果,能够充分表现出本次考察的成果。

设计田野考察报告是以田野考察的内容为主的研究性报告,根据考察对象,有传统手工艺考察报告,古村落环境生态考察报告,古民居与新民族设计考察报告等,这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部分。

还有如设计教育考察报告、农村生活状况与设计考察报告、上海世博会设计考察报告等等,这些属于教育类、生活类研究的一部分。另外,报告也包括考察散记、札记或日记之类的零星记录,但以综合性的、学术性的设计考察报告为主,尽量避免“游记性”的粗略介绍。

考察报告的撰写也没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在结构上灵活运用,既可以采用描述性介绍性的散文、笔记、日记体结构,也可以以论证性、学术性的逻辑结构安排报告的形式。

四、设计田野考察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的田野考察工作中,考察者要特别重视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测量统计和资料采集等田野考察的基本方法,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可以避免考察者的“自我文化中心”的偏见,先关注那些被考察的物品对于当地人的生活有哪些意义,使用者是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的,之后才能做出自己的反思。

第一次进入田野考察的研究者,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状态,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但如果你早就备好了提纲,这就是你的考察指南和行为手册。此外,还需掌握一些基本的田野考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①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指考察者进入实地,深入到被考察对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行为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这种方法起源于马林诺夫斯基,他深入到澳洲土著中生活,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此直接观察土著居民琐碎的习俗仪式和规范。他把这一方法叫做“参与观察”。 在设计的田野考察中,因很多传统技艺很复杂,难以在短期内掌握,如宜兴紫砂、缂丝工艺等,若想参与进入体验的话也十分有限。但凭着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敏感,直接观察其制作过程,捕捉其中的关键点,挖掘技巧背后其他的材料也是获得生动可信的第一手材料的极佳途径。

直接观察的内容可分以下几种:

一是观察周围环境,如村落、里弄、居民的建筑,周边地区的地形、河流、桥梁、山岳、树木等自然景观;

二是观察当地的民风、习俗,哪些是自古传承下来的,是否产生变化; 三是观察你的考察对象——物,并注意其他相关的物品,如制作工具和生产、生活用物;

四是观察你的考察对象——人,即工匠、设计者、使用者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过程、步骤,包括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

五是观察物的流通,原料从哪里来,成品如何销售,去往哪里,效益如何。 直接观察需要眼、耳、手并用,需要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处处留心,步步为营。设计的田野考察,有自己的目的性,可能围绕一个相关的主题进行观察,但对于环境、民俗等相关问题也要给予适当关注。

②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直接面对面、一对一地访谈,与直接观察同样重要。深度访谈没有预设的问卷和固定程序,但有一个访谈的主题和范围,这一主题是事前预备的。围绕这一主题,双方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交谈,甚至是随意的闲聊。在这样轻松、细致的谈话中,主题探讨逐渐深入,被访者对谈话主题问题的认识、态度、感情、理解以及潜在的信念、动机都将表达出来,转而被记录成丰富生动的资料。由此可见,深度访谈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事前预备的访谈主题及范围,在访谈中双方都有足够的自由度来把握主题;二是深谈而不是浅谈,是深入到事实的内部达到一定的深度,获取深度事实。

深度访谈一般有两种性质:一种是正式访谈,另一种是非正式访谈。正式访谈是事前做好计划准备,确定访谈主题和受访者名单,与受访者预约时间与地点,然后带上采访用工具,如录音、摄影、摄像设备和笔记本等前往预约地点进行深度访谈。田野考察的深度访谈应以正式访谈为主。 非正式访谈是在田野考察过程中,无事先预约,随时随地观察到一个重要的现象或追踪到一个重要线索时所作的访谈。这一性质的访谈也应围绕这次考察的主题,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从中探寻所需要的新的资料,几乎每次实地田野考察都会应用到这种方式。

深度访谈虽然随意、自由,但并不等于一般的聊天,更不是随便瞎聊,也有一些应该遵守的原则,简单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a.了解被访者日常生活情况的原则。

b.提问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让对方感到为难的原则。

c.抓住发问时机,将访谈引入深度层次的原则。

d.尊重对方,用心问、认真听、专心记的原则。

e.访谈时间、地点由被访者决定的原则。 ③实物测量

在设计田野考察的实际工作中,“物品本体”的考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对“物”进行拍摄、绘制、录像外,还需对“物”作详细的测量、记录。在考古学、建筑学的田野工作中,实测工作不仅重要,而且是唯一能够获得资料的方法途径。

实物测量的目的是掌握“物”的基本尺寸和“物”的结构,但仅作详细的实物测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功能特征,包括复杂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测绘时除了记下全部尺寸数据及部件名称、位置、材质等,测绘者还必须了解每一部件在“物”的整体中所起的作用、意义。 ④资料采集

资料采集应注意以下几项:

一是尽可能多地收集调查内容背后的各种现象资料,如思维方式、设计方式、使用方法、价值观象征性、民俗性等,使该主题资料内容丰富并具有完整性。

二是善于捕捉新内容,着重收集新资料,一个主题内容往往前人已经做过研究,但可能并未关注到某些方面,或所收资料有限,因此,需注意新资料、新内容的采集;

三是注意收集考察内容不同于其他地区同类主题的材料,从中做出比较。

四是注意所收资料的可信度与准确度,对于考察对象提供的资料,需要反复核对,只有经过实物或实际的过程验证,证明资料可靠后才能作为正式资料,成为以后研究和设计的依据,否则,只能作为参考备查。

⑤历史溯源。

设计田野考察过程中的历史溯源性比较强,这与设计艺术学科的特殊性有关。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物品,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一部分物品消亡了,而大部分物品繁殖衍生,复杂多变,延续至今。对于“消失”的物品,如果是在典籍中已经“死亡”而“尚存”的物品,如夹缬工艺设计,就具有某种神秘性。对于生活中普遍使用过,目前仍在使用或不再使用的物品,需要作整体上的梳理与研究。设计田野考察要做的就是对“尚存”、“不存”

⑥科际整合

设计田野考察就是调查人类的设计行为及其文化,涉及到包括人类学、设计学、民族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和材料学在内的多个学科,将这些学科整合起来考察,研究同一对象。这种科际整合方法,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超越过去单一的工艺考察方式,从孤立、封闭的工艺调查转向综合、开放、跨学科的整合性调查,是研究更加深入、准确、可信。

2.考察准备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所谓"有代表性",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例如,1993年,我们选择新疆北部地区的富蕴县作为哈萨克族的调查点,也是考虑到该县较有代表性,较为典型,一是哈萨克族人口占60%以上,以牧为主,传统文化保留较多。而且又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地区。该县名称"富蕴"就是因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而得名。

所谓"有特殊关系"的社区,也就是有自己的亲戚或好朋友居住的村庄,亲戚或朋友对你准确了解社区的情况大有帮助。1983年我到新疆白哈巴调查时,不仅该村较为典型,而且还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新疆阿尔泰中学教师)住在该村。我们到该村后,住到他家里,对我的调查帮助很大。

跟踪调查前人研究过的著名社区,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可以了解该地的文化变迁,也可重视审视前人调查的资料是否可靠、准确。 总的来说,如果所调查的对象很一般,没有什么特色,写出来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就不会引起重视。研究汉民族也一样,不能随便选一个地方,应该选择较有特色的。 选点最初可能选的是一个县,具体的调查的乡村可能要到了县之后才能最后确定。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或田野调查资料,这是与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所研究的对象大不相同的地方。调查的重点,在于收集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或者从别人没有调查研究过的方面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一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熟悉当地情况,浪费大量的时间;二则可能会把别人早就调查和发表过的材料当作新材料。只有在调查前就熟悉该民族和该地的习俗和文化,才有可能收集到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另外,如果对所调查的民族情况知之甚少,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和欢迎,甚至可能会瞧不起你,因而也就得不到他们的密切配合,或者对你的访问随便敷衍了事。只有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较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调查。我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调查时,调查前把哈萨克族的部落系谱背得滚瓜烂熟,到调查点后,倒背如流,使当地哈萨克族干部和群众十分惊讶,并受到热情接待,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3.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

有些人主张不用撰写调查提纲,不用表格。我认为这不是科学的方法。有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收集的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否则收集的资料将是残缺不全,许多问题将会漏掉。我以往的几次调查,都是调查前撰写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

4.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人类学研究者的调查与一般的行政干部和记者的调查不一样,需要掌握与有社会和文化关的各种理论及基础知识。例如,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理论有进化理论、传播理论、功能理论、结构理论、象征理论、族群理论、实践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等,并有众多的与文化有关的各种概念。如果调查前不熟悉这些理论和知识,调查就不可能深入,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只能有关该地表层文化的调查报告,与一般的新闻记者和行政干部不会有多大差别。

3.案例分析

参加沙湾调查的感想

浮田 惠,日本四国学院大学本科生

从 2005 年 11 月 1 号到 10 号我访问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在番禺区沙湾镇做乐田野调查。这次我选的题目是人生仪式。我对婚礼、葬礼、出生、成长、成人式、年定活动很感兴趣,我在中国时问了这些问题。

我在调查时拜访了几个家庭。当地人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了我问的问题。因为我听不懂他们讲的话(广州话),所以这次调查是通过中山大学的学生访谈的。一共 4 天,虽然我在同一个地区做了调查,但是当地人回答的内容有时候不一样,觉得很有意思。

同时,沙湾的景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沙湾的景观有很多面貌,比如说沙湾有两边有商店的大马路,两边有小铺的小马路,历史悠久的大祠堂,有家庭菜园的宁静住宅区,有很漂亮的石路。还有,我在广州市区参观的寺庙(光孝寺)、道观(三元宫)、陈家祠带有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看这些建筑物也是很珍贵的体验,我在广州感觉到了异文化。

这次访问中国广东省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海外体验,来中国之前我抱有期待,也有担心,可是在广州的 10 天过的很开心。这次我能够做田野调查,是多亏沙湾文化中心和沙湾各位的帮助才得以实现的。沙湾文化中心的各位对我们的照顾很周到,除了给我们提供宿舍之外,还在很多方面帮助我们了。而沙湾的各位,虽然我们突然打扰他们,他们很热情的欢迎我们。还有,中山大学的学生们通过翻译等帮助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指教我们了。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做不了这次的调查,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沙湾调查的感想

中条健吾,日本四国学院大学本科生

这是我第一次在海外做了田野调查。因为我听不懂当地的语言,所以通过助手们的翻译做了调查。在沙湾,当地人给我们免费提供了宿舍,免费提供了矿泉水,我非常感谢。

在海外我无法跟当地人沟通,多亏当地的学生的帮助才可以沟通了。提供这次调查,我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在,我很想了解中国,很想亲自跟中国人沟通。日本和中国是邻居,本来我不觉得两国有文化差异。可是,提供这次调查,我常常想:“虽然日本和中国在地理上的距离很近,但是两国的文化习惯那么不一样啊!”将来,我想学习很多语言,想去很多国家,这次调查真是让我很开心的。

我们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做的 2005 年度四国学院大学社会调查实习B 调查报告至此结束。这次是我担任的第一次海外调查,参加的学生也很少。可是,关于调查结果,我们能做了人生仪式、饮食习惯、住宅文化等人类学的基本题目,我觉得调查的质量还是不错的。虽然学生们有语言的障碍,不过按照他们提前准备的调查项目通过助手们的帮助认真的进行访谈,顺利完成了这次调查。这次调查是学生做的海外调查,但我相信他们自己能得到了贵重的第一手资料。

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时,如果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很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很重要的情报来源是他们的一个个表情和动作。通过这次的调查实习,他们应该体验了这些调查方法。在这意义上,本年度的海外实习正是人类学的基础调查。这次学生们体验了接触异文化的重要性,我很满意。

最后,我想再次向沙湾文化站站长朱文良先生和文化站的职员各位、番禺博物馆馆长齐晓光先生、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建新教授衷心地感谢。如果没得到他们的帮助,我们做不了这次的调查了。还有,中山大学的河合洋尚先生、陈浣娜小姐、傅翔先生和中途参观的观察员稻泽努先生,他们 4 位在我们和当地人之间起桥梁的作用,我们非常感谢。另外,我们对沙湾各位的热情欢迎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在序文已经提过,这报告书的责任全部是我们负的,倘若有意见或批评,有劳提出宝贵见解。我们希望能再次与沙湾的各位见面,同时,祝沙湾镇今后获得更大发展。

4.文献阅读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 保罗•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及田野》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 周大鸣《中国田野大调查》 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5.考察心得与体会

本次进行田野考察是我第一次去苏州,总体来说,苏州留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苏州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提到苏州不得不提它特有的园林艺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这些著名的园林。我个人认为苏州园林的美讲究的是意会,花,草,树,石,池塘。毫不起眼的摆放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画,从圆形的窗口看进去真的就是一幅自然的画卷。不得不佩服古代建筑对意境的追求,也许苏州是个充满诗意的城市吧。你是不是觉得苏州不仅仅是虚有其表的美女呢,苏州园林的丰富文化底蕴说明了她是个有涵养的美女。苏州博物馆带给我的感觉就是惊艳,从没有想到过博物馆的设计是如此的美观,使用。这要归功于贝聿铭大师,博物馆里陈列的东西也会让人对苏州这座城市更加了解。舟山的核雕已经发展成一个产业链,做的东西都十分的细致。

这次去苏州,收获了不少,希望以后能多出去活动,开阔一下眼界。

田野考察论文

张睿心得体会

转正申请(张睿)

自荐书————张健睿

思想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 张睿

张明睿培训老师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张睿

张高睿领导魅力演讲

着眼课外收获硕果(张睿)

张奇睿学习生活感想

张睿田野考察课程报告
《张睿田野考察课程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