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三)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2020-03-04 02:2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高考作文素材

不换床单的五星级酒店,消费者如何放心

秦宁

2017年09月06日13:0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连日来这篇文章刷爆网络。该文由自称独立评测机构的“蓝莓评测”发布,同时附有时长6分钟的视频,称在北京5家知名五星级酒店均发现卫生问题。据报道,北京市旅游委已开始约谈报道中涉及的5家酒店,了解核实情况。同时,卫监部门已对此事展开调查,本周内将检查北京所有五星级酒店。

“当你的被窝残留着别人的体温,当你的水杯残存着别人的吻痕„„”一众网友在愕然的同时也满怀悲愤,难道我们住酒店必须自备被褥?问题是,床单不换,水杯清洗吗?毛巾会否更新?此前不是有媒体披露有的保洁员用毛巾擦洗马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换言之,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非五星级酒店,主动换床单都属硬性规定,不能打折。

床单事件点燃了消费者的疑虑:我们出门在外,住得放心吗?联系到不久前海底捞后厨“鼠辈”横行,消费者会问:我们吃得放心吗?连知名餐饮企业都如此,遑论一般。再联系到不久前云南旅游事件,游客到知名景区本是开风景图个开心,却莫名被打,我们还能玩得开心吗?

稍加梳理可知,在吃、住、行这三方面,消费者都无法放心,更不要说开心。也许这几起热点事件只是个案,但是个案都极有典型性。他们的共性有两个,一是都与知名有关——知名酒店,知名饭店,知名景区;二是都与老百姓基本出行息息相关,如果吃住行都没有安全保障,老百姓还敢出门在外吗?

这些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都没有沉默,而是第一时间表态,并积极履行职责。但也应看到,这种事后“救济”究竟能发挥多大威力?不出事不过问,出事后必出手,可是消费者已经承受了损害。

海底捞的后厨,消费者看不见;五星级酒店客房是否清扫达标,消费者也看不见。如果不是记者暗访,谁能想到海底捞的后厨乱象丛生?如果不是相关机构暗访,谁能想到五星级酒店连床单都不更换?更不更换,消费者察觉不了,公众更是不可能发现,也就不会有追责,这就为相关人员胡作非为预留了空间。

事发后有的酒店态度暧昧,比如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表示,无法核实报道准确性。这样的表态缺乏诚意,能否彻底整改让人不敢乐观。对于换床单这事,一定程度上是保洁员的良心活,既需要企业内部严格规范,更需要强化外部监管。

在常规监管之外,监管部门不妨创新监管方式,比如引入暗访制。既然相关机构可以暗访,监管部门更有权也更有资格暗访。还可以聘请外部人士暗访,以及激活企业的内部举报机制,重赏企业内部举报者。这样的逻辑模式同样试用餐饮企业,既然后厨状况不为人知,监管部门可突击检查,以及与媒体合作,派记者暗访等等。

据报道,早在9月3日上述视频刚刚发布之初,北京市卫生和计生监督所已经同步公布今年夏季对全市691家快捷酒店的检查结果,其中46家卫生不合格,35家被罚款,并对35家不合格酒店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要求其加强管理。约谈是一个层面,处罚是另一个层面。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餐饮企业和知名酒店,能否施以重手,罚得让其长记性,处理得让其不敢再乱来?

是否“剖腹产”孕妇有根本决定权

张贵峰

2017年09月06日08:42 来源:燕赵晚报

8月31日晚,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住院部5楼,一名待产孕妇从楼上坠下身亡。医院发表声明称,“产妇生产期间,因疼痛烦躁不安,多次强行离开待产室,向家属要求剖宫产,主管医生、助产士、科主任也向家属提出剖宫产建议,均被家属拒绝。最终产妇因难忍疼痛,导致情绪失控跳楼。”并称,产妇跳楼身亡的根本原因与该院诊疗行为无关。而对此,产妇的丈夫并不认可,表示曾“主动跟医生说,她疼的话咱们就剖腹产”,“做剖腹产,我们不会不同意。”(9月5日《华商报》)

孕妇跳楼身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目前医院与孕妇家属双方仍是“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无论最终事实真相是什么,相关医院事实上难辞其咎,根本不可能“与医院诊疗行为无关”。

因为即便医院声明属实,孕妇之所以没有及时实施剖宫产手术,是家属“拒绝剖宫产”所致,相关医院同样存在明显过失。因为在孕妇多次主动“要求剖宫产”的情况下,医院仍以“家属拒绝”为由,没有及时实施剖宫产手术,不符合相关医疗规范。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侵权责任法》56条也指出,“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这意味着,在抢救病人、实施剖宫产等手术过程中,“病人同意”才是一个最主要和核心的医疗程序,而“家属是否同意”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程序,也即在“是否动手术”问题上,患者的决定权高于家属。即使不考虑医疗规范,仅从“救死扶伤”等最基本的医疗伦理角度来看,以“家属拒绝”作为医院没有及时实施剖宫产的理由,坐视患者痛苦而不顾,最终导致患者跳楼自杀、酿成“一尸两命”悲剧,无论从医疗规范,还是医学伦理来看,医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绝不是一句“与医院诊疗行为无关”就能撇清的。

10年前的2007年,同样因为“丈夫肖志军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而引发的“孕妇李丽云不幸死亡”事件,曾广受舆论关注;10年后的今天,类似的“家属拒绝剖宫产”而导致的孕妇死亡悲剧再度上演(如果“家属拒绝”确实属实的话),我们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不能充分厘清并严肃追究这背后的责任,此类孕妇悲剧,恐怕不会是最后一起。

回归尊重 凝聚“产房里的共识”

桂从路

不仅是尊重产妇在面临分娩痛苦时的自我选择,更应该是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人本精神的回归

近日,陕西榆林的一位产妇,在分娩时无法忍受疼痛并多次提出剖宫产未果的情况下,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悲剧,引发了人们对产妇、家属、医院三方角色的讨论。

围绕“谁拒绝了剖宫产要求”这一问题,医院与家属各执一词。截至目前,官方权威调查尚未公布,相关事实有待澄清。其实,类似事件已经不止一起。这让更多人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如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在相关讨论中,人们在寻求真相的同时,也在探讨医疗规范问题。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

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作为医疗前置条件,这是对患者决策权和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医疗过程中医生临时处置权的限制,长远来看是对患者的保护机制。这种做法在很多国家都是惯例,但法律的规定往往在现实中遭遇考验。比如,责任权限的划分、经济效益的考量、落后观念的制约等。

因此,在讨论上述类似悲剧中,有人指出为了完成顺产指标医院具有倾向性,有人质疑具有专业判断的医生通过签字转移责任是否妥当,有人认为家属在婴儿成长和生二孩等现实考虑中会倾向顺产„„这些因素在是不是剖宫产、要不要签字的问题上,增加了或多或少的犹豫。但对临产的孕妇来说,则让她们遭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痛苦,更为极端的情况是酿成了生命的悲剧。

由此看来,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仅需要医患双方在医疗行为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更应该在价值观念中凝聚起更多“产房里的共识”。不论是舆论在这起事件中关注的“产妇多次要求剖宫产但没得到相关方积极回应”,由此引发的关于患者自决权的争论;还是在医学界热议的剖宫产临床指征,以及无痛分娩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困境,这些讨论背后都折射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家属、医院乃至社会对产妇的真正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尊重产妇在面临分娩痛苦时的自我选择,更应该是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人本精神的回归。

应当看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关医疗、法律的常识越来越普及,但一些更加重要的常识同样需要不断重申,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尊重,而后者恰恰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常识。无论是医院还是家属,都需要更关注产妇的个人感受、更尊重她的自主选择。女性分娩是一件伟大的事,也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不仅需要格外有力的技术手段和对风险的清醒预估,更需要对她们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关怀,而不是止于制度,更不能只有利益。这样,或许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7日 05 版) 除了年轻 你还靠什么踏平一切

张鸣

2017年09月07日07: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子真不抗混,一晃,70后都被称为老男人老女人了,其实不过是40多岁的人,真是情何以堪!在任何国度以及近代多数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处于收获期,恰是功成名就、载誉登顶的好时候。然而,在今天,他们却沦为被嘲弄可怜的对象。一个保温杯,几乎成了这一代的图腾。

嘲弄可怜他们的,是80后、90后乃至95后的年轻人。在他们之中,80后显然没有几天蹦头了,他们实际上也被90后和95后称为老男人和老女人。网络时代,代际之间的鸿沟加大,新生代登台的速度,是空前的。如果放在纸质媒体的时代,漫说90后、95后,就是80后,发言权也不大。自媒体消解了门槛,也顺带挟人多势众的优势,大有把壮年的一代都挤下舞台的劲头,更遑论我们这些50后了。估计人家连嘲弄都赖得嘲弄,直接册封:坏人变老了——老讨厌。

进入近代之后,老一辈被后辈看不起,是个规律。然而,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看不起我们的上一辈,还主要是因为学问。我们的上一辈净搞运动了,没读过多少书。我们对残存的上上一代,还诚惶诚恐的。而现在涌上来讥笑70后、踏平60后和50后的好汉们,却只凭着他们的年轻。

不错,年轻是个非常优质的资产,跟颜值一样,可以换大钱。但是,这样的资产,也跟海里的冰山一样,很容易消融。如果没有及时在消融之前变现,终将一无所有。无论在学界还是其他的行业,我一直期待能冒出几个80后的佼佼者,早点把我们这些老朽送进历史的垃圾堆。可惜,

除了一些教授(90后都有了)之外,这样的人,还真的少见。即便是教授,也多在自然科学界,人文社科界连这样的官样教授都不多。说实在的,70后还有几个杰出人士,但80后,90后呢?难道你们一直要靠那不多的几个90后美女教授给你们撑台面吗?

代际的更迭,是早晚要来的。但是,这样的更迭,不能仅仅是年轻的“靠死了”年老的,或者年轻的推下去年老的,需要有学问的背景。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更好,不是只故弄玄虚推出几个“丧”和“尬”的新字意;学术要更精进,不是只多了几篇应景文章;思想要更深邃,不是仅仅说得漂亮。

如果单靠娱乐节目里的伶牙俐齿,进步不进步且不说,你的社会,将变得特别没质量,只有轻浮和喧嚣。如果一个社会的人,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躯壳,你觉得有劲吗?

现在的世界,是年轻人的,但硬气起来的年轻人,在打倒了70后,顺便把我们也踏上一只脚的时候,不要沾染了轻视学问、徒逞口舌之便的毛病。自己没看过多少书,却对人家看了书的人指手画脚。没学会讲道理,也没有学会论学问,只要我能在辩论中压倒你,我就赢了,赢了,天下就是我们的。

之所以说这些,不是在怼年轻人。请你们相信,我是真心希望被后辈超越的,尽管到了那一天,我也会感到有点悲伤,但更多的,却是喜悦。

农民工同样是城市需要的人才

毛建国

2017年09月06日08:25 来源:工人日报

优秀农民工可无条件就地落户传递出来的价值导向,会引导农民工向上向善,不仅有利于他们人生出彩,而且会激励他们为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据新华社报道,各地为吸引人才,出台了不少招贤政策,但基本与农民工没有什么关系。而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的通知》指出,全省将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政策,优秀农民工等可“无条件”就地落实常住户口。

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与得到的收入和认可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近年来,很多城市提出了善待农民工的口号,并且出台了一些措施。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但也应看到,真正把农民工归入“招贤纳士”目标群体中的城市并不多。其实,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与学历和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必然关系,但不少地方仍有意无意地把人才与学历、从事的工作等直接挂钩。对城市来说,只要是对发展有益的人,都可以称为人才。而且,农民工群体同样卧虎藏龙,农民工完成各种创造发明,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荣誉、成就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人们应该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农民工不止能够胜任那些重体力劳动、简单劳动,而是一股重要的人才储备和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可以在任何行业、领域都不输于人,甚至走在前列。

此番浙江省的优秀农民工落户政策中明确提出,“被县级以上政府或设区的市级以上人力社保等部门评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农民工、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可以在当地申请常住户口,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其重要的亮点就在于,优秀农民工在政策层面享受到了人才待遇。

其实,在农民工自身看来,有没有人才的称谓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城市必须正视农民工

的价值和作用,必须看到农民工也有多元需求和发展路径,更积极地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制度保障。优秀农民工可无条件就地落户传递出来的价值导向,会引导农民工向上向善,不仅有利于他们人生出彩,而且会激励他们为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农民工同样是城市需要的人才。

让法律长牙 啃掉文物腾退“硬骨头”

【文化评析】 作者:邓海建

在法治中国语境下,啃掉文物腾退这块“硬骨头”,财政要出钱、制度要出力,而统筹协调的功夫,更需要各个部门形成合力。

一直以来,不可移动文物腾退,都是文保工作中的“硬骨头”:恭王府腾退,花了28年时间;大高玄殿腾退,花了60年时间„„时间流逝,程序拖沓,矛盾迁延,文物受损。在此背景下,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沈家本故居腾退、保护、合理利用只花了两年左右时间,可谓是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的速效样本。

直管公房文物腾退的“沈家本样本”,最亮眼的经验,莫过于其间的“法字诀”。法院出谋划策、全程参与,帮助西城区依据文物法、物权法、合同法等方式,形成了“沈家本故居”腾退方案——照棚改腾退的政策和标准,由政府依法发布公告,将腾退列为保护措施,由文物管理使用单位依据公告与居民解除租赁合同,由政府出面动用财政资金和对接安置房源给予补偿安置。

如此一来,在法律的强有力支援之下,有效纾解了腾退户的利益纠葛问题。以改善腾退户居住条件为前提的“沈家本样本”,遵循民生至上的思路,回应文保工作的症结,在确保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初衷。有效地解决了文保领域存在的文化价值、经济利益、历史情感等多方面角力的紧张局面。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法之张力要能起到杠杆作用,地方部门对文保工作须有动真碰硬之心。一方面,文物腾退工作不能只捏“软柿子”,更不能绕着麻烦走。在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思路、发挥合力,才能真正护得文物周全。另一方面,腾退也好、维护也罢,该花钱的不能摊手耸肩、该出力的不能只口惠而实不至。尤其是关涉民生利益的时候,法律的刚性有时还须财政的暖意兜底。比如腾退户住进安置房,这需要公共政策尽心尽力。

北京市文物局201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有市级以上文保单位324处,4成对外开放,大部分被机关团体和居民占用,文物建筑长期得不到修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7年过去,腾退工作虽有进展,但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放眼全国,这样的困境是文保的通病。如今,有了“沈家本样本”,依法腾退之路有了新的借鉴范例。各地或都能从“沈家本样本”中感受到“法”字上的真功夫。

文物要活起来,先要有序保护起来。在法治中国语境下,啃掉文物腾退这块“硬骨头”,财政要出钱、制度要出力,而统筹协调的功夫,更需要各个部门形成合力。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9日 02版)

共享名医”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作者:王石川

只需要一部手机、一款APP软件,由基层医院的医生发起申请,就能实现与省城大医院专

家远程会诊——从2016年开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尝试建立了“新湘雅移动医疗平台”(即“共享名医”),上线临床医技科室53个、医生500余名,连接广西、贵州、西藏等多省(自治区)的市县医院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余家。

“共享名医”、分享资源,这究竟是灵光一闪的浪漫想象,还是可贴地而行的制度设计?从实践看,答案是后者。可佐证的一个案例是,位于湖南西南边陲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遇到一疑难病例,求助“共享名医”,省城医生在与其联动中,给出会诊结论,在当地医院生成完整的会诊报告单,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对所有医联体联盟医院开展会诊、查房、病例讨论等医疗服务。”有专家如此介绍“共享名医”的种种妙处。这一制度安排让人想到了国家力推的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群众看病之痛在哪里?非一言所能概述。但从一些现象能窥见一斑,比如乡镇医院“吃不饱”,县级医院“吃不了”,省城医院“吃撑了”„„无须责怪一些基层患者迷信大医院、名医生,他们对名医崇拜源自朴素心理,同时也确实有一些疑难杂症远非基层医院所能治疗。

在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名医会诊的待遇,花较少成本解决看病难题,“共享名医”的确值得点赞。“共享名医”,实为分享,让基层医院分享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让基层患者分享到高水平的诊疗医术,特别对那些地区差异大、基层资源稀缺的地方来说,更是有雪中送炭之效。简言之,在国家致力于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的时代背景中,“共享名医”的应运而生,可有效化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强化公众对医改的信任与好感。

如果说“共享名医”的面世,堪称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新技术不断出现的今天,提升公众的就医品质,既需要国家拿出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多一些改革探索,多一些奇妙创意,也多一些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动自觉。

医术可分享,医德也可“共享”吗?有了新技术平台,并不等于基层医院和患者就能高枕无忧,省城医生是否有问必答、不厌其烦?能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病人那样对待远方的病人?这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命题。

老百姓的痛点,就是改革的关注点;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和期待,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共享名医”让基层看病更简单,让患者更有尊严,也让省城医生多了案例。通过继续深化改革,调动大医院名医“下沉”的积极性,消除制度性障碍,实现多方共赢,这正是新医改的题中应有之义。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30日 02版) 不妨对00后CEO保持理性宽容

子 长

最近,17岁少年李昕泽一夜间成了话题式的网络红人。别看他还只是刚毕业的中学生,据说已创立了“代表00后第一公司”,成为“旗下拥有300名员工”的“中国首位00后CEO”。在一档视频访谈中,其更直怼“一些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称“他们就没法了解互联网,因为已经老了”,以至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专门发了一条微博,表示“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我个人觉得压力山大”。

十几岁就在互联网商业上“闹出动静”的创业人物,不是没有。比如缔造了微软帝国的比尔·盖

茨先生,13岁学计算机编程设计,17岁以4200美元的价钱卖掉了自己的第一款编程产品,20岁从哈佛大学退学,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还有那位成为很多80后创业偶像的扎克伯格,中学时就设计出一款MP3播放软件,吸引了包括微软在内很多大公司的关注。相比之下,这“首位00后CEO”除了鼓捣了一款病毒软件“黑”了一下老师的电脑,其公司做出的智能电视桌面、浏览器等产品,不仅漏洞百出、功能方面乏善可陈,而且还有抄袭的嫌疑,被指“作品名字和图片都没有更换”。尤其是当人们看到这间300人的公司,松散的组织结构,奇葩的管理层职位,以及动不动就发口号式贺词的企业文化,就更像是一群懵懂的中学生在“认真过家家”了。

尽管如此,笔者倒觉得舆论不妨对之保持宽容的态度。从创业的角度,无论业内还是业外,大抵都能形成共识的是,首先需要的是行动。以此来衡量,现有报道中提到的一些细节就颇耐人寻味。比如,初中时因为喜欢玩巴士模拟游戏,李昕泽就和小伙伴成立制作新模组的工作室;后来想开发APP软件,他就在相关学习网站上注册;再后来网站举办开发者大会,他就通过邮件报名参会,结果闯进了一屋子成年人的会场。凡此种种,既可以称得上是玩,也可以看成是在进行不同的尝试,更是创业所需要的行动力。一定程度上说,李昕泽的梦想看似遥远,却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的人之所以对“00后CEO”持批评的态度,矛头所指并非个体化的当事人,而是现象背后的浮躁心态。前几年的互联网创业浪潮,在资本的推动和媒体的助力下也曾催生了一批堪称网红的90后创业者,以致很多同辈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复制同样的财富梦。然而,时过境迁,神话破灭,光环退却,自然让公众对类似现象平添几分警觉。即便如此还要看到,当年那个号称“拿1亿利润分给员工”的90后CEO余佳文,在经历了各种**之后,如今已经“低调”了很多。这也是一种在试错中成长的过程。

客观地说,这位“00后CEO”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CEO的确还很远。最起码,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就不能停留在“车轱辘都是圆的,很多软件开发很难跳出原有的设计框架,不能说谁抄袭了谁”的层面上;而真正懂得互联网商业的人,不会天真地认为“不能只用下载量衡量产品水平”。这也正是我们对这位“00后CEO”持宽容态度的同时,需要保持理性的地方。

打个比方,我们既要允许轮滑少年在操场上驰骋,又要提醒他们不要冲到川流不息的机动车道。保持理性的宽容,一方面需要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该鼓励那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允许他们在某个时段“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另一方面,也需要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能够客观地站在事物之外,清醒地看待这些“幼稚想法”的合理边界。

啥?萌妹子叫“黄蒲军校”?人家叫什么你说了不算!

发布时间:2017-09-07 13:4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鑫宇

最近,“王者荣耀”火了,“黄蒲军校”也火了——别误会,这里说的既不是那款大受欢迎的手机游戏,也不是那所蜚声海内的知名军校,而是两个分别叫“王者荣耀”和“黄蒲军校”的普通人。因为有着不同寻常又个性十足的名字,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二人连续上了好几天的热门新闻。

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名字后都会惊呼:“派出所也给上户口?”很快,当事派出所就做出了“尊重父母起名意愿,无权干涉”的表态。于是,许多人又调转矛头,抨击起了给孩子起“怪名”的父母,而针对这类“怪名”的议论,也随之而起。有人谈历史、有人谈文化、有人谈伦理,好不

热闹。

可惜,“王者荣耀”还躺在襁褓里,不会说话,无法对自己的名字发表意见。不过,“黄蒲军校”本人已经成了一名大学生,可以为自己说话了,在她看来,自己的名字结合了父母的姓氏,融入了父母的理想和对她的寄托,而且能让人牢牢记住,虽然也会带来一些烦恼,但整体而言没什么不好。

黄蒲军校同学这番话,结结实实地把那些攻击人家父母“乱起名字”的人给驳了回去。说穿了,别人喜欢给自家孩子起什么名字,连派出所都无权干涉,又哪里轮得到外人来“指导”呢?大把的时光不用来关心些国家大事,却用来为别人的私事操心,恐怕有些浪费。

起名字是个人私事,旁人无权干涉,不过,起什么样的名,倒还真得斟酌。名字对一个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在传统上也喜欢给人名赋予各种美好的意义,某些明显违背公序良俗,寓意粗鄙的名字,难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国家对户籍人口做出统一管理,不符合汉字命名方式的名字,和使用过于生僻汉字的名字,也无法进入户籍系统。这些名字,是被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禁止注册户口的,也就是说,国家已经以立法形式对某些极为不恰当的名字做出了相关限制。

仔细想来,“王者荣耀”虽然听起来有些中二,且有蹭手机游戏热点的嫌疑,但也不失威风霸气,“黄蒲军校”虽然和一般人对女孩子的印象不大相符,但也不失庄重严肃。孩子的父母在起这些名字时,或许也赋予了什么外人不知道的特别意义,仅仅因为这些名字有些奇怪,就去攻击人家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有些自说自话。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同时代的人起的名字,往往都有各自时代的特点。先秦时代,人们的名字往往起得很随便,也没多少规律可言,重耳、黑臀、养由基„„有些听起来令人忍俊不禁,也有些听起来像外国人名。而在西汉末年到两晋的几百年间,人们都以单名为贵,双名为贱,今天颇受欢迎的“子轩”“浩然”一类名字,在那时只会受人嫌弃。

这些例子证明,中国人给孩子起名的风尚一直在改变,我们今天所习惯的起名风格,其实也不过流行了几十年时间。今天,给孩子取四个字的名字或许还被看做是离经叛道之事,但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些什么。王者荣耀也好,黄蒲军校也罢,不影响公序良俗,哈哈一乐也罢,只要不是固守自己的成见,拿着“传统”的大棒到处打人就好。 校园贷被红牌罚下,谁来补位?

连海平

2017年09月08日08:08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针对“大学生校园信贷”问题,教育部给出回应称,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并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发放小额信贷。

校园贷被管理部门红牌罚出场,为大多数人所乐见。其实,在封杀令发出之前,大量校园贷已悄悄退市。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

校园贷被封杀之后,谁来当学生贷款的“接盘侠”?校园贷在高校泛滥成灾,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如今的大学生消费观念较为超前,乐于接受“先消费后还钱”的消费模式;另一方面是校园贷普遍门槛低、到账速度快,很多校园贷只需要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以了,比许多正规途径贷款方

便多了。校园贷退场之后,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必须有替代产品去满足这一空白。

正规商业银行被寄予厚望,接着的问题又来了,在大学生非常看重的低门槛、免担保等方面,银行贷款能做到吗?恐怕不易,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缺少可以抵押的资产,仅仅在资格审核环节,银行风控部门都不一定能通过。事实上,2006年前后,建行、招行等多家银行也曾面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后来由于逾期、不良贷款率高等乱象,被监管部门叫停。

当年,银行纯粹看收入与资产,在校大学生无法满足要求,而今天,已多了一个“利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若将这个资源利用起来,是不是有助于降低大学贷款门槛呢?银行不妨试试。

(连海平)

海归大贬值?看这账怎么算

魏英杰

2017年09月08日07:51 来源:钱江晚报

出国留学、回国就业,近年来许多留学生及其家长都是这么规划的。但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单纯从投入产出比来讲,留学变成一桩越来越不划算的“生意”。

粗略算,一个人出国留学,一年下来通常要花费二三十万元,几年下来没有上百万元是打不住的。但如今,一个国外普通大学毕业的海归,起薪一般也就6000多元,差一点的有的低至二三千元,好一点的当然也有1万元以上的,不过普遍不符合海归及其家庭的预期。所以,不少人开始认为海归已经贬值,出国留学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算经济账的话,要收回留学的成本当然不容易,哪怕年收入二十万元,也需要十年八载不吃不喝才够本,要讲净收益,那更不知道要到何时何月。对于大多数留学生,算经济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肯定是亏的。但这么算账本身就是错的,不止是算法错了,理念更是谬误。说白了,通过出国留学、回国就业来实现人生大满贯,只不过是父母或部分留学生的一厢情愿而已。

近些年来涌向国外留学的群体,和以往相比很不一样。以前要到国外留学很不容易,多数是公派留学或少数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人才到国外深造,而近些年来,自费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占了很大比例。这些人里,有些在国内成绩本身并不好,有些就是为了规避高考,所以大抵是抱着到国外镀金的目的——随便读一所学校,戴上一顶海归的帽子回来好就业。

这样的人一多,在就业方面,也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在国外二三流学校混几年回来,当然比不上在国内上过98

5、211大学的毕业生吃香。也就是说,这部分留学生群体本身底子就一般,身上那层海归的镀金被揭穿后,真的就没什么优势可言。至于从海外名校毕业的海归,其含金量并不会怎么打折。

但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的角度讲,到国外留学回来好就业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国外大学提供给留学生的更多是知识上的教育,而不是就业培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国外上大学,能力肯定要比国内的孩子强,这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也是一叶障目。就业单位考察的往往不是海归学了多少知识,成绩怎么样,而是求职者能给单位带来多大帮助。但在这些方面,海归并不天然具有优势,甚至因离开国内几年,在人际关系、工作理念和为人处世方面,反倒可能变得与国内社会格格不入。既然如此,一家单位有什么理由花高薪聘用一名好听不好用的海归?

海归并不是贬值了,而是迎来了价值回归。一个人到国外留学并不意味着能力水平的提升,要在职场上胜人一筹,还要看自己的实力如何。这对纠正国内家长的理念偏差是很有好处的,留学本

身就应该是一种求知途径,而不单纯是提高就业机会和工作薪酬的方式。只有更多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问题,送孩子出国留学才更有意义。这样来看,面对人数激增的海外留学热,也才会有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

怒怼“港独”分子,怼出青年一代担当情怀

发布时间:2017-09-08 16:4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郑奇扬

9月5日晚上,一名在港就读的内地女生撕下海报后,被蹲点的记者和“港独”学生围住,但她没有露怯,反而与之激辩民主,怒斥港中大学生会张贴“港独”海报的所作所为。

好样的,这名内地女生!为你的勇气点赞,为你的担当点赞,也为你的爱国情怀点赞。在与“港独”学生激辩中,不卑不亢,柔中带刚,有气场更有立场。见招拆招,诘问有力;针锋相对,怒怼有理,这就是当代青年所应坚守的价值坐标。

面对歪风,就该挺身而出;痛击逆流,就该毫不留情。我们看到,像这名内地女生一样有信念、有梦想、有责任的青年越来越多。去年10月,有台湾作家在港演讲,问起启蒙歌曲,在场的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说,他想到的是《我的祖国》。随后,1000余人的现场不约而同地合唱起这首歌。这其中就有不少青年。

什么是爱国?“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是爱国,“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是爱国,在和平年代与魑魅魍魉相抗衡也是爱国。青年被誉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这名内地女生的所作所为,标注着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公道自在人心,正义不会旁落。这名内地女生,你无需担忧,祖国就是你最坚强的支撑;你更不会孤单,亿万网民是你的战友,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力挺你,发出了爱国者最嘹亮的时代强音。

我可以贴,你不能撕;我可以讲“港独”,你不能谈爱国。通过这次辩论,世人更清楚地看到,“港独”分子口中的民主是多么可笑;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放在眼里,更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却妄谈自由,振振有词,又是多么虚伪?脱离法治轨道谈自由,形同飙车,是危险的也是于法不容的。

有个细节是,这名内地女生撕下海报后,周边蹲点的人瞬间将摄像头对准她。小小的细节,却让人感受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碰瓷。搞小动作,玩小把戏,只是刷存在感而已;上蹿下跳,大做“港独”文章,不可能得逞,反而会自取其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一国两制”运转之下,“港独”没有空间,以“本土”之名行分离之实,注定走入死胡同。更应该看到,少数“港独”分子不是主流也不可能成为主流,破坏香港居民安居乐业,妨碍香港社会繁荣稳定,就是挑战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可能得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结果。“东方之珠”正在发出瑰丽而明亮的光芒,不让极少数“港独”分子暗淡“东方之珠”的风采,一心一意搞建设,同心共圆中国梦,这正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全体中国人的使命与责任。

来源:中青在线

高考作文 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三)全国通用
《高考作文素材(三)全国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