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1: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号: 专业班级:

1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1章 前言

1.1图书馆概念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从人类发明文字开始,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某个特定的空间来收藏、记录、阅读我们的文字,图书馆的产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承载体。

图书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千多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图书馆其本身性质及作用也逐步发展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模样,集管、藏、阅、借、交流、娱乐等为一体,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的活动场所。

1.2图书馆规模

图书馆规模由藏书量、阅览席总数来确定。此项数字确定后,根据馆的性质、管理方式、结构型式等因素选取设计指标,通过计算分别求出读者使用空间、藏书空间及辅助空间各部分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然后求出总建筑面积。

小型图书馆:藏书量50万册以下。 中型图书馆:藏书量50~150万册。 大型图书馆:藏书量150万册以上。

1.3图书馆功能流线

图书馆建筑共有三种流线:办公人员流线;图书流线;读者流线(图1.1)。 1,办公人员流线:由办公出入口到管理用房和技术用房以及借阅处书库等岗位。

2,图书流线:由图书入口到采编房到书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损坏,回到技术用房进行修复。

3,读者流线:由读者出入口到门厅,检索厅,到各阅览室;或直接由门厅到达研究室、报告厅以及报刊阅览室。

三种流线应做到各自简洁、通畅、便捷,严禁相互之间交叉干扰。

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单一而固定,藏书空间、借书空间、阅览空间彼此分开,各成一体。书库的功能就是用来藏书,阅览室的功能就是供读者用来学习和阅览,

2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很少有藏书的任务。而当代图书馆则趋向于“藏、阅、借”为一体的大柱网、大空间开架设计,让读者有更加广泛的涉猎空间。

1.4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大学图书馆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读者文化层次高而且相对稳定。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正如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和科研服务两大功能就是建筑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要符合人流的方向,不能为了强调学校的中轴线布局而与主要人流方向相背。图书馆须与校园中的重要通道直接连接,但又要适当后退,在四周留有一定的绿化带,为图书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融合的环境,并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学生借书时往往集中于某些时间点,如下课和休息的时候,这样冲击性的人流往往造成借阅时的拥堵,因此,借书处因靠近主要出入口。其次,许多大学生在图书馆上自习,与借阅关系不大,可以考虑单独的自习室设置,并放置在底层方便与阅览室分开管理。

图书馆的规模、容量、管理方式等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适当的限度内利用建筑使用功能的可塑性,让它有可能以后改变为其他的功能场所,来保证高校图书馆在长远未来发展中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对图书馆功能观点的不同。传统图书馆常以藏书量来显示其规模,而现代图书馆则以流通量来衡量它的等级。为了满足最大的流通量,根本的措施就是开放封闭的书库,借阅一体,藏阅合室,从而对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布局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其功能与定位:

1.图书馆是大学的学习中心 2.图书馆是大学的文化中心 3.图书馆是重要的休闲场所 4.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 5.图书馆是大学主要的学术研究基地

3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2章 基地分析

2.1总体布局

图2-1校园总平(任务书)

设计用地位于南方某综合性大学校园内,夏季气候炎热,用地整体呈一梯形,有较明显高差,位于教学区核心地段,校园中轴线上。

教学区位于校区南面,住宿区位于校区北面,而图书馆用地刚好在两者之间。人流主要来自南面的教学区,其次是从住宿区来往图书馆的人流,因此图书馆的主入口应设置在南面,或者东面如图2-1。

2.2功能分区

A.阅览室(辅助书库):

1.教师及研究生阅览室(设研究厢及讨论室) 2.专业阅览室

3.期刊、报纸阅览室 4.显微阅览室

5.视听阅览室 6.综合阅览室 B.基本书库

4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C.借书处(包括目录及相关房间)

D.业务部(采购、编目、装订及打字、复印、办公等) E.其他部分

1.陈列厅 2.报告厅(200座)

3.门厅 4.卫生间、楼梯、走道 5.停车位

本次设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30至40万册,基本书库藏书70万册,趋向于传统图书馆的布局,即“藏阅分离”,明显的功能分区。

关于借书处的布置。由于借阅人流主要集中在学生下课和休息的时段,容易造成拥堵,因此,借书处应布置在出入口处,或者将借还区域与目录等功能区域分开,以减缓拥堵。

2.3技术规范

1.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绿化率不宜小于30%。

2.图书馆各空间柱例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3.框架结构的柱同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报告厅需要300座,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5.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5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3章 案例研究

3.1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实地调研

3.1.1地理位置

图3-1校区总平面图(百度地图)

此次调研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它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犀浦镇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湖水将校园分割为两块,左侧为体育馆、游泳馆、武术馆、乒乓球馆等运动场所,右侧则为教学区,图书馆四周由各学院教学楼围绕,主入口面向教学区,适应主人流的流线。图书馆凹面面向湖水,有着宁静典雅的舒适环境如图3-1。

3.1.2 校园介绍

犀浦校区图书馆位于风景优美的湖畔(图3-2),主入口朝东北方向,于2007年8月落成,面积为36000平方米,阅览座位数2000个,藏书近40万册。二楼和三楼左翼为中文书库,右翼为杂志阅览室。四楼和五楼为自习室如图3-2。

图3-2西南交大图书馆背里面(实地拍摄)

6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2.2平面分析

图3-3报告厅平面图及实体图(实地拍摄)

一楼左翼为网络信息中心,右翼为报告厅和档案馆。报告厅因层高有所不同,单独建在了左翼,独立于主体建筑外,并且拥有单独的交通流线,与阅览区互不干扰(如图3-3)。

图3-4二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7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3-5三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图3-6四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8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3-7五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图3-8六层平面图(实地拍摄)

内部功能分区(如图3-9)

1.阅览室,涵盖了整栋建筑的主要区域,是图书馆组成的核心。因采用开架设计,书库占据的面积很少,仅在五楼中部占据了朝北的一部分。

9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2.借书处,则放置在了每层楼阅览室的主要出入口附近,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借阅,减缓了借还高峰的人流冲击。

3.业务部,即办公采编等功能房间则放置在了顶层六楼,阅览室的主要出入口只能通往五楼,只有电梯及应急通道通往六楼,这就明显划分了办公与阅览区域,避免了业务人员与读者的流线冲突。

4.其他部分,如停车场、报告厅、档案馆、信息中心等与图书馆功能联系不大的区域放置在了一层,读者除了停车极少涉及一楼,这样布局也是避免了读者流线,避免与阅览功能区发生矛盾。

图3-9室内功能布局(实地拍摄)

10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人流分布

因建筑的对称性,人流分布也呈对称分布,显得有序而不冲突。读者流线主要分布在

一、

二、

三、

四、五楼的阅览区域,办公流线主要在六楼。读者与办公人员都会涉猎的区域,如报告厅、停车场、会议室等,与图书馆功能联系不大,此流线分布在一层主要出入口处。

远近期规划

该图书馆是近期修建的新建筑,采用了“藏阅合一”的开架设计,大空间、大柱网分布,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由于是框架结构建筑,许多房间有改造成其他功能用房的可能。

设计特点

依水而建,曲线设计,与对面的圆形体育场遥相呼应,完美的融合到周围环境中。

图3-10室内实景(实地拍摄)

图3-11室外实景(实地拍摄)

11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2奥地利维也纳新图书馆和学习中心

3.2.1调研对象地理位置

这是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维也纳图书馆,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经贸大学,总占地28000平方米.3.2.2调研对象简介

该项目是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新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位于新大学校园的核心,是一个多边形的建筑体。建筑的外部独立的直线向内移,成为流体产生一个自由的内部形成的峡谷,作为该中心的主要公共广场,以及生成的通道和桥梁确保不同层次之间的转换。且两大主色调将图书馆与学习中心区分开来。

图3-12 效果图(筑龙图库)

12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2.3平面分析

图3-13总平面图(筑龙图库)

从主入口进去,直走就是中央礼堂,这里相当于一个大型的中庭,自然光线充足。经过礼堂的坡道可达到图书馆和一楼的中央服务区。

安检区和储物柜位于中层楼。游客们通过坡道和楼梯也可进入图书馆和学生管理办公室。

13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图3-14 一层平面图(筑龙图库)

楼内有不同的分区,布局清晰,围绕中庭和走廊进行规划,立体感很强。

3.2.4局部分析

它拥有一个半封闭的悬臂公共广场,通体呈黑色。这样的结构在图书馆中是少见的,但是经过建筑师匠心独运地设计,将内部空间升高了、扩大了,外部被玻璃纤维钢筋混凝土板覆盖着,在室内更不会显示阴暗。相比之下,底部的白色墙壁使整个建筑显得很稳当,内有教室、礼堂、工作区和办公室如图3-15。

14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3-15 室内效果图

建筑的整体呈35度倾角,中心内不同的楼层设有走廊、平台和通道,以实现平稳的过度如图3-16。

从总平上看,该高校图书馆位于学校西北方向,靠近操场,应处于教学区与宿舍区的交界处。适应教学区与宿舍区的人流。场地周围空旷,视野开阔,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此图书馆功能布局比较多,娱乐、餐饮、停车、看书、讨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等。

图3-16 该图书馆将休闲娱乐的流线规划在地下,方便从室外到室内;将阅览自习的流线规划在了楼上,提供安静的空间。彼此互不干扰、互不冲突。

建筑采用大柱网、大空间的开架设计,比传统闭架、功能分区严格的设计有更强的塑性,更容易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该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用两种颜色将图书馆与活动中心分隔开来,但是形体上却又有联系,动静结合的非常好,并采用大量玻璃幕墙,采光良好且现代感十足。

15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4章 总结

1.需要建设良好舒适的学习氛围,阅览室座位可以设在书架四周,利用书架和柱子将大空间分割,一定程度上增强读者的私密性,同时也方便读者与图书的接触。自习的区间可以安置在一些二层或者几层通高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自习带来的疲惫和压抑感。

2.因要在报告厅和多功能厅开展会议或者宣传教育甚至展览,可以考虑独立于主体建筑外,作为附属建筑并用长廊连接到主体建筑上。

3.可以采用透视性较好的落地玻璃做门窗设计和玻璃幕墙。馆内空间采用大空间格局,使图书馆建筑具有灵活性,适当的增设一些室外空间,使得建筑不那么封闭,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性。

4.可以在一层设立书库,方便书库收集整理的办公,以货梯连接各层运书。二层以上再作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并用大楼梯直接从室外上至二楼

5.可以将这些专业阅览室和讨论室放在第

四、五层区别于

二、三层的普通学生活动区,可以得到更加安静的空间适合做专业工。

16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设,1991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鲁黎明.建筑艺术〔J〕 津图学刊,2004 年第 5 期

[4]王文友、沈国尧、莫炯琦.高等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5] 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S〕

[6] 马秀华.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项原则〔J〕.现代情报,2005

17

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现代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
《高校图书馆设计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