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黎塘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黎塘人文历史

黎塘镇是一个汉壮杂居的乡镇,总人口15.6万,其中汉族人口11.85万人,壮族人口约3.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农村人口7.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3.85%。全镇管辖永安东、永安西、仁爱、民主、建设、解放、城南、金龙、中营9个社区和青山、司马、三李、龙胜、帽子、城区农业、启明、新圩、凤鸣、欧阳、三和、吴江、龙公、补塘等14个村委会,共74个自然村、427个村民小组。黎塘壮汉民族和睦共处,壮族文化历史悠久,别具一格的壮族民情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在黎塘形成一种开放、宽容、创新的氛围。除了传统的春节、壮族的三月三等节日外,黎塘民间传统的节日主要有灯酒节、清明节、端午节、胜利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在民间的传统节日里,家家户户祭司祖先,燃放炮竹,在一些节日如春节、三月

三、胜利节,人们舞龙舞狮,跳板鞋舞,抢花炮、彩灯等,别有一番情趣。此外,黎塘还有民间艺术如粤剧、师公戏(剧)灯,戏剧内容丰富多彩,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和社会哲理性。

黎塘建制历史悠长,始建于晋代,至今1000多年历史,有石城之称。黎塘北郊三公里处的安城村,原为定县县城,汉属广郁县,三国属临浦县(即现宾阳县),晋武帝将临浦划分为领方、绥宁两县,始设绥宁县治于此。南朝梁武帝期间,撤绥宁,于此设安城县治和安城群治,至宋朝裁保城并入岭方县止,前后于该地设置郡、县治600余年。城池于晋代始建,后各朝加修,城内建有衙署及居民住户,周围城墙高丈余,厚一丈,南开一门,均为大石块砌成,故有石城之称。元代以后已非治所之地。明代万历年间,墟场移至现今黎塘址。清道光年十三年(1833年)前后,本地人和外地人陆续到黎塘设店经商。民国16年(1927年)宾盘线(宾阳至陆川县盘龙)通车,由贵县、玉林、梧州来往客商逐渐增多,市场日益繁荣。1951年湘桂铁路和1954年黎湛铁路先后接轨通车于此,黎塘终成桂中交通枢纽。特别是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自治区及原南宁地区在黎塘大量的工业项目投入,使黎塘迅速形成为广西的工业重镇。工业项目的投产,带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镇共有高、中、初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50多人。加上每年从区内外大中专院校毕业回乡人员增多及城区内的南宁市第二卫生学校、广西机电技工学校、广西黎塘水电技术学校、黎塘方正电脑技工学校、奔腾电脑培训学校灯等多所中等教育学校的带动,使黎塘的市民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丰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为黎塘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人文历史常识

人文历史常识

人文历史常识

人文社科哲学历史

黎塘“美丽宾阳”总结

黎塘“美丽宾阳”总结

人文常识集锦(历史 地理 )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

利用历史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富阳概况及人文历史

黎塘人文历史
《黎塘人文历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贵州人文历史 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