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教学过程(节选):

导入:播放MTV《春天的故事》(画面出现小草破土而出、儿童奔向前方、大潮初涌等) 师问:从录象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感觉?它指的是什么?

生答:春天,改革开放。

师:对,指的是改革开放,迎来了春天的故事,我国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问:)春天以前是„„?指的是什么?

生:冬天,文化大革命。

师过渡:在冬天还未走远,春风刚刚吹起之际,还有一段乍暖还寒时节,李清照曾有词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结合历史特征,这里所说的“乍暖还寒”指的又是什么? 生答:在徘徊中前进。

(投影)

第一幕

乍暖还寒

—(1976--1978)在徘徊中前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出此时的“暖”意从何而来——即徘徊中有哪些前进的表现? 生:科技文化出现新的面貌,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补充介绍)

师: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与——邓小平的整顿密不可分。其中有两件大事特别值得一提:一是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我们知道“*”期间,中学毕业生,也就是所谓的知识青年,出路何在?

生:上山下乡。

师:对,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接受锻炼。那时大学的主要招生方式是通过人民公社的推荐,推荐人才的主要依据是看出身,是否根红苗正,对革命的贡献如何。因为“宁要一个没文化的劳动者,不要一个有文化的精神贵族”,“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作为臭老九被打倒。所以,恢复高考的欣喜对于一代人来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而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幸运,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幸运。

第二件事:而到了1978年3月18日,这是广大知识分子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生产力”,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比振奋,从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的强音,广大知识分子如鱼得水。比如著名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的猜想》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就是此时浮出水面,为世人熟知。 师(过渡):以上这一切似乎使人们感到了“柳暗花明”,但是“乍暖还寒”,又出现了“山重水复”的景象。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再说出“徘徊”的局面有哪些? 生一: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然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也没有改变。

生二:还有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

师(补充材料):华国锋当年对毛泽东晚年的政策积极贯彻,得到毛泽东的称赞“你办事,我放心”,成为毛泽东指定的合法接班人。“在他的任职期内,无论是政治风格还是个人外表方面,华国锋都极力模仿他的前任,甚至他留的发型也是他的恩师所喜爱的”,在经济建设方针上,他也是一脉相承。

(投影材料)

国民经济十年规划“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有10大钢铁基地,9大有色金属基地,

10大油气田。(这个计划在20年后事实上也不可能完成。)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务虚会,强调要善于利用国外资金,大量的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宝钢是在上海北郊的海滩上平地而起的钢铁基地,既无基础生活设施,又无现存的矿山可以依附,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时间,硬是用美元造出了一座‘宝钢’。这是1978年国民经济‘洋跃进’的典型代表„„即使是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矿石要靠从澳大利亚进口,否则,宝钢就只能是一只饥饿的骆驼。”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在经济建设方针上又出现了急于求成。

师(过渡):这种徘徊的局面真的是印证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走出这种困境,最关键的是什么?

(经过前面的铺垫,已经水到渠成,学生迅速齐声回答)解放思想。

(真理标准问题的的讨论这一内容,结合播放资料片,出示文字材料)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以形象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场讨论的作用和意义略)

师(过渡):乍暖还寒时候终于被一声惊天春雷驱散,(进入第二幕),十一届三中全会带领我们走进真正的春天。

(投影)

第二幕

春雷惊天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出示思考题):结合“文化大革命” 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人们生活在疯狂的个人迷信束缚之下,会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生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全会决定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生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概括, (历史意义的分析略)。

师过渡:至此,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而且春风化雨滋润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投影)

第三幕

春风化雨

—实施:拨乱反正

(过程略)

(小结略)

师过渡: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完全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起来的,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伟大的转折带给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你有哪些切身感受?”

(学生立刻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

生一:我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里上课。

生二:以前买东西要用粮票,布票,肉票等,现在只要用钞票就可以了。

生三:现在高楼大厦多起来了,马路宽起来了,交通更加便捷。

生四:现在通讯也方便很多,电话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也越来越普遍。

在学生的热烈的发言中,教师适时结束语:“从同学们的感受中我们可以发现,1978年的确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我们已经走进一个新时代。让我们在这份激动当中共同放歌!”

伴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师生齐唱《走进新时代》。

案例分析: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说起历史,就好像故纸堆里的一位老学究,呆板毫无生气,令人望而生畏。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全是一些模糊的面影,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画面都是干涩枯燥不甚清晰的棱角。所以往往出现学生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望而生畏的现象。造成可能学生会在教师的权威影响下,背诵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但历史课堂生活十分琐屑、贫乏和沉闷,以至于学生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失,综合实践能力的匮乏。

我觉得,我们的历史课堂不应该给学生形成历史是遥不可及的感觉,而要抓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注重带领学生用情感“走入”历史、用心灵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跳动的脉搏。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尝试着人本追求,营造历史美感的教育情境,力争引导学生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使学生同时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针对本节抽象思维性比较强的内容,我特别创设出整个“走入春天”的意境,从“乍暖还寒”到“春雷惊天”再到“春风化雨”,老师作为指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徜徉在这份“春”的意境中。

这节课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向学生提供照片、文字材料、录象(视听材料)等丰富的史料。

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象、联想都被教师创设的历史意境激活了,师生在情感上处于共鸣状态。

绍兴一中分校裴英杰

小议历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让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中闪光——《星巴克体验》读后感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信访中的应用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