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二陆文化》及寻访二陆故居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4 02:47: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二陆文化》及寻访二陆故居有感

八(3)班

谢家好

活动背景:

近期,学校开展了一次二陆文化的宣传会,组织我们听讲座,宣传会上,校长发表了演讲,从晋代文学巨子陆机、陆云兄弟在文学,书法上的杰出贡献到小昆山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貌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并向每人都下发了一本《二陆文化》。一回到教室,我们先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书的封面上有一幅书法作品,虽然看不清几个字,但那苍劲有力的笔锋,让我不禁对二陆产生了好奇。我马上翻开了书,一探究竟。

原来二陆的爷爷和爸爸都是有名的军事家,但陆机、陆云不会打仗,可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可是天妒英才,在吴国灭亡后,他们退居乡里,闭门勤读十年,终有一番成就。他们读书学习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二陆草堂。

陆机前半生过的十分幸福,后半生却过着坎坷的生活,最后死于司马颖手下,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陆蔚、陆夏和他的两个兄弟陆云、陆恺。著有《平复帖》、《望想帖》等。他的弟弟陆云虽然在文章方面略逊于陆机,但在文学理论、辩论说道方面却略胜一筹,与陆机并称二陆。陆云所著文章349篇,他的诗作清新明丽,结构严谨,主张“文章当贵清绮”。

他们名扬天下,成为一代贤人。他们在当时倍受尊敬,不仅是他们在文学、辩论方面的造诣,而是因为他们为人处世的风格。周处年少为乡所患,在他有改正之意后,经二陆的开导后,周处终为一代忠臣,这个故事也被编入了教材,体现了当时二陆的影响力。

活动内容:

在知识宣讲后,学校组织我们开展实地探究活动,徒步小昆山,寻访二陆故居。我们顺着山路蜿蜒而上,大大的“二陆草堂”最先映入眼帘。在进屋观赏之前,老校长还给进行了一段精彩的演讲,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小昆山,还为我们详细地阐述了“二陆”的生平事迹。

老校长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眼前看到的“二陆”草堂是尽量按史实重建的,因为真的“二陆”草堂早已被一把火烧没了。除此之外,老校长还告诉我们山上有一座九峰寺,九峰寺是江南名刹,原来的寺庙毁于战争时期,今天看到的九峰寺是在原址上新建的。与九中寺紧邻的一处文化遗迹为“二陆读书台”。相传吴国灭亡之后,“二陆”隐退故里,在此闭门读书达10年,离开读书台不远处,有一阁楼似的飞亭,名为“婉娈亭”,取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之句,在婉娈中,凭栏远眺,整个小昆山的美景尽收眼底。

听完老校长的讲话,我更加迫不及待想要进去看看,老师一下“命令”,我就“咻”的跑了出去。抬头看看,古色古香的木雕门、屋顶上特意铺设的芦苇草,铺设的芦苇草,都散发出古朴的味道,院内的正门上,有一副门联,右联是“二陆文章雄万代”,左联为“草堂灵气贯千秋”,横批题“太康之英”,取“二陆”为西晋太康年间精类之意。草堂里陈列着陆机、陆云为数不多的陈迹复制品,从这些诗文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二陆”那秀逸宏丽的文采。“二陆”的诗赋,骈文均极佳,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在那,我终于看见了《平复帖》的副本,用笔古雅,苍劲有力,朴实雄厚,潇洒随意,妙趣天成。怪不得它被誉为“天下第一书法”,今中外的人们赞颂。我还看见了苏轼写的一幅对联,也赞赏了二陆兄弟,以及“二陆”的雕像,再现了“二陆”的形象。

活动感想:

这次的寻访二陆故居活动,让我收益匪浅。松江是上海之根,小昆山又是“松江之根”历朝历代有许多文化名人与小昆山有关,松江的别称“云间”,则是出自陆云之口。但是现在有多少上海人知道“二陆”?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上海人、是松江人、是小昆山人?知者寥寥。

陆机和陆云两兄弟则是小昆山,乃至上海市最早的文化名人,他们对当时中国的文化艺术潮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世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与“玉出昆岗”赞美之。“二陆”文名远扬,为九峰山泖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史书记载小昆山是“二陆”的故乡,小昆山北边原有“二陆故居”,山上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山下有“二陆祠”。在天马身上曾有“二陆草堂”与天马山对峙了一座小山,名机山,是以陆机的名字命名的,山下有一小村叫平原村,村名因陆机官至“平原内史”而得。天马山西的横云山原名横山,在唐代因纪念陆云而改名。因“二陆”的故乡在小昆山,人们就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的《千字文》中就有一句为“玉出昆岗”,北宋名相王安石经过华亭时作诗《昆山》中有二句:“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句中“玉人”指的就是陆机、陆云兄弟。在此之前,与“二陆”同时代的西晋文学家潘尼在赠陆机诗中写到“昆山何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比陆机晚的东晋著名文学家葛洪著书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宋代文学家唐询诗“昆山”中亦有二句:“昔有人如玉,兹山得美名。”小昆山由此出名,并在旅游文化中显示了其独有的人文价值。

我们不仅要了解二陆文化,还要发扬和传承二陆文化,我们要满腔热情的投入到这中来,对我们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从小学习二陆文化的理念,像二陆一样勤学苦练,成为小昆山的骄傲!

近年来,我校也越来越关注“二陆”文化的传承,秉承“敦品励学,自然和谐″校训,以书法教育为切入口,将传承“二陆”文化教育与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与美育及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相整合;与教师专业、师德、人文发展相整合。紧紧围绕《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和发扬“二陆”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先后在校本德育教材《可爱的家乡》中编入“二陆”事迹,组织学生学习探究。新校舍建成后,在综合楼大厅设计“二陆”文化墙以及两尊铜像雕塑,将学生图书室命名为“二陆”书屋,将学校陈列室命名为命名为“二陆”艺苑,中央绿化带巨石刻有“二陆文苑”,在校园内逐渐营造出浓浓的“二陆”文化氛围。意在让全校师生意识到作为和“二陆”处在不同时代,但生活在同一家乡的小昆山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二陆”文化的重任,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传承和发扬“二陆”文化的活动中,也热切盼望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项关系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让祖国优秀民族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读《二陆文化》及寻访二陆故居有感

寻访婺文化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金陵文化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二陆文化》及寻访二陆故居有感
《读《二陆文化》及寻访二陆故居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