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务处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特色成校,质量立校,发展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建校”的发展战略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目标,部分指标提前或超额地完成任务。

(一)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从2009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2010年至今,先后分四批开展了“以课程为载体,以测评为手段”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共有60多门课程、184名教师通过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优化完成了2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采用传统考核与技能证书相衔接的多种考核方法和手段,确保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以上。先后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合作,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的订单培养和一体化培养工作,订单人数达到956人。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了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共有60多人次获得各类竞赛奖励,实现了以大赛促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专业建设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发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专业数量从“十二五”前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根据市场需求,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建设原则,已建成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和公路工程检测技术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汽车运用技术等8个院级特色专业。在遵循“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支持重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筹集资金9200多万元,且已建成5个校内实训基地, 55个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校内实训室,70余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理论扎实、教学理念先进、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0年以来,学院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先后引进专业教师5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在读博士2名,研究生学历36名,具有一线工作经验者10余名;学院现有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3人,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有25人,还有10余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30多名专业带头人和6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 20余名青年教师到施工一线和企业参加顶岗实践;102名教师通过学院的“双师”素质资格认定。已建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等4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8个院级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 3名教师分别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

(四)课程建设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于2010年全面启动教学改革工作,下发了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载体,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为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对课程内容、结构等进行重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全面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以此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省级精品课程由“十二五”之前的1门增加到现在的7门,院级精品课程由之前的16门增加到现在的50门,已建成4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我院教师作为主编、参编公开出版的教材多达60余部。

(五)教学管理

学院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与管理,积极完善和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教务处、教学督导室和各系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求全体教师要主动实践课程改革理念与成果,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推进教学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二、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仍然跟不上学院的发展。由于政策和编制限制的原因,近年来学院未能从普通高校和企业引进专业教师及具有企业和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造成部分专业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教师,部分专业教师每学期要承担3-4门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新增专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利于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也不利于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场地尤其是实习实训场地严重不足。近年来,省财政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较大,我院也先后争取到了部分项目和资金,但由于场地受到制约,个别项目无法实施,实训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

(三)办学经费不足。学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通过争取中央和省上政策性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使部分专业的实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个别专业的实训条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与专业的规模、发展还不适应。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国家及省两级“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特色成校,质量立校,发展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建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理念;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全面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新建专业实训基地8个,各类专业实训室23个,改善实训室24个,实现实训基地建设规模83400㎡,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000万元以上;建成功能齐全、应用便捷的数字化图书资料信息平台,建成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新版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通识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师发展学习的平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学习的平台、数字创新创业学院学习的平台,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20台以上。

2、人才培养。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融通与配合,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纳入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大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认定工作。

3、专业建设。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每年新增设2~3个新专业,使招生专业总数达到40~45个,建成5~6个省级特色专业,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会计、物流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为引领,形成10个左右优势突出,交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建设或引进5个以上资源丰富、应用便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力争在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4、师资队伍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支名师引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潜心教学、团结进取、适应教学和科研要求的师资队伍。专(兼)任教师总数达到550人以上。其中,专任教师数达到350人以上,兼职教师数达到200人以上;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培养和选拔副高职称以上专业带头人60名,培育和引进省级教学名师3~5名,建成5~6个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上有所突破,建成10个以上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立专业教师轮训制度。

5、课程建设。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开发50门以上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开发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新建20~30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引进20门左右的素质类网络通识课程作为选修课,以翻转课堂为基础建成15~20门慕课,建成7~8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在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推进以证代考,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平均达到85%以上。

6、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式上有新进展,在合作机制、体制方面有新突破。做实、做大、做强以学院为龙头的交通职教集团和信息技术职教集团,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由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理事会等管理组织及保障机制,探索完善多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专业建设

1、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省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6873”交通突破行动,主动对接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新专业;对已开设的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提升专业改造能力;强化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辐射带动全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2、改善实训条件。以省财政支持省属高职院校发展重大项目为抓手,根据专业布局、专业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设计实训项目,按照真实的职业环境布局实训室,建成融科学研究、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对外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职能化、现代化实训基地,为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提升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引进力度,彻底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编办支持增加在编指数,分别从高校和企业引进硕士以上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人才招聘机制,建立通过签订“劳务合同”聘用教师的机制和管理办法,双管齐下,彻底解决学院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问题,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满足教学和科研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学院兼职教师人才库,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参与和指导专业建设,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使兼职教师人才库的总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以上,形成专兼职教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3、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鼓励教师积极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提升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出去请进来和参加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跨专业、跨单位合作,促进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基础,形成一批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名师和专业领军人才,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4、加强师德建设。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通过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树师魂、正行风、树形象”等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潜心、静心钻研教学,用爱心、耐心教育学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形象,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影响和教育学生,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5、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针对在岗教师建立3~5年一周期的轮训制度,针对新进大学毕业生建立第一年必须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参加实践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管理办法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管理办法。大力推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和“互联网+”的培训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等多种渠道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顶岗实习形式,进一步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1.5+1.5”和“1+1+1”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全面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3+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改革课程与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全面推行以证代考。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组织开展和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技能竞赛水平,实现以大赛促进教学、以大赛促进课改、以大赛促进剂能提高。

2、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将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开发专业课程。强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实践教学课时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3、教学模式改革。深入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扎实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招生制度改革和不同生源个体差异,有效探索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做到“合分结合、动静相宜、全体参与、各有所获”,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广泛应用和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助推网络教学模式,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以MOOC建设为标准,加快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保障体系

1、完成内部机构职能调整。积极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关于学院机构及干部指数设置的通知》(甘交院党字【2015】33号)文件精神,逐步完成内部机构职能的调整,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明晰院系管理权限和职责,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

2、适时地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结合学院的办学效益,适时地完善学院内部岗位津贴分配办法,调整内部岗位津贴标准,并向一线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3、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文件,规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发布质量年度报告,引入行业、企业及专业机构等定期对学校进行评价。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完善学院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方案、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系(部)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强化校内教学督导的职能作用,积极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评教评学,加强过程监控,注重反馈和及时改进。

4、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完成新版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通识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师发展学习的平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学习的平台、数字创新创业学院学习的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开发扩大网络课程学习的试点工作,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继续做好网络课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择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5、完善实习管理规范。要求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强化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实习时间、场所、待遇等符合国家要求,落实实习过程管理责任制,完善实习信息通报、实习责任保险等制度。

6、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注册、转专业、转学、退学、毕业等环节管理,实现学籍档案内容真实齐全,专人管理。

(五)深化校企合作与校际交流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以厅厅共建为基础,交通职教集团和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为载体,积极构建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模式的教学运行机制,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工(教师)培训、顶岗实习等问题,共同协商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与管理制度。

2、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教学和企业实践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招生招工方案、学徒管理办法、企业师傅标准等。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企业用工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搭建服务平台,通过职教集团和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断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实现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校企联合保障学生权益、校企共同质量评价等教学活动,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3、推进职教集团建设。以省交通职教集团和省信息职教集团的成立为契机,完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将厅厅共建落到实处,积极争取省教育厅和省机场建设集团的支持,谋划和筹建省民航职教集团。加快完成区域范围职业教育集团全覆盖,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提升职业教育集团服务能力,优化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环境。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在若干行业、区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构建技能人才就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工作。

4、促进校际交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扩宽办学渠道,发展联合办学。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期和机遇期,要完成“十三五”教务处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并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面对“十三五”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我们必须坚持通过解放思想寻思路,更新观念找办法,不懈探索求发展。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为市场和社会服务的思想、理念,并将这些思想、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项改革、建设和管理之中,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理清工作思路、改善思维方式,为完成“十三五”的各项任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在教学改革中,要牢固树立社会的质量观,充分重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建议,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把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能否较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培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标准。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主管院领导牵头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部署规划的设计、实施和调整,保证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总结反思;完善教务处统领全局、系部分化实施的二级管理,强化每周的教学管理例会制度;加强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和处置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高度重视各级干部选拔、聘用、培养和管理,把作为不作为、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对干部评价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团结干事,干实事。

(三)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治校,提高规章制度的权威和效率,使各级管理人员养成依法立规、依规办事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这是确保学院教学正常运行和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学院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首先,要通过完善以责权利为基础的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调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其次,要深化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奖勤罚懒的分配激励制度;第三,要继续完善学院内部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制度及其配套制度,打破聘用终身制;第四,要根据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要积极建立教学改革的保障性制度,确保各项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六,逐步建立全员、全覆盖的内部目标责任和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过程和业绩考核,用考核促工作,用考核促效率,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和个人奖惩的依据,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工作考核体系及运行机制。

(四)经费保障

经费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撑和保障,一切工作都将无法进行。“十三五”学院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只有通过自筹、融资、争取政府专项投入以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其它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各项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政策支撑

要实现学院“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除需要学院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外,更需要紧盯形势、发挥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一是要在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思路、政策和措施,将现有政策用足用实;二是在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作为,用业绩和情感来争取省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我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锲而不舍,任重道远,促进我院的育人工作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兴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努力开创学院发展的新局面,共同建设学院的美好明天。

护理部“十三五”规划

邢台市十三五规划

神经内科“十三五”规划

解读十三五规划

江西省“十三五”规划

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药剂科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机场规划

学校十三五规划

保卫科十三五规划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
《教学管理十三五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