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龙虎山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8: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析龙虎山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摘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面深刻地认识龙虎山道教文化底蕴,合理开发利用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能够有力地推动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该文将龙虎山的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依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资料,在简要阐明天师道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广泛社会影响时,叙述了龙虎山天师道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对龙虎山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作了深入发掘和全面梳理,并初步分析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该文认为神秘的道教文化应成为龙虎山景区的文化主题,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也应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然而,龙虎山在开发利用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景区从业人员自身道教文化修养不高,旅游资源开发者无力深入挖掘资源中蕴涵的文化精髓;导游员也不能了解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中的天师道文化内涵.出现龙虎山旅游区文化主题模糊,道教文化旅游氛围淡化的现象.据此,作者认为龙虚山旅游的发展应着重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道教文化修养、将景区文化主题心安理得位于天师道文化上,并全方位地把道教文化旅游作为景区支柱产业来建设,加速龙虎山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龙虎山;道教文化;文化景观;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

一:龙虎山道教的历史沿革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对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素有中国道教发祥地、正一道祖庭之称的江西龙虎山,以其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统领天下道教事”的宗教地位和“北孔南张”的天师世家声誉,吸引了各地方士及高道来此修炼。经过1800余年的道教文化传承,正一道在道教经书、符篆治病、斋醮仪式、道场艺术、修炼方法、人物活动、宫观建筑和神话故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宗教典籍,形成了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

一、提高对保护道教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001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胡孚琛研究员提出“新道学”的概念,随后他又指出:“要进一步集古今中外文明精华,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的道学普世文明,作为人类在21世纪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中外学者在道学理论上创新和发展,为新时期道教与时俱进,服务社会,促进人类进步指出了方向。龙虎山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要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先生说的,一个中断了历史记忆的民族是不会有辉煌未来的,我们现在很多人脑袋里只有“现代化”三个字,我们高呼着现代化的口号不顾一切地拼命往前跑,这样的话可能我们跑到终点,我们现代化了,但是我们是不是中国人都不清楚。生物有基因,生物基因决定一个生物的生命特点,文化也有基因,文化基因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至于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属性。龙虎山道教文化决定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特质和属性,是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灵魂和“名片”。因此,对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培养既具有坚定信仰、又掌握了专门技艺的道教领袖和专门人才

道教自身的建设,首先是道教人才的培养。龙虎山历代天师都十分注重自身道性的修炼,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道性高洁、道法精深的高道。龙虎山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道教祖庭,统领道教数百年,正是有这样一批高道,以及在中国道教教育和文化中的杰出地位。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宗教也同一个团体一样,其繁荣与衰弱与领导者的水平密切相联系,因此道教人才,特别是领袖人物的培养至关重要。鹰潭市、龙虎山要十分重视道教人才培养,特别是道教领袖人物的培养。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有意识地推出道性高洁、道法精深的“天师”。“天师”要注重自身的修持和形象,穿道袍、说“道话”、树立权威。

二: 道教文化在旅游中的发展和影响

一、挖掘道教文化内涵,将道教文化展示与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是无形的,但仪式感很强,只有在展示中才能有所形化并有效保护。因此“展示”是保护和传承道教文化的重要措施,更是将其“形化”成文化产品的重要手段。

我们认为以下这些应是需要认真挖掘并予以展示的:道教哲学、道教的方法论、辩证法。道教宇宙学说对自然本原的认识,包括道教的自然观、人地观和人生观;道教建筑与园林;天师世袭文化。世袭63代的天师世家,已有1800多年,有“北孔南张”之说;道教养生文化(神仙养生文化);道教文学艺术,包括道教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文学、戏剧等;道教的神仙信仰和鬼神崇拜文化;道教斋醮法事文化;道教节庆礼仪文化;天师饮食文化;道教堪舆文化等。

文化展示实质就是无形的“文化”向有形的“文化产品”的转化过程。例如:道教文物、艺术品的展示(展览);道教音乐、戏剧表演;推出道教音像、图书、影视作品;道教的节庆活动和法事观礼;道教养生、健身和修炼;道教文化的研习,修学和培训;道教宫观府第参观探秘;道教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道教饮食所表现出来的选料(禁忌)、菜名、摆放、器皿、制作和餐饮环境等等。

道教文化的展示,同样存在创新的问题。龙虎山青萍剑已失传、武当已占据了武术的制高点,但我们可以将道教功法和道教法场舞结合起来,创造“道舞”。少林寺的《禅宗·音乐》大典,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龙虎山·道舞》的创作与演出,一定会产生同样的轰动效应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以养生为发展道教文化的突破口

道教非常重视养生,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重视自我修炼,祛病强身,因此养生健身是道教最接近大众,最具有实际意义,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道教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求得发展的突破口。

道教养生以道教内丹学为指导,包括养身和养心两个方面,谓之“性命双修”。“来龙虎山做神仙”的养

生保健游,融旅游和医疗保健为一体。坚持“养生必先养心”、“健身必先健心”,从心态平和入手,将修炼 养生功法和体育运动相结合,与健身和娱乐相结合,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天师道一直把房中术作为养生修炼的重要方法,因此谈“养生”回避不了房中术。道教的房中术是指

古代与医学相结合的,通过对性生活的调节以养生保气、益寿延年之术,是围绕养生进行的“行道”之举。 因此必须为其正名,还房中术本来面目,给于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和认识。

三、加强宫观建设和道教遗址保护,整治宫观周边环境

宫观建设的重点是上清宫二期工程应尽早上马。上清宫一期工程已给上清宫划出了大致的轮廓,但离 “天下第一宫”、“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甚远。

留候家庙又称祖天师庙,是天师道启源观堂之一,目前族人已自行修复,香火甚旺,但仍显得窘迫和 简陋,现庙周围已留有空地,应积极恢复原头门、二门及附属建筑。

上清镇保留了多处与天师后裔有关的“留候第”等古建筑,多已衰败,有些已近倒塌,应有计划地加以 保护和维修。

炼丹岩、水帘洞、濯鼎池、飞升台等道教遗址仍处于自然状态,应树立保护标志,划出保护范围。

宫观周边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天师府和上清宫周边地区。整治要纳入上清镇总体保护规划中,以形成特有的道教氛围和环境。

四、建设良好的道教文化生态环境

1.龙虎山、泸溪河自然环境的保护。道教以修炼为最高境界,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正是道 教理想中的修炼之地和追求的理想世界。龙虎山崖壁上不时出露的悬棺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祖天师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才选定龙虎山作为道教的肇基之地。杨明德教授指出:丹霞景区的宗教文化、摩崖书画石刻文化、寺庙建筑文化、墓葬文化、以至附会文化,其产生、形成和发展总是与丹霞景观自然属性联系在一起,这些文化景观反过来又融合渗透到了丹霞地貌自然景观中,并赋予了景观特有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景观高度的“天人合一”的特色,因此保护龙虎山自然景观不仅仅是保护它的自然风光,更是保护它所承载(融入)的道教文化,这是龙虎山自然景观保护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2.上清古镇保护。上清镇是龙虎山道教宫观府第的主要所在地。保护上清镇不仅是保护宫观府第,更是保护道教依托的社区和人文环境。上清镇的保护,一是保护它具有特色的空间环境(结构);二是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三是保护别具一格的古代水系;四是保护并弘扬古镇文化。保护坚持以“点”(宫观府第、历史文物)为基础,以“线”(水系、历史街道)为纽带,以“面”(历史街区)为突破口,以“镇”保护为终极目标,强调历史真实性、风格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人文自然融合性相统一。

3.服务社区,服务民众,处理好百姓进香和宫观旅游之间的关系。社区和广大民众是道教文化得以延续和生存的社会基础。在民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对福、禄、寿、财等等利益的欲望与渴求,仍在通过烧香、许愿、布施等等途径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慰藉。而这一切正是道教应该做、可以做、必须做的事情。

为此必须改变观念,将服务大众百姓放在第一位,不要只看到游客口袋里的钱,而舍本求末,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国内外不少寺庙、道观,不但不收门票,还提供免费的导游和咨询服务,看似少收了门票,实际上吸引了游客、扩大了影响,收入反而大大增加。

4.扩大对外合作,提升景区开发与保护水平。龙虎山,顾名思义,就是藏龙卧虎之地。水浒开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蔚误走妖魔”的镇妖井就在上清宫伏魔之殿中,吸引着游客都想看看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怎样从井里冲将出来,变成梁山一百零八将搅得天下大乱的。依托名著效应,以水浒为纽带和“水泊梁山”的合作将是龙虎山旅游业可以做大做强的好题材。

“和平、发展、健康”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就为龙虎山养生保健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基础。依托龙虎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养生文化,联合打造独具中华特色的养生度假胜地大有作为。

“天下道教是一家”。以弘道扬法为纽带,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国内著名道教胜地、宫观的合作。境外合作主要是华人圈的合作。和香港、台湾道教界的合作应做为重点。宗教应在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5.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体系。

(1)政府主导。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将保护文化遗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保护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2)制定龙虎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3)建立文化遗产展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4)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5)建立保护资金(经费)的筹措、管理和使用机制(制度)。(6)建立龙虎山文化生态保护区。2007年文化部开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试点工作,龙虎山应积极争取申报。

(7)建立文化遗产分级保护制度,努力提高保护等级。目前龙虎山文化遗产保护级别偏低,没有一项列入国家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此应积极申报,提高保护级别。(8)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国内外活动。(9)建设好龙虎山道教网,利用网络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展和保护道教文化网络空间。

(10)建立中国道教文化研究院和龙虎山道教文化博物馆。(11)建立文化遗产的媒体宣传、报导机制。(12)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培训机制。

三,龙虎山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休闲旅游、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扩大,许多海外游人纷纷到中国旅游观光。他们除了欣赏享受自然风景的优美外,游览人文景观、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而道教名胜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传统宗教,迄今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祖庭,誉为“天下第一丛林”,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那么道教这一人文景观有哪些旅游价值? 本文仅以北京白云观为例,试作探讨。

一、独特的宗教义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道教以追求长生久视、重生恶死为核心信仰,以尊道贵德为根本义理,崇尚自然,教人无为不争,淡泊名利,主张清心寡欲,致中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社会人伦道德方面,奉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苦己利人;在处世方面,和光同尘,事过境迁,心不着物,功成身退。这些独特的义理所包含的道教智慧,对于拯救现代社会之流弊,纠正现代文明之误区,大有裨益,对于生活在物质文明发达、充满激烈竞争时代的人们,无疑有很大的意义。

二、容人个性

一个人有个性,并不是坏事,比有任性好,容人个性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处世艺术。当今是科学进步,人才辈出的社会,大千世界人才多,个性鲜明,棱角分明,加之改革 开放思想多元化,民主、自由人人向往,直接影响庙中道众。在这种形势下,庙中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庙中的管理、道教文化研究、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经韵、医术与针灸、易经研究、绘画与书法等传授与研

究。在广招人才的同时,对道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其能,共同团结在一个祥和的气氛之中,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进。

我们身处涂山禹王宫,虽说道众不多,真正团结一致,为庙中服务,是很不容易的。当然真心修道者也不乏其人。从长远来说,庙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它能体现住持与道众双方的意愿。人际关系(师徒关系、道友关系) ,是一种互动关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对周围的人来讲,既是一种反映性结果,又是一种触发性刺激。住持和管委会一班人,应该虚怀若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让自身的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和带动他们。对禹王宫来说,是聚集群体之处,由于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矛盾在某种情况下,处理不当,可能会被激化,表现为当面顶撞或背后辱骂。此时庙中领导班子应有宽容人的度量和平等待人的态度,待了解情况后,再与对方交换意见,帮助对方找出并认识自已的错误所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对方被你宽容豁达的品德所感动。如果对情况不明时就施压,不讲一点领导艺术和策略,势必会出现抵牛现象,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要求庙中领导班子与道众均应珍惜相聚之缘分,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加快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禹王宫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启迪:过分物质追求和享受会使人陷入精神失落,过分掠夺自然资源,会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徜徉在白云观内,除了清静、庄重、肃穆的宗教气氛,还使人感到独特的道家文化气息。无论是仔细品味楹联“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九转丹诀炼就万劫真仙”、“有德斯福招财纳珍自来驻,不义岂昌财官利市求也无”,还是虔诚拜读《道教格言》、《清静经》、《悟真篇》、《劝善书导读》、《太上感应篇》等道书,抑或是感叹石刻碑文上《道德经》寓意丰富精湛,都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精神享受,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因为这些无一不反映了道教的义理,闪烁着东方文化智慧的光芒。

二、独特的道教文物,给人以丰富知识和美的享受。

游历白云观,你会叹服“天下第一丛林”名不虚传,惊诧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众多的道教珍贵文物便是明证。照壁上“万古长春”四个绿色琉璃大字,系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赵孟之作,字体遒劲有力,令人赞叹;山门上悬挂的“敕建白云观”匾额,乃明朝英宗皇帝所赐;玉皇殿内的“百寿幡”传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所留;玉皇殿前的两座碑,其碑文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字迹遒劲流畅,刚中带柔;老律堂内正中悬挂的“琅简真庭”金匾乃清康熙帝的御笔,道出了康熙帝曾在白云观受方便戒的历史;邱祖殿内摆放的一古树根雕刻而成的“瘿钵”,为清雍正皇帝所赐,为观内道士到皇宫化缘的信物;殿内所挂的梅化篆字《道德经》碑帖,为元代大书法家高 手书,劲力苍古,风韵独特,“近看是字,远看是花”给人以朵朵梅花之感;四御殿前院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 铸造,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首尾相连,不失为工艺精品。原在陈列室中的汉白玉老子石刻像,造型独特,传为唐代作品,似乎是盛唐皇室崇信道教的佐证;观内保存的汉瓦,上书“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篆字,表达了道家追求自由快乐、生命永恒的意旨。而“元太祖成吉思汗皇帝召邱神仙手诏”,让人钦佩邱处机敬天爱民的“真功真行”。祠堂内墙壁赵孟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与老子石刻像、明《正统道藏》被誉为白云观的镇观三宝。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展现一幅又一幅历史的画卷,其中的书法、绘画、艺术精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领略到道教艺术的久远历史和辉煌成就。

三、独特的建筑风格,使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走近白云观,仰望气势恢宏的照壁、牌楼,使人肃然起敬。进入观内,你会被层次严谨、结构精巧、自然流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顿觉如离世俗,已登仙界。观内殿堂青砖灰瓦,表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主张,朴素无华使人感觉亲切舒畅。整个院落分四个部分:中路、东路、西路、后花园。每个部分皆为四合院格局,这对多住在高楼大厦的现代人来说,提供了一次感悟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亲近自然的机会。更为称道的是后花园的建筑布局:退居楼在观内最高,位居西北之位,可以起到防止风沙侵袭、藏风聚气的妙用,这显示了道教运用风水学原理注重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园内蜿蜒曲折的回廊,连接戒台,漫步其间,面对三座寓意为道教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人造石山,使人遐想仙界的美妙逍遥;而凝望戒台上“致中和”三字,又仿佛看到了道教徒为求长生而勤修苦炼。

四、独特的道教礼仪,使人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参观殿堂时,看到老道长身着道服、胡须飘逸,慈祥端坐;或在老律堂聆听悠扬脱俗的诵经声,会使人有一种走进世外桃源的感觉。的确,道教的礼仪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古礼仪,堪称全面继承民族礼节的典范,如敬神祭祖的跪叩,见面抱拳作揖,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形式。今天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在春节时互致新春快乐,仍乃拱手抱拳礼,可

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在海外华人中的继承。从服饰看,道教徒满发大领衣、高筒白布袜,宛若古典剧装,其实这种装束是华夏民族固有装束,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正式道装皆为青蓝色,是沿袭传统文化五行、五方、五色说和道教“贵生”思想演化形成的。东方属青色,为青阳之气,东方主生,在四季中主春,春天万物发生;东方也是道教信仰中的神仙居住之地,是道教向往的归宿之所。而道教徒蓄发留须,也表明了道教徒“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若有幸欣赏道教音乐,体会那气质悠静典雅的浓厚殿堂气息,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五、独特的传说典故和民俗,贴近生活,能够吸引游人,增加游趣。

北京白云观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使得与民俗风情紧密相联。白云观庙会是京城历史上几大庙会之一。近十多年,为丰富人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每年春节观内都举办民俗文化庙会,那些贴近生活,能满足人的 精神需要的传说、民俗吸引着海内外八方来客。“铁打的白云观,三猴不见面”是最能引起游客兴趣的传说。所谓“铁打的白云观”,指山门上悬挂的“敕建白云观”匾额,是明英宗皇帝所赐,系生铁铸造,寓意白云观道场永存,香火永盛;“三猴不见面”,乃是明朝重修白云观时,在观内不同地方隐藏三个大小不同的石猴,游客信士诚心找到并抚摸,其便可“时来运转”,吉祥平安。因此,时至今日,每年春节白云观庙会期间,游客信士排队摸石猴,其场面颇为壮观。“窝风桥打金钱眼”,是白云观民俗活动的又一特色。窝风桥是山门后的旱桥,为纪念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祖师在甘河桥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进而得道成真而建。桥下两侧各悬挂一枚古代铜钱模型,上铸“钟响福兆”四字,钱孔内悬一小铜钟,人们向钱孔内投掷铜钱,击响铜钟,则为吉利福兆。如是,每年庙会,这里成为最热闹之处,钟声、笑声汇成欢乐的海洋。“燕九节”会神仙是老北京民间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九是邱祖圣诞,正月十八各路神仙皆下界为邱祖祝寿,仙真们或化为乞丐,或化为游人,香客游人有缘见到则获福无量,所以,老北京有每年正月十

八、十九来白云观会神仙之说,取“燕京”、“十九”合称“燕九节”。老北京每年正月初

七、初八到元辰殿礼祀本命元辰之神,祈求一年平安顺遂,称之为“拜顺星”,是白云观流传至今的又一游人参与众多的民俗活动。总之,道教重视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主张,保留华夏民族文化的遗风,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的特色,众多的洞天福地、宫观胜景,成为人文景观旅游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必将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发展 我国旅游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四,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的蓝图展望

龙虎山

龙虎山导游词

发言稿龙虎山景区

作文 龙虎山一日游

江西龙虎山导游词

龙虎山旅行社报价

龙虎山导游词介绍

龙虎山景点导游词

游龙虎山作文

龙虎山风景区实习总结报告

龙虎山
《龙虎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