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十二节《庄子二则》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则》

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 黄君

一、知识概述

本次学习《二则》。学习文言文,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难词,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浑沌之死》,理解文中浪漫主义写法。学习《呆若木鸡》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作者及作品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周和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1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思想: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浑沌之死》

1、读准字音

浑(hún) 沌(dùn) 凿(záo)

倏(shū)

窍(qiào)

2、译读课文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3、把握文章内容

(1)这则寓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命名的意义。

(3)请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4、探讨文章主题

庄子的这则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

1、读准字音

渻(shěng) 恃(shì)

2、译读课文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

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跑了。

3、把握文章内容

(1)这则寓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主要得益于什么?

(4)请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5)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6)成语“呆若木鸡”的意思现在有何变化?

4、探讨文章主题

庄子的此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5、写作特点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两则短文均是寓言,都有一定寓意。

(2)语言精炼,意境开阔。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怎样解读《浑沌之死》《呆若木鸡》蕴含的道理?

(二)总结庄子寓言的内容和影响。

(三)你知道《庄子》中还有哪些成语?搜集这些相关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

同步测试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______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______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______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阻止

履行

丰厚

B.遏制

奉行

丰富

C.遏制

履行

丰富

D.阻止

奉行

丰厚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阅读文段,完成相关练习。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5、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方虚骄(

疾视(

) 鸡已乎(

无变(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也,犹应响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呆若木鸡”衍生出的新义是什么?

新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5、正;怒目而视;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没有反应

6、①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而有所反应。

②看这只鸡,果然呆若木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就)转身逃跑了。

7、比喻人呆板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8、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END-

课外拓展

庄子简介

庄子即庄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曾任蒙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胍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这篇文章,体现了庄子的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很明显养生之道不仅是庄子对生命存在的判断,更是在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人道思潮的批判与否定,指出了人道价值观念的局限和施行时必然面临的困境。 庄子思想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继承老子,对其中消极方面的东西有所发展。庄子不满于当时的战乱,对人民生活痛苦表示愤慨,他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他的蔑视礼法和权贵,放荡不羁,对统治阶级不合作,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有积极作用。但他由此得出抛弃一切的虚无主义结论,是十分错误的。

-END-

中考解析

1、(北京海淀区中考题)对文言语句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B.“困心,衡于虑,而后作”的意思是,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虽然驾着风奔跑,也没有这样快。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思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的美景。

答案:C。“奔”在此是指“奔跑的马”。

文言文阅读(武汉市中考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作者:方孝孺) 注: ①越:越国。

②“辐(fú)”与下文的“(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诸: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一人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

败: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为车固若是

固:________________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________________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坏,毁坏

②本来

③模仿,仿效

④理睬

3、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4、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②不要自以为是;

③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

④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本质;

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END-

第二十二节 《扁鹊见蔡桓公》[材料]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二十二节有感

第二十二节宁夏青贮玉米品种生产试验总结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原文及翻译

《庄子》

庄子

庄子

普通话测试题 第二十二套

解读《庄子》

庄子心得

第二十二节《庄子二则》
《第二十二节《庄子二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