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钢材热处理工 高级

发布时间:2020-03-04 05:2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钢材热处理工 高级

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 2 轴承钢中的碳含量一般控制在0.95%-1.05% 1 耐热钢根据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铁素体型耐热钢和奥氏体型耐热钢 1 金属弹性变形是一种可逆性变形 1

弹性模量的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 2 金属材料的弹性是一种可逆性变形 2 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为滑移和孪生 1

疲劳断裂重视在张应力发生,疲劳裂纹往往是在零件表面发源 1 碳是有利于调质钢的冲击韧性的元素 2 屈服现象在退火,正火,调质的中、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中最为常见 1 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弹性变形的一种标志 2 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较大的,则加工成的几件在服役时承受偶然过载的能力就比较大 1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决定于金属原子的并行和晶格类型 1 罩式炉适用混合煤气加热具有热值不稳定的缺点 1 锰的脱氧能力比硅强 2 碳钢中含有一定量的锰可以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 1 碳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起到降低强度的作用 2 从钢的切削性能来看,硫化物夹杂物起到有力作用 1 磷在钢中只有有害作用 2 氮与钒,钛等元素形成的氮化物可以产生弥散强化效应 1 铜是钢中常存元素 2 无论是溶解在铁素体中的氧或者是形成烟花无夹杂,对钢的塑韧性都有不利的影响 1 铜对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有有力作用 1

小变形量的平整可以消除屈服平台,成为无屈服点钢 1 高强度低合金钢是一种含有大量合金元素具有较高强度的结构钢 2 淬成马氏体的钢低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2 镍在改善钢的冲击韧性方面有突出作用 1 淡化处理时提高零件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的有效方法1

在提高轴承钢质量方面,最主要的是提高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 1 刚才在加热时表层易发生脱碳,这是由于加热炉内还原气氛严重所引起的 2 钨系高速钢在高温下脱碳倾向比钼系大 2 所有高速钢中均含有C.r 1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有较高的屈服强度 2 马氏体不锈钢可作液氮或更低温度工作的压力容器 2 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系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少,故塑性不如后者 2 材料强度越低,其喷丸效果越好 2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表征金属强度的两项指标 1 在碳钢中假如合金元素能改变其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1 合金元素碳和氮与铁形成代位固溶体 2 碳结构钢因炼钢中脱氧程度不同有沸腾钢,半镇静钢和镇静钢之分 1 含碳量愈高和提高淬透性的合金严肃愈多,钢的焊裂倾向愈小 2 热轧双相钢是指在热轧状态下直接得到双相组织者,这样就可以免除退火工序 1 细化晶粒不仅降低钢的屈服程度,而且增大钢的断裂程度 2 马氏体形态对马氏体强度的影响不大,但是对马氏体的断裂却有显著影响 1 未淬透的零件比淬透的零件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2 钢中的氧有利于钢的冲击韧性 2 奥氏体的初始晶粒度是指加热时奥氏体转变过程刚刚结束事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1 晶粒容易长大的成为本质细晶粒钢,晶粒不容易长大的成为本质粗晶粒钢 2 马氏体是奥氏体在冷却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形成的,也就是在临界点以下较高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 2 影响C.曲线的因素有含碳量,合金元素及加热条件 1 R值是衡量板材深冲性能的主要指标,其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板材有力结构的强弱 1 当过冷度较大是,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越大 2 上贝氏体根据其在显微镜下所呈现的形态,又称为针状贝氏体 2 淬火通常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的最终热处理 2 碳钢在退火,正火时的保温时间应比合金钢长些2 各种钢制工件的淬硬层深度需按其工作条件而定,并非一律要求全部淬透 1 回火基本上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而且对钢的最后性能有重大影响 1 碳工具钢都属于优质钢 1 韧脆转变温度是一个温度点 2 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1 间隙溶质元素溶入铁素体基体中,钢的韧脆转变温度降低 2 硬度是金属独立的力学性能 2 压入法硬度值是表征金属塑性变形力及应变硬化能力 1 洛氏硬度用不同标尺测定的硬度值可以直接比较 2 金属努氏实验与显微维氏实验一样,都是显微硬度试验方法 1 屈服现象在淬火的高碳钢中最为常见 2 面心立方金属的屈服现象比体心立方更明显 2 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都可以用应变硬化方法强化 1 抗拉强度只代表金属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1 罩式退火装炉时必须将同一厚度规格的钢卷才能装一炉 2 罩式炉退火只有在冷密封测试通过时才能进行加热 1 罩式炉出炉前可以不进行安全吹扫 2 运卷车上可以重叠堆放钢卷 2 焦炉煤气的发热值比高炉煤气高 1 碳素结构钢根据质量要求不同而分为A,B,C,D 四个等级 1 原料卷堆放应遵循上宽下窄,上厚下薄的原则 2 无论退换机组设备处于何种情况,氮气总管截止阀必须处于打开状态,不得随意关闭 1 冷轧成品的横向力学性能通常比纵向性能好 2 冷轧卷薄规格带钢的强度通常比厚规格的低 2 淬火钢应避免在会发生低温回火脆化的温度范围内回火 1 柏氏矢量是位错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1 弹性模量愈大,材料在一定应力下产生弹性变形就愈大 2 经过塑性变形后,金属的显微组织没有发生变化 2 金属经过塑性变形以后,它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几乎都会发生变化 1 热轧引起的加工硬化比冷轧更大 2 热加工过程一般不容易产生结构 1 铁素体是一个硬而脆的相 2 魏氏组织是钢的性能显著下降,可采用退火或正火加以改善 1 材料的性能不但决定于其组成相的性质,而且与它们的形态,尺寸以及相互分布状况有关 1 低温回火脆性是一种可逆的回火脆性 2 在耐热钢中加入C.r 可以改善钢的抗氧化性 1 石墨的强度和硬度很高,韧度很低 2 可锻铸铁中的石墨是由灰口铸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回火,由渗碳体分解得到的 2 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只要从液体中析出 1 可锻铸铁常用来制造形状复杂,承受冲击和振动在和的零件 1 对同一钢种所制工件,如果尺寸小,则应采用较低的淬火温度 1 各种钢制工件一律要求全部淬透 2 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散热性也好 1 高碳钢的导热性能比低碳钢好的多 2 合金和纯金属一样,结晶过程是在某一温度下进行的 2 可锻铸铁相比球墨铸铁有更高的机械性能 2 钢中马氏体的韧性很低,脆性高,几乎没有可塑性 2 合金元素可以通过提高钢的淬透性而影响钢的机械性能 1 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气氛露点越低 2 灰铸铁一般不需要热处理,或仅需要进行时效处理 1 液态合金所受的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差 2 为便于造型,下芯,合箱和检验铸件的壁厚,应尽量使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上箱 2 焊缝的结晶是从熔池底壁开始向中心生长的 2 加热时所得到的奥氏体实际晶粒的大小,对冷却后钢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1 淬火钢比退火钢具有较高的导磁率 2 (以上是26--30)

当钢中含磷量偏高时,就有可能在原奥氏体晶界位置或铁素体晶界处出现复磷区域,这是造成钢在常温或低温时出现脆性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称为钢的() 1 冷脆

2 热脆

3 蓝脆

4氢脆 1 在高强度低合金钢中最常用的起固溶强化作用的元素是() 1锰

2 磷

3 碳 4 铝 1 “低合金”按传统的说法是指钢中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 A 2% B 3% C 4% D 5% D 普通碳结构钢Q235,其屈服毒规定()235NM/平方米 1 不大于

2 等于

3 小于

4 不小于 4 淬成马氏体的钢低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

1 回火索氏体

2 回火珠光体

3 回火屈氏体

4 回火马氏体 4 在钢号中,沸腾钢用()表示 A “B”

B.\" b\" C \"f\" D \"F\" D 在钢中加入()元素不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A 钒

B 钛

C 钼

D 铌 C 由于获得沉淀产生弥散强化所需要的钒,钛,铌等合金元素含量非常少,所以这常被称为“()”

A 合金化

B 微合金化

C 低合金化 D 高合金化 B

量具钢的使用组织为()

1 回火屈氏体

2 回火马氏体 3 回火索氏体 4 下贝氏体 2 下列哪种元素能提高钢在盐酸,硫酸和高浓硝酸中的耐蚀性() 1 硅 2 锰 3 铬 4 钼 1 下列哪种钢号是不锈钢

A Cr 25Ti

B 1Cr18Ni9 C 1Cr18Ni9Ti

D 9Cr18Mo D

下列哪项因素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

1合金化

2 金属原子本性 3 热处理

4 冷塑性变形 2

金属材料常用的塑性指标为()

1 抗拉硬度

2屈服硬度 3 断后伸长率

4 应变硬化指数 3 下列哪种元素对钢的冲击韧性有利() 1 碳

2 锰 3 氧

4 磷 2 钢调质后的强度越高,其冲击韧性() 1 越高 2 越低

3 不变 4 没有关系 2 凡是成分均匀的奥氏体,冷却后均形()珠光体 1 粒状

2 片状 3 球状

4网状 2 由奥氏体状态冷却时,形成片状还是粒状珠光体主要决定于奥氏体的() 1 初始晶粒度

2 成分均匀度

3 本质晶粒度

4 含碳量 2 金属预先的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 1 越高 2 越低 3 不变 4 以上均不对 2 金属原始晶粒度越粗大,要求再结晶温度() 1 越高 2 越低 3 不变 4 以上均不对 1 冷轧带钢退火工艺制度主要根据钢的()确定 1 化学成分 2 技术标准 3 尺寸和卷重 4 以上均是 4 钢的加热速度主要决定于钢的() 1 厚度 2 卷重 3 技术标准 4 导热系数 4

保温温度主要依据()来制定 1 钢种 2 卷重 3 厚度 4 以上均是 4 氢气和阳气混合时,氢气的着火浓度极限范围为() A 4%075% B 4.5%--7.5% C 4.5%--95% D 4%--95% C

下列哪种元素是一种非常好的脱氧,固碳,氮的元素() 1 磷 2 硫 3 锰 4 钛

下列哪种不是冲压钢种常见的夹杂物() A I2O3

B.MnO

C.A.IN D.MnS C 下贝氏体在显微镜下所呈现出的形态是() 1 针状

2 球状 3 羽毛状 4 片状 1 奥氏体化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则形成的奥氏体晶粒愈() 1 细小 2 粗大 3 均匀 2 打开阀门引入煤气,同时停止通入氮气,以煤气赶氮气在末端放散管处做爆炸试验,连续()次合格后关闭放散管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C

作业场所氧含量低于()时,人员禁止入内以免造成窒息事故 A 18% B 20% C 21% D 22% A 按淬火()的不同,可分为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等等 1 加热速度

2 加热温度

3 保温时间 4 冷却方式 4 决定淬火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1 化学成分

2 淬火介质 3 工件尺寸 4 奥氏体晶粒大小 1

对于220型罩式炉允许装炉的最大卷径是 A 2000mm

B 2200mm

C 200mm D 220mm B 罩式炉所用保护气体氢气的露点要求达到() A -60° B -40° C -20 °

D -50° A 氮气在罩式炉组有哪几种作用() 1 吹扫 2 隔离

3 控制 4 以上均是 4

罩式退火过程中有()次安全吹扫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B

下列哪种硬度的试验方法不是压入法() 1 洛氏硬度 2 维氏硬度 3 肖氏硬度 4 布氏硬度 3 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属于

1 压入法

2 弹性回跳法

3 划痕法

4 其他方法 1 ()试验特别适用于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晶粒的金属材料的硬度 1布氏硬度 2 肖氏硬度 3洛氏硬度 4 维氏硬度 1 淬火钢可以选择() 试验方法测定硬度 1 HRA 2 HRB 3 HRC

4HBS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应变强化() 1 冷拉 2 冷拔

3 喷丸

4 调质 4 ()表征金属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1屈服强度 2 抗拉强度 3 断后伸长率

4 硬度 2 低温回火后所得的组织为()

1 回火马氏体

2 回火屈氏体 3 回火索氏体 1 高温回火后所得的组织为

1回火马氏体

2 回火屈氏体 3 回火索氏体 3 我厂普板SPC.C.的碳含量内控标准为() 1 ≤0.06 2 ≤0.07 3 ≤0.05 4≤0.04 1 我厂普板SPCC.的硅含量内控标准为() A ≤0.02 B ≤0.03 C ≤0.04 D ≤0.05 B 我厂冲压用超低碳钢JSt15的碳含量内控标准为() A ≤0.006 B≤0.004 C≤0.005 D≤0.0035 D 我厂冲压用超低碳JSt14退火温度为()

A 720℃--740℃ B 690℃--720℃ C 699℃--710℃ D 720℃--730℃ D 如果退火过程中使用的氢气纯度达不到要求可能会出现()缺陷 1氧化色 2 黑带 3 粘结 4 碳化边 1 退化加热过程中炉台气氛实际温度较设定温度允许波动()℃ A ±5 B±15 C±10 D±20 C 罩式炉退火过程中第二次安全吹扫在()时进行 1 出炉后 2 加热前 3 冷却前 4 出炉前 4 罩式炉退火过程中第一次安全吹扫在()时进行 1 出炉后 2 加热前 3 冷却前 4 出炉前 2 罩式炉天车吊运钢卷到()左右时,必须停顿15秒左右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提升 A 30 B 40 C 50 D 60 C 原料卷必须堆放整齐,垛高最高两层,每垛第一层与第二层钢卷垂直错位不得大于()mm A 90 B 100 C 105 D110 B 我厂罩式炉所用煤气净发热值为()*4.18KJ/Nm A 2300--2500 B 2400--2500 C B2400--2600 D B2500-2500 A 引入煤气后,末端放散()分钟,经做含氧分析以及爆发试验合格后,煤气引入工作结束

A 2-3 B 4-6 C 5-8 D 5-10 D 用氮气对氢气两段管路进行吹扫时,对管道气体进行含氧量检测,()次合格后,该段氢气管路吹扫合格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C St12冷轧成品检验的力学性能为()性能 A 横向 B 纵向 C 45度方向 A

马氏体比铁素体的硬度() A 低 B 一样 C 高 C 在金属晶体中,位错是一种()

A 点缺陷 B 面缺陷 C 线缺陷 D 体缺陷 C ()方法可以提高钢的强度

A 固溶强化 B 沉淀强化 C 晶界强化 D 以上均是 D T8表示平均含碳量为()的碳素工具钢 A 8% B 0.8% C 0.08% B 铸钢牌号中“ZG”后的数字为平均碳含量的() A 百分数 B 千分数 C 万分数 C T10A。 表示平均碳含量为1.0%的()

1普通碳素结构钢 2 幼稚碳素结构钢 3 普通碳素工具钢 4 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4 “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45%的() 1普通碳素结构钢 2 幼稚碳素结构钢 3 普通碳素工具钢 4 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2 为减少钢锭,铸件的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通常采用() 1 等温退火 2 完全退火 3 球化退火

4 扩散退火 4 ()主要用于处理各种弹簧

1 低温回火 2 中温回火

3 高温回火 2 灰口铸铁中的石墨越多,越大,铸铁的抗拉强度() 1 越低

2 越高

3 不变 1 “HT2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200MpA.的() 1 可锻铸铁

2 灰口铸铁

3 球墨铸铁

4 蠕墨铸铁 2 ()是同一成分钢的所有组织中最硬,最强的组织 1 铁素体 2 奥氏体 3 珠光体 4 马氏体 4 当含碳量相同时,板条马氏体的强度()片状马氏体,且碳含量越高,差别越明显

1 高于 2 低于 3 等于 4 不能比较 1 增加钢中的碳或合金元素的含量都会使淬火保温时间() 1 缩短 2 延长 3 不变 2 提高()是缩短淬火保温时间的有效措施 1 淬火介质量

2 装炉量 3 炉温 3 通常将马氏体占()的地方定位淬硬层的边界 A 100% B 90%

C80% D50% D 凡是使C.曲线()的因素,都提高钢的淬透性 1 上移

2 下移

3 右移

4 左移 3 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渗碳剂() 1 没有

2 苯

3 乙醇 4 氨 4 钢的()是不改变零件的化学成分,而只通过强化手段改变表面层组织状态的热处理方式。

1形变热处理 2 表面热处理 3 真空热处理 4 化学热处理 2 ()只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工件

1 单液淬火

2 分级淬火 3 等温淬火 4 双液淬火 1 表面强化工件通常采用()

1 低温回火

2 中温回火

3 高温回火 1 热轧是边变形边发生动态下的再结晶,往往形变速度()再结晶 1 小于

2 等于

3 大于 3 为了提高钢的硬度和切削性能,对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大多采用()处理 1 退火

2 正火

3淬火

4 回火 3 拉伸试验是在常温下给试样缓慢施加()载荷,引起试样变形和断裂的试验过程 1 横向

2轴向

45度方向 2 “HRB”是()的符号

1布氏硬度

2 维氏硬度 3 洛氏硬度 3 耐腐蚀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抵抗周围介质侵蚀的能力 1 常温

2 低温

3 高温 4 恒温 1 ()可用来制造防磁结构件,如仪表壳

1 软磁材料

2 硬磁材料

3 顺磁材料

4 铁磁材料 3 飞机框架对()有较高的要求 1 比重 2 导热性 3 导磁性

4 熔点 1 量具对()有较高的要求

1 比重

2 导热性 3 热膨胀性

4 熔点 3 “Zn”的警惕结构是()

1 面心立方

2 体心立方

3 密排六方 3 单位质量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称为() 1 热导率

2 比热容

3 热焓 2 由一种固相和一个液相反应,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称为() 1 包晶转换

2 共晶转换

3 共析转变 1 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种固相的转变,称为() 1 包晶转换

2 共晶转换

3 共析转变 2 一般用提高浇注温度和提高含()量的方法改善铸钢的流动性 1 锰 2 硅 3 铝

4 磷 2 含碳量较低的马氏体,为一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称为() 1 片状马氏体

2 针状马氏体 3 板条马氏体 3 产生()的钢,硬度很低,无塑性,无法挽救,只能报废 1 过热

2 硬度不足

3 过烧 3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

1 渗碳

2 渗氮

3碳氮共渗

4 以上均是 4 钢中()含量很高时,在室温和高温下都能保持单相铁素体组织 1 铬

2 镍

3 锰 4 铜 1 合金元素()能促使奥氏体晶粒长大 1 钛

2 锰

3 铌

4 钒

合金结构钢“65Si3Mn”的含硅量约为() A 0.03% B 0.3% C 3% C 合金结构钢“9Mn3V”的含碳量为() A 9%

B 0.9% 0.09% B 不锈耐酸刚钢中含铬量都超过() A 11% B12%

C 13% D 15% B 耐热钢之所以具有高的高温抗氧化性和高温程度,是因为在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等元素

1 铬

2 硅 3 铝 4 以上都是 4 下列哪一种钢经过水韧处理可提高其塑韧性() A Cr 13

B Mn13

C W18C r4V

D Cr28 B

()是电工硅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1 碳

2 锰 3 硅 4 磷 3 ()的碳大部或全部都以自由状态的片状石墨存在 1 白口铸铁

2 灰口铸铁

3 麻口铸铁

4 球墨铸铁 2 ()的碳大部或全部以团絮状石墨存在

1白口铸铁 2 灰口铸铁

3 麻口铸铁 4 可锻铸铁 4 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同基体的钢 1 高于 2 低于 3 等同于 2 灰口铸铁的抗压硬度()其抗拉硬度 1 高于 2 低于 3 等同于 1 纯铜呈()色

1玫瑰 2 紫

3 黄 4 青 1 纯钛呈()色

1 黑 2 白

3 紫

4 黄 2 晶面指数用()括起的 1 圆括号 2 方括号 3 大括号 1 位错属于警惕缺陷中的() 1点缺陷

2 线缺陷

3 面缺陷 2 金属在晶界处的塑性变形抗力较晶体本身的塑性变形抗力为() 1 低

2 高

3 一样 2 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浓度与其固溶强化作用() 1 成正比 2 成反比 3 不成正比 3 渗碳件通常采用()

1 高温回火

2 中温回火

3 低温回火

3 弹簧通常采用()

1 高温回火

2 中温回火

3 低温回火 2 激光变相硬化是利用激光将钢铁表面加热到变相温度以上,由于金属导热性好,然后再自身急速冷却后获得高硬度的()组织 1 珠光体 2 贝氏体 3 马氏体 3 所谓()是在工件需要加热的部位涂上一层对光束有高吸收能力的薄膜涂料 1 上亮处理

2 韧化处理 3 黑化处理 3 为了防止冲压件产生质量缺陷,应该() 1 减低屈服强度

2 提高延伸率

3 优化结构 3 当把珠光体加热到刚刚超过A.C1温度是,奥氏体晶核将优先在()上形核 1 铁素体

2 渗碳体

3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 3 当钢试样加热到930±10℃,保温3-8小时,如果所得到的奥氏体尽力已经明显长大,晶粒度为()级,则此钢为本质粗晶粒度钢 A 1-4

B 1-5 C 5-8 D 6-8 A 对于碳钢,其在C.曲线鼻部以上为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区,生成() 1 马氏体 2 贝氏体 3 珠光体 3 在过共析钢中随碳含量的增加,()

A 珠光体转变加速,C.曲线右移

B 珠光体转变加速,C.曲线左移 C珠光体转变减慢,C.曲线右移

D 珠光体转变减慢,C.曲线左移 B 在亚共析钢中随碳含量的增加()

A 珠光体转变加速,C.曲线右移

B 珠光体转变加速,C.曲线左移 C珠光体转变减慢,C.曲线右移

D 珠光体转变减慢,C.曲线左移 C \"40Cr\"钢的马氏体组织基本()

A 全是板条马氏体

B 全是片状马氏体

C 片状马氏体与板条马氏体 C 随着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

钢中碳含量愈高,淬火后其矫顽力也() 1 愈低

2 愈高 3 没有关系 2 贝氏体转变就其转变问题而言,又被称为() A 高温转变

B 中温转变

C 低温转变 B

钢中的魏氏组织的存在,() 1 降低塑性,提高冲击韧性 2 提高塑性,降低冲击韧性 3 降低塑性和冲击韧性 3 钢中的魏氏组织常用()消除 1 分级淬火

2 退火或正火

3 回火 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 A C曲线

B 铁碳相图

C 钢的Ms线 B 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临街冷却速度 1 大于

2 小于

3 等于 1 铁碳相图中的EC.F 特性线表示()

1 共析转变线

2 共晶转变线

3 磁性转变线

4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曲线 2 铁碳相图中的S 特性点含碳量和温度分别是() A 0.0218, 727 B 0.77,727 C 2.11,727

D 0.22,912 B 预测定45钢淬火后的硬度,应采用()硬度最合适 A.HBW

B HRB

C HV

D HRC D

T8钢770时的基体组织是() 1 珠光体 2 奥氏体 3 珠光体+铁素体 2 钢的三个变相临界温度 A.1,.A.C.1,A.r1 的关系是()

热处理车间操作人员不慎触电,应首先() 1 拉人 2 用绝缘物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3 拉闸断电 3 铁碳相图中C特性点()点

1 共晶

2 共析

3 铸铁中的莱氏体转变 1

与消除T12钢半成品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应采用() 1 完全退火

2 球化退火

3 正火+球化退火 3 测定渗碳层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方法是() 1 金相

2 维氏硬度

3 洛氏硬度 2 具有面心立方的金属有()个滑移系 A 6 B 8

C 12 C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1 与溶质相同

2 与溶剂相同

3 与溶质和溶剂都不同 2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

1 形成等轴晶,强度升高

2 形成柱状晶,强度升高

3 形成等轴晶,塑性升高 3 与铁素体相比,珠光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

1 强度较高,塑性较差

2 强度较高,塑性较好

3 强度较低,塑性较差 1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1 亚共析钢

2 共析钢

3 过共析钢 1 钢的回火应安排在()进行 1 退火

2 正火

3 淬火 3 能使单晶体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是() 1 正应力

2 切应力

3 两者都不是 2 下列关于回火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1 降低内应力

2 使工件获得适当的硬度

3 使淬火组织趋于稳定 4 增大脆性 4 以下属于金属化学热处理的是() 1 渗氮

2 表面感应淬火

3 激光淬火

1

碳钢质量的好坏主要和钢种()的含量有关 1 C和N 2 S和P 3 A1 和 Mn 下列关于淬火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1 使淬火组织趋于稳定

2 提高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提高工件的综合机械性能 1 碳钢中具有冷脆性的化学元素是() 1 硅 2 硫

3 磷

4 锰 3 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

1 钢的含碳量

2 加热温度 3 冷却温度

4 保温时间 1 临界冷却速度是表示钢接受()能力大小的标志 1 退火 2 正火 3 淬火 4 回火 3 ()是防止或减少高温回火脆性的较好的方法 1 回火后空冷

2 回火后缓冷

3 回火后水冷或油冷 3 铁碳合金相图上的共析反应温度是()℃ A 912 B 727

C 1230 D 1148 B

\"45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1 铁素体

2 珠光体

3 铁素体+珠光体 3 含碳量为1.2%的铁碳合金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1 铁素体

2 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

3 铁素体加珠光体 2 刀具的最终热处理选择()

1 淬火+高温回火

2 淬火+中温回火

3 淬火+低温回火 3 过共析钢加热到超过A.c.C.n时,() 1 渗碳体开始至奥氏体中析出 2 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3 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中 2 含碳量0.45%的钢加热至A.c2--A.c2 时, 其组织是()

1 奥氏体

2 奥氏体和铁素体

3 珠光体和奥氏体

4 奥氏体和二次渗碳体 2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B 晶粒越细,则()

A 晶界面越多,点阵畸变越严重,塑性变形抗力越大 B 晶界面越小,点阵畸变越严重,塑性变形抗力越大 C 晶界面越多,点阵畸变越严重,塑性变形抗力越小 D 晶界面越少,点阵畸变越严重,塑性变形抗力越大 A 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多,其组织变化规律是() A珠光体逐渐减少,铁素体逐渐增多 B 珠光体逐渐减少,二次渗碳体逐渐增多 C 珠光体逐渐增多,二次渗碳体逐渐减少 D 铁素体逐渐减少,珠光体逐渐增多 B 纯铁与亚共析钢相比()

1 亚共析钢的硬度和纯铁比纯铁高,塑性比纯铁低 2 亚共析钢的硬度和纯铁比纯铁高,塑性比纯铁高 3 亚共析钢的硬度和纯铁比纯铁低,塑性比纯铁低 4 亚共析钢的硬度和纯铁比纯铁低,塑性比纯铁高 1 奥氏体晶粒长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1 加热温度

2 加热速度

3 化学成分 1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晶粒长的很大,以至性能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 1 氧化

2 过热

3 脱碳 2 延长钢的奥氏体化的保温时间,可促使更多的碳溶入奥氏体中,使() 1 Ms 点升高, Mr 点降低 2 Ms 点降低,Mr 点升高 3 Ms和Mr点升高 4 Ms 和Mr 点降低 4 密排六方金属的滑移系有() 个 A 3

B 6 C 8 D 12 A 不完全退火是把钢加热到()以上20℃-30℃,使珠光体转变成为奥氏体 1 Ac

2 Ac1 3 Ac3 2 对于处理厚薄相差较大的工件,应采取()

1 盐溶炉热处理

2 真空热处理 3 箱式电阻炉

4 井式电阻炉 2 在100-200时,钢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为() 1 过饱和a 固溶体

2 过饱和Y固溶体 3 过饱和a固溶体+έ碳化物 4 过饱和Y固溶体+έ碳化物 3 对于要求一定硬度,塑性和韧性且形状又比较小而复杂的工作,宜采取()工艺 1 等温淬火

2 双液淬火 3 延迟淬火 4 局部淬火 1 中频设备的频率范围为()RHz A 50-100 B 30-80 C 0.18-8 D 0.05 C 火焰淬火时采用中性焰淬火,其氧气对乙炔的比例为() A 大于1 B 小于1 C 2-3 D 1-1-2 D 为了使铸件中的渗碳体全部或部分分解为石墨,利于加工,提高韧性,灰铸铁件常采用()

1 软化退火

2 去应力退火

3 正火

4 表面淬火 1 常用的盐浴脱氧剂为()

1 二氧化钛

2 氯化铵

3 氯化镁

4 木炭 1

对将要进行离子氯化的工件,入炉前工件() 1 允许有少量锈,但应无油 2 干净无锈,无油

3 允许有少量铁锈和油污

4 允许有少量油污,但不得有铁锈 2 对调质后的工件,喷砂的主要目的是()

1 增加表面压应力

2 消除表面氧化皮

3 增加表面光洁度 4 增加表面拉应力 2 大型水槽常用()制作

1 塑料板

2 3-5mm钢板

3 8-12mm钢板

4 木板 3 硬度记型号HRV-150A.T 表示() 1 光学洛氏硬度计 2 一般洛氏硬度计 3 自动洛氏硬度计 4 布氏硬度计 1 热电偶必须用()构成 1 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 2两种相同的金属导线 3 一根是金属,另一根是非金属 4 两种不同的非金属 1 一种毫伏计可配()热电偶 A 4 B 3 C 2 D 1 D 对热处理用盐氯化钠的要求是() 1 一级品纯度≧96% 2 一级品纯度≧97% 3 一级品纯度≧98% 4 一级品纯度≧98.5% 4 对固体渗碳剂的保存方法是() 1 避免雨淋对存放环境无要求 2 与其他工业盐类混放 3存放处便于取放

4 存放处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4 重质高铝砖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A 1100 B 1300 C 1400 D 1600-1700 D 为了满足工件局部加热淬火工艺,常采用()来实现 1 箱式电阻炉 2 感应加热 3 保护气氛炉 4 井式电阻炉 2 从金属学角度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温度为界限区分的 1 结晶 2 再结晶 3 相变 3 黄铜是以()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 1 铅 2 铁 3 锡 4 锌 4 机械制造中T10通常来制造() 1 齿轮 2 刀具 3 轴承 2 C.曲线右移使临界冷却速度() 1 减小 2 增大 3 不变 1 C.曲线右移使淬透性() 1 减小 2 增大 3 不变 2 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实际结晶温度 1 小于 2 大于 3 没有关系 2 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1 马口铁 2 白口铸铁 3 麻口铸铁 4 灰铸铁 4 铜只有经过冷加工随后加热才能是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可使晶粒细化,因为() 1 铁总存在加工硬度,而铜没有 2 铜有加工硬化,而铁没有

3 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而铜没有 4 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3 洛氏硬度C.标尺的压头是()

1 钢球 2 金刚石四棱锥体 3 淬火钢球 4 金刚石圆锥 4 用拉伸试验测材料的()性能 1 强度 2 硬度 3 韧性 1 合金固溶强化的原因是() 1 晶格类型发生变化 2晶粒细化 3 晶格发生畸变 3 铁碳合金共晶转变的温度是() A 727 B 1148 C 1227 B 铁碳合金相图上的ES线,其代号用()表示

亚共析钢冷却到PSK线时,发生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成() 1 珠光体

2 铁素体

3 珠光体+铁素体 3 奥氏体的晶格类型是()

1 面心立方

2 体心立方

3 密排六方 1 铁素体的晶格类型是()

1 面心立方

2 体心立方

3 密排六方 2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 A Cr

B.V

C.Ni C 每个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个数为() A 2 B 4 C 5 D 6 D

亚共析钢加热到超过A.c3 时,() 1 开始发生奥氏体转变

2 全部转变成奥氏体 3 铁素体从奥氏体中析出 2 维氏硬度试验的压头是()

1 钢球

2 正四棱锥体

2 淬火钢球 4 金刚石圆锥 2 钢材中的成分偏析通常是由()工序造成的 1 铸造

2 锻造

3 拉拔 1 合金是一种以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经过熔炼或烧结制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1 金属

2 非金属

3 金属或非金属 3 对于许多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工程上规定以试样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该材料的屈服点。 A 0.3% B 0.2% C 0.4% B

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称作() 1 抗拉强度

2 塑性

3 韧性 3 下列哪项不是材料的工艺性能()

1 热膨胀性

2 铸造性

3焊接性

4 可锻性 1 实际结晶温度()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1 高于

2 低于

3 等于 2 在合金中,凡化学成分和晶格构造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

1 组元

2 相

3 晶界 2 固溶体属于()组织 1 单项

2 双相

3 多相 1 铁碳合金的主旨莱氏体属于() 1 固溶体 2 金属化合物 3 机械混合物 2 莱氏体的含碳量为() A 2.11%

B 3.4%

C 4.3% C 纯铁的熔点是()℃ A 1148

B 1227

C 1538 C 生铁是指含碳量为()的铁碳合金

A 2.11%--4.3%

B 2.11--6.69%

C 4.3%--6.9% B 共晶铸铁的含碳量是() A 2.11%

B 3.4% C 4.3% C 下列哪种钢不属于合金结构钢()

1 渗碳钢

2 弹簧钢

3 滚动轴承钢

4 模具钢 4 过共析钢为了减少或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通常采用()处理 1 退火

2 正火

3 淬火

4 回火 2 热导率反应了物体导热能力的大小,与材料的()无关 1 温度

2 适度 3 密度 4 几何形状 4 下列哪个牌号属于超深冲钢() A.DC04 B.St14 C.IF钢

D.St15 C 室温下,。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是() 1 马氏体

2 莱氏体+渗碳体 3 低温莱氏体 3 金属在固态温度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

1 变相

2 同素异构转变

3 固溶转变 2 我厂普板SPC.C.的退火温度为()℃

A 690-700 B 690--720 C 690--710 D 700-710 C ()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观察材料显微组织的工具 1 光学显微镜

2 电子显微镜

3 投射显微镜

4 扫描显微镜 3 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极限为()埃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B 分辨本领是指成像物体上能分辨出来的两个物点间的() 1 最大距离

2 最小距离 3 距离 2 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

1 间隙化合物

2 间隙固溶体 3 代位固溶体 1 热量从一物体传向另一物体或由一物体的某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 1 对流

2 辐射

3 传热 3 辐射能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称为() 1 白体

2 黑体

3 透过体 2 ()适用于加热细长工件,以减少加热过程中的变形 1 箱式电阻炉

2 台车式炉

3 井式电阻炉 4 罩式炉 3 焊接条件下的CCT曲线的形状,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 1 母材的成分

2 冷却速度

3 晶粒度 1

()是组成焊缝金属的主要材料 1 焊丝

2 焊芯

3 药皮 简述粘结缺陷产生的原因

答: 1 冷轧时卷取张力过大或张力波动。板形不好,在层间压力较大部位产生粘结

2 带钢表面粗糙度太小

3 板形不良产生边浪和中间浪以及存在焊缝,塔形,溢出边等。吊运夹紧时局部挤压以及堆垛时下层受压等造成局部压紧粘结 4 炉温控制不当,温度过高

5 钢质太软,钢中碳硅含量少,粘结倾向高

6 退火工艺不合理,退火时间太长或退火工艺曲线有误等

罩式炉煤气点火前的爆破性试验如何进行操作?

随意选取一个炉台,打开煤气快接接头下的球阀以及旋塞,放散1秒钟左右,放散过程中检测C.O 含量,若含量大于35ppm时,即可用球胆取样。而后快速关闭球阀及旋塞,将球胆移至安全处进行爆破性试验,直至试验成功,方可对退火设备进行点火,此项操作应由专业安全人员完成。

简述粘结缺陷产生的原因

答: 1 冷轧时卷取张力过大或张力波动。板形不好,在层间压力较大部位产生粘结

2 带钢表面粗糙度太小

3 板形不良产生边浪和中间浪以及存在焊缝,塔形,溢出边等。吊运夹紧时局部挤压以及堆垛时下层受压等造成局部压紧粘结 4 炉温控制不当,温度过高

5 钢质太软,钢中碳硅含量少,粘结倾向高

6 退火工艺不合理,退火时间太长或退火工艺曲线有误等

什么是氧化色?试分析氧化色缺陷产生的原因。

钢板表面被氧化,由边部向中间部位逐渐变淡的黄褐色或兰色痕迹,无明显轮廓线统称氧化色,产生的原因是:

1 退火时保护罩密封不严或漏气发生化学反应 2 保护罩吊罩过早,高温出炉,钢卷边缘表面氧化 3 保护气体成分不纯

4 加热前预吹洗时间不足,炉内存在残氧,钢卷在氧化性气氛中退火

试简述罩式炉重新进行冷密封测试的方法

答:在罩式炉炉台操作箱(+NP##)上按压[releA.se innerC.Over]按钮。将内罩松开后重新按压[C.lA.mp inner C.Over ] 按钮将内罩压紧,冷密封测试重新自动进行。

罩式炉煤气点火前的爆破性试验如何进行操作?

随意选取一个炉台,打开煤气快接接头下的球阀以及旋塞,放散1秒钟左右,放散过程中检测C.O 含量,若含量大于35ppm时,即可用球胆取样。而后快速关闭球阀及旋塞,将球胆移至安全处进行爆破性试验,直至试验成功,方可对退火设备进行点火,此项操作应由专业安全人员完成。

为什么一般淬火钢随后都要经过回火?

1 在通常情况下,工件淬火后强度与硬度虽有很大提高,但塑性与韧性都有明显下降

2 淬火组织处于亚稳状态,它具有自发地向稳定组织转变的趋势,因而将引起工件的性能与尺寸稳定性的改变

3 淬火钢通常总存在很大的内应力,如不及时消除,会引起工件开裂

回火的目的是什么? 1 获得所需组织以改善性能

2 稳定组织与尺寸 3 消除内应力

相对于冷加工,热加工有哪些缺点?

1 保持热加工的温度较困难,特别是当工件截面积较小更加如此 2 热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尺寸不如冷加工时的精确光洁 3 热加工后工件的组织和性质不如冷加工均匀

什么是脱碳?热加工过程中怎样减轻或防止脱碳?

钢在热加工过程中,它的表面层常因发生氧化而产生脱碳,因此,钢在热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炉气氛和相应的工艺因素如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以降低刚才的脱碳层深度

淬火钢为什么要经过回火处理?

1 淬火后得到的是很脆的马氏体组织,并存在内应力,工件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 2 淬火马氏体和尚未发生转变的参与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组织,在工件中发生转变,导致零件尺寸变化,这对于精密零件是不允许的

3 需要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度的配合,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影响钢材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是指被焊接金属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以及结构形式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影响钢材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

低碳钢的时效的条件是什么? 1 对合金元素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2 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3 高温固溶的合金元素,急冷后成为过饱和状态 4 在低温状态下,合金元素仍有一定的扩散速度。 *b:再结晶退火的转变有几个过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1)回复:当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较低时,金属中空位与缺陷相结合,而使空位减

少。温度再高,分散杂乱的位错互相结合并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小晶

块,这个过程叫亚晶的回复。回复后第二类的微观应力消除,性能稍有恢复。 (2)再结晶:当加热温度再高时,以亚晶为核心形成位向与变形晶粒位向不同的等

轴晶粒,随之长大直至变形晶粒完全消失。此时潜在的能量完全消失,晶粒恢复

至变形前的状态,表现为强度和硬度下降。性能恢复至变形前的状态,再结晶全

过程中无相变发生。

b:简述回火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和补救措施。 #:回火时常见的缺陷有:

(1)回火后硬度过高。产生原因是回火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 是重新按正确的工艺回火。

(2)回火后硬度不足。主要是由于回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工

件退火后重新淬火。对回火有二次硬化现象的材料若回火温度偏低,也会导致硬

度不足。防止和补救措施是按正确工艺重新回火。

(3)高合金钢容易产生回火裂纹。产生原因是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太快。防止措施

是回火加热要缓慢,冷却也要缓慢。

(4)回火后有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回火温度在脆性温度区域,所以应避免在此

温度区回火或更换钢号。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是回火后冷速太慢,回火后应快速

冷却或选用含有钨、钼元素的钢材。

*b:高速钢热处理后产生荼状断口的原因是什么?

#:高速钢淬火后的正常断口为细瓷状,如果断口呈粗大的闪光鱼鳞斑状则为萘状

断口。断口的金相组织特征是很粗大的晶粒或大小晶粒混合体,其组织极脆易断

。萘状断口产生原因有两个:一是高速钢刃具锻造时停锻温度过高,在冷却过程

中实际上是一次淬火过程,而后又退火不足,这样经最终的热处理实质是二次淬

火;二是淬火返修品在重新淬火前未进行退火处理。萘状断口的缺陷很难消除,

即使经过2~3次退火也不能完全消除,所以是一种无法挽救的缺陷,必须注意预

防。

*b:说明渗氮层硬度低的形成原因,怎样预防和补救?

#:产生渗氮层硬度低的原因主要是: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偏高;氨分解率偏高或

中断氨气供给的时间太长;使用新的渗氮罐或渗氮罐久用未退氮,从而影响了氨

分解率;不合理的装炉造成气流不均匀。使部分零件渗氮不良;零件调质后心部

硬度太低等。

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如合理确定和控制渗氮工艺温度,加

强对氨分解率的测定与控制,在使用新渗氮罐时适当加大氨气流量,渗氮罐使用

10炉左右应进行一次退氮处理,预先热处理时适当降低调质回火温度,以提高零

件心部硬度。

除了因渗氮温度偏高及调质后心部硬度太低外,其它原因均可以通过补充渗氮来

补救。

b:简述耐火混凝土的种类和用途。

#:耐火混凝土由骨料、掺合料和胶结料组成,按胶结料种类分有铝酸盐和磷酸盐

两类。

(1)铝酸盐耐火混凝土:这类耐火混凝土以矾水泥或低钙铝酸盐水泥为胶结料。前 者硬化速度快,属水硬性胶结料,用于快速浇注并用水养护。后者硬化速度较慢

,但耐火度高。

(2)磷酸盐耐火混凝土:这类耐火混凝土以磷酸或磷酸铝为胶结料,需要300~500

℃烘烤硬化。当加入矾土水泥及促凝剂后,可免去烘烤工序,且常温下强度高。 *b:简述聚乙烯醇的冷却特性。

#:聚乙烯醇的使用浓度一般在0.2%左右,适合作中碳钢及中碳低合金结构钢的淬

火介质。

浓度为0.1%~0.3%的介质,在500℃附近的温度区,其冷却速度与水相似;在200

~300℃危险区,冷却速度比水缓慢得多。

介质温度升高时,其中温区的冷却速度显著降低。所以浓度为0.2%的聚乙烯醇水

溶液,使用温度应控制在25~45℃范围。 *b:热作模具热处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热作模具热处理时,应注意充分预热或采用分段升温。以减少畸变及开裂。淬

火前采用延迟淬火方法,预冷至750~780℃再淬火。油中冷却时间,小模具为20

~25min,中型模具为25~45min,大模具为45~70min。取出后立即回火,以防开

裂。回火升温速度要慢,先在350~400℃保温,再升至回火温度。冷却时应油冷

,以防回火脆性,然后再于180~200℃补充回火一次,以消除油冷时应力。 (1)求直径

取d=4mm

(2)求长度

lx=Rt?S/Rt

=U2×π/4×d2/(Nx103×Pt)

=3802×3.14/4×42/(15×103×1.414)

=106mm

(3)求质量

G=g?Lx=r?s?Lx/106=8400×(3.14/4)×42×106/106=11.2kg 答:电阻丝直径为4mm,长度为106m,质量为11.2kg。

热处理工年终总结

热处理工技师(高级)理论知识试卷(附答案)

华南地区钢材及热处理简单分析

助理工程师评审工作总结(热处理工)

热处理

热处理

热处理

高级球团工

高级球团工

采油地质工高级

钢材热处理工 高级
《钢材热处理工 高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