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梅州市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梅州市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汇报(2014年12月22日)

2015-01-02 09:12:00 来源: 点击:44

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是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立足梅州生态发展区定位,推动全市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重要载体。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这一构想,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广泛问计,反复论证,于2012年3月在市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成为全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上升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对梅州的发展定位之一。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坚持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做好宣传营销,全市文化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9.3亿元,比增11.1%;一二三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20.2:41.2:38.5调整为2013年的20.6:36.2:43.2;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036.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33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72.53%、175.07%;2014年1-10月份,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147.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34.3%。成功竞得省山区(生态)旅游扶持资金3亿元、省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2.8亿元;8个县(市、区)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唯一全域为原中央苏区县的地级市;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成为全国唯一以足球项目申遗的城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实验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蕉岭获评“世界长寿之乡”,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雁洋成为“国际慢城”,桥溪古韵入选“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平远“天道”、梅江樱花谷、大埔百侯古镇等景点景区竞相开放;世界客商大会、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央视中秋晚会、“谁是球王”等系列大型文体活动相继举办;“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旅游“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一、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全区域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

(一)创新引领,特色发展。按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合力共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与客家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的理念,文化旅游特色区跳出了单纯搞旅游、搞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着力发挥文化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龙头”作用,实现以文化和旅游为牵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将旅游与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交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密切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的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共同发展。突出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和侨乡文化等特色,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保健疗养、度假休闲、婚庆服务、文化创意等生态型产业经济。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特色区的理念来推动城乡环境的优化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科学规划是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前提和基础。专门聘请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 《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一核一重点两翼”的空间布局,即以梅县、梅江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二期、雁洋生态旅游区、松口古镇等项目建设,争当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排头兵;以兴宁市、五华县为重点,加紧策划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益塘水库风景区、热矿泥山庄等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丰顺县、大埔县为南翼,放大区位交通、古镇古村等优势,高起点建设丰顺新区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平远县、蕉岭县为北翼,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推进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五指石、相思河景区、长潭健康休闲度假区等项目,进一步擦亮“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世界长寿之乡”品牌。

(三)项目带动,提升效益。把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创建特色区的有效载体,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扶持办法》、《梅州市鼓励扶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据统计,全市文化旅游重点建设项目135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5个),目前实际已投入118.54亿元。2014年,我委共协调大埔瑞山生态休闲旅游区、龙归寨瀑布旅游区、松口古镇保护性开发等全市范围内69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其中已完成建设项目9个,在建项目60个,2014年计划总投资57.7亿元,已完成投资52.64亿元,完成投资比例91.23%;我委共引进松口华侨文史实物馆、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松口图书馆改造、松口老船厂升级改造等10个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项目,已投入1.5亿元,正在全面推进建设。桥溪古韵、麓湖山、平远“天道”、南福春秋等新兴景区陆续开门迎客,兴宁威尔斯、梅县豪生、丰顺宝丰和金德宝等高端酒店相继竣工营业,松口古镇、万福胜景等重点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特色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其中,2013年8月开放的桥溪古韵国庆期间旅游接待人数达3.5万人次,平远五指石国庆黄金周期间门票收入达200多万元,国庆一天收入相当于过去一年收入,成功实现以项目带动人气、带来财气、带旺经济。

(四)民生为本,城乡统筹。按照文化旅游特色化与城乡统筹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兴城镇化特色发展新路径,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农民借助文化旅游特色区创建,变果园为公园、林区为景区、景区为社区,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休闲观光基地、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实现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优化整合、周边产业协同发展的和谐共赢。其中,以百家客家乡村民宿和文化旅游驿站建设项目为试点,盘活废弃小学、国有集体厂矿区等资源,打造出同学汇文化旅游休闲驿站、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等具有客家风情的主题民宿、农家客栈、乡村旅馆和休闲驿站,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并带旺周边一批农家乐、特产商店。如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依托“雁南飞”建设“桥溪古韵”和农民新村,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1330元,村集体收入由50多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又如雁洋镇仅2013年便有200多名村民从珠三角等地回乡,从事经营农家乐、种植特色农产品等旅游相关工作,雁洋六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突破20000元。

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格局

(一)打造雁洋核心区国际慢城。围绕将雁洋核心区打造成发展生态产业示范区、体验客家文化目的地和梅州实体经济发展增长极的目标,重点跟进产业园区核心项目,以雁洋镇获评“国际慢城”和成功竞得省山区(生态)旅游扶持资金3亿元为契机,发挥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叶剑英纪念园的龙头作用,大力培育度假旅游、养生保健、文化创意等生态适宜型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牵引的特色经济增长极,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国际慢城。目前,桥溪古韵、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雁洋慢城创意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雁洋慢城慢行系统、标识系统已提升完善,雁上村美丽乡村、农民新村安置房完成主体建设,“南福春秋”项目基本完工,十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三乡养生度假村、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等省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二)创建生态文明休闲旅游示范区。有效整合平远五指石“天道”、相思河、相思谷、南台卧佛等景点景区,以“山水漫画,田园牧歌”为主题,将平远全县1381平方公里作为梅州生态文明示范区来规划,全力打造岭南休闲胜地、中国生态乐园。目前,已建成长安围屋、鸿泰生态农庄、红豆娘山庄等一批农旅精品庄园和风情客栈,“何必舍近求远,旅游请到平远”品牌进一步打响。充分发挥蕉岭县“世界长寿之乡”的优势,积极开发长潭旅游区、丘逢甲故居等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扎实推进36个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五个一”(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等70多种长寿食品的开发推介,全力打造“生态长寿蕉岭、世界养生福地”。

(三)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充分激活大埔县名人、名寺、名居、名镇、名村资源,以建设百侯古镇、瑞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泰安楼客家文化园、万福胜景等旅游项目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努力实现镇镇联动、村村秀美、家家致富。依托丰顺县温泉、茶园、漂流、大峡谷等特色生态资源,高起点建设温泉度假城和八乡山旅游风景区,扎实推进留隍鹿湖温泉度假村、韩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种玊上围古村落开发等重点项目,“白天游山水,体验漂流乐,晚上泡温泉,享受慢生活”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四)着力培育精品旅游线路。紧紧围绕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依托优势,错位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客人需要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以“主打中高端、面向大众客”为目标重点打造的梅县区雁洋核心区至梅州城区至梅县区南口镇的“小三点一线”和平远至梅州城区至大埔的“大三点一线”串联了14个3A级以上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成为我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旅游基础最为坚实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以一江两岸风光秀美、周五有戏周六有歌的十里梅江文化旅游长廊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客家文化游等主题旅游线路也适时推出,实现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全方位扩展,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

三、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大繁荣大发展

(一)推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就地转型,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做到“林果茶竹药”相结合,做好耕山致富文章。目前,我市新培育发展了台湾农民创业园、鸿源农业生态园等8个休闲农业基地,大埔瑞山、丰顺马图等20多家农业休闲基地正在扎实推进。同时,引导有条件的镇村全面盘活乡村资源,通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道路、公共停车场、清洁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式的美丽乡村。

(二)推动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为切入点,融入旅游元素,开发出参观型、参与型、自助型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荷树园电厂、富大陶瓷、珠江啤酒厂等工业设施已成为文化旅游与工业“联姻”的典范。其中,集陶瓷生产、体验、展示、观赏于一体的大埔高陂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约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并在2013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走出了一条旅游与工业互动互促的发展新路。

(三)推动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按照市委市政府“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的要求,把文化旅游全方位融入城市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客家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从道路、桥梁、建筑到园林、建筑都融入客家元素,探索性、创造性地推进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建成了客都大道、文体中心、曾宪梓体育场等反映客家文化、体现客都特色的地标建筑,引进了万达广场、富力城、喜之郎等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经济。

(四)推动与文创、文体、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客博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梅州市客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梅州市汉唐影视动漫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文创企业,研发设计富有客家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和土特商品,目前已开发出“细哥细妹公仔”、“客家农耕工艺品”、“客家风景烙画”等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同时,大力培育旅游演艺市场,打造了展演客家特色文艺的对外窗口——“客都艺韵”剧场,推出了山歌剧《等郎妹》、广东汉剧《诗娘》、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等一系列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梅州“足球之乡”的传统优势,推进景区休闲运动与体育产业的结合,举办“谁是球王”、2014年洲际四国青年篮球巅峰争霸赛、2013年梅州国际铁人三项赛暨首届“海峡杯”小铁人友谊赛、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利用梅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南药、温泉等资源,引进开发了中山大学粤东医院、世界(蕉岭)长寿养生文化城、银竹养老养生城、中爱爱心老年公寓国家级生态养生养老基地等知名医疗保健机构和养生养老项目,让梅州成为保健养生乐园。

四、健全机构,强化宣传,切实保障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

(一)健全工作机构。为加快推进创建特色区的各项工作,2011年2月,市委常委(扩大)会通过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后,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等任副组长的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10月,又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由省编办批复同意设立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理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特色区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管委会有事业编制15名,其中主任(兼书记,按正处职配备)1名、副主任(按副处职配备)2名,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科、招商开发科、市场推广科4个科室。同时与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合署办公。2013年各县市区成立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领导小组对接管委会工作,同时文化旅游特色区创建工作纳入了各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由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负责考核。

(二)强化公司运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于2012年9月15日组建了梅州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经过2年多的发展,公司先后打造出同学汇、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等文化旅游休闲驿站特色品牌,并获国际青年旅舍联盟授牌;投资开通“天津—郑州—梅州”航线,开发寻根宗亲游、国际慢城游等精品旅游路线产品,积极引导梅州本地游客“走出去”和外地游客“引进来”,助力做好引客入梅文章;设计开发《客家山居图》、《客家家训》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旅游聚合平台“你好梅州”,成立广东客家文化创意研究院,为本土文创产品开发搭建广阔平台;抢抓广州-梅州对口帮扶机遇,计划与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起广州(梅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打包整合三河原航运公司、松口港务所等市属国有资产,实现公司可使用资产价值突破6亿元,同时以国有资产入股等形式与民营资本加强合作,成立了梅州客博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松口南洋古道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梅州文化旅游航运服务有限公司3家混合所有制子公司。今年9月,客博汇公司代表我市混合所有制企业受邀参加由省国资委主办的2014年第二次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项目展示对接活动。目前,文旅公司已涵盖航线、航运、主题酒店、投融资、文化创意等多种业务领域,正朝着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综合性发展的文化旅游集团健康发展。

(三)强化宣传营销。针对与我市地缘相近(汕潮揭、珠三角等地区)、人缘相亲(中原、北方等地区)、交通联动(上海、海南等地区)等重点区域,结合游客不同心理需要进行精准营销推广,通过在中央四套、广东卫视、香港有线电视台等主流电视频道黄金时段持续播出15秒城市推广宣传片,在《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新京报》、《香港商报》、《羊城晚报》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报纸及发行量大的地方报纸刊登近百篇梅州推介文章,在广州、郑州市区主干线等人流密集区域投放公交车身广告等方式,充分放大我市1200万元城市旅游形象推广资金使用效应,差异化塑造“世界客都”、“叶帅故里”、“国际慢城”、“长寿之乡”、“温泉之都”、“红色苏区”等特色品牌。组织举办2014年广东梅州文化旅游交易洽谈会、“博览天下”梅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客都情”海峡两岸四地书画交流展、“贺金婚·传家风”梅州寿星集体祝寿、“2014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来梅采风等“引客入梅”系列活动,吸引全国450多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等国内知名作家、两岸四地书画名家、中大、华师等11所重点高校学生等重点市场客源及行业精英来梅洽谈、采风、交流,通过其亲身体验及作品流传树立梅州良好的文化旅游口碑。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新兴智慧旅游网络宣传渠道,拓宽梅州宣传推广受众面。目前,管委会运营的“梦里客家”微信订阅号关注量已近2万,“掌上梅州”微信服务号已升级改版为我市首个文化旅游产品聚合平台,联通、电信公司已开通来梅公益欢迎短信业务,《文化旅游一册通》印发并在全市景区、酒店、火车站等派发,为广大游客提供梅州最新实时文化旅游资讯和服务指引。指导梅县区雁洋镇于2014年6月通过国际慢城联盟认证,成为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参加2014国际慢城联盟年会,向29个国家(地区)189个慢城成员介绍交流雁洋及梅州在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城乡统筹、文化传承、旅游产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递梅州声音、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胡春华书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产业集聚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振兴发展的主线,落实两大政策,聚焦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开发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文化与旅游、生态、金融、体育、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全力推动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一)策划打造梅江-韩江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带。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从梅县松口至丰顺留隍的南洋古道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形成梅江-韩江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带,重点打造松口、三河、茶阳、百侯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整合开发高陂陶瓷、留隍温泉、大麻万福古寺等现有文化旅游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水利、农业、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及生态、客家、航道、侨乡、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特色开发,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串珠成链、联动发展。

(二)扎实推进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提升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雁洋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重点项目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体系等建设,重点推进雁上村美丽乡村、中国收藏文化(梅州)示范基地、三乡养生度假村、雁洋慢城创意园、文旅养生度假村、汽车自驾游营地等核心项目的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三)全力加快松口古镇保护性开发。在继续整合盘活松口老船厂、港务所等闲置国有资产,以国有资产使用权入股等形式深化与民营资本合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松口古街改造、老船厂升级、关帝庙修复、共和世嘉特色餐厅建设等“十点一线”项目,启动“千年古镇·南洋古道”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引导开发一批体验性、参与性强的古镇旅游活动产品,实现松口古镇的整体保护性开发。

(四)创新引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2014年9月25日,市编办正式批复我委加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我委将加快制定《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暂行办法》等具体实施意见,重点推进百村千幢传统民居保护性利用工程等核心项目,与省文化厅加强对接,争取集展示、展演、体验、交易于一体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院项目落户梅州。

(五)持续开展梅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针对与我市地缘相近(汕潮揭、珠三角等地区)、人缘相亲(中原、北方等地区)、交通联动(上海、海南等地区)等重点区域,通过在主流电视频道、国家级、省级重点报纸及发行量大的地方报纸、重要户外节点投放广告,制作梅州城市系列主题图书、报道文集,引入外来媒体来梅拍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深度推广梅州“世界客都、叶帅故里、国际慢城、长寿之乡”特色旅游品牌。同时,结合招商引资需要,继续举办梅州文化旅游交易洽谈会等大型文化旅游展会并主动到重要客源地进行文化旅游推介,策划引客入“城”系列主题活动,推进特色区官方微信、门户网站建设,通过平台搭建汇聚人气、做好引客入梅文章。

(六)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借助梅台航线开通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梅州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作用,深化与台湾地区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荣。利用雁洋镇获评“国际慢城”的机遇,推进梅州雁洋与意大利奥维托、南京高淳、台湾花莲等29个国家(地区)189个国际慢城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参加国际慢城联盟年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梅州宣传推介,广泛传递梅州声音,争取与国际慢城联盟总部意大利奥维托市缔结友好城市。利用“松口·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作为国内唯一“印度洋之路”项目的巨大优势,发挥梅州侨乡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和 “印度洋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利用梅州丰富的华侨、乡贤资源,积极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建立外出乡贤名录,鼓励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助力家乡发展。

(七)扶强做大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国企国资深化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精神,以梅州客博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为试点,整合盘活市属有关可经营性国有资产并与民营资本合作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同学汇文化旅游休闲驿站、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的基础上,利用成功加入国际青年旅舍联盟的机遇,整合盘活闲置学校、国有集体废旧厂矿区等资源(如临近平远五指石、相思河景区的冬青中心小学,临近平远黄田水库的原水库管理处办公楼及宿舍楼等),2015年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开发3-5家主题民宿、农家客栈、乡村旅馆和休闲驿站,打造“同学汇”特色连锁品牌。强化“天津—郑州—梅州”航线运营,加大航线宣传推广力度,策划组织“引客入梅”系列主题活动(中原寻根问祖、两地企业商会交流等)。继续开发《客家山居图》、《客家家训》等一批旅游特色商品,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旅游聚合平台“你好梅州”,提升本土文创产品开发水平。继续与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发起广州(梅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用于全市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继续拓展航空、航运、酒店、投融资、文化创意等业务领域,为打造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综合性发展的文化旅游集团和公司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区残联特色工作汇报

创建班级文化特色

创建特色安全文化

创建特色小学工作汇报

广东韶关旅游推介会工作汇报

区文化系统工作汇报

梅州市旅游品牌战略规划

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汇报

梅州市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

梅州市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汇报
《梅州市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