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西医结合儿科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4: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五十二病方》里记载用下气汤(淳于意)治疗小儿嗝病,为最早的儿科医案。

钱乙所著《小儿要证直诀》首创小儿五脏辩证体系,重视脾胃的调理,提出“疳皆脾胃论”的论点,被誉为“儿科之圣”。

明代万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简称“三有余,四不足”。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

小儿年龄分期:围生期(28W-出生后1W),新生儿期(出生后-28d),婴儿期(出生-满一周岁),幼儿期(一岁到三周岁),学龄前期(三周岁-

6、7岁入学前),学龄期(

6、7岁-青春期前),青春期(女孩以出现月经为开始)。 体重:(正常为2.5-4.0kg,4.0为巨大儿),2岁体重=2*年龄+8; 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cm,2-12岁身高=7*年龄+70 新生儿头围约34cm,胸围约32cm; 前囟门出生时宽约1-2cm,1-1.5岁时闭合,前囟门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疾病,凹陷则见于脱水和极度消瘦者。

骨龄的判断,年长儿拍摄左手腕骨的正位片,10岁时骨化中心出全,共十个,1-9岁骨化中心数目=年龄+1;

乳牙共20颗(6个月-2.5岁出齐,6-7岁开始更换恒牙。 儿童血压:收缩压=2*年龄+80,舒张压=2/3收缩压。

发育规律: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 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纯阳之体: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因此纯阳并不等于“盛阳”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驱康复。

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1.母乳生物效价高,易于被婴儿吸收;2.母乳富含抗体,提高婴儿抵抗力;3.母乳经济方便;4.母乳喂养有助于亲密母子间感情;5.母乳温度和泌乳速度适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

辅食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天气炎热或者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部分母乳喂养首选补授法,其次为带授法。 婴儿一周岁以内的计划免疫:“五苗七病”——0.1.6月为乙肝,2.3.4为脊髓灰质炎,3.4,5为百白破,8个月为麻疹。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其汗,三问头身,四问胸间,五问饮食,六问睡眠,七问饥渴,八问溲便,九问旧病,十问遗传。

望神色: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1 查指纹:适用与三岁以下的小孩,食指三指节分为风气命三关(查指纹的方法见28页),辩证纲领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是指指纹透过了风气命三关到指甲的部位,则病情危笃。

小儿脉诊:一指定三关,又称寸口一指脉;以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脉象为纲。

儿科治疗原则: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2.治疗要及时,方剂要精简;3.注意调理和顾护脾胃;4.注重整体治疗,合理调护。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成人量折算和中药剂量(新生儿为成人的1/6,婴儿为1/3,幼儿为1/2,学年前期儿童为2/3)

脱水:1.按程度分为轻(10%);2.按脱水性质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脱水(仔细看40页)。

低血钾症:血清钾浓度

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疾病

新生儿分类(按胎龄):足月儿(37-42周),早产儿(42周);

新生儿常见反射:觅食反射、握持反射、吮吸反射、拥抱反射。新生儿脑大、脊髓长,腰穿选择在4-5腰椎间隙。

中性温度:是使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比较(51页)

黄疸的中医治疗: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新生儿硬肿顺序: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科萨奇A组病毒所致);2.咽-结膜热(由腺病毒

3、7型所致)。

感冒常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兼证:1.夹痰(偏风寒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坳汤、二陈汤;偏于风热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加减);2.夹滞(疏风解表+保和丸加减);3.夹惊(解表兼清热镇惊——疏风解表+镇惊丸)。 肺炎:肺炎咳嗽的病机在于肺气郁闭,痰热为其主要病理产物,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心肝。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 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为1.P>180次/分,2.R>60次/分,3.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指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4.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少尿或者无尿。

肺炎西医治疗原则:1.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2.早期治疗;3.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4.足量、足疗程;5.重症宜联合用药。

中医治疗:肺炎咳嗽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法则。常证有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平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书本81页),西医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吸入用药);中医治疗: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以科萨奇B3病毒最为常见。临床诊断标准: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3.心电图改变;4.CK-MB升高或者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新天性心脏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型——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右向左型——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无分流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动脉导管一般在出生后半年到一年之间闭锁,否则为动脉导管未闭。 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和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实行根治术,若发展到晚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者则不宜手术。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第一天的补液原则:定量(90-120;120-150;150-180ml/kg)、定性(1/2张;2/3张;1/3张)、定速(前8小时,后十六小时)。

中医常证:1.湿热泄——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为:1.浮肿少尿;2.血尿;3.高血压。眼中表现为:1.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功能衰竭。西医治疗:青霉素10-14天,彻底清除体内残余细菌。 中医常证: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赤小豆汤加减。 变证:1.水凌心肺()2.邪陷心包()3.水毒内闭()

肾病综合征:特点为大量的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水肿。 水湿为其贯穿病程的病理产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并发症有1.感染;2.电解质紊乱;3.血栓形成;4.肾小管功能障碍;5.急性肾衰竭;6.肾上腺危象;7.生长迟缓。

中医辨证: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加减;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减。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郑重;2.颅内压升高;3.脑膜刺激征。并发症:1.硬脑膜下积液;2.脑室管膜炎;3.脑性低钠血症;4.脑积水。

辅助检查:1.血象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可达20-40*109)

2、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达到1000*106,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常低于1.1mmol/L;蛋白质含量升高,多1g/L).

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血象特点:红细胞,出生时约为5.0-7.0*1012/L,血红蛋白为150-220g/L,出生后先出现生理性溶血,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红细胞数

贫血:成人标准(血红蛋白,轻度为90-120g/L,中度为69-90g/L,重度为30-60 g/L,极重度 3

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大细胞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失血,再障;单纯小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口服FeSO4,口服剂量为1.5-2.0mg/kg,每日2-3次,两餐间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Vc促进Fe吸收。铁剂治疗有效者于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下降至正常;治疗两周后红细胞相应增加,临床症状好转。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停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

中医治疗: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诊断标准(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症、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发热,关节痛,ESR升高CRP阳性;咽拭培养阳性,抗O滴度升高。)西医治疗:青霉素抗链球菌,水杨酸类和激素抗风湿炎症。无心脏炎症的可用水杨酸制剂。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

1、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部分累及上肢,躯干,面部少见。皮疹无压痛,分批出现,呈对称性分布。2.消化道症状;3.关节症状;4.肾脏症状) 中医治疗:1.风热伤络——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化癍——犀角地黄汤加减。

第十三章:营养性疾病

营养不良:疳证的病机(脾胃受损,精液消亡。钱乙说:“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为也”。“疳”者甘也,姿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疳者干也,言其病因和主证,气液干涸,形体羸弱。”江育仁认为“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干疳以补为主。”

中医治疗:疳气——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加减;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兼证:1.眼疳——石斛夜光丸;2.口疳——清火泻心,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为400IU/d,辅助检查(25-(OJ)D3,是维生素D3在血浆中的主要形式,正常值为25-125nmol/L,其降低为早期诊断标准。 治疗:口服维生素D制剂。

第十四章:感染性疾病

麻疹: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主要侵犯肺脾两脏。 典型麻疹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3-4天,恢复期);

并发症:1.喉炎,2.肺炎,3.心肌炎,4脑炎,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中医顺证:1.邪犯肺卫——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加减。2.邪入肺胃——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加减。3.阴津耗伤——养阴生津,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加减。

患儿隔离至出疹后五天,合并肺炎的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典型临床表现“三世同堂”——丘疹,水泡,结痂。 4 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2.重症水痘。3.先天性水痘。中医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淡渗利湿。 猩红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出疹特点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口周苍白圈,在腋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形成深红色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注意对比麻疹和猩红热(258页)。 青霉素为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需要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 中医常证: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

第十七章:中医相关病证

厌食:小儿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病程持续超过两个月。

病因:1.喂养不当。2.他病伤脾;3.先天不足;4.情志失调。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证型:1.脾失健运——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加减。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加减。 遗尿:又称尿床,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病症。

证型:1.下元虚寒——补肾温阳,固涩止遗——菟丝子散加减。2.肺脾气虚——补肺健脾,固涩止遗——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儿科(老师划的重点)

儿科 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儿科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