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学习过程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有感

——师范二班徐娅

10091510214 最近应课堂要求,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之前一直觉得读这种理论性的书一定很枯燥乏味,但细细读了一点,发现很多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我大概能理解他所要强调的内容:真正的教育,取决于儿童身处其中的那些社会情况的实际需要,对儿童各种能力的激发。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他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

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除教育者的努力同儿童不依赖教育者而自己主动进行的一些活动联系以外,教育便变成外来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固然可能产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实在不能称为教育。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变成偶然性,独断性的。如果它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是的,对儿童的教育,不光是心理上的,还有社会上的,两者都不能缺,尤其对心理的教育,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儿童心理的教育。 在此我想提及一下中国的教育。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便是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一味的看重升学率。也许我的看法过于片面,但是事实就是许多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对自己不断地提出要求,就为了能够使得社会需要他,家庭满意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难免会活得很累,适得其反,没有将自己的潜力翻译成社会的对等物以服务于社会。反而导致许许多多令人悲惋叹息的结果。而这就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我们的开凿一条无阻碍的通道才可以不断地灌输知识。 另外,社会学方面也是同等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即儿童逐步学得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儿童最终是要成长为社会的一员的,他的能力也得符合社会的需要才可以在社会之中立足。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文中说到:“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这就是说教育不是世外桃源里的孤芳自赏,也不是象牙塔里的闭门造车,它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说明教育的个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社会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有机体。 杜威也非常强调教师对“改造社会”所起的作用,他认为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的尊严”,教师“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是两门很大的学科。在教育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即: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感悟,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一个主要场所。学校不应当是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而应该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简化的社会生活。

对此,我表示极大的认同。现代教育不应把学校作为一种单一的,脱离社会而存在的机构,而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延伸,社会形态的雏形。在学校所学不应是为了将来的某些别的事而作准备,而应让所学成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生活在当下,再用之未来。 如此一说,许多我们平时对于学校的价值观就要发生彻底的改变。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加强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时,考试不过是用来检验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并表明他在哪种场合最能起作用和最能接受帮助。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杜威的这两个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是生长,完全顺其自然,行不言之教。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杜威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其二,杜威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这无疑也是非常务实、非常正确的。当今,学校与社会脱节得益发厉害,学生所学的,不是社会需要的;社会需要的,学生又学不到。这样的“人才”,当然没有什么好市场。 学校因此也就成为了我们由家庭正式步入社会的一种过渡,也因为有了学校的存在,我们才能于潜移默化中积累生活经验适应将来的现实生活。

我们享受教育的过程,这个由全人类共同投入的过程的目的是什么。此刻,有一句话使我印象最为深刻:智慧加上人格,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这是马丁路德金博士非常有名的一句话,深刻而简明地揭示了教育的目的:一个好的教育,不仅仅要在智力上出类拔萃,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格品德上没有缺陷。

仅仅智力是不够的。智慧加上人格,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在很多事实面前,人格比智力重要得多。人格优秀即便没多少智力也会通过自己点滴地积累努力达到成功。但品德败坏的人会利用他的优异智力做坏事。培养人包括对生理智力上的教育,还有对人格,人性的教育。一个人就算再有能力,再聪明,离开了正道,亦会不得善终。所围邪不压正,正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亦是人力,有时而终,终终斗不过芸芸众生。有句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是一样的意思。

对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角度来考虑。一个智力优异但是品德败坏和一个智力平庸但人格完善的人,哪个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呢。我想这并不是一个难题,很简单的得出答案,我我们需要人格完善的那个。所以说i,教育并不仅仅需要智力,更需要它去培养更为完善的人格和人性。

就好比现在宣传的最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我们却是说得多,做得少,这些往往都是一些套话,谁都不会去当真,素质教育应逐步替代应试教育的位置,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在一个心态健康下学习东西的氛围,否则,人格在一直激进地追求考试分数的过程中发生扭曲。我们应该突出人格的培养在教育中的地位。 因为读了我的教育信条这本书的缘故,我去看了街舞少年,在电影里面,小混混的努力,完善的人格,使得他有重新接受教育的机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没人会因为一个小混混的努力去改变点什么。最多只是说一句,他是个好人。所以说,我们更应该去凸显人格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教育上。不仅仅是完善的人格的培养,还有智慧的培养。智慧等同于智商吗?不。每个小孩都是有智慧的,但需要我们的挖掘,智慧是通向创新的必经之路。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注重不要把条条框框束缚着他们,我们需要指引而不是规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拘束于现有的思想的。思考,质疑,创新是他们的宗旨。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育使我们全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终身事业,是人类品质越来越优秀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完善的目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学习家庭教育学感想

教育学 感想

教育学感想

教育学《第二节 教学过程》

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心得,感想

学习SEO过程的一些感想

学习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感想

工业过程自动化课程学习感想

教育学基础 感想

家庭教育学感想

教育学学习过程感想
《教育学学习过程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育学感想 教育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