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标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4: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好几年了,在此期间,通过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以及这次网络教研掀起的学习《课程标准》风潮,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开学以来的这几周,在自己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对照新课标审视着自己的教学;在向同事学习、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思考大家上课的过程,我渐渐地发现其实我们的思路清晰了,目标明确了,有时哪怕是提问的方式作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学生就能都到不一样的训练,我们的课堂上的一点小小的变革也许就能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精彩!

一、新课标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反思一:学习文本的步骤

反思我的语文教学,有时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往往学生对整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还没有弄清楚,我就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精读感悟学习了。等到课文学完了再回过头来问学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学生却愣在那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种情况就说明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不到位,就不能阐发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思考。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段段意的概括,逻辑段的划分,段落大意的归并,主要内容的提炼等一系列学习课文的基本步骤还是应该遵循的。

反思二:交流问题的方式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自学课文,圈画词句,然后再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我们的学生通常这样来回答:我画的句子是 ,我从这句话的 词语中体会到了 。如果一个学生说得不到位,我们再接着让其他的孩子进行补充。审视这样的交流,你会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动多少脑筋也能说出个一二来,因为这样的回答缺乏对一段文字概括的能力,审视我们的认知规律,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关注文章的结构,文字的表达,如果我们把学生回答问题时交流的方式变一变:读了课文我体会到 ,我是从 体会到的。这样一来学会就会认真去思考问题了。

二、新课标强调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2011版课标中增加了这样的表述:“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曾经有段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敢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细化的指导,怕扼杀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但实践证明,学生的探究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具体方法的指导还是应该有的,在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一够摘到果子”。

三、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2011版新课标的表述中再次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摘抄几处:

1.在“课程性质”中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学习是无止境的,每次的深入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让我们永远对课堂充满激情和梦想!”而激情和梦想是我们学习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 。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很鲜明,就是打好“三个基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新课标更改、变动的地方,是以学生为本的,如第一部分 前言中提到: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这一点的改变更具有人文性,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本

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二)以学生个体经验为本

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这一点关注了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体验。

(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我们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有创新的火花。 我们的教学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突出以学生为重,坚持“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改变以往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做秀,不虚浮,改变那些束缚学生思想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更包容,更自由,更具有鉴别能力,在坚持变的同时,我们更要牢记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就会进一步指导学生怎样能从文本中体会如何做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传承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过新课改,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要——去除,不变的是语文的根,语文的本,只有以语文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去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提高,才能达到以学生为本,达到教书育人。

顺应学生发展,找准落脚点

——《2011版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通过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1版课标地对比,最大的感受是要求降低,更顺应学生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对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调整,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通过对比学习,发现《新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中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有所调整,低段学习要求学生少写多读,这样我们就能够将生字教学进行的更细致,并利用字理析词法,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义,感受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二、加强学生各项学习技能的培养,打造适应时代的新型人才

课标中,将课本称呼为“教科书”,可见《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对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培养,即书写的能力、查找信息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最终影响终身发展的习惯。

三、提升书写技能,传承中华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每天的语文课堂中,安排十分钟练字时间。”可见“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新课标不但要求学生要练习书写硬笔书法,更要求学生写好毛笔字。可见,课标重视突出语文教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四、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稿降低习作目标的基础上,调整降低的有以下几个:1.第一学段目标,删去“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个较高的目标,把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这个目标移至第一学段,强调了观察能力从低年级就要培养。2.第二学段目标,把“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改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提出“写清楚”,中年级要求“写清楚”,高年级才要求“写具体”,明确了中年级到高年级习作内容的梯度要求,有利于落实习作教学降低要求,扎实打好习作基础。3.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应规定字数。现在许多地方习作考试都要求一定的字数,从而提高了作文要求,造成学生怕作文。新版课标回归“习作”的定位,删去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有利于贴近学生实际,扎扎实实打好作文的基础。

今后的作文教学,不需要过分地强调作文形式,在学生辛苦经营出作文后,要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中肯的评价,不能以“语句通顺流畅”“中心明确”“选材新颖”等尺度来衡量他们的作文,更不能以作文书上的作文标准来衡量,只要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好作文了,我们千万不能定过高的标准,使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让学生伸伸手就可以摘到桃子,才是我们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