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式英语词汇特点及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8: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式英语的词汇特点与现状研究

【摘 要】英语是世界全球化的语言,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只有适应世界才能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但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受我们母语的影响,进而产生了“中式英语”,它是一种“病态的语言现象”,且目前被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广泛使用。本文旨在对“中式英语”的概念、词汇特点进行综合总结,对“中式英语”的态度、避免对策及现状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词汇特点、避免对策、现状、发展前景

一、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进入其他国家都会和这个国家的文化相结合,也就是说这种语言中会融入这个国家的特色。英语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物质和文化方面的特色也逐渐进入到英语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Chinese English 或Chinglish.被认为是不可取的。但随着英语世界化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认识到,体现中国语言和文化特色的英语也是英语变体的一种,而不应该武断的判定,凡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就都是不可取了。

二、中式英语的概念:

中式英语在英语被称为“Chinglish”,是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所以中式英语常常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Chinglish:中式英语:泛指中国人说的不地道的英语,因其往往受到汉语语法结构、词汇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所以这类英语往往被称为Chinglish,而日本人的则是Janglish。

三、中式英语的特点

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存在着很多不同而且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在掌握了母语后开始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养成了用母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时他们习惯于从中国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考虑西方的国情及语言习惯这样便造成大量的中式英语的出现。总结起来中式英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层面。

(一)、语音层面中国学生在发不出英语中的某些音位时倾向于使用母语中的某些发音部位类似或听起来类似的音代替英语发音。

(二)、词法层面在词汇方面我国英语学习者经常出现的中式英语主要有六类即生搬硬套、用词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和累赘、过多使用修饰词、褒贬误用等。 1.生搬硬套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化”字有的可直译譬如:“经济全球化”译成:economicglobalization,但不能一律简单译成“ize”。

2.用词不当学生在翻译时由于受到汉语对等词或词组的影响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错误。

3.词汇搭配不当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往往只记住了词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而忽略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和用法把词语和语境孤立起来因此受汉语影响产生词汇搭配不当的错误。

4.重复和累赘汉英两种语言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那就是“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汉语不怕重复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所以汉译英时要千方百计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否则容易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

5.过多使用修饰词。汉语中经常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一字一字地照译否则往往强调过头效果相反削弱了原文的力量。 6.褒贬误用许多英语中的贬义词被我们学生用作褒义词。

(三)、句法层面我国英语学习者经常不按照英语的句法规则而套用汉语的句式逐字逐句地翻译。根据这些句法上的中式英语错误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六类。

1.不适当的省略有时汉语简洁但译成英文必须补缺,否则容易出现中式英语。

2.没有注意词类转换汉译英有时不能完全按照原文是什么词类就译成什么词类而需要根据情况对词类进行调整和转换。

3.句式使用过于单一英语句式具有多变性而汉语句式较为固定。英语句子常以主谓宾结构为核心用各种连词、短语、从句进行修饰扩展使句子结构复杂读起来感觉形象生动。而中国学生受汉语句式影响往往使用一连串的简单句或句式雷同的复合句造成句式单一读起来感到单调乏味。这种汉语形式的英语句子也是中式英语。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熟练地变换句型结构习惯于使用符合汉语表达法的简单句。因此这样单调的句式不仅令人乏味而且无法体现地道英语的多变句式。 4.词序错误词序是指单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汉语和英语都要求有较严格的词序但两种语言在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同具体来说汉语一般是由远及近从大到小从重到轻从普通到特殊从主观到客观从整体到个体而英语恰恰相反。于是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词序错误。

5.语态错误汉语中被动语态极少使用并且使用时大多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但是由于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科技英语或新闻报导中最为常见。同时由于汉语的习惯句子中如果不需指出动作的执行者且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时一般不使用被动式。而英语中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都要通过被动语态来表示。于是汉语和英语对于语态使用的完全不同常导致学生写出语态错误的中式英语。

6.否定形式使用不当误:I think that he won’t come.正:I don’t think that he would come.很显然这个句子是学生套用汉语句子结构模式而产生的中国式英语。有些表示“相信”或“臆断”的词尽管实际上是否定从句的谓语但在英文中却以否定主句谓语动词的形式出现而汉语中不存在这一问题使用时往往容易出错。

(四)、语篇层面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则是螺旋式。于是反映在文章上英语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英语作文的组织方式常常把主题句放在句首且一段只有一个主题然后以扩展句紧紧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层层论证或说明。而中国的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文章表达方式含蓄开篇1般不点题往往经反复论证后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受汉语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导致文章内容不一致层次不清篇章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于是写出汉语式的英语作文。

(五)、语用层面中国学生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因而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导致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常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打招呼和告别中国学生喜欢用“吃了吗”“上哪去”来招呼别人若将此招呼语直译为“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来招呼西方人就会让他们觉得别扭。

2.称呼语中国人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称呼时喜欢加上表示辈分或职位的称谓而西方人则习惯相互之间称呼名字若由于对此差别不了解而称呼老师为Teacher Wang称呼经理为Manager Jackson则会显得非常生硬。

3.赞美和答谢听到别人赞扬时西方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西方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

(六)、结束语由于母语、文化因素或思维方式的干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中式英语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要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知难而上及时纠错掌握规律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使用能力彻底摆脱中式英语的困扰。如何避免以至尽可能减少中式英语的出现呢除了刻苦学习扩大知识面等因素外还要: 1加深对西方文化、思维的了解增强对英语语言特点的认识。

2注重语言的模仿。初学英语者和小孩学说话是同样道理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模仿。通过模仿可以掌握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3让学习者充分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并从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不同层面罗列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最终达到避免译文中式英语现象。

4外语教师应坚持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可能地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5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多看全英语电视节目多阅读英文报刊和杂志并且多背诵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段落积累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从感性上避免中国式英语。通过以上的尝试应该能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达到高效、得体的交际目的。

四、“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Chinglish & Chinese English

(一)、“中国英语”的界定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一个人一旦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出现了表达真空。这时人们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从而形成了“中国英语”。由此可见,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

二、)中国英语的特点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

(1) 词汇方面,具体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许多汉语借词常见诸英美报刊,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ive Claics(五经)、paper tiger(纸老虎)、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two civilizations (两个文明)、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政策)、iron rice bowl (铁饭碗)、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floating population(流动人口)、vegetable basket project(菜篮子工程)、emancipate the mind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解放思想、实事求是)、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改革开放)、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等。甚至有些习惯表达法,例如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也为英美人所接受。

(2) 语音方面主要反映在超音段音位层面,如重音、音渡(juncture)、弱化、同化、连读。即使英语再熟练,中国人的语音语调总会同英语本族人有差异,但是这些语音方面的差异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往。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英语的语音语调应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主持人的为准,而不是去刻意模仿所谓“地道的”西方人的发音。

(3) 语篇方面,由于受到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的影响,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致使中国英语在语篇内句子简短,单句偏多。就篇章和文体而言,汉语的陈述和描写跟英语相比更加崇尚华丽,而英语写作崇尚平实;英语论说文喜欢用委婉含蓄的句式陈述观点,而汉语则喜欢直截了当。但在中国人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汉语写作特点和篇章结构几乎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

三、)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国英语不同于“中式英语”。《译学辞典》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6]。Chinglish是由Chinese和English 两词掐头去尾拼缀而成,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与洋泾浜不同的是,中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

外交部外语专家王弄笙著文列举了中式英语的种种表现,主要有:

(1) 搭配不当:“来信写道”the letter writes, 应为 the letter reads; “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 动词应为 score/attain; “革命接班人”succeor to the revolution 应为 revolutionary succeor;

(2) 重复累赘:“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The development of 可省,句末括号内的文字用vice versa 代替;(3) 修辞词过多,画蛇添足:“彻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smash的本意是break completely; “完全征服” completely conquer, conquer 不可能是 partly;“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a great historic change, historic 已经还有great;以上complete和great 均不可译;

(4) 省略不当:“人的意志想要避免也不可能”It cannot be avoided even if people want to.句末必须加上 avoid it。

(5) 拟人有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oul 是有生命的, innovation没有,改译为 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 of a nation;

(6) 词类未转换:“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The strength,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可改译为 A strong, 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

五、怎样避免使用“中式英语”

1加深对西方文化、思维的了解增强对英语语言特点的认识。

2注重语言的模仿。初学英语者和小孩学说话是同样道理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模仿。通过模仿可以掌握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3让学习者充分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并从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不同层面罗列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最终达到避免译文中式英语现象。

4外语教师应坚持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可能地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5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多看全英语电视节目多阅读英文报刊和杂志并且多背诵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段落积累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从感性上避免中国式英语。通过以上的尝试应该能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达到高效、得体的交际目的。

六、中式英语的发展前景

据GLM官方网站报道,该机构的专家认为,中式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分支已得到普遍认可,中国人应对这种“英汉绝配”乐观其成。经过分析,这些英语专家认为中式英语将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英语是如今全球最为广泛接受的语言,目前约有2.5亿中国人正在学习英语,并将其作为第二语言或辅助语言在商业等领域使用。此外,中文具有令人惊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其产生新词和接受外来新词的能力非常强。而中国人喜欢穿着印有中式英语的服饰,这也为中式英语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专家表示,中式英语的产生是英语和汉语相结合产生的“令人可喜的混合体”。最近在《纽约时报》网站上读到两篇报道北京和上海大力清除“中式英语”的专题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后还有众多的读者跟帖; 这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英语国家人士如何看待他们在中国发现的“中式英语”,并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对两篇有关“中式英语”的专题文章及读者跟帖的分析,第一篇文章同时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站和该报印刷版上(May 3, 2010, page A12), 标题为:“Shanghai Is Trying to Untangle the Mangled English of Chinglish” [2];这篇文章先是以略带调侃的口吻报道了上海市为迎接世博会而开展的清理“中式英语”的行动,接着,文章作者谈到尽管上海方面非常重视清理“中式英语”的工作,但国外的一些“‘中式英语’爱好者”对此却颇感失望,比如,一位被称为“国际知名的‘中式英语’专家”的德国人认为:“如果将这些(英文)公示语完全规范化不仅让(外国人)在(上海)漫步时少了一份乐趣,更是使(外国人)失去了一个观察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窗口。”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借一位参与了上海市清理“中式英语”工作的中国学者之口表达这样一种看法:某些“中式英语”“表现力强甚至非常优美”,而且“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国人的语言思维方式”,他举例说:与外国公园里常见的Keep off the Gra这类警示语相比,中国公园里起相同功能的英文公示语(直译自汉语)———The Little Gra Is Sleeping.Please Don\'t Disturb It 或Don’t Hurt Me.I Am Afraid of Pain,不仅更加委婉亲切,打动人心,甚至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那样富有诗意;他还谈到(中国人的)这种语言思维模式能够创造出象long time no see这样逐字译自汉语但却被英语口头交流所广泛接受的惯用语。另一篇有关“中式英语”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站上一个名为“FREAKONOMICS”的专题博客中,标题FREAKShots: We Don\'t Want You Laughing at Us,这篇文章报道了北京市在奥运会开幕前所开展的一项旨在整顿公共场所不规范英译文的行动, 并特别强调了这次行动的组织者和在北京的某些外国人士对于这些“中式英语”的不同态度,前者“不希望(外国人因看到‘中式英语’)而嘲笑中国人”。而后者则担心次整顿行动会剥夺他们“在中国旅行的乐趣”之一(即“中式英语”)。比这篇文章更有参考价值的是文章后面围绕“中式英语”开展了热烈讨论的众多读者跟帖(共49 条),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如下:

1)跟帖读者所提到的他们在中国发现的“中式英语”主要来自于公共场所英文公示语、英文菜单、产品商标及广告和中国人所穿服装上印制的英文词句等;

2)大多数跟帖读者对“中式英语”的反应是“有趣、好奇”,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旅行时的乐趣之一,不过他们强调说,外国人对这些不规范英文感到有趣,完全是友好而没有恶意的, 正如中国人听到外国人说蹩脚汉语时发出的善意笑声一样。

3)几乎很少有读者对“中式英语”表示抱怨,仅有一位读者批评(中国有关部门)从不邀请英语国家人士对英文公示语进行审核,因而造成错误;但有其他读者反驳说:一些美国人以汉字纹身为时尚,但也从不去弄清这些汉字的意思(即使这会让他们在懂汉语的人面前出洋相),另外,在美国出售的一些T 恤上印制的汉字也是错误百出。也有读者客观地分析了在非英语国家出现这些不规范英译文的种种原因: 如译者的英语水平、滥用翻译软件、不了解翻译的本质规律、译者自身的职业素质等,并特别强调了文化差异的因素。

4)有一位读者认为,母语为英语的人不应该笑话这些“中式英语”,因为外国人说起汉语来也许更糟糕;还有一位读者指出,有些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对“中式英语”津津乐道,但他们自己写起英语来也会犯语法错误;还有一些读者表示,美国的一些非英语版的公示语(如西班牙语版本)在拼写、语法和结构等方面也常常出错。

5)一些跟帖读者对某些英译文是否为“中式英语”也存在争议,比如:有一位读者将他在四川一家饭店的菜单上看到的strange tasting chicken(“怪味鸡”的英译名)当做是“中式英语”的例子,但另一位跟帖读者指出,他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几家中餐馆的菜单上都看到了这一英文菜名, 还有一位读者觉得除此以外很难找到更好的译法。

6)还有一些读者指出,不规范的英文公示语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其他非英语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也屡见不鲜。 2 由此引发的相关思考

1)这两篇文章及众多读者跟帖所表达的观点虽不能说有广泛代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在中国的英语国家人士对于“中式英语”的看法和我们通常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觉得“中式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乐趣而不是麻烦,不少外国游客甚至把“中式英语”看成是在他国所感受到的一种异域风情。

2)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英语国家人士以“中式英语”为乐趣的心态有偏见的成分,但从这两篇文章和读者跟帖来看,这种态度在总体上没有什么恶意。当然,从我们的文化立场出发,这种态度毕竟也有不妥之处,比如将有明显拼写或语法错误或导致误解以及其他“硬伤”的英译文也当成是一种“异国情调”来欣赏;另外,他们对我国清理公共场所“中式英语”的做法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当然也不能认同;

3)对公示语英译来说,直接照搬英语国家功能对等的现成公示语也许是最简单的办法, 但我们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 在大力清理公共场所和窗口行业的“中式英语”的同时,在保证用规范英语准确表达意图的前提下,不妨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适当带有中国特色(即“中国英语”), 使英译文富有感染力和文化亲和力,“把公示语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一些,更有艺术性一些”。

4)在我们探讨英语国家人士对英文公示语及其他外宣英译文的看法时, 不能主观地认为只有最正宗的英语才能让他们满意,从前面有关“中式英语”的跟帖讨论可以看出,多数读者对他们在非英语国家看到的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英语持宽容态度,这是和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日益密切, 对异文化的尊重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及我族中心主义日渐式微有很大关系。

七、结语

英语不但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绝大多数地区的第二语言可外语,英语已经成为国际语言。那些不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或大或小的母语用语习惯。如: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会受到汉语的影响,日本人学习英语会受到日语的影响等。所以,中式英语并不是个“怪胎”,它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语言现象,随着中式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频繁,它正在被世界所接受,我们应以客观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中式英语。总的来说:世界是中文的,也是英文的,但归根结底是拼音的。

中式快餐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

新中式特点

新中式风格特点及设计说明

现代中式风格特点

中式婚礼特点 流程

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纺织业特点及现状[优秀]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新中式主义风格特点

新中式风格的特点及组成元素

中式英语词汇特点及现状研究
《中式英语词汇特点及现状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