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龙山县第一中学:向春红

所谓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要求教育者把应用美学的相关知识用到美术教育当中,从而来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气息。美育在美术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模仿能力,更注重的是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提高学生的鉴赏、创造能力。美育通过一定的教学艺术,教学技术、技能,并且借助于各种美的规范开展对学生美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其深入了解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也能培养学生追求美、热爱美的高尚情操。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美育的原则。

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

一、呆板凝滞的。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

一、美育的重要性与特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明确了,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为什么美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王国维也认为,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即情育”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二、怎样提高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落实美育的熏陶,就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1、教师重视美育功能,并且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我认为,中小学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第

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因为许多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就是教育最好的成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教育理念已经落后过时了。现代教育理念不仅仅要求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的发展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美育的作用,留出充足的授课时间,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第一感受是获得美感最重要的基础,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对即将的欣赏对象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心灵慰藉》的时候,就可以一边佛教音乐,一边让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佛教的深度,也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佛教的精神寄托与情感。

2.培养学生审美基本功

这个阶段要通过直接的教育材料让学生去发现美,是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过程。这个阶段要通过大量的视听资料来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听资料让学生感受美术种类的要点、特征与创作手法,同时通过专业课的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把握程度,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美育的关联。比如说,《父亲》这幅油画,通过良好的构图与刻画,深刻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勤劳的传统美德。通过研习作品,对这些思想感情与观点的把握,可以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深深的共鸣,提高学生的美术气息与审美。

3.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种多样,并且这些设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仅仅要给学生实际的美术作品,毕竟学校掌握的艺术作品有限,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艺术材料,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品鉴与赏析,开阔学生的眼界,接受艺术的熏陶,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可以通过幻灯片来欣赏《日出印象》,让学生感受绚丽色彩下的阳光美,以及活跃的生命力。阳光下的一切色彩都变得那么的美,阳光下的一切物体都变成了金黄色。同时太阳的色彩也在逐渐变化。

4.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充分地重视教材,整合教材。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可以根据特定的地域情况,结合教材,寻找一些可以表达当地民俗特点的材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再者就是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仅仅有品鉴能力还不够,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我创作,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只有会创作,才能够将审美掌握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后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观察力与感受力是学生获取创作材料与灵感的重要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运用美育的功能,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总之,美育功能在美术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是构建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工作者获得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敏捷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高雅的艺术情操,美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充分掌握美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美术教育质量。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教学中的美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张强

略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论陶艺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英语中的美育教育

现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现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