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桂林山水为例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5: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运用 【提纲】

一、情境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法在《桂林山水》的运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正文】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按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规律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等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四特点”是指行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行真,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能达到可意会,可想见就行。情切,既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意远,情境教学法讲究“情绪”和“意象”。因为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儿童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理寓其中,既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

二、情境教学法在《桂林山水》的运用

《桂林山水》一课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景色,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充分体会到桂林山水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阅读主题与文本的审美距离。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如《桂林山水》一

课,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导语“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山有五岳、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水有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瑶池般的西湖。而在这些仙境般的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因为它的山水极为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它以雄奇秀逸的风采,使每个游览的人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就通过《桂林山水》一课去那画卷一般的地方游览一番。”

(二)进入情境激发情感,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情感来诱发学生心中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融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在《桂林山水》中为了使学生融入情境,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同学们,想象我们现在就是荡舟在漓江之上,那么我们就用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读来观察水的特点,然后把你看到的描绘一下。”

(三)凭借情境进行思考,进入理性分析阶段。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进入某一情境中去,达到情境情感体验的境界的境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思考,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课本上说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眼中桂林的山像什么。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而进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四)再创情境留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一堂好的语文课,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

(五)图画展现情境,让学生享受意境美。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的见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理解认知的特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领悟的,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如果只是给学生叙述桂林的山是多么奇多么秀多么险桂林的水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静,学生不可能有那么深的体会。而我们把桂林山水的图片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油然而来,那是叙述所不能代替的。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教学法因其形象直观、注重教学对象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优于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但在运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地理解情境

教学情境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两大类。直接情境是由现实生活提供的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如自然景象、现实生活情境等。间接情境是由教师根据讲课的内容所创造的以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如教师用语言、绘画、音乐等手段所描绘、再现的教材中的场景、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文本内容选出运用直接情境还是运用间接情境。首先,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

符。因为情境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手段要服从目的。所以,情境的创设要为学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服务。比如悲壮的作品不适宜用轻松的音乐或幽默图画来创设情境;反之,较清雅的作品也不适宜用过于凝重的音乐和绘画作品来表现情境。情境应当以作品、教学内容为中心,为表现教学内容服务。

其次,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情境。不能将“情境”简单地理解为某种非常具体化的实物或场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的解释相当精辟,他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笔者以为情境教学法中的“情境”应当是一种意境,是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好像处处离不开景物描写,尤其是一些诗词当中,但这些景物往往并非完全的实景,而是虚实融合,是作者为了达到抒情的目的而创设的。因此,在进行这类古典诗词的教学时,创设情境不能把作品中的物象看得过实,即不能讲花就用花、讲草就用草,而是要结合作品的思想内涵,创设出一种与整部作品的情、景、理都相和谐的教学意境。

(二)把握好运用的“度”

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教学中运用情境也要适度,主要是不能用的过多、过滥,以免形式冲淡内容,喧宾夺主。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情境教学法也要在教学的关键之处使用。这些关键之处主要是指:

一是教学开始之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迅速、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氛围中去,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开端。

二是教学中需要强调的地方。教学中需要强调的重点问题,当然是给学员留下的印象越深刻越长久越好,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运用相似性情境提供的信息暗示作用来实现。

三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由于情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征,所以教学中一些不够直观、晦涩难解之处,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辅助教学讲解。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有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是无疑的结论。

情境教学是我国“境界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学生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的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得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知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李吉林文集》(卷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 【3】 【4】 【5】 韦志成 《语文教育情境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李庆民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李吉林 《小学语文亲境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李吉林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以桂林山水为例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以桂林山水为例探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