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产品加工业的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行业分析

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的延伸, 共同构成了水产业的三大支柱。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渔业产业化的长足发展, 水产加工业显示了空前的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已发展成为包括冷藏、冰鲜、干腌制、熏制、罐制、调味熟制、鱼糜加工、生鱼片加工、模拟水产制品、药物与保健品、鱼粉与饲料、海藻化工等10 几个专业门类的庞大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加工体系。但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 水产加工业行业集中度低, 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比较弱; 技改投入不足, 产品结构趋同, 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行业自律性较差, 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还有待加强。上述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势必会对渔业产业产生相关波动, 进而对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渔民收入提高及渔区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促进水产品加工业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并且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力量, 已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1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环境

1.1加工技术落后的缺陷在金融危机格局下进一步降低企业利润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水产品本质上含水量高达70%~ 80%, 且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禽畜产品, 同禽畜产品加工相比( 尤其是精深加工) , 明显存在加工后干物质太少, 不易保存, 易变质等缺陷, 且去头、去皮、去内脏的损耗较大。我国水产加工业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但目前除部分大型企业外, 大部分中小企业加工设备简单、老化, 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加工技术落后, 大多数水产品加工仍然以冷冻、冰鲜等初级加工为主, 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加工品附加值偏低, 影响了第二产业产值的正常增长。同时, 加工过程中的鱼头、内脏、鱼鳞、鱼骨、虾头、蟹壳及腐烂水产品等废弃物, 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 对其中很有价值的成分尚未充分提取和利用, 这些都使得水产品难以通过加工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如中水集团在非洲东岸的毛里塔尼亚近海捕捞软体鱼类, 并就近以原材料形式转口销往欧洲, 山东渔民将在黄海捕获的海产品就近送到韩国近岸, 直接向韩国渔商交货, 自己不能深加工。加工技术落后, 短期来看企业附加值提升有限, 长期来看影响到水产加工业规模经营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这一行业缺陷在遭遇金融危机时的劣势就更加明显, 在成本上升、出口量下降的局势下, 冷冻水产品及一些淡水鱼类加工制成品普遍滞销、贱销, 冷冻、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变薄, 直接影响投资者经营积极性, 生产进一步萎缩, 严重的甚至停产、倒闭。

1.2 水产品加工业行业集中度低降低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 1) 加工量比例较低, 中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1/ 3, 精深加工类产品所占比例更少。尤其是我国淡水水产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而其加工品产量仅占全国水产加工品总量的5% 左右, 而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国家的水产品加工产量达60% ~90%。FAO 的研究报告显示, 2004 年, 世界水产品产量的61%用于一些类型的加工, 59%的加工产品用于供人类直接消费的冷冻、盐渍和罐装产品, 剩余的为非食用目的。中国超过77%的水产品为人类直接消费, 其中大部分为新鲜类型, 余下的量被用来生产鱼粉和其他非食用目的, 包括直接用于水产养殖饵料。

( 2) 加工出口企业总体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带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除鳗鱼、对虾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外, 高附加值的养殖鱼类加工出口尚未形成拳头产品和规模优势。即使形成规模生产的罗非鱼现在也仅仅局限于加工成原条鱼、鱼片等, 附加值很低。

(3) 培育、开发名牌产品意识不强, 不具备较强定价能力。虽然, 我国不少水产加工企业已通过ISO 质量认证及HACCP 认证, 但是具备较高认证水平的企业还不多。其中, 同时获得美国FDA 认证和欧盟认证的企业仅有几百家, 导致在国际竞争中没有话语权, 在出口产品 议价过程中总处于被动地位。水产品加工业在国际市场上仅仅依靠劳动力低廉的优势获取国际分工下的微薄利润, 造成附加值低且竞争激烈。虽然国务院在2008 年10月上调了部分出口退税率, 但最终将产生外部效应,溢出到国外, 最终利好于这些公司的下游客户。国外客 户会针对我国出口退税率上调的事宜迅速压低产品报价,进而压缩国内企业的盈利空间, 因此实际影响将远小于理论上的测算, 这对本来就萎缩的利润空间造成更为深入的影响。 ( 4) 行业组织化程度低, 行业内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如一些鳗鱼出口企业为争夺日本市场竞相压价, 相互残杀, 导致我国鳗鱼加工业利润下滑, 增产不增收等。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的贸易格局不利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 就像此次金融危机, 一旦这些发达地区国家经济受挫, 进口需求锐减, 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水产品出口。

1.3 产品结构单

一、趋同导致的加工品滞销亟待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否认, 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全,当前市场主要仍以鲜活、冷冻品消费为主, 内陆省份消费也仅以淡水水产品为主, 适合国内消费者口味的水产加工品还比较少。在此局面下, 受金融危机影响, 品种结构单一趋同的冷冻水产品及一些水产加工制成品在遭遇金融危机时处于普遍滞销、贱销的格局。导致这一局面的症结在于落后的水产品加工技术。长期以来, 我国 水产品加工工艺的发展滞后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滞后于世界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国内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十分薄弱, 科研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导致诸多加工技术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在这种大背景下,加之水产品加工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对现有先进技术引进不够, 吸收速度慢, 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等, 致使到目前为止, 市场畅销、质量稳定、能够叫得响的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比较少, 使得加工的水产品销路不畅, 经营后劲不足,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就相对比较脆弱。

1.4 面对危机企业缺乏防范意识与政策扶持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认识上缺乏危机意识, 认为当前水产品销售不会存在大困难, 一些领导在思想上存在重生产轻加工, 重产品销售轻转化增值的倾向, 没有真正为产业长远发展考虑。也有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服务力度小, 不仅没有优惠、扶持政策, 而且还要企业承担各种数额不低的税费, 甚至有些与企业相关的部门也到企业收取各种名目的摊派费、集资款, 这无疑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甚至危及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金融危机下显得更加不堪一击, 这已成为制约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 国内水产品市场的相关制度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对于水产加工品、企业资质、从业人员资质缺乏统一的规定, 造成水产品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不仅不利于管理和良性市场竞争, 也会削弱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 力。

2 水产品加工业化危为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仍不断加深,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 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 水产品加工业化危为机的应对之策, 具体包括: 2.1 以现代渔业科技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与综合利用率水产品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 四高# 特点, 并且能带动一批相关行业如加工机械、包装材料和调味品等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也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加工增值、缓解水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矛盾的需要。在我国水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 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因此要紧紧依靠现代渔业科学技术,促进水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

(1)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 建立水产生物产物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 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 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 开发水产品深加工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装备, 配套完善加工生产线, 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 加工率, 延长产业链。

( 2) 应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力量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与加工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 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技术结构水平, 实施名牌战略。

( 3) 在发展高新加工技术的同时, 还应注意保护和优化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术。

( 4) 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引进。在重视硬件引进的同时, 更要注意软件的引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2.2 顺应国际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优化产品结构水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 优化产品结构。目前, 国际水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是: ( 1) 质量控制技术日臻完善。为保证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质量, 世界渔业发达国家极为重视渔业环境的保护和监测、贝类的净化、有毒物质的检测技术和有害物质残留量限量标准等的研究, 陆续制定了有关的法规和标准。

( 2) 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超高压技术、无菌大包装技术、新型保鲜技术等高新技术已在水产品加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大大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和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

( 3) 水产品加工方便化、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趋势, 以满足21 世纪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加大、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 4) 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迅速。从海洋生物和水产加工废弃物中提取天然产物尤其是生物活性物质, 是国外广泛关注的课题。另外, 国外水产品加工企业都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全面综合利用。为此, 应积极开发并推广水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技术, 重点从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保健品、医药品起步, 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 不断优化加工品的品种结构。

2.3 加强行业自律与企业内部管理, 增强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1) 以现代渔业理念提供高质量的初级产品。为提高水产品质量、提升我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求水产品养殖加工方式要摒弃以往粗放式的生产观念, 在养殖水域选择、鱼种选养培育、饲料肥料使用等各方面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执行, 建立同国际接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 培育精品名牌,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推广应用国家水产品加工质量标准, 引导水产加工企业开展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争取越来越多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加大力度培植名牌产品, 引导企业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 逐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知名度。

( 3) 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导作用。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在危机面前, 把生产同类水产品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渔民专业养殖大户组织起来, 组建水产品专业行业协会。同时, 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功能, 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 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4) 重视水产品加工方面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引进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高层次的营销团队, 努力开拓水产品销售渠道, 拓展营销网点, 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2.4 整合资源, 政府助推水产加工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 1) 建立加工基地, 增加渔业综合效益。扶持加快加工示范基地、加工基地的建设, 引进水产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应用新材料, 开发海洋药物、海洋生物等高新产品, 开展综合利用, 发展节能环保水产加工业, 培育各具特色的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 2) 巩固和提升加工产业带。按照国际标准对加工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培育适合加工、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 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品牌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水产品。 ( 3) 推动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尽早落实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 将这些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建立健全水产品标准生产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体系,保证水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

( 4) 加大对水产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事进料加工的水产企业资金需求量大,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解决水产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 信用担保公司也要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担保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 ( 5) 尽快建立水产品出口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跟踪调研国内外水产品产销形势, 预测国际市场行情走势,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 并采取紧急防范控制措施, 主动消除或降低出口风险。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

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水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食品加工业行业竞争

加快发展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战略思考

水产品加工业的行业分析
《水产品加工业的行业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