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师版二(下)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2: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音 乐 教 案

备课人:XXX 时间:2015年3月

目录

单元 一

小孔雀,告诉你

好孩子要诚实 单元 二

数鸭子

咏鹅

单元 三

小蜜蜂

请你唱个歌吧

单元四

春雨

大雨、小雨

单元 五

共产儿童团歌

卖报歌 读书郎

单元六

其多列

金孔雀轻轻跳 阿里里

《小孔雀,告诉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舞蹈《小孔雀,告诉你》。能用优美、纯真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傣族舞蹈的艺术魅力。(认知)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编歌词、节奏练习、编排舞蹈、即兴伴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敏捷的反应能力。(能力)

3、使学生从歌曲中接受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激发其学习上进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用轻巧亲切的声音、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小孔雀,告诉你》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小孔雀,告诉你》中的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钢琴、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诱趣

1、欣赏舞蹈《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受?

2、欣赏舞蹈,引出小孔雀。

教师:这段舞蹈好看吗?其实啊,这段舞蹈告诉了我们,我们有一双万能的手,样样事情都能做,洗衣服、扫地、读书、写字,样样都行。(课件展示)瞧瞧,我们的双手还会表演,看出来她在表演什么吗?

学生:表演孔雀舞。

教师:想用你自己能干的双手也来表演一下吗? 学生:想。

(师生学跳傣族舞蹈《孔雀舞》) 教师:你们瞧:小孔雀多漂亮啊!

二、突出重点,学唱歌曲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关于这只小孔雀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来听听吧! (教师讲故事:从前,有一只小孔雀,长着漂亮的羽毛,非常美丽,可是它不爱学习,整天抖开自己满身的花外衣,来和别人比美。有一天它遇见了一只喜鹊,就骄傲的说:“嘿|!小喜鹊,你敢不敢和我比,看谁的羽毛最漂亮?小喜鹊说:我不和你比,我还要搭窝去呢。”说完就飞走了。小孔雀却自言自语地说:“小喜鹊的羽毛黑乎乎的多难看啊,他肯定不敢和我比。”说完抖了抖羽毛,大摇大摆的又去找别人比美了。这时它看见了小朋友——冬冬,就炫耀自己:“我是世界上最漂亮最美丽的小动物,你敢和我比一比,看谁穿的最美丽吗?”冬冬可有志气了,对孔雀说:“小孔雀你应该努力学好本领,别这么骄傲,不然你以后一定会吃亏的。”可是小孔雀还是不理睬依然很骄傲,唱着歌“啊啰哩„„”离开了。)

教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冬冬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段动听的歌曲,想不想听听!

2、听赏歌曲,感受情绪。 ①(初听歌曲) 教师:歌曲好听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好听、欢快„„)

②(复听歌曲) 教师:孩子们,你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说得真好。让我们静静的再来感受一下这欢快的歌曲吧!(学生静静的聆听歌曲)

③(加律动再次聆听歌曲)

教师:你们知道吗,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傣族儿童歌曲。你喜欢这首歌吗? 用你独特的方式表现吧!(学生自由表现)

3、学唱歌曲 ①用La模唱歌曲

教师: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冬冬唱得多好听啊!你们敢不敢和他比,看谁唱的最好听?用La模唱歌曲。

②学习歌词

教师:由于歌曲模唱的非常好,冬冬把歌词送给了我们。让我们用最亲切的声音轻轻的朗读!(出示歌词,学生轻轻朗读熟悉歌词)

教师:让我们拍着小手,随着音乐,用最美的声音再读一遍吧! (学生随教师打节奏读歌词)

教师:歌曲中的“啊啰哩”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小孔雀骄傲的唱歌„„ ③轻声随唱歌曲(播放带有画面的课件)

教师:你觉得这段歌词,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学生:轻巧„„ 教师:你能用轻巧自然的声音演唱一下吗? (学生演唱)

教师: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呢? 学生:活泼的„„ 教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让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来唱一唱!(教师根据学生小声随唱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④形体表演,重点学唱

教师:歌曲里的小孔雀是怎样和小朋友比穿的呀?(教师边说边用形体、声势表现)小孔雀很骄傲,用力的一抖,美丽的尾巴就轻轻的开了,给自己穿上了花外衣。(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做,教师边说边做)

教师:你做的真好,到前面来,当一次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做一下。(让做得好的小朋友到讲台上,边说“抖开满身花外衣,看谁穿得更美丽”边做,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里是怎样表现小孔雀“抖开满身花外衣”“看谁穿得更美丽”的呢?(学生再次聆听歌曲,重点体会附点音符的唱法)

⑤完整的随琴演唱 ⑥表演唱

教师:孩子们,你们演唱的非常动听。没有人愿意和小孔雀比美,小孔雀还是骄傲地唱着歌走了。假如,你就是骄傲的小孔雀,你会怎样表现呢?(学生表演,播放课件)

4、创编第2段歌词,情感升华。 ①创编歌词

教师:小孔雀真骄傲,到处和别人比美。它来和你们比美了,你们怎么办?想和它说点什么吗?

学生1:我不和它比穿戴,我要和它比学习„„

学生2:小孔雀我告诉你,好孩子,不比外表,要比志气„„

教师:孩子们你们说得棒极了!好孩子,就要个个有志气,不比穿戴比学习,看谁成绩得第一。快来把你们要对小孔雀说的话再创编成一段歌词吧!(学生创编第二段歌词,教师引导,并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各组朗读创作的歌词后,大屏幕出示冬冬创作的歌词,并朗读) ②演唱歌曲

教师:歌词创编好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唱呢?演唱的心情和第一段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小朋友们很有志气,应该很自豪的唱„„

教师:在这段歌曲中,最能表现小朋友自豪心情的是哪一乐句呢? 学生:啊啰哩„„ 教师:让我们带着自豪和信心,用最亲切自然的声音来演唱一下冬冬创作的歌词吧! 学生:在教师伴奏中演唱歌曲第二段 ③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唱得真好,谁来给我们创作的歌词,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学生自由回答)冬冬也给我们的歌曲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第4页,看看叫什么啊?

学生:《小孔雀,告诉你》

教师:让我们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地把歌曲《小孔雀,告诉你》美美的来唱一遍吧!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小孔雀,告诉你》)

三、师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课堂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傣族人,在盛大的节日里,都会敲起象脚鼓,吹起葫芦丝,跳起优美的孔雀舞,唱起幸福的歌。戴上美丽的头饰,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

(播放声像结合的歌曲《小孔雀,告诉你》课件) 《好孩子要诚实》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有错就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教材分析:

《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的歌词充满了儿童情趣,第一段结束用小花猫的叫声“喵、喵、喵”表示“怎么办?怎么办?”,第二段结束的“妙”字是“喵”的同音字,但却表示“对!对!”,是赞美孩子的诚实态度。这里没有说教、没有责备,使儿童易于接受,而且全在儿童的心灵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初感音乐

1、听音乐进教室。

(听《好孩子要诚实》的伴奏音乐,轻松愉快的拍手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

2、师生问好(表演唱)。

X X|X X|3 4 5 6 | 5 — |3 4 5 6| 5 — | X X X X头儿点点,(点头)手儿摆摆,(招手) 1 2 3 4|5 6 5 | 5 4 3 2 | 1 — || 我们对您说一声:“老师您好”(鞠躬)

二、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 师:(课件出示组图)看看上面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1.玩耍2.闯祸3.逃罪4.认错) 你看懂了哪一幅?给大家说说!

学生分别讲解每一幅图,互相补充、各抒已见。教师顺势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四幅图其实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互相讨论,加以想象,组织一段语言。

你能利用这4幅图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吗? 请同学到台前讲故事,并奖励小贴饰。 师: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抓住时机很自然的和学生对话,教育学生做事要诚实。(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新歌,名字就叫《好孩子要诚实》。(板书课题)

三、唤起共鸣 自由感觉

1、感受音乐。

(放音乐)听一听,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整体的音乐,并试着领悟歌词大意。

2、视觉感受。 (出示画面)学生凭着歌词大意讲解画面,教师复述画面小故事并与学生用神态和语言互相交流,字里行间要渗透做人要诚实,犯错就要敢于承认的道理。

3、学习歌词。

(打出字幕)随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拍手齐读歌词。

分组、分角色朗读歌词。在学的过程中多变化形式,语言中加点花样,把学歌词当成一种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枯燥,而且很愿意学,很有兴趣。

4、学习歌曲。 ①随琴哼唱歌曲。 ②听录音范唱。 ③师生同唱。

让学生感受到歌曲语气、情绪、角色的变化。教师巧妙的运用表情、力度、语调来演唱,把握歌曲的故事性,就能带动学生也激情的演绎,把故事情节通过歌声逼真的表现出来。师生共同(分组)演唱既锻炼了学生模仿能力、合作能力,也协调了整节课中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学中师生共学、平等民主的学习形式。

④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生间简单的谈谈对诚实的看法,让学生对歌曲中小主人公的做法有个评价,介于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对歌曲的喜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之间互相鼓励,自编拍手歌谣。)

四、艺术提高 自由创作

让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对歌曲的认识,把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歌曲旋律等用声音、身体、乐器等方式演绎出来。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及表现的欲望,让他们从创作过程和自由表现中体会自身价值和成就感。

1、表演唱(自由设计演唱形式。) ①对唱。

包括:分句、分段、男女、小组等形式。 ②一领众和。 独唱到台前演唱,其他同学来小合唱;

独唱头饰表演唱,其他同学表演舞蹈(分组)。

2、打击乐器伴奏。(任意挑选乐器) ①小组表演。3-4人伴奏,1-2人演唱。 ②整体表演。5-8人伴奏,其他同学演唱。

3、集体表演。(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自分三组,合唱、舞蹈、器乐。

教师加盟其中,利用头饰、绸带、打击乐器、录音机等充分准备后,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亲切、近人,能够让他们放松的发挥,尽情的表演,同时教师又能利用肢体、音乐、表演近距离的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轻松小结

(轻音乐)结束了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学生余兴未尽的情绪中让学生带着“诚实”走到课下,咀嚼一节课的余味。

《数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3、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准确视唱休止符。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歌。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说话都能听见,就是从不见面!”打一人体器官。

师:对,是耳朵!那耳朵有什么作用呢?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耳朵的作用很重要,能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出音,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嗓音学出来。

锣声,用一条直线表示; 双响筒声,用点线表示; 三角铁声,用小圆点表示,好像告诉我们几点了。

二、学唱歌曲《数鸭子》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不是一两只鸭子,而是一群,那么有几只呢,想不想听听其他小朋友数鸭子”

2、初听歌曲《数鸭子》。“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数的。”师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表演与歌词相符的舞蹈动作,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学生自编动作做好铺垫。

学生回答后集体学一学。

3、复听歌曲。“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数鸭子以及歌中唱了那些话。”听后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儿歌集体学一学。

4、教师范唱。感受情绪

5、轻声用小鸭子的叫声哼唱歌曲曲调。

6、学生学唱。

1)先听录音,比较一些跟你以前说的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没有唱出四分休止符)。 2)教授四分休止符的知识。 3)跟琴唱,再跟录音唱。 4)简单加入表演。

7、歌曲表演。由学生自由选择唱还是用动作表演。

三、创编歌词

1、导入。“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饲养场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2、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在所贴的动物画前讨论如何唱。

3、分组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见到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还能把小动物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来,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可真能干!”

教学反思:

《数鸭子》这首歌曲,是二年级下册的表演歌曲,由于这首歌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唱了,所以在整个学唱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一听到音乐就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而往往就忽视了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这是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我在备课中没有预料到了问题。于是我就放录音让同学们自己听一听,进行比较,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趁机介绍四分休止符的含义,指导学生利用拍手来解决。

《咏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让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的地学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

1、四个结束句的音准。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课件、剪贴画、琴、鹅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现在先让我们来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

2、学生随音乐《向前冲》跟老师做律动。

3、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

2、教师找学生回答。(猜对了教师给予鼓励)

3、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问:看到这幅生动的图画,你会想到哪首古诗?(学生回答:《咏鹅》)

4、教师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教师给予评价)

5、多媒体出示课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朗诵《咏鹅》,并给学生提出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诵。

(2)朗诵的语速要和老师的动作相配。(学生随背景音乐朗诵后,教师给予评价)

6、教师小结:《咏鹅》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下的,小作者仅用简单的几句,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我们都是把它吟诵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作曲家黄国群叔叔给它谱上了曲,变成了歌,大家想不想听呀?(想)想不想学呀?(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咏鹅》。(教师用剪贴画在黑板上粘贴出课题)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范听歌曲,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奖励笑脸,并用剪贴画粘贴情绪)

2、复听歌曲,并邀请学生随老师作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3、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多媒体出示歌页)给学生提要求: (1)老师遇到“0”是怎样做的? (2)观察老师读的顺序?

4、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四分休止符,遇到它小嘴快闭上,休息一拍。

5、找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按节奏读歌词。(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若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订正)。教师告诉学生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6、全班按节奏齐读歌词。(会使用反复跳跃记号)

7、再次复听歌曲,邀请全班学生作律动,进一步感受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 记号的使用。

8、教师教唱一遍旋律。

9、教唱歌词。(用动作分段教唱:目的是解决四个结束句)

10、师生隋琴接唱歌曲。

11、邀请学生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创编多样化: 教师导言:《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小作者通过写诗,表现出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刚才,我们又用歌声表现出了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呢?

2、学生回答:舞蹈、诗歌、绘画等。(教师给予肯定及表扬)

3、教师讲述:听了这么优美的歌曲,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有一副优美的图画,现在老师这做了一些剪贴画,待会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协作,把脑海中最优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剩下的同学,我们就在池塘边开一个音乐会吧!(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池塘、河岸)

4、学生分组并展示。

粘贴组、演唱组、舞蹈组、朗诵组。

5、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下课。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你们开心吗?(开心)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咏鹅》,而且还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们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多媒体出示思想教育)另外,再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带回家,展示给你的家人,让他们从中共同分享你的快乐!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歌曲《咏鹅》边唱边做律动走出课堂,下节音乐课再见!

教学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想想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准备以及对自己上课的表现感慨颇深,有亮点也有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亮点:

1、上课的热情较高。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对音乐的情感首先是上课应该要有热情,这种热情表现在表情、语音语调、范唱、演奏、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情感。只有教师先感动了,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种节奏型(× ×︱× 0︱与× ×︱× ××)的区分及运用。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进行区分,然后由教师示范,学生逐一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容易搞混的两句歌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能准确的演唱。

3、情景引入教学,注重让学生展现自我。

低年级的学生总喜欢展现自己是他们的天性,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老师先用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和活动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4、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把歌词在古筝的优美旋律中,带舞蹈动作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会把这首古诗演唱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5、真诚的赞扬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真诚的赞扬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鼓励。真诚的赞扬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在音乐课上,以自然,亲切地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地音乐课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二)不足:

1、这堂课上的有点乱了。特别是最后让学生去贴一幅画,没有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有些问题解决不到位,学生却缺乏动脑思考的过程,这是让人觉得课堂乱了的重要因素。

2、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3、教学的调控上不够灵活。

课堂应更为开放,形式应更为多样。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积极探索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蜜蜂》这首歌,感受歌曲的旋律,会唱歌曲。 2学小蜜蜂爱劳动的好习惯。 3学会打节奏XX XX |X O||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小蜜蜂、小猫、小狗、小羊)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54 30|23 42|1∣ 嗒嗒 嗒嗒 嘀 嗒 嗒嗒 嘀嗒 嗒 3 3 1 3∣5 .3∣5 5 3 5∣1 - ‖ 嘀嘀 嗒嘀 嗒 嘀 嗒嗒 嘀嗒 嗒

3.学唱歌曲

(1)学生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

(播放歌曲)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

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2)说一说,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 (3)有感情地读歌词。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4)学唱歌词

c.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三、律动表现:学做儿童团员。

四、拓展升华,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同学们,儿童团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是什么组织?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

1.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再次复听,学生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节拍。

五、结束语

1.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2.播放《共产儿童团歌》的伴奏音乐。

教学后记: “X X·X X X”是本课的节奏型,为了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这一节奏,我编了一个“暗号接头”的游戏,学生们为了能顺利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必须把黑板上出示的几个节奏型熟练地掌握。对于学生最不愿学的枯燥的节奏,今天却学的异常得认真,效果非常好。作为教师我们也懂得游戏的魅力,但自己积累不够,在教学中难免捉襟见肘。

《读书郎》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用欢快的动作来表达乐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每人带一个小书包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师:我们已经是二年级了,今天老师要让你们听一首有关上学的歌。

2、学生欣赏歌曲一遍。

二、理解歌词内容

1、你听到了些什么?

2、通过蹦蹦跳跳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背起我的小书包呀,蹦蹦跳跳上呀上学校,并通过动作表现出高高兴兴上学的样子。

3、通过图片和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

4、通过加后缀语学唱: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

三、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把小二郎高高兴兴去上学,用歌声唱出来。 学生看图片学唱歌曲,帮助学生记忆。

2、提出唱清歌词的要求

3、提出要求唱第三遍,这首歌唱怎样唱才唱得好听?(快一点、跳音)

4、学生唱教师做动作

5、教师唱学生学做动作,想唱的一起唱

四、边唱边表演

1、我们一起背起小书包上学去

师:书包背好了吗?你的书包里有什么?(提问三到四个学生)

书包里都是我们心爱的学习用品和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让我们一起来背上书包,背好了没有?

2、学生背起书包边唱边表演。

3、我看见××小朋友上学特别的高兴,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蹦蹦跳跳上学的?

4、个别集体示范表演。

5、学生背上小书包边唱边表演,你进的是什么学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其多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唱歌《其多列》

课堂类型:唱歌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其多列》,感受云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感受哈尼族舞蹈的特点,创编简单的哈尼族舞蹈,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了解有关哈尼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动作创编舞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哈尼族小姑娘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有两位非常可爱的小姑娘也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他们要带我们到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呢!

二、观看课件,了解有关哈尼族的风土人情。

播放课件,使学生对哈尼族的居住环境、建筑风格、服饰特点、风俗习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初听歌曲《其多列》,感受歌曲节奏、情绪与内容。

1.导入:哈尼族小朋友的家乡这么美丽,你想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吗? 2.节奏练习:

a.播放音乐《火车开了》,随音乐律动。

b.师:看,前面一个山洞,我们怎样才能过去呢? 出示节奏条XX X,请学生拍手读一读。钻山洞——

c.师:要过大桥了!出示节奏条XX XX,请学生拍手读一读。过大桥喽—— d.出示课件,做节奏练习。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与内容。

a.课件出示哈尼族小朋友上山图片,导入:哈尼族小朋友邀请我们上山去做什么呢? b.播放歌曲视频《其多列》,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与内容。

c.师:哈尼族小朋友上山去砍竹筒了,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他们在劳动的时候心情怎样?如果是你,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d.出示《其多列》歌词,学生手拍节拍,教师表演唱。

e.歌曲中你有没有不懂的词语?随即解释“其多列”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

四、学唱歌曲 师:《其多列》这首歌曲唱出了哈尼族小朋友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跟他们来学唱一下吧!

1.出示《其多列》歌谱,引导学生将其与节奏练习的节奏谱比较,发现二者的相同之处。

2.教师拍手读节奏练习谱,学生拍手按节奏读《其多列》歌词。

3.学生看歌词,听琴心中默唱。

4.跟琴学唱,纠正易错之处:“衣服上的花纹”一句。 5.跟伴奏分组演唱,评价。

五、感受哈尼族舞蹈特点,创编舞蹈。

1.图片引入:让我们随着哈尼族的小朋友跳个舞吧! 2.哈尼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观看视频。

3.教师总结哈尼族舞蹈特点:脚步轻盈,手部动作总在腰间左右摆动。 4.教师教给学生基本舞步及手部动作,学生练习。 5.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

6.教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自由创编动作。

7.请同学上台表演,对有创意、有节奏感和动作美感的同学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内容,下课。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哈尼村寨,和哈尼族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唱歌、跳舞,度过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看,他们和我们说再见了,希望你有机会再来哈尼村寨做客!

播放课件,学生随《其多列》音乐出教室。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金孔雀轻轻跳》的学习,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②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 ③能够用画笔画孔雀。

二、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

三、五度音程进行,自然、流畅,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三、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初步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学会傣族基本舞步,能随着音乐律动。

四、教学难点:

1、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 6 33|12 2|16 12|2-|和6 33|12 2|31 61|1-|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

五、教学准备:曲谱、电子琴、《雀之灵》舞蹈图片、孔雀图片、A4纸、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导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浓浓的音乐气氛。

(二)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在西双版纳的小河边走来了一只动物。老师打一个谜语,小朋友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

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象把扇,展开人人爱。 生答,师表扬,发奖品。(贴孔雀的图)

2、师:你们喜欢孔雀吗?知道孔雀的家乡在哪儿吗? 生说。

3、师:同学们,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也是“孔雀之乡”。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吉祥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民族舞蹈家杨丽萍曾将孔雀的动作编成舞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雀之灵》的图片。

(欣赏舞蹈图片)

4、你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震撼,唯美的意境和动作,惟妙惟肖)

5、同学们能模仿一下这几个动作吗?(模仿简单动作)

(三)新歌教学

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板书课题),听听歌曲是怎样歌唱美丽可爱的小孔雀的!(播放磁带)

问: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啊?生:孔雀和傣族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发奖)

2、学习歌词(出示曲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跟老师一起把歌词读出来。(读歌词时有学生不认识的生字给予及时讲解)

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1:我喜欢阳光撒满小溪边,小朋友们拍手笑。

生2:我喜欢展翅开屏,河边走。

生3:我喜欢金孔雀轻轻地跳,雪白的羽毛金光照。

生4:我喜欢小卜少,小卜冒,跟着孔雀一起跳。

师:读了这首儿歌,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指出来老师帮助你解答。 生:老师,小卜少和小卜冒是什么意思呀?

师:小卜少代表的是傣族小女孩儿,小卜冒代表的是傣族小男孩儿。

师:老师喊小卜少,女孩子们就答应“哎”,老师喊小卜冒,男孩子们就答应“哎”。 师生配合。 师:你们今天愿意做个快乐的小卜少小卜冒跟老师一起学唱这首傣家歌曲吗?(生答)

3、请小朋友再完整地听一遍歌曲,可以随着音乐小声地哼唱或轻轻地做摇头、跺脚等动作。(放磁带)

4、师:这首歌好听吗?(生答)请小朋友听老师用电子琴伴奏来演唱一遍。(师随琴示范唱)

5、请大家跟着老师用LA来哼唱旋律。

6、老师现在要写出两句曲调,小朋友看看这两句有什么区别? 6 33|12 2|16 12|2-| 6 33|12 2|31 61|1-| 教唱曲调二至三遍。

7、师教唱第一段歌词(2遍),纠正曲中第四第五句的音准。 (范唱并用手势比较音的高低跳动)

8、完整演唱第一段,你能试试将第二段歌词填入唱一唱吗?看看哪一句有困难?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难点,共同解决)

9、师:让我们一起跟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演唱这首《金孔雀轻轻跳》,老师做提示让孩子们唱得更有感情。

10、师:同学们想一想:孔雀的舞步是轻盈的还是沉重的呢? 生:孔雀的舞步是轻盈的,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更好听呢? 生1:我认为应该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生2:我认为应该用柔美的声音演唱。

11、师:请大家带着喜悦的心情用轻柔、亲切的声音再唱一遍歌曲。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比刚才唱得还要好。

师伴奏,生演唱。

(四)创编表现歌曲

1、师:可爱的小卜少小卜冒们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与美丽吉祥的孔雀为伴,过着愉快的生活。让我们也一起加入这快乐的民族,跟着音乐边唱边跳起来吧!(播放歌曲)

师教几个傣族典型动作,生学。

2、师生在教室中间围成圆圈,一起随着音乐歌舞。

(五)音美整合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傣族的歌、傣族的舞,你们高兴吗?你们觉得小孔雀可爱吗?孔雀这么美丽可爱,你们想画一画孔雀吗?请小朋友拿出画笔。(先示范、师发纸、生创作)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西双版纳风景优美,孔雀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因为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环境保护得很好。作为同学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环境呢?

生:要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要爱护动物,不滥杀滥捕动物。 师:时间过得真快,就要下课拉,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生:同学们随着音乐模仿小孔雀,翩翩起舞地离开了教室。

教学反思:

本课老师用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本课我注重了难点乐句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音美结合,是我们一直都在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多方面激发兴趣。培养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创造机会,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设置了画孔雀这个环节。最后我进行了德育教育中的环保教育和爱心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阿里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

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

⑴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⑵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给予正确评价。⑶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请学生说说哪儿强些,哪儿弱些?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情感处理:⑴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在撒小秧的时候要唱歌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儿)⑵每逢节日和高兴之事,纳西族朋友都有“对歌”的习俗,今天,纳西族朋友邀请我们加入有趣的“对歌”队伍中。采用领唱和合唱的方式

来演唱歌曲《阿里里》。

三、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喜欢边唱边跳,你也来试一试。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创编,用打击乐器、舞蹈动作、边唱边拍、领唱合唱等形式表演歌曲《阿里里》。并在教师引导下为歌曲配上身势动作和打击乐伴奏,表演歌曲《阿里里》。

四、课堂延伸、结束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纳西族朋友家作客,领略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纳西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友好相处,也希望同学们把我们云南民歌带到世界各地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更好听的少数民族音乐,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上期小雨点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上期小雨点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小雨点》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版二下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页码版

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西师版二(下)音乐教案
《西师版二(下)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