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标才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2: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黄标才 电话:13752804625 重庆市永川区万寿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词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关键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

小学语文

学生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古诗文对儿童的熏陶,一直为老师们所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了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地位正日益上升。随着古诗词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生机勃发,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古诗词,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更是积累与感悟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资源整合,注重积累

(一)整合同主题的作品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发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

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二)把握同题材的作品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延伸同诗人的作品

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进诗圣杜甫》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二、抓住“诗象”,想象悟情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古诗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进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例如,我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

1、反复品读这句诗。

2、看图观察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

3、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想想有什么

感觉。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辛弃疾这首田园诗词的另类风格、另类情感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说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点时间。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一叶孤帆,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别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景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

1、知道什么叫孤帆吗?

2、出示帆船点点的长江画面后诘问,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吗?

3、那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于是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长江上没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这一只帆船。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让我们看到了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看到了他那怅惘的凝滞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难平的心潮。这个诗人的形象,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学生们怎能体会到离别的忧愁,远行的孤独呢?

三、重视朗读,体味诗情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教学,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指导朗读应该注意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读正确,念准确每个字的字音,把握好诗的正确节奏,把诗的节奏感读出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押韵的,节奏非常强,《春晓》的正确节奏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的正确节奏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导朗读时,就必须要学生按照诗的正确节奏读。二是强调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思想感情读出来。由缓到急,由低到高,从“无情”到“有情”,再到情感的喷发,把阅读推向高潮,从而领悟古诗。

在教古诗时要注意做到“四读” :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比如:我在读《小儿垂钓》一诗时,我读到“蓬头稚子”就边读边拉几下头发,“学垂纶”就有模有样地学钓鱼的情形。侧坐莓苔草映身,我也做一个夸张的坐的姿势。路人借问遥招手,我就摆摆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我就用声调的高低来区分。孩子一听,就乐了。迫不及待地想读,而且是有模有样地模仿老师。二是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

会节奏;如《春晓》

一、

二、四句中的“晓”、“鸟”、“少”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在读中,可以通过停顿、韵脚感受古诗的美。;三是讲读,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四是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读法。

四、以一带多,拓展延伸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大部分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了默写、背诵等常用的方式。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也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拓展练习,增加学生的积累,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一)以诗带诗

如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再把张志和的《渔歌子》与之比较阅读。两首同样是写渔者的诗,可通过让学生找找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两位文人的不同心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以诗作文

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往往会让学生用画笔画下诗歌的画面。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与其说把情境画下来,不如让学生用文字把所想到的画面写下来。如在学习《小儿垂钓》后,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利用想象把小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古诗和诗人情感的理解,文本也因此灵动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总之,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获得丰厚的人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岳峰小学学习心得

古诗词教学策略与鉴赏

经典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优秀)

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古诗词鉴赏(课标)

黄标才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黄标才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