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福建工程学院办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福建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发布者:校办 更新日期:2012-11-12 访问次数:

一、学校概况

福建工程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是2008—2015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院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2010年以突出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136.88公顷,校舍面积61.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6万册。现设14个院系(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另有3个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构,43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113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10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88人,其中本科生21605人。

二、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精神,在充分调研、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并正式颁布《福建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区域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工文渗透、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福建,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三、本科教学工作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教师队伍

1.高层次人才。学校投入专项经费1千多万元用于引进和聘任高层次人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学科引进3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1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聘请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曹海平博士为兼职教授,聘请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引进1名省建筑大师作为建筑学学科建设负责人;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杰出科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高校新世纪创新人才、优秀人才计划、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42人;“材料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 被列为省级教学团队,“新能源汽车与车联网技术”、“ 现代土木工程技术与信息化”和“新材料制备与先进成形技术”被列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2.教师培养培训。选派海内外访问学者17人;通过实施硕博培养计划,

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18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目前还有2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3.教师聘任。柔性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教授短期来校工作,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12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积极聘请台湾名校教师来校任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二)专业建设 1.专业结构调整。组织申报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项目,对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梳理、调整,对2012—2015年新开办专业进行规划和论证;交通运输、物联网工程、知识产权等3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于2012年开始招生。 2.专业评估与认证。加强教学评估制度建设,制订学校2012—2016年本科教学评估规划; 2012年5月,我校城市规划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的评估,是福建省6所举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中率先通过该专业评估的院校。 3.课程与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库和优化课程资源。向教育部报送了2006年以来我校教师编著的95本教材,推荐《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15本教材参加“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审。

(三)教学改革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1370多学生参加该培养项目。此外,学校还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造价、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等6个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共有10个专业列入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中3个专业推荐为国家级项目;3个专业获第七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8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个项目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30个项目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3.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编制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立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公共基础课改革项目。 4.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本科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工作,增加“三性”实验的比例,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实验教学过程。

5.闽台高校交流合作。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明道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遴选最具优势专业进行合作,新增建筑学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广告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物联网工程、工商管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参加“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1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招生346人; 16个台湾高校访问团组来我校交流访问,14名台湾教师到我校任教,25人次作讲座和学术报告。

6.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启动《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德制工程师项目》,首批选拔的学生和教师已赴德国攻读德国制式硕士工程师项目或进修访学;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并已招生;2012年3月学校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四)教学管理 1.教学运行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保证日常教学运行有序。

根据学生能力实际和志愿方向,完成2011级学生235人的转专业工作,以及571人修读主辅修、双专业(学位),涉及23个专业。 2.校内教学检查与评估。完善两级教学督导工作,组织开展教学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从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评教、领导和同行听课评价、教学专项检查等5个方面形成学年评教结果分析报告;组织对国脉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评估,保证首届毕业生培养质量。

(五)教学条件与利用 1.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三大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完善已经建成的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快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施工馆、结构馆建设,力争成为省内领先的土木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中心;新增五千平方实验用房,整合提升现有机电类实验室,重塑国内一流的机电工程实训中心。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如,与SIEMENS(中国)工业自动化集团共建“工业网络控制技术实验室”,项目总投资1710 万元;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共建“移动通信实验室”,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投入设备总价原值近2000万元;与泉安企业共建“消防工程实验室”;与福建美的暖通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共建“美的中央空调技术服务实操培训中心”。组织做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共1100万的项目建设,申报5项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和4项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2.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等部门批准,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图书文献平台。阅览室周开放时间100小时,网络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在线服务;大学新区校际图书馆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图书互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配合大学城FULINK平台建设工作,正式启用该平台。 4.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校园网实现了全网IPv4/IPv6覆盖,并开通了基于IPv6的DNS、Web、视频直播等50余个应用服务;自主构建了云计算高性能服务平台,为校内各单位提供了先进高效的网络服务平台;自主开发的校园网络电视组播系统运行良好;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2.2Gb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开始逐步应用和推广。

(六)教学效果 1.大学生学科竞赛。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共获得全国奖175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84项;获得省级奖237项,其中一等奖44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95项。

2.毕业生就业工作。截至2012年7月4日,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97%,较2011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初次签约率达87.23%,比2011年提高了4.38个百分点,其中校本部的初次签约率达91.42%。2012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94.81%。 3.校内评价。各类教学检查情况表明,学校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运行正常;绝大部分教师遵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组织课堂教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到课率高,学风良好;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 4.社会评价。组织开展用人单位对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从单项评价看,除工作创新能力和职业定位外,各项素质的评价满意度均超过90%。从总体评价看,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满意度达98.80%,使用情况评

价的满意度达97.44%。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学校办学。丰润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民慈善基金会、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九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海天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厦门东昂企业、校办企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合作,设立多种专项奖学金。

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学科建设

1.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与“海西”支柱产业密切联系的特色优势学科,在交通信息控制、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高端制造技术、新型材料开发与利用、土木建筑施工技术与工艺、工程管理与工业工程等方面优势凸显。福建省重点学科增加到9个。

2.学科平台建设。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合作成立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与福建省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合作成立福建省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模具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评估验收,福建省高校材料制备及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验收;牵头组建的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省科技厅批准。

3.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3个授权学科和机械工程、管理科学2个支撑学科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进展顺利;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遴选研究生导师65人;2011年7月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中期检查。

(二)科学研究 2011年度,学校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65项,年科研经费335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1项,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7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32项(其中重点项目12项);“增程/插电式重型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立项;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出版著作、教材共14部。申报专利78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1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05篇。

(三)社会服务 1.产学研用合作。与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中铁乾达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签订了共建“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组织220多名科技人员到企业调研交流,与9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13项技术转让合同;与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福建省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车联网联盟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VMware Inc、IBM Inc、Esri公司开展云计算测试平台合作研究。

2.组织大型学术活动。组织2011海峡西岸新能源汽车论坛、福建省“知

识产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举办了2012年在榕高校模具行业技术对接会活动。2012年3月,主办第三届制造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促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知名学者的交流。

五、文化传承创新举措与效果分析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共青团工作、学生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专题座谈会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深入研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新途径新举措。坚持文明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同步推进,荣获省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称号。

(二)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校级社团活动品牌化,培育“一系一品”,打造17项校级精品文化活动;以“师德师风工程”、“文明服务工程”和“学风工程”等活动为载体,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史研究和教育,进一步深化师生“知校、爱校、荣校”的意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三)地方文化研究

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纂《福建文献汇编》(160册)于2011年正式出版,全面辑录了文津阁《四库全书》中300多种有关福建的文献,弥补了福建历史上地方总集的空白;建立了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深入开展学校办学前身“苍霞精舍”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教育生涯、文学作品、翻译作品、书画艺术作品等研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1—2012学年度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思想观念尚需更新,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二是师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数量偏少,技术支撑队伍相对偏弱;三是学科专业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如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四是与老本科院校相比,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研发平台相对较弱,重大成果较少,服务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明确提出努力方向和对策措施。近期,学校结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出台《福建工程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高。

(以上数据截止到2012年7月)

福建警察学院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__南平实习实习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大事记

福建工程学院内部刊物管理办法

福建工程学院工会文件

福建工程学院英语口试题目

福建工程学院通信知识整理

福建工程学院思政部

福建工程学院组织行为学复习

电气工程学院喜迎办学90周年.

福建工程学院办学质量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办学质量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