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同声传译译员如何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1: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同声传译译员如何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会议口译谈起

摘要:口译大体分为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两种。由于同声传译有着多种显性的优越性,所以越来越受到国际会议的青睐,成为主要的会议口译形式。同声传译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关于译员------口译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其研究的层面已经非常广了。译员不再被认为是翻译机器而仅仅处于被动地位。同声传译译员可以根据会议现场的情况,基于会前的准备和自身经验,灵活处理口译活动。从接到口译任务,到会议正式进行,译员都应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使口译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会议结束后,更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减少会议口译中的遗憾,让每一个下一次做得更好。

关键词:同声传译;口译员; 主观能动性;会议准备; 会议总结;

How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Basically, interpretation is claified in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nd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As th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 over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it is becoming a major form of interpret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Despite the relatively short history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preters has come to a very deep and wide level.Interpreters are not merely doing machinery-like translation in a paive way.They are also identified as being in an active role in the proce of interpretation to deal with any emergencies or surprises to achieve better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ir preparation and experience.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hen they take up the interpreting job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ll the way to the conclusion of it, interpreters should fully play the active roles to attain more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Immediately after the interpretation for the conference is done, the interpreters are advised to make a timely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ons drawn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work.By doing this, interpreters may gradually reduce regrets in the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so as to make the next interpretation work more succeful.

Key Words: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e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onference preparation; summarizing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加,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的召开越来越频繁,采用口译来促进会议正常、顺利地进行已成为普遍的方式。口译大体分为同声传译和连续传译两种。由于同声传译达意迅速,可多种语言同时进行,可以有效地缩减会议时间,降低会议费用(张维为,1998,1-4),所以越来越受到国际会议的青睐,成为主要的会议口译形式。

同声传译的历史并不长,国内对口译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蔡小红,2001),但是关于译员——口译过程当中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其研究的层面已经

1 非常广了。比如关于译员的基本素质(钟述孔,1999,6-9;张维为,1998);译员的训练技巧(仲伟合,2001);译员的口译技巧(张维为,1998;胡庚申,1993);译员的口译标准及其实现(鲍晓英,2005);译员的口译质量评估(蔡小红,方凡泉,2003);译员的角色和地位(刘林军,2004;陈金姝,2005);译员的口译灵活性(吴坤鸿,2005;刘仁伟,1995);客户对译员的期待研究(朱耀华,2005)等等一系列的以译员为中心的研究。它们都是从理论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神经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式,从口译过程当中译员这个关键出发,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口译作为一项极富挑战的艺术性工作,入门的门槛相当高,口译员必须具备一整套硬件和软件素质;但另一方面,译员的工作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有目的,有系统的长期训练,是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平并胜任口译工作的;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在口译过程当中,除了一些关键的语言,翻译等技术性因素,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对口译的成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口译员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化,译员不再被认为是翻译机器而仅仅处于被动地位。译员在遵守相应的行业标准为客户提供“信,快,准”的口译服务时,为了有更好的交流效果,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是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口译活动的。正如刘林军(2004)所说的,译员在口译过程当中面对着一组组矛盾的同时,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但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局限于交替传译的探讨,关于同声传译的讨论为数不多。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围绕同声传译译员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接到口译任务时,译员除了把握好扎实的双语听说译能力,了解百科知识以及口译技巧和发音的清晰性(钟述孔,1999,6-9)等硬件素质,着重探讨同声传译译员从接到口译任务到会议的结束,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口译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2.国际会议前积极备战

同传译员的准备可分为“直接准备”和“间接准备”两种,直接准备是指某一次同传活动的临时准备;间接准备则是长期性的准备(胡庚申,1993,20)。间接准备需要译员相当大的持久性和业务进取心,不仅是尽量做到Jack of all trades, 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等都要有所了解,同时要积极接触新兴的事物,前沿的科技,掌握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法,以备一时之需。 但正如胡庚申(1993,20)所指出的,真正对某一次具体的口译有明显帮助的,还是口译前夕的直接准备。 2.1主动接洽会务组

每次接到同传任务,笔者会主动联系会务组的相关负责人,争取拿到他们手头所有的会议资料,通过E-mail或其他方式发到笔者的邮箱。这主要包括:会议的宣传资料,邀请函,参会人名单,职务以及教育背景等,特别是发言人向会务组提交的论文或论文摘要。这样,译员对于会议的主题及发言人甚至部分发言稿都有了宏观的把握。

2.2 积极整理背景信息和术语

第二步,就是根据掌握的背景信息,译员继续整理相关材料。译员对每一会议主题所涉及的领域并不是都很了解,这时,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这一领域的历史发展,临时补充百科知识的空白地带。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术语的整理。担

2 任专业性国际会议口译的译员必须能够正确理解并准确翻译专业术语,这是保证其口译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张吉良,2003)。任何一个国际会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涉及某一个特定的领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通过术语,译员才可以最快地了解一个领域的核心思想。同时,实践证明,在同传过程中,译员在面前摆放一份术语列表能非常显著地加快译员进行传译活动的速度,在接受到相关的源语信息时,就能条件反射般的完成语义的对等转换,大大减轻译员的临场压力。

2.3 全力争取会议发言稿

通常而言,会务组初期会主动提供一些发言材料,但数量极其有限,且很少能及时提供新稿件。另外,译员应该深知,即使到了发言的那一刻,稿件也是极有可能更改的。所以译员会上网搜索一下某一特定会议的往届资料。甚至会找出跟当前会议的讲话人单位相关或直接找出当前讲话人往届的发言材料,特别是在毫无会议材料的情况下,上网搜索讲话人当前的研究和工作领域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种方法花费的精力不少,但对新手而言,通过万全的准备以树立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2006年3月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关于黄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会议上,到了会议前两天,译员手头的资料仍然非常有限,遂与一些实习译员分工,整整两天在网上广泛查找发言人相关的资料,集体整理词汇单,密切关注邮箱当中关于会议的任何新资料。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实习译员的表现都很不错。这都归功于会前的网上搜索。特别是有一位发言人,大段采用了往届会议的发言稿,增加的内容只占到了20%。碰巧负责他的译员在网上搜到了旧发言稿,可想而知,这位译员的传译活动有多么轻松。这点其实不难理解,每个专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是一定的,了解了他的研究方向,也就大体了解了他的思维流向性,从而给口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2.4 熟悉场地和同传设备

在会议前,译员也需要熟悉会议场地和同传设备,记住一些重要键和按钮的功能,这样才能在会议过程的语言切换过程中灵活操作,避免非技术性的愚蠢错误。在2005年的一次关于庞巴迪转向架的会议上,笔者在进行下午第一个发言人的口译时,正集中精力传达其信息时,疑惑的发现几名听众正以不悦的眼神盯向笔者,这才猛然发现忘了按一个重要的语言切换按钮。信息没有及时地输出,以至被误认为能力欠佳。所以熟悉同传设备,及时切换按钮是不容小视的问题。 2.5译员的身心调节

除了外在的准备,译员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也要调节到最佳状态。胡庚申(胡庚申,1993,20)的著作里关于这一点讲的非常详细:身体上,一方面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质量。心理上,译员要临场不慌,镇定自若,信心百倍地进行传译工作。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译员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切不可好高骛远。对口译工作的效果起决定效果的毕竟还是译员长期积累的扎实的语言和翻译能力,而不是仅凭临时的主动性。否则,发言人的任何即兴发挥都会引起经验欠缺的译员的阵脚大乱,如果临时推卸给搭档,很容易导致整个秩序的混乱。这势必影响整个传译活动的效果。同时译员的自信心会大大受挫,给以后的口译活动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2.6与发言人沟通

如果有可能,译员在会议前夕可以直接与发言人沟通,特别是发言人的口音比较难懂的情况下。译员可以主动要求会务组安排与发言人见面。如果不方便,

3 也可以尝试电话或邮箱联系。另外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会务组了解发言人到达宾馆以后以及抵达之后的就餐时间和地点,把握适当的机会与发言人主动攀谈。在这几个过程当中,译员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礼貌为先,不能有损译员的业务形象。一般而言,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员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比较有涵养,只要译员讲清状况,是可以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的。 2.7关于会务组

通常会务组在最初接洽任务时,会很主动地提供资料,但到中后期,忙于其他的组织工作,经常忽视了译员对于会议的动态信息的需要,特别是时间,发言人顺序和主题的变更等。应该说,会务组有责任协助译员把口译准备工作做到最好。因为译员为会务组提供服务,其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促进发言人与与会人员间的顺畅沟通信息,有效地交流经验和看法,而不是为了考核译员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会务组的积极表现会很好地促进口译质量的提高。“实现效果良好的沟通就需要组织者,发言人,听众和译员的共同努力。”(朱耀华,2005)。好的会务组,他们知晓同传不易,会非常主动地向译员传递所有的会议资料,时刻不忘与译员沟通,让译员迅速地掌握最有效的会议信息。这样译员在会议前可以有的放矢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

如2006年3月底,中日韩产业交流会高层论坛会议在青岛召开,译员于会前一个月就不断地收到会务组的E-mail,任何关于会议安排变动的消息他们也会在最短时间内告知笔者。在会议前一天,还特地安排时间与译员见面,落实发言人的安排情况,继续提供新到的论文或摘要。另外,会务组还主动与进行即兴演讲的发言人进行交流,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及他们发言的主体和思路。可以说,会务组真的是做到“仁至义尽了”。最后,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举办方也非常满意,真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会议中的译员主观能动性发挥

在同声传译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准备比较充分,合格的译员不会因双语语言能力欠缺而导致技术性问题,以致传译失败。但同声传译这项活动有着显著的及时性,临场性和多变性特征,任何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确实有些情况不是靠准备可以解决的。这时,译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现场的意外,解决好非技术性问题,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在下文将进行一些分类讨论。 3.1 源语识别困难

译员在会前并不是总有机会与发言人沟通,发言人的发音习惯和特点到他们发言的那一刻才会有所了解,这样很可能在同声传译的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对中国的译员而言,源语基本是英语和中文。所以源语识别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汉语方言不通。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种方言并存的多民族国家,汉语方言种类繁多,操不同方言的发言人即使坐在一起讲普通话有时也会有交流障碍。 一次同传会议上,前期进行地很顺利,轮到一位浙江人发言时,他脱口而出一口地道的江浙方言,现场的译员成长于中国北方,对他的言语一窍不通。如果这时提醒发言人讲普通话必然是不礼貌的,译员立即调整情绪,拿起提前得到的发言稿做起了视译。把发言人欲传达的信息完整的传达给了听众。不巧的是,译员译完稿子后,发言人仍在讲述着什么。于是译员及时向听众讲明了实情,之后讲述了一些关于中国方言的文化知识,一直持续到演讲人结束发言。在这期间,译员通过传译室的玻璃视窗看到外国朋友们都在会意的微笑倾听,宽心不已。这次同传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译员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用创造

4 性的方法顺利地闯过了会议难关。

源语识别的另一个方面是英语的地域性差异引起的听辨困难。印度、巴基斯坦和加纳等一些国家的英语有时即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不能完全听懂。译员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自然会经常遇到拦路虎。对于新手,建议是提前和发言人沟通,拿到稿子,熟悉口音,或了解他们发言的思路。译员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学习或熟悉一下主要的方言类别,多听非英语国家的人的英语材料,对口译大有裨益。

3.2 麦克风操作失误

在会前,译员通常会熟悉设备。但发言人的设备操作失误也会出现。在2005年的一次会议上,发言人已经开口,但耳机里面却听不见声,译员立即示意旁边的助手,随即助手和会场的人联系,这才发现,发言人的麦克风没开。意识到这一点,发言人复述了一遍已经讲过的内容,一两分钟的时间顺利的让会议重新回到了正常轨道。

通常会议翻译是两个人轮流进行,但译员可尝试带一两个实习译员,他们可以很好的协助了解会场的变化,如发言人顺序更改,人数增加,临时改稿等等,及时传达给主译员重要的信息,从而有效地促进主译员工作。因为作为主译员,是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战场即口译箱的。2名主译员另带一名助手是值得推广的会议同传经验。

3.3 发言人讲话速度过快

国际会议的发言,一般语速是一百至一百五十个字。王欣红(2004:61-63)曾指出,Gerver(1975)的研究表明,每分钟100-120词的语速最适合同传。超过了这个限度,同传的困难将非常大,容易出现错译和漏译。但语速的问题译员确实不好控制,译员作为翻译人员,所能做的就是自主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如果发言人讲话速度过快,可以通过助手和会务组联系,让会议方递小纸条友好地提醒发言人。但有的人讲话快已成习惯,稍慢一会,又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 译员这时一定要沉着,稳住自己。因为一般速度过快的发言人采取的是自由发言的形式,边想边说,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语言重复或语义逻辑上的问题,译员需要仔细听取源语信息,快速分析出发言人要传达的逻辑信息,然后紧紧抓住中心内容译出即可。 3.4 遇到听不懂的词

译员在会前准备专业词汇,会上仍然会碰到生僻词。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办法是译员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猜测和预测的能力。根据前期掌握的资料,背景信息,以及基本的常识,加上它出现的上下文的语境,译员可以在口译过程中判断出它的意思,或者说,可以将整句话的大意译出来。决不能因一词而丢掉整个句子,甚至完全卡壳。一般而言,译员在能力和信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4.会议结束后的积极总结和反思

译员的工作是无止境的。会议结束后,译员有必要主动地总结工作,这样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口译是一项充满遗憾的事业,每一次的口译实践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译员作为主体,是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每次会议口译过程中的漏译,误译,体会到口译过程中令自己紧张、不安的部分的。通过主动地回顾反思存在的问题和遗憾,译员可以总结出以后应注意的问题,不断积累自己的实战经验;当然,也可以与搭档讨论,相互提出建议和问题,为以后的口译

5 实践消除隐患。

蔡小红(2003)和胡庚申(1993)都曾提到了译员的质量评估问题,认为译员为了自身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自己主动向受众征求意见,找出口译中存在的问题。受众作为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其意见是最客观最实际的。一个永远追求上进的译员总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非停留在完成任务,不犯大错的阶段。否则即使做了几十年的口译,译员的实际语言和翻译能力等业务素质也很难有大的提高。

5.总结

本文的焦点是译员如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在口译任务开始前,主动地与会务组和发言者沟通,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介,积极地进行会议主题知识、特定领域术语、发言材料以及译员自身的身心准备;在会议过程当中,灵活地处理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引起的紧急情况,以使传译活动顺利进行;在会议结束之后,以应有的责任心,积极主动的总结遗憾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以后的会议口译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同声传译是一项充满挑战,变化和压力的任务,译员应全力以赴,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本文所谈及的内容只涉及到口译的皮毛,仅希望此文可以给经验不足的译员提供切实的指导,最大限度的完成好口译任务。

参考文献

[1] 鲍晓英.口译标准“信”的实现——记忆心理学在口译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5(3):10-13 [2] 陈金姝.试论口译译者的身份与自我认同[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8-43 [3] 蔡小红.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3):26-29 [4] 蔡小红,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41-45 [5] 刘林军.论同声传译中的译员角色[J].中国科技翻译,2004(5):20-23 [6] 刘仁伟.论科技口译的能动性[J].中国科技翻译,1995(4):32-34 [7] 胡庚申.怎样学习当好译员[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

19-23 [8] 吴坤鸿.漫谈口译过程中的灵活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8-150 [9] 王欣红.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J].中国翻译,2004(6):61-63 [10] 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中国科技翻译,2003(3):13-17 [11] 钟述孔.使用口译手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3-11 [12] 仲伟合.英汉同声传译技巧与训练[J].中国翻译,2001(5):39-42 [13] 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4 [14] 朱耀华.口译客户期待研究回顾与分析[J].上海翻译,2005(4):40-43 [15] 参考的网站:http://www.daodoc.com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基本原则

同声传译方法

同声传译会议室

如何学习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会议系统设计

如何学习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是怎么回事

同声传译的学习心得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译员如何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声传译译员如何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