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3: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

1 中国古代医疗器械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疗器械是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早在人类历史最初阶段的石器时代,中国就有砭石的出现。砭石是经磨制而成的尖石和石片,可以用来刺激体表某些部位,或刺破皮下浅表皮血管进行放血,或切开脓包进行排脓等。它是针灸治疗的前身,是最早的医疗器械。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公元前16世纪的甲骨文中记载有“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而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的《山海经》则记载了“熏草”,“配之可以已疡”,“黄石浴之已疥”, “又可以已附”,“绒羊其脂可以已腊”。这些可以说明当时已有相当的佩带、沐浴、涂复等药物外治的简单医疗器械了。到了青铜器时代,即中国的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石针也就被金属针取代。相传早在伏羲时就制成了针灸的主要工具------九针。九针包括浅刺的鑱针,揩摩的圆针,按压的 ,刺烙的锋针,挑割的铍针,机型痹症的圆刺针,缩小的毫针,深刺得长针和火灼的大针。成书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2世纪)的《黄帝内经 灵柩》中则记载有各种哦那个针法。

中国汉代(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还记载了灌肠、熏洗、引导、吹粉、通便等多种医疗器械治病的方法。晋代(公元

3、4世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除介绍了各科的治疗方药外,还介绍了各种灸法,包括拔火罐、拔管子、吸筒等简单的医疗器具。这说明在公元

2、3世纪时,中国的医疗器械有了发展。

到了公元

4、5世纪的南北朝,已有了镊子的记载。唐代(公元6~9世纪)诗人贾岛的诗句“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中也提到了镊子。宋代(公元9~12世纪)则进一步发明了医用“镰”,即长而有薄棱的类似箭头的钩子。而王惟一则于1027年首先创铸了铜人,刻示经络穴位模型。至此,可以说,已形成了“一针二灸三火罐”的传统医学的医疗器械,以及药物外治器具的系列了。

到了元代(公元13~14世纪),制造工艺已经很发达了,当时就有了医用刀、剪、锥、凿、烙的器械,与近代的外科手术器械相似。明朝(公元13~16世纪)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则记载了锤、锻、铸造工艺,以及锥、锯、凿、针和陶瓷的制造工艺。

至明清(公元16~19世纪)两代,医疗器械又不断发展,使用了银蓖、磁烽、通脓管、喉针、舌压、钩针、治管等器械,以及药布、药棉、药巾、药带、药袋、药包等卫生材料和敷、贴、吸、灌、熨等治疗器具。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针灸为基础的治疗器械,并形成了手术器械相类似的简易医疗器械系列。

2

3 中国近、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

清末、民初(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医疗技术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传入中国,西医的医疗器械也随之进入。但是,直至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医疗器械的生产发展缓慢,工艺技术不高,经营的品种很少。那是时,主要产地是北京、上海、山东和辽宁等省市,全国仅有70家小修造厂,从业人员不足1200人,品种和产量都很少。国内所需的医疗器械,甚至是体温表、注射器、听诊器等,也都依赖进口。

20世纪40年代,在极其困难的战争条件下,解放区建立了一些医疗器械生产厂,有的还是随部队一起行动的“马背工厂”。当时,在山东的胶东地区建立的制药厂,除生产药品外,也生产一些简单的手术器械。1948年迁至山东张店,扩大为华东新华制药厂,下设6个厂,其中第二厂是医疗器械厂、第五厂是敷料厂、第六厂是玻璃厂。第二厂有职工287人,生产医用镊、止血钳等。后来,在东北也建立了医疗器械厂,并在1949年11月扩建为东北医疗器械厂,有职工331人,生产刀、剪、钳、镊4个品种的医疗器械。

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全国的医疗器械年产量仅为人民币200万元(相当于100万美元)。

1950年起,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在短短几年中,医疗器械的生产规模和职工队伍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到了1956年末,医疗器械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人民币3853万元(相当于2000万元),为1949年的19倍。产品发展到手术器械、注射穿刺器械、X线设备、医院设备、医化设备、理疗设备、牙科设备、医用敷料、医用器皿和整形辅助器材等11大类,500多个品种规格。而且,这些医疗器械主要是充分利用中国的原材料制成的,基本上摆脱了依靠进口的局面,为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救死扶伤,造福人民。

在此期间,试制并生产了轻便手术床、消毒煮沸器、高压消毒柜、200毫安X线机、直流感应治疗机、共鸣火花辐射器、超声波电疗仪、心电图机和眼科手术器械包。这一时期,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已从单纯的修修配配和生产简易的手术器械,走向了能够生产小型的仪器和设备性的医疗器械。

1958年,全行业开展了以革新工艺、改进设备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是医疗器械生产逐步摆脱了手工操作,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至1965年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医疗器械厂,生产值达到人民币1.24亿元(相当于4000万美元)为1956年末的3倍多,生产的品种规格超过了1600个。在此期间,采用了锻坯、辊轧、静电喷涂等新工艺,试制和生产了1800/r 高速离心机、鼓泡式人工心肺机、放射性同位素诊断仪、钴60治疗仪、20万倍电子显微镜、腹腔镜、电鼻咽镜、超声切面显像仪、不锈钢手术剪与止血钳、风动骨锯、无损伤缝合针、人工心脏瓣膜等,有的技术已接近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60~70年代,在当时的条件下,尽管困难很多,当医疗器械工业还是有所发展。特别是对一些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配套要求高的科研新产品,进行协作攻关,研制成心脏去颤起搏器、流动高压氧舱治疗车、光纤胃镜、裂隙灯角膜显微镜、人工肾、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等新产品400余项。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的现状及展望

1980年,中国的医疗器械年产值达到了人民币6亿元(相当于2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调整,医疗器械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已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主的大产品群。截止1990年,全国生产企业职工总数达到14万人,年工业总产值为人民币30亿元(相当于4亿美元),平均年递增率为14.7%,还出口到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值达人民币2亿多元(相当于2500万美元)。每年约有300多项新产品投入生产,研制成功X线CT、大型X线机组、B型超声波诊断仪、体外震波碎石装置、驻波直线加速器、磁共振成像装置,伽玛照相装置、病人监护仪、激光治疗仪、呼吸麻醉机等。

1991~1995年的“八五”期间,医疗器械的工业年产值递增率达到了30%,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环境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大事记(一)

最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优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三大特性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