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研究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研究意义

摘要:毛泽东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近代文化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毛泽东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和践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 人本主义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科学的人本观是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本观,对于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

1.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产生了“敬天保民”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就已经开始产生,这一时期的很多思想家都涉及到了民本思想。有人提出“夫民,神之主也”(《十三经注疏·左传·桓公六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十三经注疏·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春秋时期存在着一种重民的社会思潮,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对民的认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重民表现在民与神,民与君的相互关系,人们的认识有着重视民众,爱护人民等有价值的观点。这个观点显然有一定道理。我们以为,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民与神的关系对比上。人们以前祭祀是想求得神灵的保护,但是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在战争中意识到,人民的力量而非神的力量在起决定作用,而神不过是人们思想上的某种安慰而已。

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提出了“仁治”为核心的民本学说,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修己以安百姓”、“宽则得众”等。其后,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也以“舟”与“水”的关系比喻君与民的关系,还将君与民的关系提升至“立君为民”的高度:“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先秦诸子的这些思想,对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大的规定性。

及至明末清初,黄宗羲将“民众”上升为“主人”的地位,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大思想家王夫之也提出了“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的思想,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在中国古代社会,重视“民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君本”服务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才是民与君的真实关系。这表明这些思想家已经开始懵懂地感知到人民群众的主导性,开辟了人文传统的先河。毛泽东熟读中国文化经典,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2.中国近代文化中的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这实际上已经概括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他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

民生。”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重要的文化基础之一。

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共同构成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文化基础。

3.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源于马克思崇高的人的本性, 即对人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1835 年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在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 表述了这样的思想: 一个人决不应该仅为了获得个人的谋生手段来选择职业, 而应该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为了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能力来选择职业。人与动物的区别, 就在于人有选择的自由。动物只能在外界环境规定的范围中, 在其限制下活动, 而人则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是人比无自由的动物远为优越之处。在这篇论文中, 充满了青年马克思对人类的热爱和人本主义精神。当时的马克思既不是唯物主义者, 更不是革命家, 只不过是一个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法出发的人本主义者。不久, 马克思就否定并从新的世界观中扬弃了这种人本主义的自发形态。但是,对自由的追求、大无畏的科学精神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已经在马克思的心灵深处萌发, 并且深深地扎根。如果没有这种精神, 就不会有日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西方文化来源,更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彻底转变的基础上,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二、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意义

1.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本观,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认为人的价值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中才能真正实现,主张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去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2.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人本观,有利于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其中最让人们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三大民生问题突出。为此,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民生建设。这一举措其实质就是对毛泽东人本观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结出的第一个丰硕果实。毛泽东人本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和当时的文化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以近代文化为文化资源,使原属于西方文化谱系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化”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2009重印)。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3.《霍勒布尼奇.毛泽东的辩证法》(美)[J].中国季刊,1964(19)。

4.《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3年。

5.《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

人本主义研究

人本主义课程论

论毛泽东的思想精髓

论毛泽东的人本思想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初探

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评析

论毛泽东分配思想的现实意义(一)

论毛泽东的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思想

论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研究意义
《论毛泽东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研究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