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民工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科学普及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民工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科学普及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经历着从农民工到城市市民转变的一个艰难而不可回避的整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社会科学普及的方式方法帮助农民工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融入 农民工 生活方式 社会科学普及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工面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必须不断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这是农民从农民工到城市市民转变必须经历的一个艰难而不可回避的整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社会科学普及的方式帮助农民工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关键。城市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必须重点向农民工倾斜,帮助农民工不断地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种种调整才能实现其市民化梦想。

一、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现阶段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从世界范围考察城市化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生计,并最终留在城市成为市民这个过程,这是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由于特殊的二元经济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他们并未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历从农民向市民的职业、地域和身份相同步的彻底转变,而是经历了由农民到农民工、再由农民工到市民的“中国路径’”,这也意味着中国农民要融入城市是个异常困难的过程。

自2000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表以来,有关方面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日益重视,包括政府对“三农”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可以说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农民工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但是,就总体状况而言,仍不容乐观。目前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基本上仅限于经济上的交换关系,即农民工付出劳动然后获得相应的报酬,由于职业、身份的限制,农民工除了工作机会报酬待遇等遭遇不公平之外,在社会生活中依然没有踏入城市生活的轨迹,无论是生活空间还是生活素质,依然是农村的乡土伦理习性,与城市市民的非工作性质的交集机会微乎其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逐步增加,收入也逐年上升。截至2012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作为一个在中国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庞大群体,已纵横交错于各个大中小城市,如果没有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相互融合,真正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的社会生活状况,那么,农民工这项帽子将永远无法摘除。为此,除了在制度、政策层面加大改进力度之外,引导和帮助农民工从生活方式上融入城市生活是重中之重。

农民工城市化的融合过程,不仅仅只是居住与生活空间的城市化,也不仅仅只是户口的文本化,还包括更为重要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体系、身份认同。即随着新的职业和阶层的出现,农民工的思想、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也应发生着相应变化,使得他们在这些方面与城市职工逐步趋向一致而具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化特征。但事实上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由于诸多社会历史原因,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障碍,以及受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等影响,造成了农民工自身文化和心理素质市民化的滞后性,这成为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深层次障碍。

而对于90年代中后期加入打工者行列的青年农民工而言,他们几乎无多少农活经历,传统的农村生活已经与他们的初次社会化同步结束,城市生活让他们面对的是与传统生活有很大不同的现代生活。从表面上看,他们使用新潮的手机,玩电脑游戏,穿着时髦的衣服,外表上看来与城里年轻人别无两样,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越来越与之接近。当然,获得这一结果并不容易,即便在最细微的生活方面都经过了长期磨合的过程。对农民工群体而言,当城市世界而非乡土世界的社会与文化逻辑更能对他们的实践世界产生影响时,他们就能更容易地适应、融入城市。但是,由于生活圈子、交往群体具有高同质性的特点,即使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多年,他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学到融入城市的深层次规则和制度,特别是潜规则和文化理念。因而有针对性地在农民工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结合当地实际将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和传播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工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有利于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并融入当地城市生活中去。

二、农民工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科学普及

如果从生活方式的融合角度思考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社会科学普及的内容与形式上,切合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主题,结合农民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第一,在社会科学普及的内容上,应注重倡导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生活方式。在社会科学的普及宣传教育中,我们应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倡导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理念和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在合理分配工作、学习、锻炼、娱乐、休息时间,不顾此失彼,使生活充实而有序和谐的生活方式体现在“沟通协调,相融互助”,正确对待社会,心中常有爱心,关爱他人,扩大社会交往范围,这对于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尤其必要,这是农民工跳出同质生活工作生活圈,减少相互隔阂偏见的重要途径;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赖于我们具有开放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在遵从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注重文明礼貌,讲究清洁卫生,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破除迷信愚昧陋习,追求新生活、新风尚。通过这些城市生活的理念意识的倡导,有利于革除农民工原有的与城市生活相隔甚远的一些陋习,为农民工融于城市社会打下思想和实践基础。

第二,在社会科学普及的形式上,要以民众喜闻乐见的、经济简易的方式进行。从本质上说,社会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社会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而对于农民工而言,由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目前的相对困境,因而对农民工进行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生活方式的社会科学普及形式上必须有针对性的展开,经费、管理、教育场所、举办机构等都要有相应的措施办法。在经费方面,设有农民工社会科学普及专项经费,以支持科普活动,我国的社会科学普及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各级政府应在政府拨款方面设立这一专项开展,同时,应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都积极在投身其中;在管理方面,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按照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的规定,负责制定农民工社会科学普及的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如各级教育部门依据自己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农民工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理念的教育宣讲,并在实践中深入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区域进行教育和指导,各级卫生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对农民工开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导日常健康医学保健等;在社会科学普及场馆和设施方面,应根据农民工地区差别、职业差别等,设立专门的面向农民工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区域,免费对农民工开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如定期举办大型的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社会科学普及周、大型展览等,一方面调动社会科学普及人员进行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传播的积极性,同时推动农民工对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的学习和理解。

第三,培养农民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城市社会责任感。提高农民工城市公共生活文明素养是树立农民工城市主人公意识,消除农民工和城市市民隔阂的关键。由于诸多社会历史原因,受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等影响,城市市民普遍形成了对农民工的不客观看法,城市市民对农民工不满,往往把城市的治安、环境等问题归咎于他们,再加上城市就业压力加大,一些人认为是农民工抢夺了他们有限的就业机会,更加强化了他们对农民工的不满。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农民工在一些城市人心目中就成了社会问题和环境脏、乱、差的源头。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状态可能会因为社会的不平等而诱发为对抗社会的群体,成为社会不稳定之源,危害社会的稳定。由于语言、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文化程度和工作特点等各种原因,农民工基本上被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关系网络之外,这妨碍了他们在社会层面与城市人的交往和接触,进而妨碍了他们在文化层面上与城市文明的融合。因此,积极培养农民工的社会公德意识,强化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责任感,必将有利于市民破除对农民工的认识障碍,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增强农民工的城市主人翁意识。所有,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关心与支持农民工素质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各地和各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素质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宣传农民工中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优秀农民工要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宣传典型,努力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工积极向上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四,发挥社会组织引导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的功能

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己成为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并列的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农民工生活方式转变领域,社会组织可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可以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众多的志愿者及各类志愿者组织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高度的工作热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工进行现代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引导;社会工作者有专业的理念和专业的助人方法,可以介入农民工生活方式变革;其他众多社会组织都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切入角度,在相关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广东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健康生活方式

讲座之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弘扬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总结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 复制

健康生活方式(演讲稿)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农民工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科学普及
《农民工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科学普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