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戴”姓起源、堂号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戴”姓起源、堂号

商丘报业网讯: 我的家乡是福建省南安市琉瑭乡埔仔村。全乡除一两户外,均姓戴。1994年5月15日,琉瑭戴氏家族会发出《琉瑭戴氏家族修谱意向书》。不久,成立了琉塘戴氏续修族谱委员会。族长银湖出任主任,我被聘为名誉主任。经过海内外琉瑭戴氏宗亲的共同努力,2002年11月9日,来自海内外领导、嘉宾、戴氏宗亲1600多人在琉瑭举行“庆祝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四届理事就职暨第五次恳亲会”的前后期间,也举行“琉瑭戴氏圆谱谢谱庆典”(与理事会就职及恳亲会统称琉瑭“三庆”)。我出任琉瑭“三庆”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使我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姓氏,还有戴姓的来历,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汉族姓氏来源

我国是最早使用姓的国家。我国姓氏萌生于早期的原始部落,代表氏族的血统。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血缘传承的关系,氏是社会地位、区域分布的标志。“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氏相同,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同姓而不同氏者,不可通婚。帝王可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血统赐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秦汉以来,姓氏混用,合二为一。姓被定为世袭,由父传子,世代相承。

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根据2001年出版的《百家姓姓氏溯源》所载,全国有姓氏14600多个。主要的姓氏,“百家姓”占总人口的90%以上。但原来的《百家姓》并非只有100家,而是泛指多数。书中记录的有507个姓,其中单姓447个,复姓60个,全文568字。

《百家姓》此书,是从宋朝传下来的。传说,宋朝初年,钱塘有个钱老儒,与人谈起姓氏时,以皇上赵姓为天下第一,自己钱姓自称第二。他的理由是后梁太祖封钱缪为吴越国王,拥兵两浙,统管十二州,其孙钱淑性宽和,颇知书,以十三州献给宋太祖,被封为邓王,任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所以两浙以钱姓为首。钱姓老儒怕众人不服,便编了个《百家姓》:“赵钱孙李……”“孙”是钱淑的正妃,“李”是南唐主,“周、吴、郑、王”等以下是国之大族。

中国古代的姓氏来源有多种,简单归纳为:

1.以居住地名为姓。如居于姜水者为姜。

2.以图腾为姓。如凤、风。

3.以族号为姓。如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姓氏,被称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只是这些姓,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有的已改变为单姓。

4.以国名为姓。如徐、夏。

5.以食邑、封地为姓。如赵、叶、阎。

6.以爵位、官职、职务为姓。如王、公、侯、伯、司徒。

7.以技艺为姓。如巫、屠。

8.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如车。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因有功于汉室,年老时被恩准乘小车出入王宫,

人称“车丞相”,其子孙以此为荣,便以“车”为姓。

9.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如汤。

10.以排行或辈分为姓。如伯、仲、叔、季。

11.以天子赐姓或死后追谥、庙号为姓。如刘、李、戴。

12.以避讳,被贬斥,或改姓、冒姓。如邱避孔子名丘。西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面上刺墨),遂以黥氏。仇改求。

13.以天干、地支、数词、量词为姓。如甲、丁、辛、五。

14.其它

根据文献记载,上古时,西周时只有20个姓。氏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汉初姓氏合一,并为平民所共有,使我国汉族姓氏逐渐增多,东汉时近500个。唐朝时1400多个。南宋时2259个。明朝时3557个。清代4600多个。1971年达5544个。1992年11939个。又20世纪90年代报道,中国最常见的100个汉族姓氏,其中五大姓人口共35000多万人。李姓占7.9%,8700多万人;王姓占7.4%,8000多万人;张姓占

7.1%,7800多万人;刘姓占5.4%,6000多万人;陈姓占4.5%,5000多万人。在这100个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戴姓也源于河南商丘。

戴姓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0.39%,即每1万人中,有39个姓戴的,相信超过500万人,居全国54位,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约占戴姓人口的53%。“戴”姓及堂号

戴姓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出自子姓。商朝王族为子姓。史载阏伯是商的始祖,唐尧时为火正,封于商丘。阏伯的第十三世孙即商汤。商汤的十六世孙,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之庶兄是微子启。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建立宋国,都睢阳(今商丘)。微子启去世,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公元前799年,至宋惠公之孙,也就是微仲衍的八世孙宋戴公扌为被周宣王封为周士卿大夫,成为宋国第11位国君,在位34年,于公元前766年去世。因戴扌为公在位时仁信爱民,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周宣王念其有功于国,故赐谥曰“戴”,封戴邑侯。其子孙以谥为姓,尊宋戴公扌为为戴氏始祖。戴扌为公逝世后,葬于宋国,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古城西北处。其子名司空,号武公,在位18年(公元前765—前748)。孙名力,号宣公,在位19年。武公、宣公去世后,分别葬于戴扌为公陵墓两侧,因三陵并峙,故名三陵台。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之孙梁孝王刘武,在今商丘古城,大兴土木,筑梁园300余里。当时三陵台为梁园七台八景之一。三陵台鼎盛时期,占地770余亩,内有祠堂、碑楼、牌坊、石像生

等。还有千棵古柏,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历经2700年后,三陵台重新修复,成为戴氏祖陵,世界各地戴氏宗亲不断前来寻根谒祖。三陵台由于历史悠久,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商丘市重点旅游景点之

一。此支戴姓,其历史至今也有2800多年。

二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子姓戴国也被吞并,另封姬姓族子于戴。姬姓戴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公元713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最后郑庄公灭了戴国。其子孙则以国为氏。戴

国灭亡后,一支戴国遗民南迁到安徽当涂市的戴山。这支戴氏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普遍使用戴姓是在国亡之后,其历史也有2700多年。

三是源出外族的改姓。周武王灭商,从奄(山东曲阜东)迁殷(今河南安阳殷墟),从此称为殷商。之后,有不少殷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殷氏。其后就改姓戴。这一支戴氏也源自河南。还有东汉明帝时,有燕姓改为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戴佳氏、达尔充阿氏等,全部改姓戴。瑶、回、蒙古、土家、锡伯、台湾土著等民族,也有戴姓。唐朝时,戴姓开始入闽。元代以后,戴氏徙居台湾及海外。今日戴氏在台湾已成为台湾第52位大姓。戴氏名人辈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戴氏历代名人175名,占名人总人数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位;戴氏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2%,排在并列第六十七位;戴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

历史上重要人物有:春秋宋大夫戴恶。西汉信都太守戴德,九江太守戴圣,御史戴遵。东汉司徒戴就,学者、雕塑家兼画家戴逵。唐朝宰相戴胄、戴至德,诗人戴叔伦,画家戴嵩。南宋诗人戴复古。元朝文学家戴表元,诗人戴良。明朝画家戴进。清朝学者、大师戴震,画家戴本孝、戴熙,大学士戴衢亨,数学家戴煦。民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小提琴家戴粹伦。当代真菌学家戴芳澜,诗人戴望舒,建筑学家戴念慈,作物遗传育种家戴松恩,天文学家戴文赛,核物理学家戴传曾,法学家戴修瓒,舞蹈家戴爱莲,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等。

这里再提一提,西汉时,梁人(今商丘)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刘嚣的大傅)与其侄戴圣(字次君)。他们同学于后苍,宣帝时皆立为博士。戴德被称为“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两人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戴德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戴圣编《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今《礼记》),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是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在戴姓专用楹联中常用“业擅礼经、席传易学”来赞誉戴德、戴圣。从此,戴氏后裔亦以“注礼”、“二礼”为堂号。

戴姓还有堂号叫“独步堂”或“避贵堂”。那是根据后汉戴良而来的。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人不同。他曾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请他当司空,他都不肯当。州官、郡官强迫他做,他干脆跑到山里躲起来。故而有“独步堂”及“避贵堂”之堂号。

戴氏望出谯郡(今安徽亳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因此,堂号还有冠以“谯国”、“广陵”、“清河”的。

今天人口不断增加,“姓”也越来越多。古时人,家长起名,万不得已,不会去姓或改姓。今日不同古时,谁都可以不经父母同意就可变“姓”。文人喜用笔名。笔名的首字有的后来也成了子女的姓。还有用外文当姓的。至堂号,文人学者自不会缺此,但有些人可能种种原因不加堂号。总之,我想,随着交通发达,来往便利,中外或异国通婚等因素,“姓”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不断演变。我对姓氏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有错,盼待指正!

“戴”姓起源、堂号及其他

晏姓起源

刘姓起源考

施姓起源、施氏起源

肖姓起源[推荐]

谭姓的起源

覃姓起源(材料)

唐姓的起源

刘姓的起源

倪姓起源[推荐]

“戴”姓起源、堂号及其他
《“戴”姓起源、堂号及其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姓起源郡堂号 起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