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组为大家介绍的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那什么是分级诊疗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一个问题。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吧。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高水平医生集中在高等级医院,从而患者就医过度集中在高等级医院,是中国特有现象。这种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医疗体制:首先,国营医院利用行政力量垄断医疗服务供给,此格局迄今未变。中国的医生则不是自由执业者,而是拥有所谓事业编制身份的“国家干部”,或者通俗说法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

在医疗服务市场由公立机构主导的情况下,医疗资源包括作为核心资源的医生,也包括与之相对应的医生薪酬等,都必然按照行政等级分配。行政级别越高的医疗机构获得的优秀医生越多,处于越高等级医院的医生获得的资源和薪酬越高,而处于最底层的基层医疗机构获得的肯定是最差的医生,他们的薪酬也最

低,可支配的资源也最少,这是行政主导体制的必然结果。国内通过区域卫生规划等计划式的行政手段来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等,并基于此分配资源。

医患关系的矛盾冲突,根源在医疗体制上,即我国现行医疗体制所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医患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正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分级诊疗体系,患者不得不大量集中到高等级医院看门诊,漫长的挂号、短暂的诊疗、医患沟通的严重缺失、痛苦的就诊体验,这一切都是造成医患冲突的最直接诱因。

让我们一起来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三级诊疗情况吧。北京市2012年全市总诊疗1.92亿人次;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内的所有基层门诊机构完成了总诊疗人次的30.8%,其中社区中心(站)完成21.3%;二级医院完成了20.8%;三级医院承担的量最多,达到42.1%。上海市2011年总诊疗2.02亿人次;

二、三级医院承担了58.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诊所等基层门诊机构完成了36.6%。简言之,京沪这两个经济最发达城市,大多数门诊都是由大医院完成的。

但是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呢?英国90%的门急诊由全科医生首诊,其中90%以上的病例没有进行转诊,由全科医师完成治疗。也就是说,英国患者大部分就诊是在家门口的诊所完成,中国的大部分患者要到二三级医院极不方便地排长队看病。

这是中国特有的“看病难”现象,与此相伴随的则是中国特色的“看病贵”问题。北京市三甲医院2013年均次门诊费已

经超过500元,平均接诊时间不足10分钟。

因此,建立运转良好的分级诊疗体系,既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也是缓解目前严峻的医患冲突局面的根本性措施。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建立起分级诊疗体系呢?

1、改善医疗资源配置

2、建立“社区守门人”制度

3、管理上注重集约化

一、改善医疗资源配置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公共管制改进空间与具体对策:

1、在医院等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方面应适度放松管制,有效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2、在价格管制方面应该将政府限价与政府补贴、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覆盖全民的、强制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下决心促使国有医院“去行政化”,探索医院更多以“市场主体”身份在市场机制之下提供医疗产品与服务(包括公共医疗产品与服务)的可行与有效方式。

5、医疗机构的建设布局应该优化。

6、引导合理改进、优化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比如可以考虑延长与优化医院营业的时间等。

二、建立“社区守门人”制度

按照“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和双向转诊的原则,已初步建立起来较为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医疗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医疗服务的很多深层次矛盾,以及社区医疗发展的历史问题,社区医疗服务的工作于居民的就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现在:政府投入力度不大,社区医疗用房不配套,医疗器械严重不足,诊治服务水平有限。现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不到位。机构已建立,服务不规范,没有真正体现为民、便民的特色和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低。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新生事物,社区服务机构都是通过医院转型建立,工作人员还没有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为此所做的具体措施:1.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全面规划布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落实公配医疗用房,另一方面中心及服务站名符其实,真正体现其公益性和便民服务性。统筹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和医疗用房,加大投入,使各社区医疗服务

2.将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保体系参保人员可以再社区就诊享受卫生服务,缓解大医院压力,特别是将退休人员门诊纳入社保体系。

3.加大投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要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引进先进医疗器械,提高诊断就诊水平;二是加强人

才培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务人才向社区延伸。

三、管理化的集约化

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进行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有利于强化医保第三付费功能,为积极探索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创造条件。一方面,通过强化基本医疗保险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上引导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合理分流;另一方面,通过绩效工资政策的优化,从医疗服务提供方引导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多劳多得,有劳有得”,促进病人合理诊疗。此外,要加强存量资源的整合,提高综合使用效率。按照“调整存量资源,强化纵向协作”的思路,切实加强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协作体制,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来看看我国政府实施的医改方案(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吧。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培训。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负担减轻,利用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量明显增加。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谢谢大家!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演讲稿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进展情况汇报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中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为何不成功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演讲稿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