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9 08:33:39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四、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奖罚兑现。每季度督查一次,通报一次,讲评一次;同时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年度考核奖励。

(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要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通”系统,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三)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XXX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实专家坐诊制度,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按照省市对口支援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对口支援与分级转诊工作。

(四)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实行新农合基金总额预付、单病种管理和新农合指标控制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适度提高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凡未经医院开具“分级诊疗转诊单”而私自到上级医院就诊的,将降低报销比例的20%,除危急重症或长期在外务工等情况外,但4日内须向当地农合办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报销比例可不受影响,分级诊疗转诊率纳入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报销资料管理。

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转诊标准,严格控制住院率、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意转诊病人,如果发现降低住院指征或转诊标准,所在医疗机构要支付该病人10%的医疗费用。

要继续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附件: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附件: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存根)

患者姓名

年龄

住性

档案编址

电于

日建议转入

医院或同级别医院

科室

转诊医生(签字):

日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 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 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 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 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 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推荐第2篇: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大堰乡卫生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长卫生计生发[2015]18号关于印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四、转诊标准 向上转诊标准:

1.涉及医疗服务内容超出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2.依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基层医疗机构或一级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或手术资质的;

3.重大伤亡事件中伤情较重、急性中毒者症状较重及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病情难以控制的;

4.在基层医疗机构或一级医疗机构就诊3次以上(含3次)仍不能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诊治的;

5.病情复杂,医疗风险大、难以判断预后的; 6.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防治机构治疗的; 7.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况。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在所在乡镇卫生院合管办凭身份证、诊断证明及合医证办理电子转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需转诊的病人,凭本院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由医疗组长或业务院长签字后到合作医疗办公室(门诊收费室)办理转诊,并设立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所有拟转诊的病人,必须经医疗组长或业务院长查看后才能办理转诊;

3、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4、所有需转诊的病人,只能转住本县上级医疗机构;

5、对转诊的病人,主诊医生需在三天内对转诊病人进行回访;

6、严格控制转诊率,能在本级医疗机构处理的病人原则上不得转诊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率控制在50%以内。

大堰乡卫生院 2015年5月

推荐第3篇: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漳浦县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实际情况分村卫生室、卫生院、县级医院分级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尽量提高到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我县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 组 长:洪 振 惠

副 组 长:余 活 泼 蔡 学 瑜

郑 毅 聪 秘 书

:许 志 荣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完善制度 加强控管

1、完善首诊制度、首接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将新农合资金支付与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挂钩。

2、确立分级诊疗标准: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我院主要负责疑难杂症的专科诊治,并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要求进行适时会诊,对条件允许的特别重大、疑难重症、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转三级医院救治。

3、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县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三级医院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乡镇卫生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入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同时协助和指导转出的病人选择合适的三级医院,并提供相关诊疗资料,方便转入医院获得可靠信息,减少重复检查。

(三)提高能力 拓展业务

1、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2、对乡镇医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及人员培养多种方式,提高乡镇医院技术服务水平。先帮扶佛昙卫生院、旧镇卫生院和杜浔镇卫生院,再逐步拓展帮扶范围,与乡镇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提高乡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在全县形成基础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3、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我院实行二级医院辅检结果互认,完善卫生部病理远程和远程医疗建设,对疑难、重症病人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及远程教育。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书面和口头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

六、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七、保障措施

1、医院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

2、将帮扶的乡镇医院纳入我县一起管理,对帮扶医院每周组织2次专家、专科医师查房及门诊治疗病人,定期与帮扶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中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定期将双向转诊情况报告。

3、对转入三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情况下再转回我县治疗。

附件: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存根)

患者姓名

年龄

档案编

住址

电于

日建议转入

医院

科室 病情介绍: 相关检查: 患者家属签字:

转诊医生(签字):

日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 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 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 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 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 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4、老年护理病人;

5、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门诊病人;

6、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推荐第4篇: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院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改基本要求,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属地、就近分级治疗原则。以属地、就近医疗机构首诊为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地州级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医疗机构和对乡镇卫生院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县卫计局要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分级诊疗病例划定

(一)基本原则: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基本医疗行为特征,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四种类型;分别对应A、B、C、D型。

(二)病例分型的方法:

A 型 (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普通、单纯、慢性病为多,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试点病种:诊断明确的慢性胃炎、单纯的消化性溃疡、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术后需要后期康复的病人。

B 型 (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患者居多,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 ,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 型 (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 ,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 型 (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危重复杂、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需要积极抢救的病例。

(三)病例分型步骤:

第一步:病人住院后,医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基本医疗行为特征进行病例分型。按照先划中线的原则初步划分为AB型和CD型病例,即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和复杂疑难病例、复杂危重病例两大类。

根据卫生部《住院病历首页》规范,采用首页分类法。分型采用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入院情况、入院方式、诊断个数、输血与否、会诊与否、抢救成功与否、特护、一级护理、切口愈合情况、入院次数、出院诊断。

(1) 年龄> 70岁或新生儿均为CD型病例;

(2) 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型病例; (3) 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重急症的均为CD型病例; (4) 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 (5) 入院后诊断:确诊时间>7 天者为CD型病例; (6) 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者为CD型病例; (7) 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

(8) 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

(9) 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 (10) 护理等级:I 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 CD型病例。

(11) 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为CD型病例。 (12) 接受输血的为CD型病例

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第二步:在第一步分型分出CD、AB 型的基础上,再根据 A、B、C、D 型的特点进一步分型。

(1) 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型病例,AB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 (2) CD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有否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之一者,需要积极抢救与否 ,再划分为C或D型。 AB 型再根据有否需要紧急处理划分 A 或 B 型。

(3) 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变化,则应检查是否因诊疗处臵不当所致。因诊疗处臵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

综上所述,为便于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理解、掌握和记忆病例分型的方法,将分型原则简化为四句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急需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型。”

(四)分治转诊原则

(1) 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标准的基础上,各乡镇卫生院及我院根据诊疗技术水平决定不同级别的分治和转诊。

(2) 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入院时完成。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变化,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并根据重新分型的情况决定分治和转诊。

四、就诊范围划分

(一)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即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下转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医疗机构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二)县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即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各乡镇卫生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4、负责接收地州级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四)地州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即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臵的上转病人。

3、医疗机构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各乡镇卫生院上转至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二)转诊要求

1、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按不同疾病直接与相应科室联系对接。医疗机构医务科为总协调部门,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各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3、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转时需派出医护人员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急诊作进一步治疗。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医疗机构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

(二)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等相关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工作,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地州、县、乡“三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与分级转诊工作。

(三)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县卫计局要认真落实有关分级诊疗等相关文件精神,探索分级诊疗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转诊标准,严格控制住院率、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意转诊病人。要继续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推荐第5篇: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推荐]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及自治区医改精神,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我院与大林镇中心卫生院、余粮堡镇中心卫生院、钱家店镇中心卫生院、木里图镇中心卫生院、庆和镇中心卫生院、清河镇卫生院结成了分级诊疗协作医院。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民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政府为主导,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明确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等形式实现分级诊疗。

2、加大以医保杠杆力度,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改变病人向上转诊容易、向下转诊难的局面。

3、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信息平台。

三、实施步骤

1、积极协助政府成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疗信息平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

2、对已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服务及医疗技术援助指导等工作。包括进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短期培训班与学术交流、免费提供进修学习。通过对基层医师转岗培训、医生定向培养、规范化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服务能力。

3、帮助已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提高质控管理水平,不定期组织医疗、护理、院感、管理等方面专家团队到乙方进行质控指导、交流活动,根据实际需要观摩学习我院每月召开一次的质控大会、每月编印一期的质控月报,以此提升基层医院的质控水平,实现服务同质化。

4、向已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免费开放图书馆、培训会议和学习班。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合作开展科研课题,协助基层医院申报科研课题,并为其开展项目研究提供指导、支持。我院的科研成果可优先在这六家卫生院推广,不断提升其科研水平。

5、根据临床实际互相转诊病人。按照双向转诊临床标准、转诊流程和管理规范,做好病人的双向转诊工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确保转诊病人实现无缝隙转诊,优先享受诊疗服务。

6、帮助签约的六家乡镇卫生院完善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管理体系,以满足其临床一线的工作需求,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机制。签订医联体分级诊疗“协议书”,召开工作对接会,建立联系方式。按照《协议书》签订内容建立对派出医务人员工作的考核目标,将其纳入科室或个人的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内容及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

2.严格按照排班表的安排,做好工作,保证受援医院长期有派驻人员帮助工作。

3.下基层服务医务人员,要服从组织分配,服务时间不到半年的,本年度不允许参加职称晋升。派驻人员要接受受援医院的管理,遵守受援医院的规章制度,免费接收医联体医院的医师在我院进修、学习。

4.定期下基层医院进行管理帮扶及调研,了解基层医院的困难和工作瓶颈问题,帮助解决。

医务科

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第6篇: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分级诊疗是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城乡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城乡居民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一项制度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常识和日常生活健康知识,争取心中有数,遇事不慌,选择有度,有序就医。避免“全省人民上省立,全国人民去协和”的现象。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直接决定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心,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

(1)引进人才。根据国家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我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难以完成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疾病管理等大量社区入户随访工作,这也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信任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2)培养人才。省市级医院有指导、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接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省市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省市人才的水平差距。

(3)稳定人才队伍。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要强化对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人才流动约束机制。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

(4)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要落实省市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派出的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省市卫生部门应不断提升下基层帮扶的质量,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为有效合理的分级诊疗奠定技术基础。

3.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无法满足需要。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行的是国家基本目录用药,许多在医院广泛使用,疗效良好的药品都不在这个目录内,导致一些慢性病患者不得不去医院排队买药,违背了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分流病人的主旨。

4.转变工作机制,建立适合各地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1)建章立制。要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分级诊疗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要制定双向转诊标准,以及考核、评估的方法,制定双向转诊的约束制约机制。

(2)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平台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各医院应加强分级诊疗科的管理,接收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转诊顺畅。要整合居民个人卫生信息,丰富健康档案,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3)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财政补偿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避免各级医院的趋利行为。各级政府必须出台各级财政最低补偿标准、财政支出比例和补偿方向,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4)要完善新农合、医保患者的报销机制。要用经济的杠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缓解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院“吃不饱”的现状。要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准入门槛,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使更多的居民“得实惠于基层”。

(5)要加强分级诊疗的监督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医保、农医保配合,根据分级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开展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各级医院诊治病种分流合理、就诊有序,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制度是本次医改全新的理念,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只要政府重视,部门积极参与,统筹协调,正确引导,全社会齐心协力,分级诊疗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

推荐第7篇: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重构医疗服务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01-09

今天,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各地卫生计生系统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总结20

14、展望2015。此次会议召开前,本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撰写了本组专稿,为卫生事业一年来的发展留下墨迹。

2014年,分级诊疗是最受关注的医改热词。勇于先行先试的省(区、市)实施方案虽各有侧重,但目标都是指向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让城市大医院尽快摆脱“战时状态”,以期有效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转变患者就医观念

拥有70万平方公里土地、仅有500多万人口的青海省,凭借“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成为第一个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的省份。该省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最核心的就是发挥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城乡居民参保患者需住院,首诊应选择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如病情需要转院,先转到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治;若病情需要继续上转,再转到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治。不经转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不予报销。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进京介绍,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同时,青海省还制定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入院诊断符合率不低于95%,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90%等9项控费措施。与制度实施前相比,该省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医保基金支出实现了“两升两降”,即三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和医保基金支出比例分别下降了3.5%和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上升了10%和6.5%。群众就医习惯逐渐发生转变,基层服务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分级诊疗的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

2014年10月,四川省开始推行重在强化医保报销政策杠杆作用的分级诊疗制度。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说,四川省分级诊疗制度的一大特色在于发挥大型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中的关键作用,加强与基层联动的预约诊疗。三级医院要逐步减少普通门诊挂号,将更多的号源预留给转诊病人,到2015年年底,门诊转诊量力争达到50%左右,逐步实现大医院门诊只接诊基层转诊病人和急危重病人的目标。

甘肃省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首先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门诊、住院病人合理分布目标: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小伤小病的门诊治疗和应急处臵等,承担50%左右的门诊就诊量;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开展5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开展一级、二级手术,承担40%左右的门诊和住院就诊量;县级医院要开展10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开展三级及以下手术,承担10%左右的门诊和50%左右的住院就诊量。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介绍,凡符合分级诊疗病种诊断的新农合患者,原则上只能在参合地相应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得越级诊疗。执意要求转诊并经过医疗机构、新农合管理机构审批同意转诊的分级诊疗病种患者,新农合资金只按照该病种在转出医疗机构定额标准报销,并逐年降低比例。同时,医疗机构将签约服务范围内病种向外转诊的,新农合管理机构按一定额度扣减医疗机构垫付的新农合补偿资金。

推进优质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在于尽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为此,山西省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把超过九成的卫生经费投向基层。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小春介绍,2014年,山西省累计筹集卫生经费28.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1%,远高于省本级公共支出0.5%的增长幅度,其中投向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占90.64%。该省还通过出台30条具体举措,以经费投入为导向,统筹推进服务、人才、培训、设备、信息等各类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下沉。

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山西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人才培养、医联体建设、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以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在全省组建了20个医联体,覆盖二级医院96家,建设了7个省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启动了首批3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掌握了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为3190个村卫生室购臵了简易中医设备,并在18个县开展了新农合按病种分级诊疗试点。

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2014年致力于继续把“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推向深化。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介绍,为推进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全省共计47家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建立了以理事会、监事会、医院管理层为主要管理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双向转诊机制,出台专门考核办法规范下沉工作。为积极引导卫生人才下沉,严格落实城市医生到基层服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人员到基层实践服务等制度。浙江省还在24个合作办医的县(市、区)和温州市、绍兴市、义乌市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

杨敬说,为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的实现,浙江省在县域范围内建立起了技术设备共建共享、人员流动灵活顺畅、区域发展联动均衡的新机制,指导和督促17个县(市、区)深化县乡村医疗资源统筹配臵改革试点,累计建立县域内临床检验、影像会诊、消毒供应、会计核算等资源共享中心69个,并完善了县域卫生人才招聘、编制管理、人员流动等政策。

刘维忠表示,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甘肃省在发挥医保支付杠杆作用的同时,还配套推出了医师多点执业规定、多点执业医师考核暂行规定等举措: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医师、省市级医疗机构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县级医疗机构中级以上职称和5年以上住院医师等三类医师必须进行多点执业,其中省市级医院医师在县级医院注册执业,县级医院医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执业,并将多点执业医师在受援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活动、技术推广等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岗位等级认定等工作挂钩,确保多点执业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组建医联体

落实区域卫生规划

对于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外地患者集中的北京来说,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主要渠道是组建医联体。该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介绍,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组建了29个医联体,包括12家三级医院、49家二级医院和2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方来英说,考虑到三级医院整体搬迁成本高、配套设施需求大等因素,北京仅对极少数医院实施整体搬迁,主要采用三级医院举办分院,提升扩大分院服务能力和规模,压缩中心城区院区规模等步骤,确保优质医疗资源既能获得发展空间,又能满足区域优质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布局。目前,北京已在五环路周边地区初步规划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环五环医疗服务带。

为了推进医联体建设,方来英说,北京将严格控制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规模,调整政府办医疗机构布局,明确不同级别、层级医疗机构的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统一规划各区(县)范围内由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的辐射范围以附近居民为主,同时通过电子信息和远程会诊等手段实现跨区支援。

在辽宁省打出的构建分级诊疗组合拳中,落实区域卫生规划起到了引领作用。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介绍,2014年出台的《辽宁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明确了该省及各地卫生资源配臵标准。《规划》既定位于对未来5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也定位于资源配臵规划,重点关注卫生资源总量、结构、布局和利用,促进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王大南说,在规划基础上,辽宁省进一步明确大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严控大医院发展规模,省级医院床位只减不增。同时,继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充分发挥核心医院管理、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坚持政府引导、问题导向、合作共赢、促进分级诊疗的基本原则,加强上下联动,提升基层医院水平。该省还进一步强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覆盖全部44所县级中心医院、32所县级中医院、6所偏远城区二级医院和37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重点提高当地外转病人较多的科室水平,解决基层医院管理薄弱问题,形成稳定、长效的工作机制。(来源:健康报 2015年1月8日02版)

推荐第8篇: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栏;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部署;什么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就是建立“小病在社区、大;分级诊疗总体思路是什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分级诊疗目的是什么?通过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分级诊疗有什么好处?通过分级诊疗,一是对于常见病;分级诊疗如何转诊?常见病、多发病鼓励在基层就医,;适应分级诊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医院

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栏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部署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的要求,我省将在2014年底全省8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县(区)和市、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到2015年底,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县(区)和市、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

什么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就是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模式,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重危病在大医院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提倡基层首诊,由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疑难重病症患者及时转诊至

二、三级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病情缓解或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及时转回基层接受康复诊疗。

分级诊疗总体思路是什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

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会社区”的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目的是什么?通过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完善差别化支付制度、执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和报销政策、完善不同等级医院会诊帮扶合作机制等制度措施,建立分级诊疗模式,破解看病难、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快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目标。患者的合理、有序分流,可以同时改善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和基层医疗资源闲置的现象,达到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费用“一升一降”的效果。

分级诊疗有什么好处?通过分级诊疗,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病员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通道,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病员时间和费用。

分级诊疗如何转诊?常见病、多发病鼓励在基层就医,危重症可逐级或越级转诊。当病员在基层医院病情发展,需向上转诊时,结合自主选择和就近原则,乡镇卫生院一般首先转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可以视病情转往县级以上医院。若病情趋于稳定,鼓励病员转回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首先转诊到二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可以视病情转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情平稳后鼓励病员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适应分级诊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医院:成立分级诊疗组织领导机构,细化分级诊疗实施细则,落实转诊负责制。优化双向转诊服务流程,优化转诊预约诊疗。开展分级诊疗宣传。发挥大型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医务人员:强化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医疗人文关怀、沟通协调技巧、医疗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等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百姓健康的技能。

病员: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回归

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让三级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上。

推荐第9篇:某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XXX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和《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株政发〔2011〕8号)、株洲市《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四、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2013年3月底之前完成。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2013年4月底之前完成。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2013年4月份起步,分别在5月1日、7月1日之前全面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奖罚兑现。县卫生局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立军,成员:万邱华、洪健、兰晚霞。县卫生局将分级诊疗制度实行情况纳入年度对各乡镇卫生院、医院的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每季度督查一次,通报一次,讲评一次;同时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年度考核奖励。

(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要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通”系统,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三)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XXX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实专家坐诊制度,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按照省市对口支援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对口支援与分级转诊工作。

(四)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实行新农合基金总额预付、单病种管理和新农合指标控制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适度提高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凡未经医院开具“分级诊疗转诊单”而私自到上级医院就诊的,将降低报销比例的20%,除危急重症或长期在外务工等情况外,但4日内须向当地农合办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报销比例可不受影响,分级诊疗转诊率纳入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报销资料管理。

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转诊标准,严格控制住院率、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意转诊病人,如果发现降低住院指征或转诊标准,所在医疗机构要支付该病人10%的医疗费用。

要继续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附件: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附件: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存根)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档案编号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因病情需要,于 年 月 日建议转入 医院或同级别医院

科室

转诊医生(签字):

年 月 日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

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 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 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 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

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推荐第10篇:义乌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义乌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稿)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利、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机制,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浙政办发[2014]57号)、省卫生计生委 省人力社保厅 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4]8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引导患者合理流动,提高医疗效率,形成分工合理、服务规范、资源共享、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进一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减轻病人负担,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二级及以上医院市外转出率在2015年控制在10%。

二、分级诊疗原则与转诊程序

为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基层首诊指在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双向转诊分纵向转诊和横向转诊:纵向转诊为基层医疗机构与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以及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市外三级医疗机构因整体诊疗水平差别而进行的转诊;横向转诊是二级以上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因专科特色不同而进行的转诊。

(一)双向转诊原则

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以及家属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

2.分级诊治的原则。一般小病、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常规诊治及一般康复、临终关怀在社区;急、危、重症诊治在上级医院。市内首诊以就近为原则,通过医保政策调节。

3.特色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有选择的将病人转至专科、专病有特色诊治能力的医院,提高诊治的有效性。

4.资源共享的原则。做到检查结果通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和病人费用。

5.连续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通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二)双向转诊条件

上转条件:

除急诊抢救外,基层医疗机构应将下列患者上转至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的病例;诊断不明确,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药物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传染病病例。

下转条件: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将下列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康复或护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治疗期的病例;诊断明确,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慢性病病例;自愿要求转回社区后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例;基层医院能有效治疗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传染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症状较轻,且已解除隔离期需恢复治疗的病例。

(三)分级诊疗转诊程序

1.应遵循“基层医疗机构→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市外三级医疗机构” 的转诊程序。2.转诊办理程序。经基层医疗机构确认无法诊治的疾病,由基层医疗机构办理转院手续,填写《义乌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见附件1),并经首诊医师签字(鼓励有条件单位实施签约医师负责)、单位盖章后转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的疾病,需要转到市外诊治的患者,由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办理转院手续,填写《转诊证明》,并经市医保处备案后转市外治疗。

在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应转到基层医疗机构,并填写《义乌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制

体现分级诊疗利民效果

1.健全转诊服务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须按《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全科医疗科设置的通知》(浙卫发[2013]155号)文件要求设置全科医疗科,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的治疗,并负责与中心卫生院开展双向转诊。中心卫生院也应设立双向转诊服务科室,选派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

2.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须扩大网上、电话预约的专家门诊号源,同时试行大型仪器检查预约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方便基层首诊病人预约挂号、检查,实现预约诊疗进社区工作。逐步推广医疗资源区域协同服务,现阶段实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不得进行重复检查检验,以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待建立区域医学影像诊断、检验、病理等中心后,实行全市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与结果互认。

3.强化转诊服务。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由转出医疗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即联系就诊科室、专家号或普通号、住院等),使患者感受到分级诊疗的优越性和便利性;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大型仪器检查服务,减少转诊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转诊时完整填写“义乌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并经单位加盖公章后转诊,保存“转院存根”单,做好登记。接诊单位对转院病人做好登记,在接收患者住院时,有责任提醒患者出具转院手续,之后办理住院手续。特殊、急、危、重症患者除外;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病人的病情收治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截留病人。

(二)多措并举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推行全科医生签约制度。通过全科医生(责任医生)与居民签订健康管理和服务合同,签约的医生应给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指导居民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2.控制医疗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将均次门诊(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列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管理。各中心卫生院应加强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均次门诊(住院)费用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3.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根据省卫计委医师多点执业相关规定,鼓励我市医师多点执业,充分发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人才资源,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试行放开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医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最近连续两个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合格的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的医生可申请多点执业,第二执业地点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或服务站。

4.加大公立医院牵手社区力度。进一步强化牵手社区工程的实施力度。根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要求,选派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坐诊、查房,协助处理疑难病症,并开展专题讲座、管理指导检查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每年选派医务人员采取长期进修或短期培训的方式到上级医院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按规定牵手支援社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期满支援社区)的医生,在职称晋升时,医院应予优先聘用。

5.探索构建医联体制度。鼓励有意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中心卫生院签约,探索组建医联体或实行病房托管。通过构建从上至下的医联体或病房托管,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整合起来,统一地进行管理和运作,从而有效地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合理配置资源。

(三)医保保障

形成合理就医秩序

1.实行各等级医疗机构阶梯式的住院起付标准。如参保人员在市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起付标准为500元,市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为1000元,市内其它定点医疗机构为800元,市外医疗机构为1500元。

2.实行各等级医疗机构多层次的住院报销比例。如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小额参保人员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其它定点医疗机构62%比例报销;大额参保人员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5%、其它定点医疗机构75%比例报销。“上转下”方式转诊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不重复做常规入院检查,取消住院报销起付线。逐步建立差异化转诊报销政策,未经中心卫生院转诊即到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者在原有基础上降低5%报销。

3.实行各等级医疗机构差别化的普通门诊支付。如参保人员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报销比例为52%(其中一般诊疗费按70%比例报销),在其它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18%。特殊病种病人门诊报销仅限本市各定点医疗机构有效(本市无诊治条件的除外)。

4.实行转外就医控制制度和差异化的自付标准。参保人员经备案转院(限金华、杭州、上海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和其他协议化管理的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先个人自付10%,未经备案的先个人自付20%;经备案到上述以外的定点医疗机构先个人自付20%,未经备案的先个人自付30%后,再按相关规定报销结算。

(三)医药支持

保证患者治疗连续性

二级以上医院应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药品的使用比例,并将纳入医院考核指标,以保证患者回到基层继续治疗时,用药能够持续。并试行药品备案采购制度,为将双向转诊落到实处,基层医疗机构可按上级医疗机构治疗方案和临床需要,采取备案采购方式采购药品。

(四)信息支撑

方便分级诊疗实施

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网络和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网络互连互通,分级诊疗模块建成后实行网上预约转诊。

四、实施步骤

1.实施准备阶段: 10月底至11月15日,各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完成转诊机构、预约平台建设及转诊相关事宜准备。2.宣传动员阶段:11月15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宣传动员,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同时对医院(卫生院)行政、医务人员进行分批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领会实施要求、流程。

3.全面实施阶段:12月全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义乌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负责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设计、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作为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狠抓落实,要按照“简化手续、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总体要求,建立配套措施及管理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健康稳定运行。

2.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和医保新政策的广泛宣传,一是向广大医务人员宣传分级诊疗和医保新政策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二是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和医保新政的优惠措施,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合理预期,为顺利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强化督导检查。市卫生局将加强分级诊疗督导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适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平稳运行;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总转诊病人情况,形成转诊情况分析报告,并逐步纳入医疗机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督促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确保政策不打折扣,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执行好、落实好。

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负责解释。

附件:.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流程图

第11篇:县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县人民医院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制度,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政策引导等机制,同步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保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二、工作措施

(一)构建合理分级诊疗流程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实现基层首诊,基层首诊是指当参保(参合)人员住院就医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地域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双向转诊包括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和从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

我院与**省人民医院以及我县3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双向转诊服务。

1、基本程序

(1)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参保(参合)人员县内住院就医时,应遵循“乡镇医疗机构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首诊医疗机构→县内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市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程序,在同等级内自主选择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的婴幼儿、重度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按照“就近就医”原则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2)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

我院根据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相关转诊标准及时将康复期的病人转入下级医疗卫生机构。

2、转诊程序 县内参保(参合)人员在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医需转我院治疗时,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经治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单,由当地医保办人员审核签字,然后转我院治疗,双向转诊单作为患者报账必要手续。

我院住院治疗的参保(参合)人员因病情需要县外医疗机构治疗的,由我院经治医生填写双向转诊单,医务科签章,由县合医办(县社保局)审核签字并登记住院信息,然后转县外医疗机构治疗,登记信息和转诊转院证明一并作为患者报账必备手续。

3.特殊情况住院程序

县内突发危重、急症患者,按“就近、就急”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医生开具的急诊、病重、病危等相关医疗文书作为报账必备手续。 县外突发危重、急症患者,按“就近、就急”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患者或其家属在入院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形式向县合医办(社保局)登记

2 住院信息,登记信息和医生开具的急诊、病重、病危等相关医疗文书作为报账必备手续。

患者因某一种疾病经住院治疗、办理出院手续后,如同一种疾病在原就治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复查(如癌症放化疗、骨折需拆除钢板等)时,可不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二)建立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1、实行首诊和转诊责任制。患者入院时,书面告知分级诊疗政策和转诊转院程序,对不符合转诊条件而要求转诊转院的患者签订《转诊告知书》,对不遵循分级诊疗原则要求住院的患者,由患者或家属签订因此造成医保不报销的个人承担所有医疗费用的承诺书。医务科认真登记转诊转院基本情况、转诊原因、转诊医生等备案。

2、实行违规处罚制度。我院将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分级转诊转院制度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对相应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1)各临床科室不遵守分级诊疗和转诊转院程序、不履行告知转诊转院义务,致使患者未及时办理转诊手续或违反转诊程序造成患者不能按规定享受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的医疗费用,由各临床科室自行承担。

(2)各临床科室医主应当严格执行各项转诊转院制度并如实填写转诊转院资料,对不严格执行转诊转院制度的医生,医院将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罚。

3、健全转诊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总转诊病人情况,每季度就转出病人病情、流向、转诊原因等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形成转诊情况分析报告,并及时向上级报送信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成立我院“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医务科负责组织分级诊疗相关制度的传达学习,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各科室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诊治能力,及时填写双向转诊单,各科室医务人员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利用院内墙报、科室医务人员宣教等方式充分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分级诊疗工作的政策。

(三)严格督导考核,确保工作实效。制定分级诊疗工作监督考核办法,建立督促检查、考核问责机制,确保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分级诊疗执行情况的通报机制,对给未在我院就诊者擅自开具转诊手续的医生,发现一次罚款100元,转诊手续不全造成患者不能报账者,由当事医生承担相应费用。

二0一六年三月一日

第12篇:永新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永新县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8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永新县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根据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康复管理的医疗服务制度,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模式管理完善后,逐步推广到其它病种。

二、主要内容

(一)规范双向转诊程序

1.基层首诊。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患者的首诊工作,首诊医师为首诊责任人。

2.患者上转。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后,经治医生确认需要转诊的,首诊医生填写《双向转诊转出单》,基层医疗机构审批盖章后,患者持上转单至县级医院就诊。在县级医院需要上转的疾病,由主治医生填写《双向转诊书转出单》,经医院分管领导审批盖章,并报县医保部门备案后,转往三级医院就诊。急诊住院的患者,可凭住院医疗机构疾病诊断书在一周内按程序补办转诊手续。

3.患者下转。下转病人由上级医疗机构经治医生填写《双向转诊

回转单》,审批盖章后直接下转。

(二)严格双向转诊要求

1.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制定合理、便捷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

2.医疗机构应设立双向转诊办理窗口,对外公布服务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手续办理工作。

3.转诊条件:对转出患者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执行。转回患者应诊断明确、临床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

4.详细填写转诊单。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应提供前期所有诊疗信息,在下转患者时,县级医院应将患者诊断治疗、愈后评估、辅助检查及后续治疗方案提供给基层医疗机构。

5.建立县级专科专家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师预约对接机制,患者转诊时由基层医师帮助预约。

6.全程信息化管理。双向转诊的医疗机构均应做好患者转出、转入信息登记和汇总,并利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患者就医信息。

(三)推行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制定责任医生区域负责管理制度,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接,建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防治管理一体化体系。

1.确定签约服务对象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为重点签

约目标,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以上,由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与辖区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县级专业专家负责区域技术指导。 2.规范签约服务内容。卫生院临床医师为签约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可查的健康管理。对上级医院下转的对象,卫生院临床医师在做好规范治疗的同时,应指导乡村医生对转诊病人进行及时随访和用药指导,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3.“两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凡是住院治疗的“两病”患者,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应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治疗,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加大我县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全科及专科人才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具备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规范治疗的服务能力。 2.完善县、乡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联系县级医院,通过采用技术对口支援方式,通过带教,提升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根据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县级医院高血压、糖尿病专家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开具的“两病”处方,在基层医疗机构准予认定,允许收取适当数额的诊查服务费,便于专家组成员指导基层医师“两病”后继治疗方案的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医疗机构上下分工协作机制和搭建两级医师交流平台: 以两个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技术为基础,分别建立分级诊疗技术指导小组,选出高血压、糖尿病专科专家,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两

病”规范化诊疗和健康管理的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县人民医院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原则上负责西、南片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技术指导和培训,县中医院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原则上负责东、北片区的分级诊疗技术指导和培训。县卫计委将不定期组织“两病”专家组对基层医师培训,建立联系平台,成立微信业务联系群,加强业务互动,使上下级医师之间联系更为通畅,促进绿色转诊通道的建设。

(二)调整高血压、糖尿病医保报销政策。

1、在基层医疗机构“两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从县级医疗机构转入基层医疗机构,免住院起付线。

2、未经转诊自行到县外就诊的患者,扣减10%的报销比例。

(三)开设绿色转诊通道

医疗单位要开设绿色转诊通道,形成相关制度。对持双向转诊书的预约的患者,要优先办理住院手续,确保病人入院有专医师诊疗、专病床住院,不得推诿转诊病人。

(四)加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合理确定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一定比例的“两病”非基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满足慢性病和恢复期转诊患者需求。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分级诊疗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卫计委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领

导小组,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应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加设分级诊疗专家技术指导小组。

2.统一思想认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分工协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规范统计报送。实行月报制,各医疗卫生单位每月5日前将上一月双向转诊汇总表报送至县卫计委医政股邮箱。

4.强化督导考核。县卫计委每季度要组织专家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把分级诊疗工作纳入医疗卫生单位年终考核内容。

县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

长:周斌

副组长:王焘

王元仁

马友军

马国华

刘义伟

员:周心良 贺飞明 刘小明 邹富梅 周晓峰 汪笃礼 吴建军 刘伏祥

县分级诊疗技术指导小组

长:王焘

副组长:吴建军

刘伏祥

成 员: 周心良 贺飞明 周晓峰

刘明祥

龙明

段福来

袁永立

肖业高

陈燕林

附件: 1.永新县高血压、糖尿病分诊医疗督查评分表

2.永新县双向转诊登记表

3.双向转诊单(转出、回转)

第13篇: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浙政办发[2014]5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县外转诊比例,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科学引导。以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导向,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拉开价格差距、强化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医。

——分级管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在医院诊疗,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专病专治。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色,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畅通的转诊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衔接,并原则上实行检查结果通用。

二、试点对象

当地医院已经与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开展试点,温州、绍兴市为省级试点联系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

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的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

(二)加强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要确定双向转诊管理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制订合理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平台。实行转诊前医院负责制,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的病史、病历、诊治等情况传送到相应医院,并负责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患者需要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时,经转诊平台转下级医疗机构。开展资源下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城市医院分院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对口转诊,严格控制患者未经分院转诊直接到城市医院就诊。避免盲目转诊,县级医院转诊率不超过10%。

(三)推进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形成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制订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相关制度,收入分配向基层责任医生倾斜。加快建立责任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院前、院后服务,院前服务主要提供预约、转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的流转快速确定患者的相关情况,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院后服务主要为群众提供下转、社区随访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服务。

(四)不断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

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医院龙头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培育区域专病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强人才、中医药技术、适宜技术、仪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等要素配置,为群众提供较强的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用到常用、有效的药品,让下转患者能够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等同于大医院的住院康复服务。加强基层全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激励约束并重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积极性。

(五)探索医疗机构纵向联合协同机制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加强省、市与县(市)的紧密合作,推进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的合作办医,实现城市医院的管理、人才、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向下延伸。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医院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向转诊通道,探索医疗联合体或集团内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四、试点时间和步骤

(一)试点时间

2014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 2014年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作为市级试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启动试点;

2015年3月底前,建德市、安吉县、平湖市、海宁市、兰溪市、武义县、永康市、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三门县、玉环县、松阳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启动试点;

其他设区市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

(二)试点步骤

1、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

2014年7月-2014年9月:准备阶段。试点地区做好制定试点方案、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组织建设、流程制定等工作,同时开展双向转诊平台前期建设。

2014年10月-2015年9月:运行阶段。试点地区按标准和流程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并完成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其他试点对象运行时间顺延。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评估阶段。各设区市及省卫生计生委对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评估。

2016年1月-2016年3月:完善阶段。针对分级诊疗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修正及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方案。

2、其他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或县(市、区)试点步骤由当地自行确定。

五、组织保障

(一)政府重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力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90%左右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大主导推进力度,发改、财政、社保、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监管,持续改进分级诊疗举措。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督促其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管理,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宣传,保证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采取各种形式,加强“首诊在社区(基层)、小病进社区(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基层)”就医秩序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率,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加强培训教育,让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意识,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附: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试行)

第14篇:分级诊疗方案

分级诊疗方案(讨论稿)

为加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医院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体系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建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疾病整治连续化管理的工作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特制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初稿)》

一、工作目标

以病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稳定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外转诊比例,实现医院所属社区诊治和转诊率逐步提高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1、科学引导。以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平台和远程医疗建设,做好社区信息化职能导

1 医、专家团队、预约诊疗、一键呼叫、健康管理等内容介绍并推送给辖区居民,为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搭建好平台,合理引导病人有序就医。

2、分级管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转医院救治,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3、健全机制

(1)建议医院临床科室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帮扶医院承办的社区做好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慢病管理、中药先行、医养结合、居家养护等工作,积极培育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使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能力不断提升,让社区居民在辖区享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医院和社区的社会影响力。

(2)规范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医院和社区联合形成院前、转诊、住院、院后服务工作。

(3)加强帮扶工作,医院专家定时、定点、定人到社区坐诊,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干预,以选配院内专家导师对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

2 进行一对一传、帮、带的形式,逐步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高技术力量,做好社区人员梯队建设。

4、建立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成立分级诊疗转诊办公室,制定分级诊疗流程,并指定专人负责,对外公布双向转诊办公电话。制订合理便捷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建立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分级诊疗网络平台。

实行转诊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制,转诊中门诊部负责,转回社区住院部负责的机制。同时保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门诊就医与住院服务。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2、加强监管,督促各科室严格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等各项工作,对违反分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求其限期整改,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扩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会知晓率,提高患

3 者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自觉性。

4、加强教育培训,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意识。

2017年11月27日

4

第15篇: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市医改工作,落实省委、省政府卫生计生惠民政策,确保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规范、健康、平稳运行,推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就医、合理诊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和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的工作目标。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工作细则。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

首诊负责制是分级诊疗的基础,首诊医院、首诊医生是实施新农合分级诊疗工作的主体;首诊负责制又是防止患者“重复参保、重复报销”及造假骗取医保资金的重要环节。

主体的责任和作用:

(一)确保将新农合常见病病人分流到乡(镇)卫生院及县(市、区)级医疗机构。

(二)告知患者“限治病种”在不同级别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不同。

(三)负责急、危、重和疑难杂症病人的转诊工作。

二、住院首诊负责制

(一)实施住院首诊告知制。患者入院后,经治医生为首诊医生,并实施住院首诊负责制。经治医生应先了解患者

1 的参合身份,核对参合患者的身份证、参合证及转诊证明,防止冒名顶替,进行分类管理。告知新农合患者本级别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报销比例、起付线及新农合用药情况,并在告知书(由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自行制订)上签字确认。患者住院期间不出具参合证明的,首诊医生有义务告知其就医费用不予以报销,并由患者签字。

(二)实施分类标识制。对不同的参合患者需分类标识,新农合患者需在其病志首页及出院结算按票据(发票联及存根联)右上角空白处加盖红色印泥“新农合”字样标识印章(印章样式由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自行设计)。加盖新农合印戳的病志和出院结算票据新农合管理部门给予报销。为防止患者事后以“票据丢失”、“伪造假票据”等方式诈骗新农合资金,首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妥善保管好患者出院票据及病志等材料以备核查。首诊医生未履行职责,或没盖戳没签字或盖戳未签字,产生后果由首诊医生自己负责。

三、就诊患者转诊制

为方便急、危、重和疑难患者转诊,减少转诊程序,实施被授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科主任负责制。凡本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无诊治能力或因患者病情危重、病因不明、无法确诊等多种因素需要转诊到上一级医疗机构的,须遵循以下程序。

(一)转诊流程。新农合患者就医应遵循先在统筹地区内乡镇卫生院诊疗。病情需要时,经转诊后再到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病情仍需要时,再经转诊后到省(市)三级或省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考虑到我省多年来新农合制度实施的特点,新农合患者原则上在统筹区域内可以自主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情需要到统筹区域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需经县级新农合管理部门授权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认定后,方可转诊到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二)科主任负责制。新农合患者需要转诊时,其家属需要填写转诊证明,经授权新农合定点的医疗机构经治医生确认,被授权的科主任签字后可转诊到上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三)异地居住参合患者的转诊流程。随子女迁移的老人、外地务工人员因病就医时,原则上先到城市新农合定点的社区医疗机构就医,需要转诊治疗的,需经授权的社区医疗机构开具转诊证明后再到上级医疗机构就医。

(四)急、危、重和疑难新农合参合患者的转诊流程。可直接到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上述患者就医后,需在48小时内由家属凭医生开具的入院通知书,同参合地新农合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并补办转诊审批手续。

(五)康复期新农合参合患者双向转诊流程。转入上一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可向下一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进行恢复性治疗和康复,推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

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为使患者合理、理性就医,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此,将进一步提高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报销比例。

(一)乡镇(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要为90%,起付线100元。

(二)县(市、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要为70%,起付线500元。

(三)县域外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45%,起付线800元。

(四)患者在邻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就医按县域内标准报销。

(五)未经转诊到县域外及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按25%报销,起付线800元。

(六)原则上,未经转诊到省外就医的按10%报销,起付线800元,越级转诊的不予以报销。

五、实施“限治病种”制

(一)“限治病种”的要求。“限治病种”即我省规定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单病种、原则上不在县(市、区)级及县域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规定县(市、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单病种,原则上不在省市、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本次暂定30种常见病在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去除起付线后,在乡(镇)报销比例为95%,在其他医疗机构报销10%;50种常见病在县(市、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去除起付线后,在县(市、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75%,在其他医疗机构报销10%。“限治病种”随着工作的需要会逐渐增加。

(二)保障措施。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首诊医生须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在“限治病种”患者就医时,需告知患者报销标准,让患者自由选择不同报销标准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限治病种”出现急、危、重和疑难病情时,门诊首诊医生可先根据病情收治入院或转诊,并向本院新农合管理部门及时汇报,再由管理部门向同级新农合管理部门报告,并填表备案。

六、完善开展“即时结报”工作

加大新农合信息系统同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的对接,实现新农合与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一站 5 式服务,并实现同医疗机构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督、信息共享。

七、严格控制次均费用

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年均住院费用不得超过1.1万元;县(市、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年次均住院费用不得超过4000元;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年次均住院费用不得超过1500元。县内民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参照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标准执行,省(市)级新农合定点民营定点医疗机构参照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标准执行。

二、三级公立医院及规模较大的民营医疗机构需调整次均费用比例时,需经省级新农合管理部门批准后再行调整。

八、实施违规处罚制

凡本院科室不遵守分级诊疗和转诊转院程序、不履行告知患者转诊转院义务,致使就医患者未及时办理转诊手续或违反转诊程序,造成患者未按规定享受医保报销的,报销差额部分由违规的临床及相关科室自行承担。

第16篇: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

一、分级诊疗的含义

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革,要做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群众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大医院与区县医院协作联合。

2、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重中之重。老百姓小病、大病都愿到大医院来,说到底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信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尤其重要。具体措施,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大医院专家请进来,结成卫生帮扶对象,并长期化。并将基层卫生人员送到大医院进修、培训,进行短期强化。

3、加大

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差距,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费减免等政策,引导病人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保障。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老百姓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肯定行不通,可通过价格杠杆,合理引导,确保这一制度的实施。

4、根据疾病分级,属于养老慢性病的病人,不得挤占医院床位。为此,要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医疗机构和社会养老机构,扩大护理床位和养老床位,改变目前养老挤占医疗资源的现象,释放医疗资源,部分上可缓解医院床位紧张度,减轻病人住院难。

二、就诊范围划分

1、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2、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a)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b)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c)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d)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e)老年护理病人;(f)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g)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3、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a)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b)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c)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三、分级诊疗的好处

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四、分级诊疗的转诊程序及要求

1、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2、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新农合报销政策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要求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越级诊治未履行转院手续原则上不予报销(急诊除外)。参保人员从下级医疗机构转向上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费按两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的差计算;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向下级医疗机构不再计收起付费,直接纳入医保报销。

六、基层医疗机构能力

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本单位诊疗范围和诊疗能力,包括本单位重点专科建设情况、专家简介(含上级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医院检查项目范围、基本药物配置情况、医院与其余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情况、本单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上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结对情况、医务人员参与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全科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情况等内容。

第17篇:分级诊疗总结

封丘县人民医院 分级诊疗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我院从2016年8月开始启动分级诊疗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以达到双向转诊转院的无缝衔接,区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最终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的工作要求。

一、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我院认真落实省市卫计委关于分级诊疗工作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了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工作,其中成立了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及部分职能科室为成员。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医务科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设分级诊疗办公室于医务科,由医务科长为办公室主任。还成立了分级诊疗专家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医务科科长任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并明确各小组职责。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及实施方案。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医院目标管理,

(二)积极宣传发动

1、加强医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版面。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3、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分级诊疗工作。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组织各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上级部门关于分级诊疗的相关文件及传达分级诊疗有关会议精神。

(三)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持续强化基层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乡市2016年度城乡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安排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长期坐诊,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会诊及查房,建立长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今年我院安排两名外科医师在冯村乡卫生院及赵岗镇卫生院实行为期一年的下乡帮扶工作。在下乡期间,我院的医师手把手的传授基层医师开展二级以下的手术,使基层医师掌握了一些手术技巧。填补了一些不能开展的项目。并在李庄乡卫生院安排每周一次的内科专家查房,会诊及业务讲座。孙庄乡卫生院安排专家讲座。通过不同形式的帮扶及支援,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技术及诊疗水平。使老百姓免去了路途劳苦,足不出户的就可得到好的诊疗技术。同时,我院今年继续接受新乡市中心医院支援我院的7名专家的支援,截止到10月份,7名支援专家在我院共诊查门诊病人1455人次,诊查住院病人1193人次,参加抢救危重病人14人次,带教手术42例,危重病例讨论53例,专题讲座36次,培训医务人员440人次,参加下乡义诊17次,开展新项目2项,(室上速的心脏电复律治疗3例、食管癌合并冠心病综合治疗2例)。

2、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尤其是作好双向转诊基层协议医院的对接工作,加强与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患者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在实行对口支援、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以来,我院与全县辖区内15个乡镇卫生院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准备利用3年的时间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同时还与县辖区内全部的乡镇卫生院共24家签署了双向转诊协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向转诊,截止到10月份,我院接受通过双向转诊的上转病人数有229人次,我院通过双向转诊下转病人数有36人次。在双向转诊中,我院严格按照制定的转诊标准及转诊流程进行转诊,深受兄弟单位及病人的好评。

(四)逐步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 稳步推行签约服务

1、为了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逐步实现全县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封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居民或家庭与医师团队签约服务模式顺利开展,我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一个医疗团队,第一批与5个乡镇1600余户的家庭实行签约服务,主要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的病人,通过集中召集、入门入户等形式进行签约及宣传。在与居民签定服务协议书的同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的监测,对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定期随访,每年开展一次家庭健康评估,规范管理慢性病人群。通过这次签约,也完成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患者的筛查,并按慢性病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治疗管理方案,定期进行访视,提供规范服药指导和健康生活行为指导。

(五)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

我院信息系统于2013年3月投入使用,在运行中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了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同年10月份,我院又相继实行了一卡通服务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服务,实现了检查图像和报告的实时共享、分析、存储及远程调取,为病人预约就诊、分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等待时间,优化就诊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截止到今年10月,我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达228例。远程病理20例,通过远程进行讲座教学共176次。通过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对接,使我院的外院转诊率大大降低。减少了病人的就诊费用。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安排技术人员多次到外地进修学习。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次主持协调会,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工作衔接问题。

今年10月以前,因系统原因,我院临床路径一直停留在纸质表格上运行,所以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变异及退出较多,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今年10月以来,领导加大力度优化了系统,把临床路径维护到系统当中去,便于路径能更好的开展。

截至到今年10月,我院已与近10家省市级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使患者能在基层医院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加10%,2016年累计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1650人次,接受上级医院转入的病人数未能完全统计。 2016年1—10份总诊疗量和住院人次分别为408750人次和19199人次,较去年分别增加为9.3%和8.9%。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转诊、转院流程不太顺畅。针对部分病情较危重的病人,我院医疗水平有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上下级医院之间衔接欠妥,转院流程不合理。

3.我院能够做到根据病情需要上转病人,但上级医院转回来的病人却很少。“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我院大多数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省市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下转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困难。这说明我们与上级医院沟通还不到位,总体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挥运作,重形式不重实质,

4.受城乡居民就医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医疗条件不均衡,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多集中的省市级大医院,居民对县级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三、应对措施

优化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同时我院应继续加强对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院外转诊比例。

第18篇: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两当县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合理有效分配现有的优质医疗资源,根据根据《甘肃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和甘肃省卫计委《关于认真做好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等相关工作的通知》(甘卫基层发[2014]505号)文件精神,我局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职能,加强领导,上下协调,积极推进全县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的诊疗机制,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群众自费费用逐年减少,达到方便群众就医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是确定分级诊疗病种。按照《甘肃省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两当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我县分级诊疗县级病种100种,乡级病种45种,报销比例为县级75%、乡级85%,在全县县、乡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中执行,实行按病种付费。今年6月,根据《甘肃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和市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补充意见》(陇卫计发[2017]104号)文件要求,在原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分级诊疗病种和补偿标准。

二是医疗费用报销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对纳入分级诊疗的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并向参合患者提供及时结算服务。新农合按病种定额报销医疗费用,超额部分由医疗机构自已承担,患者不予承担。2017年共报销分级诊疗病种446人次,报销金额69.6万元。三是严格执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政策要求,我们严格了转诊政策,明确要求本级诊疗病种不得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除特殊情况外,凡未规定办理转院手续,擅自外出就医患者新农合资金一律不减少报销直至不予报销。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我局印发了1.5万份分级诊疗告知书,明确了转诊、补偿等政策要求,并通过召开培训会、卫生下乡及公众微信等平台进行了大量宣传。今年,我们印制了宣传挂图,配套分级诊疗及慢性病报销政策,发放到各村和医疗机构,通过村医给广大群众解读。

2.全面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县医院为扎实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建立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由省人民医院选派主治医师常住县人民医院,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人选进行技术帮扶。县医院在本院内选聘执业主治工程师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帮助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正在建设重症监护室,提高急救服务能力。

3、稳定村医队伍,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乡村医生进退机制,积极吸收助理以上资质人员进入村医队伍,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116个行政村的乡村医生与当地群众签订慢性管理服务协议。进一步优化了村医队伍,提升了服务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医疗人才缺乏,县乡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严重不足,医疗水平差,服务能力低下是提高我县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瓶颈。大部分分级诊疗病种无力医治,只能转院治疗,不仅造成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也和现行的分级诊疗医疗费用报销机制形成冲突。

2、分级诊疗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我县分级诊疗开展时间短,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识不够深刻,还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第19篇:二级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永中医发[2016] 号

永宁县中医医院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银政办发„2015‟211 号)和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卫计委•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人社发„2015‟179 号)精神,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运用医疗、医保、医药手段引导患者形成合理就医格局,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 1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控。

1、建立健全首诊制度、首接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和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将分级医疗工作实施情况与具体任务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2、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本院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下级医疗机构转入我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入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同时协助和指导转出的病人选择合适的三级医院,并提供相关诊疗资料,方便转入医院获得可靠信息,减少重复检查。

3、把分级诊疗工作列入医疗质量、安全与服务考核的指标体系,同步进行监管、考核与持续改进的分析评价,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四、保障得力,规范运作

1、紧密联系辖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对联系的医疗机构定期与其召开联席会议,对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定期将双向转诊情况向永宁县卫计局报告。

2、对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情况下再转回我院治疗。

3、对上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制定专门的服务流程,精心制定诊疗方案,列入重点服务对象进行管理,并随时向转出医院通报诊疗情况,向转入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同维护好医疗安全和做好医疗服务工作,使分级诊疗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 3

年10月20日

2015

附件1 永宁县中医医院双向转诊流程

上转流程

1.患者来院首诊。

2.依据•疾病诊疗目录‣,本院能够接诊开展诊疗服务的患者,首诊医师按接诊常规开展诊疗工作;超出服务能力和诊疗目录范围、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首诊医师立即填写•双向转诊上转单‣,经医疗领导审核签字后,由本院医保办通过联网方式进行电子转诊,参保患者凭社会保障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下转流程

患者在本院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符合下转条件的,主诊医师填写•双向转诊下转单‣,经医疗领导审核签字后,由本院医保办通过联网方式进行电子转诊,参保患者凭社会保障卡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 5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参保人员双向转诊上转时使用,由首诊医师填写。2.初步印象:首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诊断。 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 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 5.治疗经过:经治医师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6.双向转诊单一式两份,首诊医疗机构一份,上级医疗机构一份。7.签署转诊单时,患者需提供本院首诊全科医师书写的门诊病历、开具的诊断证明及辅助检查结果。

永宁县中医医院双向转诊单

存 根

第一联 ****患者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岁 身份证号:□□□□□□□□□□□□□□□□□□

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家庭住址: 医保类型: 医保证号:

现患者 (病情转归),于 年 月 日转回 (下级医疗机构名称)。

首诊全科医师签字: 科主任签字: 医务科长签字: 主管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医院存留

- 7

第20篇:营口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营口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市分级诊疗管理,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分级诊疗工作,我委在开展终末期肾病分级诊疗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026号)及国家、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5年,我委以终末期肾病分级管理为切入口,积极探索分级诊疗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分级诊疗病种数量,重点做好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中小学生口腔常见病、乳腺癌及宫颈癌等病种的分级诊疗工作,优化城乡医疗联合体布局,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保支付制度和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工作步骤

(一)确定试点病种。2016年,继续推进终末期肾病分级诊疗,重点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中小学生口腔常见病、乳腺癌及宫颈癌等病种分级诊疗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控中心,建立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逐步建立以协同服务和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机制。

(三)启动时间。2016年6月1日—6月30日为试点阶段,7月1日后在全市推开。

三、工作重点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疾病临床初步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四、工作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流程

初诊患者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下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单位要将其作为核心任务纳入整体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我市分级诊疗工作有序推进。

(二)明确工作职责。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政策,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价格政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

(三)积极稳妥推进。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置全科诊室,规范管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要与

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85%社区卫生服务站、7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确保全市分级诊疗工作有效、有序推进。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