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枣黄酮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等功效。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红枣; 黄酮类化合物; 生理功能; 提取工艺

Research Progre in Flavonoid Compound from Jujube

Abstract: Flavonoid Compounds have various functions on anti-oxidant, inhibiting lipid per-oxidatio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preventing cancer.In this article, recent advances in extrac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flavonoid Compounds and prospect of flavonoids were introduced and discued.

Key words:jujube; flavonoid compou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xtract condition

0 前言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红枣营养丰富,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研究表明,红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天然黄酮物质确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且该类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应是今后新药开发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体内,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广义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除少数游离于植物体内外,大部分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结合,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目前,研究发现大约有2000多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及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及二氢黄酮类、查尔酮类、花色素类、黄烷类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护心脑血管系统、抑菌、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黄酮类化合物中有很多种化合物具有药用价值,广泛的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肝炎等。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黄酮苷类化合物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黄酮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以外,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一般来说,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黄酮苷类水溶性比相应苷元为大,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1温浸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存在状态使溶解度有显著差异。一般游离苷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多数苷类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偏向于较大的水溶性,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一般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石油醚中,故可与脂溶性杂质分开。由于甲醇、乙醚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水的提取率又比较低,因此,一般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李铭芳等人[1]采用温浸法提取红枣中的生物黄酮,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5h、水浴温度65℃、固液比1:30、乙醇浓度70%时,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2.2超声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其机理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通过加速质点运动、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生物有效成分。此外,超声波还可以产生许多次级效应,如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这些作用也促进了植物体中有效成分的溶解,促使有效成分进入介质,并与介质充分混合,加快了提取过程的进行,并可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霍兰等人[2]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陕北红枣总黄酮,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 提取时间40min, 提取温度50℃, 料液比1∶30(w/w)。 2.3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但是,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需要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游海[3]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研究了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超临界CO2萃取法可有效地提取出银杏叶中的药用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其中黄酮含量达28%以上,萜内酯含量达7%以上,且银杏叶中的有毒物质银杏酚酸的含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4微波萃取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许海燕等人[4]利用微波在最适条件下萃取红枣总黄酮,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在90.56%左右。 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3.1抗氧化性

霍文兰等人[2]对陕北红枣总黄酮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黄酮类物质是多酚羟基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通过对红枣总黄酮的抗氧化性实验, 表明其对油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POV值可达150;而且对羟自由基也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当红枣总黄酮浓度为50μg/mL时, 羟基清除率可达50%。 3.2清除自由基

张志国等人[5]通过对红枣核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表明,红枣核类黄酮对 DPPH 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IC50为6.5μg/ml,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有量效关系。 3.3降血脂作用

盛文军等人[6]利用红枣总黄酮提取物,对于小鼠高血脂形成过程进行干预,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红枣总黄酮通过有效抑制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同时促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3.4护肝作用

吴东方等人[7]研究了银杏叶黄酮对肝脏MDA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对CCl4所致肝脏丙二醛(MDA,肝脏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对谷胱甘肽的消耗,保护肝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乌日娜[8]研究了广枣总黄酮对阿霉素引起的大鼠心肌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广枣总黄酮能抑制ADR 所引起的大鼠心肌过氧化损伤。 3.5抗炎、抗过敏作用 张德权等人[9]对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抗炎机制可能在于其抑制了前列腺素和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脂氧化酶,抗过敏机制可能在于其抑制抗原的结合或在抑制介质释放等环节上产生作用。 3.6抑菌、抗病毒作用

张德权等人[9]的研究还表明生物类黄酮如银杏叶黄酮、槲皮素、桑色素、山奈酚等均具有抑菌作用。 4 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因而成为植物化学及医药保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的红枣资源十分丰富,红枣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资源。

黄酮类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只能从食物中摄取。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脂、护肝、抑菌、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一类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物质,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饮料、功能性食品、食品防腐保鲜剂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兴起了黄酮类化合物热,黄酮类化合物被用作新兴保健食品的活性成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黄酮类化合物保健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价格较高,尤其是精制的高纯度黄酮类化合物。因此,改进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降低黄酮类化合物的价格,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铭芳,席峰,李清龙等.红枣中生物黄酮的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6):1156-1159.

[2]霍文兰,刘步明,曹艳萍等.陕北红枣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6,(10):45-47. [3]游海,陶秉莹,张立麒.超临界萃取法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的工艺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0,22(4):34-38.[4]许海燕,杨洁,申彤等.红枣总黄酮提取工艺[J].生物技术,2008,18(5):64-66.

[5]张志国,陈锦屏,邵秀芝等.红枣核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2):67-70.

[6]盛文军,张盛贵,韩舜愈等.红枣黄酮粗品对小鼠血脂指标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2008,(10):73-74,76.

[7]吴东方,周本宏,罗顺德.银杏叶黄酮对肝脏MDA生成的影响[J].中国中药志,1997,28(6):348-350.[8]乌日娜,张昕原,张维兰.广枣总黄酮对阿霉素引起大鼠心肌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草药,2001,32(6):527.

[9]张德权,台建祥,付勤.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25(6):52-57

红枣广告词

红枣简介

红枣栽培

红枣栽培技术

红枣多糖

红枣发展

红枣的分类

红枣收购协议书

红枣满地(推荐)

红枣基础知识题库

红枣黄酮
《红枣黄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黄酮制剂 红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