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课改”的麦田里, 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 ———实施“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反思

作者:宝鸡高新中学 苏 坤

自从我校实施“高效课堂”以后,我先后参加了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培训和省、市组织的“高效课堂”的相关培训,收获颇多,从目前高新中学“高效课堂”改革实施以来的变化来看,这种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堂视觉上的冲击,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探讨和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学生的精神面貌,课堂主人翁意识,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作为管理者,作为教师,我想,最大的收获可能还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操作,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

顿悟一: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不管是韩立福教授倡导的“有效教学”理论,还是其理论精髓的“先学后教 问题评价”,还是宝鸡市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一不是强调学生主体的“学”的重要性,而教师的“教”只是一个恰当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顿悟二:教室、课堂的本名应该是“学堂”。在听了韩立福教授的报告,读完他编写的《有效教学》理论丛书,近期又阅读了李炳亭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突然明白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其实才真正是教学的主角,新课程强调课堂主体论,提倡的是教师的客体,突出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老师的身份只是一个导师而已。老师给学生去搭好舞台,提供场所,然后引导学生,教师作一个观众和参与者,适时做一下导演罢了。教室其实不是老师的,真正领悟了“高效课堂”的真谛后,感觉传统意义的“教室”改成“学室”或者“学堂”更贴切。

顿悟三:抓“高效课堂”的课改模式研究,就是抓素质教育。未实施课改之前,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几乎是以考试来贯穿整个课堂,以考点、易错点为重点,“考啥教啥”成了教师的法宝,这样的课堂岂不成了完完全全的应试课堂,素质教育成了一席空谈。通过学习韩立福教授和李炳亭教授的理论,实地聆听省上专家的讲解和分析,深深体会成功的课改远不是那么回事。“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思”,在学生学、思、知、行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已经在培养,用专家教授的话说,“分数和素质是统一的”,搞素质教育并非一定要吹吹打打,跳跳唱唱,搞艺术活动就是搞素质教育,抓课堂教学就是抓素质教育。

当然,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中,虽取得了诸如宝鸡市首批课改“五星级名校”这样的成绩,但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课改之后,反观现实中的一些假课改、伪课改现象,还是让人反思多多。

反思一:为什么我们的教师还要把课堂变为自己的主场。在我们的有些课堂上,学生的地位被颠覆了,成了老师的陪附品,有的课堂甚至成了老师的“秀场”和“T台”,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不惜牺牲学生的“学”来做代价。其实,真正的高效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比老师表现突出,学生有绝对的发言权,课堂上出彩的一定是学生而非教师,台下的掌声也一定是献给学生而非老师,课堂的成功精彩是源于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成功。

反思二: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要一直讲个不停。我们往往为了教,而不停地唠叨,甚至是喋喋不休,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就是不停地讲啊说啊,而且不遗余力,声嘶力竭。有些老师甚至为此还用上了麦克风,从不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和机会。殊不知,在高效课堂上,老师很爱惜自己,尽量少说话,让学生多说,老师要敢于放手,选择聆听,把所有的精彩和亮点都让给学生。

反思三:课堂既要形式,也要内容。成功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要“热闹”,更要安静。高效课堂要活动设计,也要学生动起来,但是,它更强调静中生慧,只有静的课堂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收获。可是我们有些所谓的高效课堂,学生演小品,唱歌跳舞,甚至说学逗唱,看起来热热闹闹,而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在专家成功的高效课堂上,学生都有静静思考的时间,甚至会有10分钟以上的思考和检测时间。老师少讲,少说,把时间留给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实施了一个阶段的高效课堂改革以后,的确让人感慨,我们的教师在变,学生在变,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了。当然,新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进学校的评价体系,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麦田里,我愿意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

做一名真诚的教育工作者

真诚的付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做灵魂的守望者

做课堂教学的守望者

真诚务实 做一名勇于担当的党外干部

做一名优秀员工

做一名优秀员工

做一名优秀教师

做一名文明人

做一名行家里手

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
《做一名真诚的守望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